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身配筋率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
①桩身配筋计算及桩身材料截面强度验算由上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天然地面线以下z=2。
53m处,该处Mj=385。
32kN⋅m。
天然地面线以下2.53m段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11uqkz=⨯4.87⨯20⨯2.53=123.21kN 22计算轴向力Nj时,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1.6条,恒载分项系数取1。
2,汽车荷载及制动力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4,则1Nj=1.2⨯(N1+N2+N3+N4+F-uqkz)+1.4⨯N62=1.2⨯(2493.54+292。
14+73.20+246.22+282。
3—123。
21)+1.4⨯493.96 =4608。
57kN①纵向钢筋面积桩内竖向钢筋按含筋率0.2%配置:As=π4⨯1.62⨯0。
2%=40.21cm2桩柱采用C25混凝土,主筋选用HRB335级钢筋24φ25, As=117。
82cm2 ρ=0.586%②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η因为长细比:lpi===85。
40>17。
5 lp21()ζ1ζ2 所以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400e0/h0h其中:e0=Mmax385。
32==0.084m;h0=r+rs=0.75+0.65=1。
40m;h=2r=1.50m; Nmax4608。
57ζ1=0。
2+2.7le0=0.362;ζ2=1。
15—0。
01p=0.937 h0hη=1+132⨯()2⨯0.362⨯0.937=2。
838 1400⨯0.084/1。
401。
5③计算截面实际偏心距ηe0ηe0=ηMmaxNmax=2。
838⨯385.32=0。
237m 4608。
57④根据《公预规》求轴向力偏心距e0’Bfcd+Dρgfsde0=r ’Afcd+Cρfsd其中:r=0.75m,ρ=0。
00586,并设g=0。
9,则e0=13.8B+0.00586⨯0。
9⨯280D13.8B+1。
4767D⨯0。
75=⨯0。
7513.8A+0.00586⨯280C13.8A+1.6408C按《公预规》提供的附录C表C。
桩身配筋选用表(非广东、浙江地区)
规范推荐的构造要求(“可”条文)
高层建筑桩身构造配筋选用表(三)非广东、浙江地区
建议适用范围:1)高度28-60m高层建筑;
2)高度介于45-60m、承受水平力较大(如7、8度区、或w0.60)且地下室、桩侧土体很差时宜按表二选取;
备注:1)桩身直径600~700时,箍筋直径取φ6;桩身直径800~1500时,箍筋直径取φ8,桩身直径大于1500时取φ10。
对于桩侧土体较好、理论上基本不承受水平力、且不考虑钢筋受压的桩,箍筋间距@250;
2)桩顶箍筋加密长度2~3m,间距@100。
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承受水平地震作用、以及计算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桩,加密长度为5倍桩身直径;
3)加劲箍直径可参照浙江规定选取。
桩身直径1600~2500时,建议取φ18;桩身直径2600~3000时,建议取φ20。
但对于井下绑扎钢筋的人工挖孔桩,加劲箍最大不宜超过φ16,不应超过φ18。
4)弱腐蚀及以上环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抗渗等级不小于P8。
5)应满足试装加载2倍特征值的要求,即混凝土强度、抗拔桩配筋尚应按试装加载值控制设计。
浙江省图集-钻孔灌注
一、高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A1)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原图集注:桩顶5D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为150mm。
二、高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A2)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原图集注:桩顶5D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为150mm。
备注:1)本表格按照浙江省标准图集《2004浙G23钻孔灌注桩》第11页“配筋表(一)”编制;该图集解2)本表采用的原图集中“安全等级”,应为对应旧的桩基规范,现应理解为对应甲级、乙级基础
三、多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B1)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孔灌注桩配筋表
配筋表(一)”编制;该图集解释为本表适应于高层建筑。
现应理解为对应甲级、乙级基础设计等级。
已知:已知参数
圆桩半径r=600mm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27N/mm2
主筋强度fy=360N/mm2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主筋弹性模量E s=200000N/mm2
保护层厚度=50mm
纵向钢筋所在圆周半径rs=550
主筋直径d=25mm
单根主筋面积=490.9mm2
主筋根数n=28mm
计算:
1、截面计算
圆桩截面面积A=1130973.355mm2
主筋面积A s=13745.2mm2
2、求受压区混凝土相对面积α
0.367666643
受压区混凝土相对面积α=0.328255198
αt=0.593489603
3、求弯矩设计值M
180α=59.08593572
180αt=106.8281286
sin(180α)=0.857938822
sin(180αt)=0.957177486
弯矩设计值M=2654555735N*mm2
纵筋间距=120.614718mm
配筋率ρ=0.01215342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计算最大、最小配筋率:
受拉区纵筋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ρ=0.0020.0015875
最小配筋率ρmin=0.0042
最大配筋率ρmax=0.017111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徐建 1997(混规89)注:上文中fcm为混凝土抗压
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徐建 1997(混规89)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新规范中为f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