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大转盘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27
1 动物大转盘【要点】小组合作,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目标】(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怎样进行】(1)猜谜语活动。
这是一个统领本单元的活动。
组织好这个活动有多种方法:一是用“大转盘”的形式。
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大转盘,可以是纸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转动,最好设计上一个指针。
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将写好动物谜语的纸张贴在上面。
每一个位置可贴上3种以上动物的谜语。
谜底动物仅限于常见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活动开始,每个小组一位同学上前转动转盘,指针最靠近哪一个谜语,就猜哪一个。
已经猜出的谜语及时取下来。
直到把所有谜语全部猜出。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猜中一个谜语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可以赠送猜中谜语的活动页,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抢答的形式。
教师准备好谜语,以主持人的角色组织猜谜活动,教师每读完成一条谜语,各组抢答,每答对一个,小组加分。
(2)讨论我们是怎样猜测中的?这是对猜谜活动的分解和进一步深化,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
实际上,这也是猜谜活动的延伸。
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发展。
(3)制定研究计划。
因为是一个“扶”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四个步骤:即,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计划;开展示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的“四部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能力培养的新阶段,是一个“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
这个教学活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就行了。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一个个案,学生通过猜谜活动,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
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比如,研究内容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材料的选定等。
章节:第五单元:动物家庭
课题:1、动物大转盘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累计课时:14
教学目标: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研究计划的制定。
教具:挂图。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几个有关动物的谜语。
二、新授:
1、猜谜语:
教师说谜语,让学生猜。
2、讨论:
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样猜中的。
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免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地点:兔舍;
观察时间:每天早晚;
研究分工:①组准备食物,②组准备工具等。
4、交流研究计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动物,知道了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了其活动规律。
课后作业:观察燕子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1、动物大转盘
(1)、谜语;
(2)、讨论;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
教学后记:。
动物大转盘-大象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背景本课是2001年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第4课,内容为动物大转盘——大象。
通过大象形态与生活习性的介绍,探究大象体内结构与生理现象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形态、生活习性及习性的原因。
2.了解大象的体内结构及生理现象。
3.探究大象的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4.学会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口头表述。
教学重难点1.探究大象的体内结构及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2.紧密结合图解分析,明确概念。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新知识,激发兴趣通过操练启蒙和着墨习惯,诱发学生的探究本能,并问出如下问题:“你见过大象吗?大象是怎样的动物?”。
2. 观察大象形态及行为特点展示大象形态图片并带领学生探究大象的形态,喜好、能力、习性,借助形态介绍大象为什么叫“硕果仅存”。
3. 探究大象的生活习性结合大象图片介绍以及图示表达方案分析,探究大象的生活环境、食物采集方式及存储习性,为学生介绍大象体内消化道道。
4. 探究大象的体内结构通过结合图示表达,介绍大象体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关键组织结构和变化特点。
5. 探究大象的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结合特殊性状和内部组织结构,帮助学生探究大象在其生活环境中的避风、寻找食物、枯水期存粮等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并体会生物的优胜劣汰。
6.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口头表述为主,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与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大象的形态、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口头表述。
课后作业学生们需要明确大象的特征及其生存原因,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在本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