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22
肺癌首次病程录1.肺结核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
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3.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
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癌性空洞继发感染,常为刺激性咳嗽、反复血痰,随后出现感染、咳嗽加剧。
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肺癌主治医师查房1.肺结核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
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3.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
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4.淋巴瘤患者目前无明显淋巴结肿大,无明显消瘦、低热症状及体质消耗表现,肝脾肋下未及,依据不足。
且既往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肺癌主任医生查房1.肺结核患者无结核接触史,无低热盗汗乏力等中毒症状,无肺结核接触史,胸片未见结核灶,待结核抗体,痰找抗酸杆菌后进一步明确。
2.肺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需与此病鉴别。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患者肺CT示多发小结节,故依据不足。
胸外科1.下列哪项为肺癌与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要点? DA.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女生B.肺结核球常位于上叶C.肺癌多见于中老年D.肺结核球X线见肿块影密度不均匀有钙化点,周转常有散在性结核病灶E.肺癌常表现刺激性咳嗽2. 纵隔淋巴瘤需与中心型肺癌进行鉴别诊断时,下列哪一种方法较好? AA.诊断性放射治疗B.诊断性化疗C.胸部CTD.胸部MRIE.胸部X线片3。
男性,45岁,牧民,有吸烟及饮洒习惯20年,咳嗽少痰4个多月,半月来声音嘶哑,检查提示左肺门病变,但未能确诊,为了确诊应采取下列措施,除了 CA.痰查癌细胞B.胸部正侧位X片C.经皮穿刺取活检D.胸部CTE.支气管镜检查4.肺癌的“交叉转移”指的是:CA. 先有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B. 同时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C. 出现健侧纵隔及颈部淋巴结转移D. 同时出现邻近肺组织和其他脏器的转移E 无临床症状的早期肺癌发生的远处转移5.女性,31岁,咳嗽、咳白色泡沫痰1年,胸痛20天。
胸片显示右肺下叶背段有一直径3cm分叶状阴影,密度不均匀并见钙化点。
最可能的诊断是: AA. 肺癌B. 转移癌C. 肺脓肿D. 肺结核球E. 肺良性肿瘤6.男性,50岁,咳嗽1个半月,痰中偶带血丝,胸部X线平片显示右上叶肺不张.下列哪项检查程序最恰当: DA.放射性核素扫描-痰细胞学检查B.痰细胞学检查-开胸探查C.胸腔穿刺肺活组织检查-- CT检查D.痰细胞学检查--CT检查--纤维支气镜检查E.纵隔镜检查-锁骨上前角肌脂肪垫活检7.男性,50岁,20天咳痰带血丝2次,无咳嗽及胸痛.胸部X线摄片显示左肺舌叶处有一圆形阴影,直径约2.5厘米,边缘不毛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正常,未见肿瘤.应采取: DA.肺左上叶切除术B.肺左舌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C.肺左舌叶切除术后放射治疗D.肺左舌叶切除术,术中作冰冻切片E.左侧全肺切除术8.男性,44岁,咳嗽,胸痛3年,半年前咳出毛发,胸片示:右前上纵隔一圆形阴影,内有钙化,左上叶近纵隔处小片炎性浸润,首选的处理是: EA. 纵隔肿瘤放射治疗B. 冷冻治疗C. 抗炎治疗D. 化学治疗E.手术切除肿瘤,修补支气管或切除右上肺叶9.男性,72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因左上肺癌行左上肺叶切除术后3天,呼吸困难。
肺癌的鉴别诊断典型的肺癌容易识别,但在有些病例,肺癌易与以下疾病混淆:1.肺结核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
影像学上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
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
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
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
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
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对可疑病例应施行剖胸探查术。
3.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良性肿瘤病程较长,临床上大多无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
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因此临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
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明确诊断。
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
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黄文礼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82(0)S1
【摘要】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肺结核是一常见病,两者在发病、临床症状、x线表现等均有相似之处,临床上较难鉴别,尤以早期肺癌,国内外报道误诊率高达45~51.4%。
作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资料,阐述肺癌与各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总页数】2页(P89-90)
【关键词】肺癌;肺部;肺肿瘤;肺结核;传尸痨;呼吸道感染;肺门增大;阻塞性肺炎;鉴别诊断
【作者】黄文礼
【作者单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价值分析 [J], 李发洲;李本美;张方园;郑海平;王广平
2.研究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临床价值 [J], 钟盼男
3.CT在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罗志东;孙玮;张燕
4.肺结核与肺癌空洞采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J], 李涛;李志伟;孙洪强
5.肺结核、肺结核并肺癌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 [J], 李迎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和肺癌影像诊断进展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周新华随着 CT技术的进—步发展,尤其是高分辨力CT(High - Resolution CT, HRCT)应用于临床以来,不仅对周围肺野疾患的显示更加清楚,而且使得原来在常规CT 影像上不能显示的肺部正常结构—“肺小叶”结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CT尤其是HRCT作为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全面地反映肺结核病变的病理解剖特点。
通过病理与CT影像的关联性研究,对肺结核和肺癌的影像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同时随着新诊断技术的不断推出,对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与鉴别,不仅丰富了基础理论、修正了诊断理念,而且显著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一、从肺小叶结构特点分析肺结核病变的基本影像肺小叶是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系小叶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
而肺小叶又由5~6个腺泡构成(终末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腺泡),虽然有著者认为肺腺泡是基本形态学单位,其解剖对疾病胸片影像的理解极为重要,但 Heitzman等多数作者认为大多数肺部疾病在大体形态上表现为小叶或多组小叶受累;被认为腺泡受累的肺泡结节状影,实际上都位于细支气管周围,与腺泡没有直接的解剖关系;肺小叶是根据肺血管分支的行程、形态和小叶间结缔组织的划分而划分的,而在腺泡水平的结构变异相当大。
因此,立足于肺小叶的解剖特点来分析结核病变的CT影像是确定诊断与鉴别的重要方法。
通过CT、病理对照研究表明,肺小叶在CT影像上由小叶间隔、小叶核心和小叶实质构成,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小叶间隔构成小叶的边界,长 1~2.5cm,边缘光滑,直达胸膜面。
小叶核心主要是由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构成,直径约1.0mm大小,呈条状、分枝状或点状阴影,最远位于距胸膜面3~5mm处,不能显示到胸膜。
小叶中心周围的肺实质除含有少数小血管影外呈均匀的略高于空气密度的低密度影。
伊藤等在一组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大体病理薄片影像中,发现播散性病灶均形成一种伴有空气支气管的小结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