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10
1.复习第二章:比较二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和乘数,有何异同?乘数是否越大越好?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所决定,即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所决定。
一般说来,决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心理,因而消费函数较为稳定。
于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多少所决定。
当投资增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相应地增加;反之,当投资减少时,均衡国民收入随之减少。
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随之变动△Y。
那么,△Y与△I之间有何种关系呢?当投资增加△I其直接的结果是使得资本品生产部门增加收入△I,于是家庭部门由于提供了生产资本品所需生产要素而获得等量的收入△I。
家庭部门把这些收入按照边际消费倾向b用于消费支出,使得生产消费品部门获得b*△I的收入。
这些收入再次转入家庭部门,其在b*(b*△I)被用于消费。
如此联锁反应,最初的投资增加△I,引起一系列国民收入增加:△I、b * △I、b2 * △I......于是,在整个变动过程终了时,增加的国民收入:△Y = △I + b * △I + b2 * △I + …… = △I / (1 — b)由于边际消费倾向b大于零小于1,所以1 / (1 — b)大于1。
上式表明,投资增加△I,国民收入将扩大1 / (1 — b)倍;反之,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将缩小1 / (1 — b)倍。
上述结论被称之为投资乘数定理,而1 / (1 — b)被称之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越接近于1,投资乘数就越大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接近于零,投资乘数就越小,但是,应该注意,乘数定理的结论有其成立的条件。
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
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
否则,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影响到消费支出的数量,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增加量。
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
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遇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 / (1 — b)倍。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