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大家林语堂
- 格式:ppt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12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
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视角,林语堂先生以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一部经典巨作,现如今已有四部翻译作品,其中,葛浩文的译本以为读者负责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成功。
那么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文又是怎样体现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的呢?着重分析《骆驼祥子》,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关键字:《骆驼祥子》;忠实;通顺;美0 引言现代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已广为人知。
《骆驼祥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以讲英语国家为主)的小说,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小说,其中葛浩文的译本广为流传,深得人心。
葛浩文虽有其独特的翻译方法,但也包含了许多中国翻译理论。
本文对《骆驼祥子》进行详细分析,来解说中国翻译理论家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等翻译理论。
1 《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于1936年出版,作者是老舍。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
故事主要讲了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
最初,祥子是一位勤劳勇敢有着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社会青年,然而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却是重重阻力:靠着自己的能力买来的车子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抢走,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洗劫一空,妻子虎妞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在经历了种种悲惨事情之后,祥子的信念及梦想被现实社会一点点侵蚀,他慢慢的变得放纵,堕落,最终也没能避免自己的悲惨命运。
2 《骆驼祥子》译者葛浩文简介及《骆驼祥子》翻译背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英文名字Howard Gold-blatt。
林语堂的翻译观作者:张雪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9期摘要: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他认为翻译究其本质应该是一门艺术,并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开辟了从心理角度进行翻译的崭新视角。
林先生的翻译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翻译实践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翻译标准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中国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学者、语言学家,也是近现代将中国文化成功介绍给西方的文人之一。
他出生于福建漳州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当地的牧师,因此林语堂从小一直接受的是西式教育。
在念完了教会的小学、中学以后,林语堂受人资助得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教授英文。
凭借自身对东西方文化的熟谙以及深厚的中英文功底,林语堂不仅用英文直接创作了《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武则天传》等佳作,同时还通过翻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英译庄子》、《浮生六记》等著作,孜孜不倦地向西方介绍中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学。
实可谓“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作为一位在中西文化、文学和语言修养方面均有深厚造诣的大学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上颇有建树,他对翻译的见解也同样对我们如今的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林语堂虽没有专门讨论翻译理论的著作,但他的翻译思想在1933年出版的《语言学论丛》中其所著的一篇题为《论翻译》的文章中可见一斑。
林先生在这篇译论中针对翻译的性质、目的、标准等核心问题都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是科学还是艺术长期以来,翻译研究者们对翻译的本质是艺术还是科学争论不休,科学是成规矩的,而艺术则恰恰相反。
林语堂先生坚定地认为翻译应当是一门艺术,他认为“译学无成规”,“翻译即创作”。
他本人在翻译过程中也十分注重翻译的美学特征,无论是翻译文学评论、戏剧、幽默作品、散文、诗歌还是文化典籍,林语堂都注重对“个性”、“性灵”的传达,既强调对原作艺术精神的保留,也通过翻译这一“再创作”过程展现了他所推崇的东方的生活趣味和人生哲学。
林语堂英文作品翻译之特点吴玲玲李丹(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他用英语写成并且翻译了诸多作品。
林氏作品基本上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现状为题材,所以,翻译此类作品,与翻译其他反映外来事物的作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希望是对林氏作品汉译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关键词:双语作家中国文化归化异化回译林语堂,幼名和乐,后名玉堂,笔名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坂仔村一个清贫和睦的牧师家庭,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
常年旅居海外,受到东西方文化共同影响的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这种经历使林氏的作品独具特色,虽多用英文写成,却紧扣中国社会文化。
自然,我们不能毫无差别地对待林语堂英文作品的翻译与其他英文作品的翻译。
本文从翻译主体、翻译客体与翻译过程3个方面阐述了林语堂英文作品汉译的特点。
一、翻译主体上自译与他译并存1.林语堂是以英文写作为主的双语作家,使自译成为可能林语堂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外文功底十分了得。
他的成名作《吾国与吾民》(M y C ountr y and M y Peo p le)就是用英文写成。
随后,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 he i m P ort ance o f L io in g)、《京华烟云》(M o m ent in pekin g)、《孔子的智慧》(T he w is do m o f C on f ucius)、《苏东坡传》(T he G a y G enius:T he L i f e and T i m es o f Su T on g po)、《红牡丹》(T he r ed peon y)等相继问世,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好评。
作为《语丝》主要撰稿人,林语堂又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并发表了大量小品文,以闲适小品文和幽默小品文著称。
林语堂翻译思想概略作者:杜家怡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4期摘要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语言大家。
在他的翻译思想里较明确地提出了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须研究心理、忠实的方法是句译等观点。
本文即通过分析林语堂的“论翻译”一文来介绍他的主要翻译观点。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 Article On TranslationDU Jiayi(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0)AbstractLin Yutang is a famous Chinese modern scholar, writer and translator. He is a great language master both in Chinese and other foreign languages. As a translator, he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is a fine art, to study translation need analyze psychology, sentence translation is the right method of faithful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n Yutang's article O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introduce his main translation thoughts.Key wordsLin Yutang, translation thoughts, translation standards, sentence translaion作为翻译家,林语堂不仅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同时还用英语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被拍成电视剧的《京华烟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h耐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文史教育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李孝敏(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摘要:林语堂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他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为忠实、通顺和美,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了三项要求及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
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熟谙中西文化的功底,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翻译实践中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内容;影响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0127—02林语堂(1895--18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林语堂于1928m1930年主要从事英译汉,1935--1940转为汉译英。
自1930年,林氏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林语堂对中西文化以及语言、文学皆有高深造诣,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被推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的翻泽思想不仅奠定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而且还给了后来的翻译工作者很多的启发。
一、林语堂的翻译生涯林语堂的翻译始于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正处在一个东西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就导致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地位。
林语堂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之大气,从事翻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东西方文化更好地交流,“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
林语堂先后翻译过《国民革命外记》、《女子与知识》、《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卖花女》、《新俄学生日记》、《新的文评》等外国作品,直接用英文写作的长篇小说有:《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唐人街》、《朱门》、《远景》、《红牡丹》、《赖柏英》、《逃向自由城》、《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