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9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在修辞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修辞因为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真假美猴王”的困惑,比如比喻和拟物,借喻和借代等。
一、借喻和借代的共同点借喻和借代,都有一个“借”字,就是说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对象填补本体的缺位。
先来看两个例子: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例1描写的是碧绿色的海浪,海浪不出现,而用“翡翠”来指海浪了;而例2描写的舟船从日边驶来的情景,不说舟船,而用“帆”来指代。
二、相似性和相关性继续研究例1和例2,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对象之间不同的联系:例1:海浪——翡翠例2:舟船——帆例1中的“海浪”与“翡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二者之间有相似性,属于借喻。
而例2中的“舟船”和“帆”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帆是舟船的一部分,二者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属于借代。
结论:①借喻具有“相似性”,而借代具有“相关性”。
②相似,还是相关,是区别借喻与借代的一条准则。
三、百试不爽的“明喻还原法”大家都知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明喻是基本形式,也就是说暗喻和借喻都是可以还原为明喻的。
比如:①暗喻:亲情是温暖的太阳。
→明喻:亲情像温暖的太阳。
②借喻:夜空中银盘高悬。
→明喻:夜空中银盘似的月亮高悬。
我们把例1和例2试着还原成明喻: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像翡翠一样的海浪摔成尘雾和碎末。
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只像帆似的孤独小船从日边驶过来。
很显然,例1没问题,例2讲不通。
结论: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不能还原成明喻。
四、描摹与代指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面一个人物叫杨二嫂,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文字:①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借代和借喻的概念•借代:以某一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事物,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
•借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借代的例子1.王者之师:代指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
借代中的“王者”暗示力量强大,代表了最高水平。
2.黄金:用黄金代指财富、贵重的物品。
因黄金本身价格高昂,代表了财富价值较高的特征。
3.墨水:代指文化、智慧、学问。
由于书写需要墨水,因此墨水暗示了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1.他是一只雄鹰:比喻某人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中的“雄鹰”暗示了勇敢、自信等特征。
2.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比喻某人美丽、纯洁的形象或人格特质。
借喻中的“花朵”暗示了美丽、纯洁等特征。
3.你是我的阳光:比喻某人带给自己快乐、温暖的感受。
借喻中的“阳光”暗示了快乐、温暖等特征。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借代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而借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暗示另一事物。
•隐喻含义不同:借代主要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而借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语义上的差别:借代更直接,符合句子的表面含义;借喻则更加隐晦,需要读者通过比喻的意象来理解隐喻的意义。
通过对借代和借喻的概念、例子及区别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借代的例子解析1.王者之师:通过将军队比喻为王者,把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相对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军队的优秀之处。
2.黄金:把财富、贵重的物品用黄金来代指,是基于黄金本身具有稀有、珍贵的特性,传达财富价值高的含义。
3.墨水:将文化、智慧、学问用墨水来借代。
这是因为墨水是书写的必需品,所以借代墨水可以暗示知识、学问的积累,以及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解析1.他是一只雄鹰:通过将某人比喻为雄鹰,暗示他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形式,它们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同。
借喻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的笑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2. 她的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
在这两个例子中,“笑容”和“声音”被比作“太阳”和“美妙的音乐”,以强调它们的积极特征。
借代是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已经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2. 她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
在这两个例子中,“作家”和“教育专家”被用来代替“有才华的人”和“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的人”,以更简洁地表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于,借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来进行比较,而借代是通过使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进行比较。
借代和借喻的比较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
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标签:借代借喻区别借代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辞格,又称为“换个名称”或“换一个名字”。
借喻是比喻辞格中的一种类型,它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是比暗喻(或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
从定义来看,这两者在形式上有共同点,但其蕴涵的深层内容却是不同的,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两者的区别所在。
一、借代和借喻的客观基础不同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2)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例(1)是用“花白胡子”这个外貌特征来代替具有此特征的人物;例(2)是用“雷锋”这一专名来代替具有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例(3)是用具体的事物“小米加步枪”来代替抽象的“军需装备”和“武器装备”;例(4)是用“添上新伤疤”来代替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即孔乙己被打;例(5)是用“江山”来代替“祖国”这个整体。
陈望道先生对借代辞格论述得十分详细,他依据所借事物和所说事物的关系将其分为旁代和对代两大类,每一类又各分为四组,列举了许多语言材料进行了分析说明,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你知道吗?修辞手法就好像是文章的调色盘,为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营造意蕴。
可能自中学之后这个基础的语法手段我们就没有再系统地学习了,所以我们很多人其实只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这几种非常常见和容易的修辞方法。
事实上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可见我们会的只九牛之一毛,今天这一篇文章我跟大家讲一讲“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一)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我们知道比喻也分很多小类,其中较为人知的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我们分别给大家做一个讲解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借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1】他动也不动(本体),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2】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喻体)摔成尘雾和碎末。
我们要注意两点:⒈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借喻与借代有什么不同?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比如《故乡》里的“圆规”)怎样区别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
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象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但两者容易混淆,怎样辨别呢?首先,明确两种修辞格的概念。
借喻是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敌人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
这句中用“乌龟壳”比喻碉堡,由于特定的上下文,或由于比喻关系为大家所熟知,都只出现喻体,隐去了本体。
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例如:郭全海解下青骒马,翻身上去撵玉石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