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湘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教案【课标要求】1.说明都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阻碍。
2.了解都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会分析“逆都市化”的成因。
3.了解我国都市化的进展趋势。
【学习目标】1.了解都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2.分析都市化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和逆都市化的成因;3.了解爱护和改善都市环境的要紧措施和我国都市进展的趋势。
【学习重点】1.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2.都市环境问题3.我国都市进展趋势【学习难点】1.都市化与社会经济进展的关系2.逆都市化【课时打算】1课时【课堂笔记】一、都市化与我们的生活二、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改变的原有性质,产生效应;破坏了原有的系统;都市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染,专门是,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阻碍:改变;改变了居民的;改变景观;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阻碍和改变着。
三、都市环境问题1.都市环境问题,即“”,要紧包括都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环境、地租房价、就业、社会不太安定。
2.都市居民不断向较好、房租地价廉价的或迁移,这一过程称为,又称。
四、我国都市进展趋势1.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都市或当地的。
2.大型中心都市加速进展,功能显著增强。
3.都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
4.强调以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5.操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
6.运用化手段提升都市现代化水平。
【当堂训练·基础题】【】1.现在有些大都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抑制私人小汽车C.想让公共汽(电)车等多赚点钱 D.改善都市交通拥挤状况【】2.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峻,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l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要紧是因为A.都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聚核使都市的降水增多B.都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都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3.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点是A.都市 B.乡村 C.自然爱护区 D.旅行胜地【】4.1997年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都市先后发生严峻的大气污染事件,其要紧缘故有A.都市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开释出大量二氧化碳B.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C.近地面大气显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形D.近地面大气显现了温度上冷下暖的情形【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1.都市热岛效应形成的要紧缘故是A.都市绿地面积小 B.都市上空尘埃物质多C.都市产业活动密集,开释大量的人为热 D.都市地区降水少【】2.关于逆都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恶化、地价昂贵是导致逆都市化的缘故之一B.都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地价较廉价的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C.逆都市化又叫都市郊区化D逆都市化是都市化进程从扩散到集聚的一个新时期3.分析我国部分大都市人口增长状况数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新课推进:组织学生谈自身体会:从生活习惯、劳作方式、交通运输城乡差距等方面讨论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板书)案例一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绿色奥运公交车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环保部门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公交车占了很大比重,成为城市空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公交车上路运行时间长,从凌晨一直到夜晚。
频繁起步停车,怠速时间也长。
去年8月17日至20日,北京试行单双号交通限行4天,机动车减少上路40%,与机动车直接相关的污染物下降15%-20%。
作为“绿色奥运”的措施之一,北京从7月20日实行车辆单双号限行,机动车减少上路50%,但各项主要污染物,仅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
由于公交车不在限行之列,这两组数字充分说明了公交车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环保部的专家认为,对一些大城市来说,公交车的节能减排比小轿车的节能减排更重要。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都采用了排放标准很高的公交车,但由于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度依然居高不下。
混合动力公交车有优势:要解决公交车的空气污染问题,最佳办法是发展没有污染的无轨电车。
但是无轨电车必须空中架设电线,一些城市路况不符合要求,空中架线又影响市容,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就是发展新能源公交车。
而在目前的新能源公交车中,电池燃料、氢动力离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技术比较成熟,成本相对不高的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则有很大优势。
此次投放北京、天津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属于油电混合动力,在起步、低速和怠速状态下用电作为动力,在速度较高时自动转变为以油作为动力。
这种油电混合公交车,起步、低速和怠速阶段不排放废气,克服了传统公交车的缺陷,更加节能和环保。
完成教材第41页的活动。
应该优先发展公共汽车和电车。
①能够解决混合交通问题,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
②减少了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能达到合理控制城市总体交通流量,便于管理的效果,从而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和违章率,有效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综合应用: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应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城市热岛效应②河流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排水不畅地面积水和水质下降③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聚落景观乡村景观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人类活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文化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强化文化交流与融合1.“城市病”(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2)表现2.城市郊区化(又称逆城市化)含义由于“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表现城市居民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市中心区衰落本质城市化进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新阶段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4.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5.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6.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一、判断题1.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 )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 )3.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新潮流。
( ) 4.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 )5.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多发内涝灾害。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绿地面积减少B.农业人口比重下降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D.经济发展趋缓答案:B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的素质不够高B.科学技术水平不够高C.城市建设的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答案:D把沿街有花园的房屋的实体墙改造成镂空墙,使墙内的绿色透出来,叫“破墙透绿”。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本单元对城市化基础知识的应用。
为人文地理的教学和掌握的基础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计划需要2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学习”城市化与环境的关系和影响”为《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第一课时,可以了解城市化对生活转变的影响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对学生起到学习人文地理的启蒙进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观看到城市化对生活和环境的转变,可是不能够了解其根本原因和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学习能够从本源了解本质而且采取相关办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通过学习能够发现城市化进程对生活的影响。
2.了解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不合理的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其可以采取的相关办法。
(二)进程与方式:一、利用多媒体及其讲义上的图片与资料,发现城市化进程对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发现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3、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寻觅相关问题采取的有效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分析自己所在城市面临的问题,为本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及其采取的办法。
五、教学方式学案教学、分组讨论和讲述法。
六、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多媒体展示城市与农村的对比引入第一个课题,”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欣赏图片并且思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学生思索问题的能力。
设问从生活习惯,劳作方式,交通运输及城乡差距讨论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积极的影响。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了解基本逻辑思考的能力,为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活动1读多媒体示意图,对比城市与农村建筑、交通、劳作方式及体育娱乐设施等讨论。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教学重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逆城市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材料、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节课我们学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推进新课师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展示:“现代化城市”景观图生在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
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师(承转)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生(合作探究):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师由于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经济发展,从而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课件展示:“城市化与地面下沉”图解师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生(合作探究)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写人: )班别姓名学号第小组【学习目标】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会产生那些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重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自主学习】影响领域表现城市①______鳞次栉比、②______纵横交错农村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③______________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城乡差距因④______________的现代化、⑤______技术的普及而大幅度缩小影响要素表现原因气候改变了⑥__________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⑦______________高强度和持续的⑧____________活动水文水系紊乱;河道⑨________________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⑩______系统环境城区所在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遭受干扰和破坏城市是重要的____________表现结果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演化为________________,形成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乡村景观逐步为城市景观取代______生态系统转变为______生态系统人口和产业活动由______到______ 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加强影响和改变______________促使了现代文明向______________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病(1)成因:人类______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______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2)表现:______________、环境趋于恶化、________________、就业困难、社会________________。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链接] 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3亿,城镇化率59.58%。
中国已进入城市时代,从以农村、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变为以城市和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
1978年到2017年39年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04%,而世界平均城镇化速度仅0.42%。
中国城镇化特点表现为“速度快、质量低”。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改变了□04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05热岛效应。
②河流:破坏原有的□06河网系统,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排水不畅,极易造成□07地面积水和□08富营养化。
③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09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土地利用:由□10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11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12功能分区。
②就业方式:劳动力从□13第一产业向□14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③产业结构:区域产业活动以□15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④景观:乡村景观逐步为□16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⑤生态:□17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18人工生态系统。
⑥信息:经济□19开发和□20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
⑦文化:影响和改变着□21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
[自我探究]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
二、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病(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01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交通□02拥挤,环境□03趋于恶化,地价房租□04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
2.城市郊区化(1)概念: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05郊区或□06卫星城迁移。
(2)表现:居民由□07市中心区向□08郊区迁移,□09商业和□10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造成□11市中心区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