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5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十七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发表以前的宏观经济理论。
强调经济的自动
调整机制,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经济。
2,萨伊定律:
(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每个生产者的产出都创造了对其它商品的需求,
(2)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发行量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
(3)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价格都是具有伸缩性的,即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供需均衡,因此不存在经济危
机,即大量失业与商品大量过剩的情况,
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总供给价格(AS):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所能够弥补全部成本与经济利润的最低市场价值
总需求价格(AD):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生产的产出所能得到的预期价值,
总供给函数:AS=F(N)
总需求函数:AD=f(N)
总供给说明厂商提供产品要求的最低价值
总需求说明厂商提供产品的预期收入,
凯恩斯引入了预期的概念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大于收益,厂商减产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小于收益,厂商增产,则有:实际产出(Y)=总供给(AS)=总需求(AD)
图像表示
2,假设两部门经济,
Y=AD=C+I
G:政府购买
三部门:Y=AD=C+I+G。
宏观经济学-3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背景知识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200多年后,这部作品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能取保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他们承认时不时的会有非正常事件发生,使经济偏离充分就业状态。
但当这些异常情况确实发生时,市场中的价格、工资、利率会自动调整,很快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其原理是,产出与就业的衰退会使价格、工资和利率降低,而较低的利率水平反过来会刺激投资支出,使任何物质和劳动力的过剩很快得以消除。
古典经济学家否认存在长期支出不足的可能性,亦即不存在支出水平不足以购买充分就业下的全部产出的可能性。
这一否定结论部分建立在萨伊定理的基础上。
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抨击凯恩斯指出在某些时期,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会用于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当大范围消费不足发生时,卖不出去的产品将堆积在生产者的仓库里,针对存货的增加,生产者将减少其产出,削减就业人数,经济衰退或萧条将接踵而至。
经济波动不仅仅与诸如战争、旱灾等非正常情况的外部力量有关。
相反,引起失业和通胀的原因是某些根本性经济决策的不同步,尤其是储蓄和投资决策。
另外,产品价格与工资的下降空间不大,只有在成本昂贵的衰退或萧条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大幅下降。
内部因素加上外部因素(战争与天灾),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3.<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3.<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3.<2.<2 总需求与总支出3.<2.3 均衡产出“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IS曲线投资的决定投资函数I=e-dr资本边际效率MEC(投资回报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边际效率MEI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产品成本投资税抵免投资风险IS曲线IS曲线的数学推导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的模型推导IS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每一个点表示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均衡产出之间的关系在曲线左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在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小于储蓄IS 曲线的斜率小于0IS 曲线的移动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货币市场和 LM 曲线利率决定理论极端情况货币的需求理论含义:货币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曲线货币需求函数L=ky-hr货币需求曲线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量狭义的货币供给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更广义的货币供给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货币供求均衡利率的调整关注LPRLM曲线含义:LM 曲线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LM 曲线的推导公式推导图形推导LM 曲线的斜率k/h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LM 曲线分类中间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LM 曲线的移动LM 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IS-LM 分析及应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图形分析IS-LM 模型中的市场失衡IS-LM 模型的用处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用IS-LM 模型解释波动财政政策使IS 曲线移动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移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答:(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表示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也可以表示为:I= S(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