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肺结核概述•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原理•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总结与展望肺结核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最终导致肺组织破坏和肺功能受损。
0102 03传染源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等。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肺结核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乏力等。
分型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等类型。
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最为常见,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等。
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原理X 线检查利用X 射线的穿透性,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差异,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
检查原理肺结核X 线表现优缺点肺结核在X 线片上通常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性病变、空洞形成等。
X 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对早期和轻微病变的显示效果有限。
030201CT (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 射线旋转扫描人体,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出断层图像。
检查原理CT 能更清晰地显示肺结核的病变细节,如小结节、磨玻璃影、支气管充气征等。
肺结核CT 表现CT 检查分辨率高,对早期和轻微病变的检出率高,但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辐射剂量。
优缺点肺结核MRI 表现MRI 对肺结核的显示效果不如CT 和X 线,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评估病变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时,MRI 具有一定价值。
检查原理MRI (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质子发生共振,然后接收其释放的能量来成像。
优缺点MRI 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对肺部病变的显示效果一般。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潜伏期4~8周。
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酷坏死,易形成空洞。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与肺炎、肺癌的诊断较难,需要我们影像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或胸膜活检是检查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发现病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疗效观察均离不开影像检查,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基础影像检查方法,胸部CT是鉴别诊断常用检查方法。
影像表现相同的结核病,病理、病变性质可不同。
①肿块或球形阴影,在病理上可为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核球。
②肺段、肺叶实变影,其病理性质可为渗出性、干酪性、增殖性或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肺不张。
③双肺内多发结节影或球形影,可为渗出性、增殖性、干酪性病变。
④空洞阴影,在病理上表现为干酪性空洞、纤维空洞、净化空洞。
空洞内有球形内容物可为霉球菌或坏死组织。
⑤肺门纵淋巴结肿大,可分为干酪性或增殖性,不同性质的病变抗痨效果不同。
胸部CT诊断肺结核的依据与胸片相同,病灶多发生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表现为多部位、多密度、多形态、多钙化灶(斑片、球形、空洞等),是诊断继发型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肺门淋巴结肿大是诊断原发型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胸部CT在显示胸片隐蔽部位的结核灶比较有优越性。
胸部CT可显示肺段、肺叶支气管狭窄及管腔增厚,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
球形或肿块形结核灶借助增强效果对于病灶边缘和密度的分析有助于肺炎与周围形肺癌的鉴别。
CT观察肺门及纵隔淋巴节增大较X线片准确。
CT密度均匀或环形增强有助于淋巴结核的诊断。
胸片、CT 均根据影像表现反映病理变化,根据影像推断病变性质。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老年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老年肺结核的一些常见影像学表现,并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胸部X线片是一种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肺部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则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对于发现小的病变和评估病变的性质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二、影像学表现1. 肺实质病变老年肺结核的肺实质病变主要包括浸润性肺炎、干酪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等。
这些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片状、絮状或地图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其中,干酪性肺炎的阴影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常见空洞形成。
2. 空洞性病变老年肺结核的空洞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常见于干酪性肺炎,其壁厚、均匀,周围伴有广泛的炎症反应。
薄壁空洞则多见于浸润性肺结核,其壁薄、不均匀,周围炎症反应较轻。
3. 纤维化病变4. 胸膜病变老年肺结核的胸膜病变主要包括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和粘连。
胸腔积液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液性暗区,边缘光滑。
胸膜增厚和粘连则表现为胸膜线不规则、模糊,肺野受限。
5. 淋巴结病变老年肺结核的淋巴结病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融合。
在影像学上,肿大的淋巴结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有时可见坏死和中心空洞。
淋巴结融合则表现为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肿块。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 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和分布,以及是否有空洞形成。
2. 注意胸膜病变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胸腔积液。
3. 观察淋巴结病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是否有融合趋势。
4. 结合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痰涂片、痰培养等,进行综合分析。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纤维化、肺癌等相鉴别。
这些疾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与老年肺结核相似,但有其特定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一、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乏、体重下降等,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因肺癌的类型、大小、位置和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癌症状:咳嗽:长期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咳血,是最常见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肺癌可能阻塞气管、支气管或压迫肺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肺癌可能压迫或侵犯胸壁或胸膜,导致胸痛或胸部不适。
疲劳:肺癌可能导致贫血和身体不适,使患者感到疲劳。
声音嘶哑:肺癌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体重下降:肺癌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身体消耗能量过快,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骨痛:肺癌可能转移到骨骼,导致骨痛。
头痛:肺癌可能转移到脑组织,导致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或有其他疑似肺癌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二、肺癌CT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肺癌的 CT 影像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评估肺癌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 CT 影像特征:1、肿块:肺癌通常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大小不一。
这些肿块可以是实性或部分实性的,或者包含坏死、出血等组织成分。
2、边缘:肺癌的边缘通常比较不规则,具有毛刺状或分叶状。
3、密度:肺癌的密度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有时可见低密度区,这些可能代表坏死或囊性变。
4、位置:肺癌可发生与肺的相对周边区域,但也可以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周围的相对中央区域。
肿瘤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法和预后。
5、空洞:肺癌可能伴随空洞的形成,特别是在那些包含坏死组织的大肿瘤中。
肺癌空洞的存在可能表明肿瘤已经长期存在或已经进入晚期,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
6、坏死:在某些情况下,肺癌病变范围过大其中央由于缺血进而溶解坏死,CT表现为低密度坏死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肺癌的类型、阶段和治疗方案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CT 影像不能确定肿瘤是否为良性或恶性,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正文】一、引言肺癌和肺结核是两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影像学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影像学表现、病因、病程、治疗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二、肺癌的影像学表现1: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肺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实质结节、肺实质肿块、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实质浸润,等。
其中,肺实质结节可呈现边缘模糊、大小不均、密度不均匀等特征。
2:影像学特征:%等等:::三、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1: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原发性结核、继发性结核和空泡性结核等。
其中,原发性结核可表现为肺实质结节、肺门淋巴结增大等;继发性结核可表现为肺实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等。
2:影像学特征:%等等:::四、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肺癌和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2: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 对比影像学表现,注意肺癌和肺结核的特征;- 结合病程和病因,肺癌多为恶性肿瘤,而肺结核为感染性疾病;-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抗酸杆菌涂片、痰培养等。
:::五、治疗选择1:肺癌的治疗选择:根据病灶性质、分期以及患者整体状况,肺癌的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或综合治疗等方法。
2:肺结核的治疗选择:肺结核的治疗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附件】本文档附带影像学图片,便于读者深入理解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癌: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来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
2:肺结核: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肺部以及其他器官。
:::【全文结束】。
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王学强刘玉平东营市垦利县人民医院 257500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
在CT普及的今天,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对基层医院的影像和临床医生十分有益。
1.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
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1.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1.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
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1.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
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肺结核病的CT征象及鉴别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复杂,难以通过一个讲座说清楚。
肺结核征象鉴别更是如此。
在结核病诊断中通过对征象群的总体特征分析,可以抓住疾病进展和转归的规律,从而可能会对提高诊断水平有一定帮助!1活动性CT征象01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 Centrilobular nodules病理特点:由小叶中心细支气管的炎性坏死、管壁增厚及周围肺组织共同形成的炎性肉芽肿。
树芽征 Tree in bud结核的小叶中心结节和树芽征:结节密度中等;结节轮廓清楚;周围磨玻璃影较少;中上肺多见。
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沿支气管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伴支气管管壁的增厚。
结节边缘模糊伴GGO。
吸入性肺炎右下叶背侧多发小叶中心性结节、斑片实变,下叶支气管可见粘液嵌塞,与异物误吸有关。
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病情进展迅速,气道损伤严重,从近端直达远端。
分享一个来自王仁贵教授的病例☟肺炎链球菌性细支气管炎(Imaging of pulonary infection, Miller,2008)02肺结核--空洞征03肺结核--引流支气管征肺结核空洞形态:无壁空洞(虫噬样空洞)、厚壁空洞、薄壁空洞、张力性空洞、慢性纤维空洞;也可呈多形性改变:新月形、多孔形、藕样、钱币样、裂隙样空洞;空洞周围可见气道播散、卫星病灶;空洞伴粗长毛刺或受纤维牵拉空洞形态不规则;结节-引流支气管征为结核导致的气道的慢性炎症。
空洞-引流支气管征为空洞内干酪坏死物经气道排空,造成气道的增厚、扩张。
鉴别诊断金葡菌肺炎肉瘤样癌(男性,58岁。
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发热10天。
)肺(腺)癌CT:右肺上叶肿块样影,内部可见肺纹理,为假性空洞。
“洞壁”为磨玻璃密度影,“外壁”界限清楚。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放线菌病(男性,51岁。
近2年偶有咳嗽、咳痰,少量白痰,晨起痰中偶有血丝,无胸闷、胸痛,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
未予诊治。
1周前行肺部CT检查发现左肺结节影。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 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
鉴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赣州市人民医院CT室雷剑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误诊率甚至达60%,因此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两种疾病诊断与鉴别的能力。
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
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
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
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
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高>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5、少结节堆聚性:肺结核病灶以增殖——干酪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
6、少增强性:若表现为结节或类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
需强调的是,肺结核的“三多”“三少”一定要全面的、总体的、有机的加以分析运用,不能片面孤立、机械的分割的看待这些特征。
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基础是:癌组织发生在细支气管,向周围侵润性生长形成结节或肿块,最常见的是单源性的,表现为孤立单个病灶;肺癌浸润性地向肺实质及间质生长,表现为形态欠规则;由于癌组织侵及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多表现为边缘欠光滑、多毛刺、多棘状改变;肺癌有丰富的供血滋养血管,常见“肺血管集束征”;肺癌多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表现除肺野病灶之外,尚可发现肺门,纵隔相应引流的淋巴结肿大。
周围型肺癌CT特征如下:
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有别与肺结核病灶,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往往是清晰的,而无卫星灶(肺结核基础上发展为疤痕癌除外)。
2、形态欠规则:结节病灶表现为数个结节堆聚,这是由于癌组织以一个中心向周围多个腺泡浸润生长所形成的,由于其生长不均衡,中间有残余肺泡组织,即形成所谓小泡征。
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或支气管的阻碍形成切迹,即所谓分叶
3、边缘欠光滑: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毛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边均有分布,两者是由于侵及肺泡表面或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形成的;有别于炎症性肿块的边缘毛刺,炎症性毛刺表现较长和稀疏,一般只有二、三条,它是由于炎症慢性过程中,纤维化所致。
4、肿块密度及增强:平扫时肺癌肿块或结节往往是均匀的软组织密度,CT值30—50Hu
之间,增强后大多数明显强化,CT值差>30Hu,常见有数支血管与肿块相连(即“血管集束征”),肺癌肿块少有钙化,偶有钙化,一般量少,呈点状偏肿块一侧。
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肺癌多数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有其解剖引流规律,一侧肺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上叶肺癌→右上肺门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
右下叶及中叶肺癌→右下肺门淋巴结→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
左上叶肺癌→左上肺门淋巴结→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
左下叶肺癌→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
隆突组淋巴结为交通站,可引流至对侧纵隔甚至对侧肺门淋巴结使之肿大。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文献上大多数认为>15mm为肿大,我院手术病理随访结果:10mm阳性为%,12mm阳性为%,15mm为%,所以有必要把超过≥12mm定为淋巴结肿大标准。
有关肺结核与肺癌鉴别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结核性肺不张与癌性肺不张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肺不张是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牵拉扭由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所以具有以下影像特征:①除肺不张之外,肺门无肿块,其它肺叶常见斑点状、纤维索条状或钙化等肺结核之特点;②不张的肺实变影中常见扭曲或扩张的不规则含气管状影。
肺癌肺不张,肺门区常见肿块,不张肺组织一般无含气的支气管,但可见狭窄或中断的支气管影与肿块相对应,大多发生在叶支气管开口附近,其它肺叶一般无结核病灶。
二、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空洞有两种改变:一种影像上表现多发性,呈“蜂窝状”,易与癌性空洞区分。
另一种为单发性,一般在2cm以上,其特征是:①壁薄、内壁较光整、无壁结节;②空洞四周均匀,空洞无偏心改变;③周围有结核卫星病灶,如纤维索条、斑点及钙化影等:癌性空洞的特征:①壁厚、内壁欠规则,常见结节;②偏心性空洞;③周围无卫星灶。
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与癌性胸水鉴别
结核性胸膜炎所产生的胸水,常见粘连包裹,胸膜呈一P>致性增厚,斜裂、水平裂等叶
间裂常同时增厚、无肋骨破坏。
癌性胸水,多为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所致,胸膜常厚薄不均,多见结节,若侵犯胸壁常见肋骨破坏或胸壁软组织肿块。
同时有时伴有纵隔胸膜不规则增厚或心包不规则增厚,同侧肺门及纵隔常见淋巴结肿大。
有关扫描方法的应用问题
一、扫描的层厚、层距问题(薄层扫描)
病变小于10mm,应该用5mm层厚、层距或2mm层厚、层距扫描,或5mm层厚3mm、4mm层距重叠薄层扫描,显示细小结构、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
二、肺是活动器官,扫描时应尽可能让病人平静呼吸,螺旋CT扫描时应一次性屏气快速扫描完,以减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