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家常菜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简单的家常菜》精品教案一、活动主题:学做简单的家常菜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庭饮食文化的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课时五、活动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学习家常菜的制作方法(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3.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制作家常菜4. 第四课时:分享成果,评价与总结第一课时: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让学生举例自己喜欢的家常菜,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教师讲解:总结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强调家常菜的食材简单、制作方便、口味亲切。
第二课时:学习家常菜的制作方法(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1. 导入:教师展示西红柿炒鸡蛋的成品,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方法。
2. 学生观看制作视频:播放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步骤,包括食材准备、炒制技巧等。
4. 学生实践: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方法。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制作家常菜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家常菜,讨论其制作方法。
2.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动手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家常菜的制作。
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分享成果,评价与总结1. 学生品尝:全体学生品尝各小组制作的家常菜,互相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道家常菜,并与家人分享。
通过本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家常菜,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一、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家常菜做法教学课程目标:1.学习并熟练掌握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了解家常菜的营养价值和食材搭配的原则。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1.课程导入:通过介绍家常菜的定义、特点和普遍受欢迎的几种家常菜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以几种常见的家常菜为例,介绍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如炒菜、烧菜、炖菜等。
3.食材的选择和处理:讲解选择食材的原则,如新鲜、无损坏、适合烹饪等,并教学生学会处理各类食材。
4.烹饪技巧:介绍炒菜、炖菜、烧菜等常见家常菜的烹饪技巧,如火候掌握、翻炒技巧、炖煮时间等。
5.家常菜的营养价值:通过讲解家常菜中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注重膳食均衡和食材搭配的原则。
6.实际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根据老师给出的家常菜制作步骤进行操作并完成。
7.教师点评和整理:老师对每组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评分,并整理课程内容和要点。
教学方法:1.演讲法:通过讲解家常菜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传达相关知识和技巧。
2.示范法:老师进行烹饪技巧的实际演示,让学生观摩和学习。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评价:1.学生操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其对家常菜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表现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
3.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视听反馈、作业和答辩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常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教学实施案例:课程名称:家常菜制作法教学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普通家庭常见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和步骤:1.课程导入:通过实例和图片介绍几种常见的家常菜,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学做家常菜》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常菜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
2.学习掌握简单家常菜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家常菜的概念介绍。
2.学做几种简单家常菜的制作过程。
3.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家常菜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所需的食材和厨具。
2.规划好教学流程,确定分组和分工。
3.提前做好食材的处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四、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家常菜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示范:老师示范制作一道简单的家常菜,讲解每个步骤和要点。
3.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分工合作完成家
常菜的制作。
4.实践:学生按照示范和老师指导,动手制作家常菜。
5.分享: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制作好的家常菜,交流经验和心得。
6.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这次教学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以
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简单家常菜的制作,更重
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
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动手尝试,增强他们的
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
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
的兴趣点,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常菜的概念,并能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家常菜;2. 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家常菜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常菜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3. 在小组合作中制作一道家常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常菜,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家常菜的概念和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家常菜的分类,并介绍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炒菜和烧菜技巧。
3. 操作指导(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菜谱和所需的材料。
详细解释菜谱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
4. 制作家常菜(60分钟)学生根据菜谱指导,开始制作家常菜。
老师和助教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
5. 评价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制作后,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制作的家常菜。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感受,同时与其他小组交流并互相品尝。
6. 温故知新(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家常菜的要点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实物操作向学生展示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家常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家常菜,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食材的处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等;2. 评价学生对制作家常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间相互评价和分享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 家常菜图片和实物;2. 菜谱和食材。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回家向家人展示他们学到的家常菜制作方法;2. 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熟悉家常菜制作的人士来班级授课,分享更多的制作技巧和经验;3.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家常菜制作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造力。
学做家常菜》第一课时择菜、洗菜我能行教学设计1.先用流动水冲洗,去掉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2.用清水浸泡5-10分钟,让菜叶子张开,更容易清洗干净。
3.用手轻轻揉搓,不要用力过度,以免破坏菜的质地。
4.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挤掉多余的水分,放在菜筐里晾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调查和教师的补充,让学生自主探究择菜、洗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择菜、洗菜的方法和技巧,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速度最快,谁的方法最科学。
(教师展示择菜、洗菜的示范视频)学生实践操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择菜、洗菜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要讲究卫生、合理饮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现在,你们可以交流一下你们的经验,分享一下你们的小窍门。
(学生交流)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择菜、洗菜的方法和技巧,也了解到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了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的好惯。
1.在水里加盐可杀死蔬菜里的小虫。
2.洗韭菜、芹菜等蔬菜时,应重点搓洗靠近根部的地方,洗黄瓜等蔬菜时可使用毛刷。
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择菜和洗菜的方法。
在择菜时,我们要注意去除黄叶、干叶和腐烂部分。
在洗菜时,我们可以在水中加盐来杀死蔬菜里的小虫。
对于韭菜、芹菜等蔬菜,我们应该重点搓洗靠近根部的地方,而对于黄瓜等蔬菜,我们可以使用毛刷来清洗。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择洗不同种类的蔬菜。
在活动中,我们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分工明确,友好合作,洗菜时注意水管不要开得过大,以免溅到身上,省时省水。
老师巡回指导,对干得好的同学给与肯定,对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与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最后,我们进行了评价和提升,选出最好的一组,并请这个小组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择洗蔬菜的,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掌握了择菜和洗菜的方法,还学会了合作和互相帮助。
初学做湘菜的入门方法技巧初学做湘菜的入门方法技巧精选3篇(一)要想初学做湘菜,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入门方法和技巧:1. 学习湘菜的特点和风味:湘菜有麻辣、酸甜、清淡等不同口味,需要了解这些特点并学会掌握调味的技巧。
2. 学会使用辣椒和豆瓣酱:湘菜的辣椒和豆瓣酱是重要的调料,能够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
学会适量使用这两种调料,注意火候和时间,以免菜肴过辣或过咸。
3. 注重刀工技巧:刀工对于湘菜的做法非常重要。
掌握切丝、切段、切块等刀工技巧,可以让菜肴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或更容易入味。
4. 掌握火候和炒菜技巧:湘菜善于烹调火候,炒菜时要把握好火候,保证菜肴的口感和香气。
炒菜时要快翻快炒,使食材均匀受热,保持其原味和鲜香。
5. 注重色、香、味的搭配:湘菜重视色香味的搭配,要学会如何调整菜肴的颜色、香气和味道,使之相得益彰。
6. 多尝试经典菜肴:湘菜有很多经典的菜肴,如口味鲜美的剁椒鱼头、香酥藕片、辣子鸡等。
初学者可以多尝试这些经典菜肴,学习它们的做法和味道。
7. 学会预处理食材:湘菜对于食材的处理非常重视,如腌制、切丝、去血水等。
学会做好这些预处理,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和风味。
8. 多和他人交流学习:湘菜是一门非常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多和他人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经验和技巧,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湘菜烹饪水平。
总的来说,初学做湘菜需要有学习的态度,多加练习和实践,不断尝试和改进,才能逐渐掌握湘菜的烹饪技巧和特点。
初学做湘菜的入门方法技巧精选3篇(二)以下是初学做家常菜的简单方法和技巧:1. 食材选择:选择新鲜、优质的食材是做出美味家常菜的第一步。
尽量选择本地季节性的食材,这样不仅新鲜,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味道也更好。
2. 刀工要求:掌握基本的切割和处理技巧对于做家常菜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切片、切丝、切块等基本刀工,可以使菜肴更加美观。
准备菜前,将刀具保持锋利也很重要。
3. 烹饪器具选择:不同的烹饪菜肴使用的器具也不同。
《学做家常菜》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学做家常菜》。
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学生最希望开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喜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和认可。
根据这些情况,确立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方案。
二.活动的目的和任务1. 让学生学会做家常菜。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体贴父母。
3.通过与父母的学习合作,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三.活动内容1.利用“五一”假期学做至少一道家常菜。
2.学生填写完成《致学生的一封信》。
3.家长填写完成《致家长的一封信》。
4.学生依据家庭住址就近原则,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桌菜,由家长品尝。
5.每人学做至少一道拿手菜,并编写菜谱,在班中展示。
6.每组编写一份荤素冷热搭配的家宴菜单,在班中展示。
7.对菜谱和菜单进行评比。
择优编入《私房菜》。
8.以小组为单位,现场厨艺展示,请部分家长和老师但当评委。
9.根据学生的厨艺,在家长中推选出“金牌培训师”。
四.分组学生依据家庭住址就近原则,自愿组成活动小组。
五.成果展示1.每人学做至少一道拿手菜,并编写菜谱,在班中展示。
2.每组编写一份荤素冷热搭配的家宴菜单,在班中展示。
3.对菜谱和菜单进行评比,编入《私房菜》。
4.以小组为单位现场展示示厨艺。
六.评价方案1.对菜谱和菜单进行评比,择优编入《私房菜》。
2.聘请家长和老师各三位,但当评委,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间互评;综合各种评价结果选出“金牌大厨”一名;“银牌大厨”“铜牌大厨”各两名;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中推选出“金牌培训师”五名,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
《学做家常菜》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总结(一)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交流等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学做家常菜作文500字(通用40篇学做家常菜作文500字篇1今天,我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小当家》这本书。
妈妈走过来看见后,笑眯眯的对我说:“周婧婧,你什么时候对做菜感兴趣了,那今天中午可不可以给我们露一手呢?”我说:“这有什么难的,做就做!”说做就做,我毛毛糙糙地到厨房弄了起来,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菜单就出来了:要做一盘西红柿炒蛋。
开始做了,我开了火,锅里的水还没干,一到油,油就在噼里啪啦的作响,像放鞭炮一样,油珠子飞溅到我的手背上,烫起了小泡泡:“哎呀!我妈,要爆炸了,疼死我了!”我晴天霹雳般的尖叫着。
妈妈走过来,用刚才我丢掉的蛋壳里的单请给我敷上,一会儿就没有刚才的一瞬间那痛了。
我急忙把刚才打好的蛋倒入锅中,由于火太猛,时间太久,蛋糊了,烟雾弥漫了整个厨房。
妈妈走进来,对我耐心地指导起来:“孩子啊,锅干了才倒油,炒蛋时火药用微火,而且还要用锅铲翻炒。
”我按照妈妈说的做法再做了一次,等油微黄的时候就放蛋,用铲子来回翻炒。
炒好了蛋,就炒西红柿,炒西红柿时放点糖和盐,然后把蛋倒入稍微再煮一下,就可以把热气腾腾的菜起锅装在盘子上。
看着蛋黄中带点红,颜色对比鲜明,我心里自然有种说不出的欢喜。
这时,父亲回来了,他走了进来并用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语气对我说:“呀,周婧婧,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怎么做起厨师来了!煮了什么好吃的,端出来大家尝尝。
”妈妈一尝,皱着眉头:“怎么这么咸呀。
”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父亲却终顾着吃,还一边夸:“不错。
”也许是肚子太饿了吧,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欣慰呀!我学会做了一道菜,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要多动,这样才会成功!”学做家常菜作文500字篇2我喜欢美食,妈妈总说我是个“吃货”,每到周末,妈妈做好吃的时候我都在旁边跃跃欲试。
今天,我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有机会来实践了——妈妈答应教我学做炒茼蒿菜了!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袋茼蒿菜。
我开始在水槽里摘菜、洗菜,新干净后放到沥水盆里沥干水,再放到菜板上切菜。
教学目标:1.了解家常菜的种类和特点。
2.学会基本的家常菜烹饪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一道常见的家常菜的烹饪方法。
2.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将所学的烹饪方法应用到其他菜品中。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食材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不同的食材。
2.器具准备:刀、案板、碗、锅等。
3.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分享学生家里最喜欢的家常菜,并让学生陈述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
步骤二:了解家常菜(20分钟)1.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家常菜,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烹饪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家常菜的特点和他们喜欢的菜品。
步骤三:学习家常菜烹饪方法(40分钟)1.选择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进行教学,比如麻婆豆腐。
2.通过PPT、视频或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烹饪步骤和技巧。
3.引导学生一起实践,手把手地教他们烹饪这道菜。
4.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二课时:步骤一:复习(10分钟)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菜品和烹饪步骤。
2.讨论学生在制作时遇到的问题和感受。
步骤二:设计新菜品(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挑选一道自己喜欢的菜品,设计对应的烹饪步骤。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原有的烹饪方法,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风味。
3.辅导学生编写烹饪步骤,并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
步骤三:制作新菜品(40分钟)1.每个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烹饪步骤进行制作。
2.教师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制作。
步骤四:品尝和评价(10分钟)1.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菜品摆放在桌上,让其他小组品尝并评价。
2.引导学生以味道、色香味俱佳程度、创意等方面评价菜品。
课后延伸:1.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烹饪步骤和创新点整理成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学做家常菜》教案引言: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烹饪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小学综合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学做家常菜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常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学习家常菜的常见做法和技巧;3. 能够独立操作并制作简单的家常菜;4. 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精神;6. 识别并使用常见的厨房用具和调料。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1. 家常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家常菜的定义和常见的分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2. 家常菜的常见做法和技巧: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常菜做法,如炒菜、红烧、蒸等,并向学生讲解一些关键的烹饪技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一款家常菜进行制作。
教师提供必要的食材和调料,并指导学生使用厨具和工具。
4. 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如清洗蔬菜水果、煮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等。
5. 学习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品尝,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团队合作心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家常菜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家常菜的了解。
- 教师简要介绍家常菜的定义和分类,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家常菜的常见做法和技巧(2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常见的家常菜做法和关键技巧。
- 解释做法中的关键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6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款家常菜进行制作。
-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 强调清洗蔬菜水果、煮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等基本原则。
五十道小菜的做法一:茄汁蘑菇材料:茄-番茄:茄汁-番茄酱做法:1、锅中热少量油,加入两大勺番茄酱,小火翻炒,加入白醋,糖,适量水,一点点酱油,勾入薄芡汁,不断翻炒2、倒入炸好的蘑菇,翻炒均匀,至汤汁浓稠时加入鸡精,香油,出锅这种做法,再加点辣豆瓣酱,就成了鱼香味了八:酱烧虾材料:虾、豆瓣酱、葱做法:虾剪掉须和尖嘴巴,挑去虾线,洗净备用;锅内加油烧热加入豆瓣酱,葱段炒香后把虾扔进去煸炒,煸炒再煸炒,避免糊锅可以略加水,焖一分钟即可出锅了.九:凉拌茄子材料:长茄子两根、香菜几颗、蒜末、盐、醋、红油、鸡精做法:茄子洗净整根蒸熟晾凉撕成小条;香菜洗净切断;最后把所有的材料混在一起拌均即可.ps:蒸茄子的时候垫上竹帘,可以避免蒸出来的茄子有过多的水分!十:油焖冬瓜材料:冬瓜、姜、酱油做法:冬瓜去皮去瓤切成1cm见方的小块备用,姜末;锅里加比炒菜稍微多一点点的油烧热后扔姜末炸香后倒入冬瓜块翻炒一分钟后改中小火满炒2分钟,略加水,盐,鸡精,酱油再小火焖至冬瓜酥烂即可.十一:清蒸鲈鱼材料:鲈鱼、葱丝、姜丝、盐、蒸鱼豉油做法:1.鲈鱼洗干净后加绍酒、少许盐、葱丝、姜丝腌制15分钟,随后再冲洗干净,去去腥味;2.将鲈鱼从尾部切开成蝴蝶状,再从背部切一刀铺在盘子里,并在鱼身下铺上葱姜丝,开水上锅蒸5-6分钟关火焖2分钟.将盘子里的汤汁倒掉,浇上蒸鱼豉油,撒上葱丝,最后浇上热油就好啦.虽然切的不是很好,但是能缩短蒸鱼的时间,散热均匀,鱼肉不会老。
十二:蒜香芥兰材料:芥兰、蒜末、生抽做法:芥兰去掉老叶子,撕去老筋,洗净后焯水摆盘;锅里加油烧热改小火,撒入蒜末以及2勺生抽后关火.将汁浇在芥兰上面就OK了十三:凉拌丝腐竹材料:丝腐竹、黄瓜、蒜末、盐、醋、香油、鸡精、葱丝做法:丝腐竹用热水泡开后过凉水,控干水备用;黄瓜切丝,将所有的材料混合拌均就好。
丝腐竹是豆制品,味道和腐竹有些类似,只是做法更简单,也挺好吃的十四:素炒牛肝菌材料:牛肝菌、红椒、蒜、西兰花杆、盐做法:1.干的牛肝菌先泡上几个小时,洗净泥沙,然后煮上15分钟洗洗捞出控干水;西兰花杆是前天做西兰花的时候剩下的杆,扔了可惜,留下了,撕去老筋切成片就行,蒜切片,红椒切块。
山东科技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一、主题内容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些生活技能,学做家常菜是我们生活的必须,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本主题的目的通过学习做简单的家常菜,引领小学生走进家务劳动,锻炼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将学校学习和家务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五个环节,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探究与体验,最后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引导学习走进中式餐饮文化,学做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掌握劳动的技能和方法,体验做家务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激发学生对家常菜的探究与实践的兴趣,逐步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学会择菜、洗菜、切菜等做菜方法,学会使用炊具,并能通过这一道菜会做其它家常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做家常菜的基本技能,能学会简单的凉拌菜和炒菜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能够将学习与家务劳动密切结合,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引导学生从学习简单的择菜入手,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掌握做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学生逐步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一:择菜和洗菜一、教材分析学做家常菜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本次活动,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芹菜为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择菜、洗菜,使学生学会择洗青菜叶的基本方法,会使用常用炊具,并能够认识到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进而激发学做家常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并能够将学习与家务劳动密切结合,自觉主动地学做家务,养成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凉拌菜的制作过程,了解凉拌菜的分类,掌握凉拌菜制作的基本技能。
2、学会使用切菜器,设计并制作一道家常凉拌菜。
3、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切菜器的使用方法2、探索并掌握凉拌菜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教学过程】一、菜品欣赏,导入课程。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我们的烹饪技术精湛,看,有图为证,是不是每盘菜都美得像一幅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难忘的菜肴,那是妈妈才能做出来的味道。
在家的厨房里,煎炒烹炸炖煮拌,每种技法都有着不同的风味。
家常菜使用最简单的食材和调料,他的独一无二的口感,是因为有了“家啲味道, 今天,让我们以爱为佐料,学做一道家常菜,寻找家的味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鲜是大海对勤劳海民的馈赠。
青岛的海鲜种类繁多,做法多样。
将焯熟的海鲜与时令蔬菜混合调制,是家常菜中常见的烹饪方法。
今天我们就以一道“黄瓜拌海蛰”为例,学习凉拌菜的调制方法。
1.认识海螯先认识本节课的主角--海蛰。
海螯就是水母。
海螯的营养极为丰富,中医学认为,海蛰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我们去海边有时也能见到海蛰,切记没有经过处理的海蛰有毒,预防海蛰董伤最重要的是避免与活海蛰直接接触。
看看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海螯的记录吧。
(视频)经常出现在青岛人餐桌上的海螯,就是海螯皮和海螯头。
(ppt)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海螯皮。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到,海蛰捕捞之后马上就会进行脱水处理。
在食用之前海蛰需要用水进行长时间泡发后,反复换水冲洗才能食用。
我们桌上的海蛰,就是老师提前泡发好的。
其实不是光是海螯皮,凉拌菜因为没有对食材进行高温的处理,更容易存在危险。
有些食材可以直接食用,比如黄瓜,胡萝卜,洋葱;有些食材因为生吃口感不好,要用开始焯熟后才可以凉拌,比如土豆、菜花、芹菜;还有些食材生吃对人体有害,比如豆角、菠菜、香椿芽。
10道简单易学的美味家常菜,总有⼀个适合你,收藏起来慢慢做!1,可乐鸡翅:可乐鸡翅是⼀道以鸡翅和可乐为主料,以料酒、葱、姜、酱油、盐、鸡精作为调料制作⽽成的美⾷。
可乐鸡翅具有味道鲜美、⾊泽艳丽、鸡翅嫩滑、咸甜适中的特点!做法:1.将鸡翅,姜葱洗净,姜切⽚,葱折断,起油锅,爆⾹姜葱;2.鸡翅下锅,煎⾄表⾯稍黄,加⼊两勺的⽣抽,翻炒⼀⼩会⼉;3.可乐倒⼊锅中,烧开后改中⼩⽕慢焖;4.待鸡翅焖软后,⼤⽕收⼲汤汁就⾏了。
2,粉蒸⾁粉蒸⾁是⼀道菜品,糯⽽清⾹,酥⽽爽⼝,有肥有瘦,红⽩相间,嫩⽽不糜,⽶粉油润,五⾹味浓郁做法:1.五花⾁切成薄⽚,加料酒,⽼抽,⽣抽,少许胡椒粉拌匀腌四⼩时;2.腌好的⾁⽚加蒸⾁⽶粉,浇⼀⼤勺⾼汤再次拌匀;3.⼟⾖去⽪洗净切厚⽚;4.蒸笼底垫上蒸笼纸,先铺⼀层⼟⾖,再放步骤3⾥处理好的五花⾁;5.⼊锅蒸,⼤⽕⾄⽔开后,转中⼩⽕30分钟撒葱花即可。
3,糖醋排⾻:“糖醋”中国各⼤菜系都拥有的⼀种⼝味。
它源于江苏的⽆锡,现在江苏、浙江、四川菜中⼴为流传,常⽤于熘菜。
糖醋排⾻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道⼤众喜爱的传统菜,它选⽤新鲜猪⼦排作料,⾁质鲜嫩,成莱⾊泽红亮油润,⼝味⾹脆酸甜,颇受江南⼀带⾷者的欢迎。
做法:1.排⾻焯⽔,控⽔后⽤开⽔冲洗⼀遍;2.沥⼲加盐、料酒、酱油、葱姜丝拌匀腌制5分钟;3.排⾻置⾼压锅中蒸制,开锅后4分钟关⽕;4.待锅凉透捞出排⾻;5.热锅热油下⽩糖、陈醋、番茄酱⼩⽕熬制;6.待油锅内汤汁粘稠时,排⾻⼊锅翻炒⾄挂汁后,撒熟芝⿇关⽕。
,4,煎茄⼦茄⼦是为数不多的紫⾊蔬菜,也是餐桌上⼗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它的紫⽪中含有丰富的维⽣素E 和维⽣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的!做法:1.将⾯粉和⽔搅匀,倒⼊打散的蛋液,调成稀糊,搅拌均匀;2.茄⼦洗净,去蒂,切成厚度约7mm左右的⼤⽚;3.平底锅烧热,倒⼊油,将茄⼦⽚裹上⾯糊,放⼊锅⾥,煎⾄两⾯⾦黄,茄⼦瓤熟软即可出锅;4.蒜制成蒜泥,倒⼊酱油,淋1滴⾹油拌匀;5.煎茄⼦搭配蒜汁⼉⼀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烹饪的研究,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烹饪的演变、烹饪种类、烹饪技术及发展文化等。
难点: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学具准备:搜集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指导语:孩子们,在宴席上,你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菜的图片,看到这些美味,你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交流的想法。
学习指导语:凉拌菜的制作有一套很深的学问,但是,在我们平常百姓家,却有着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和步骤,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家常凉拌金针菇的做法。
1.了解做凉拌金针菇常用的材料。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需要准备那些主料、辅料、调料呢?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根据本节课的需求适时引导,出示资料。
(1)主料: (课件出示图片和资料卡)资料在线:凉拌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被誉为“增智菇”。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有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
常食金针菇还能降胆固醇,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防病健身。
金针菇中含锌量比较高,也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的作用。
(2)配料:辣椒、胡萝卜、葱段、蒜蓉(3)调料:你知道做凉拌菜通常都可以选用那些调料吗?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自愿说或指名说)。
教师适时板书:香油、生抽、醋、料酒、糖、盐、味精等。
2.了解制作凉拌菜的基本步骤。
通过平时观看父母制作凉拌菜,你认为制作凉拌菜都有那些基本步骤?预设:(1)备料。
将金针菇、辣椒、胡萝卜、葱、蒜洗净备用。
(2)切菜。
将金针菇和配料切好备用。
(3)精加工。
将金针菇、辣椒、胡萝卜、葱、蒜进行可食用加工。
(4)拌菜。
加入适量盐、醋、生抽、糖、香油等调料,拌匀装盘即可。
3.教师示范引领凉拌金针菇的制作方法。
学做炒菜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学做家常菜》这一课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家常菜已不陌生,但是对于一些家常菜的做法却不熟悉。
因此,学做家常菜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家常菜,掌握制作家常菜的一般过程,体验做菜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是我们这个课题选题的宗旨。
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家常菜的体验中,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普通的家常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一些家常菜制作的简单步骤。
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做菜步骤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做简单家常菜的练习,使学生对家常菜得制作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简单的烹饪技术,做出冷盘、炒菜和汤。
过程与方法冒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岀家常菜制作的基本步骤,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出家常菜的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做菜的乐趣,培养自信心,热爱劳动。
养成认真细心,勤俭节约,讲究卫生、注意劳动安全的好习惯。
同时也学会感恩,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本课重难点:重点:炒菜的一般步骤。
难点:切菜的要领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对学做家常菜的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1.教具准备:刀、砧板、电磁炉、调味品、各种净菜、锅碗瓢勺等。
2.学具准备:刀、砧板、电磁炉、调味品、各种净菜、锅碗瓢勺等本课环境准备建议:综合实践活动教室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切菜的方法、速度、做菜的步骤、菜品的味道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学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建议:一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快到了,在今年这个敬老节到来之际,我们怎样招待爷爷奶奶呢?生:我请爷爷奶奶上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