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原料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13
动物性干货原料名词解释
动物性干料又称干货或干制原料,干货原料是指将鲜活的动植物原料经脱水加工制成的烹饪原料。
与鲜活原料相比,干货原料体积小,重量轻,更容易保存管理,不仅可以供应非产地,而且可以跨季节使用。
动物性:燕窝,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花胶,广肚,蹄筋,鱿鱼,章鱼,墨鱼,珧柱,鱼唇,趸皮,黄鱼头,安虾,鳖裙。
火发即把干货原料放在火上烤或烤焙的方法。
火发,并不是用火将原料直接发透,而是某些特殊的干货原料在进行水发前的一种辅助性加工方法,例如驼峰、牛掌、乌参、岩参等原料。
不同地区的同种原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其涨发要求也不一样。
只有充分了解干货原料的产地、种类和性质,才能采用正确的涨发方法。
例如,吕宋黄、金山黄等鱼翅,翅板较大、沙大、质老,涨发时需多次煮、焖、浸、漂,才能烟沙、除腥、回软;而对皮薄质软的一般鱼翅,浸、泡、煮、焖的次数应少些。
1,金华猪特点:原产于浙江金华地区。
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细短,蹄呈玉色,皮薄、毛稀、骨细,肉脂品质好,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立冬-立春)毛色以中间白,两头黑为特征(两头乌)繁殖率高,屠宰率68-70%,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
2,肉用牛的外形特征:屠宰前,肉用牛的外形应有一定的背脂肪厚度,肌肉丰满,背腰和臀部要求宽而且肌肉厚,肩、臀端丰满并与肩脾、腰、臀部连接构成桶状。
大腿和大腿间肌肉丰满。
整个结构紧低垂。
3,肉鸡的生产特点:饲养7-8周龄,体重1.8-2.0kg宰,鸡肉细嫩,皮柔软,适于快速烹调。
1、生长速度快肉用仔鸡出壳时体重约为40g,饲养到8周龄,体重接近或达到2000g。
2、饲养周期短、周转快。
3、饲料转化率高已突破2:l 的大关。
4、适于大规模机械化饲养机械化生产普遍。
5、味鲜美脂肪沉积适度,营养价值高。
6、饲养密度大与蛋鸡相比,性情温顺。
腿部疾病、胸囊肿也比较严重,它影响肉用仔鸡屠体的商品价值和等级。
4,宰前的管理:一.宰前休息(一)宰前休息的意义 1.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2.增加肌糖原的含量3.排除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二)宰前休息的时间二.宰前的停饲管理(一)停饲的意义 1.节约饲料2.有利提高肉的质量3.利于屠宰加工的操作4.有利放血(三)猪屠宰前的淋浴5.屠宰工艺要点:击晕方式:电击晕:用电流使猪失去知觉二氧化碳击晕:用气体使猪失去知觉刺杀放血:通常有三方式:口腔放血、切颈放血(用刀切断气管、食管、血管)及动脉放血。
剥皮或烫褪毛;清除内脏与整理屠体;胴体修整;屠宰率的测定.6.宰后检验方法:(一)视检(二) 剖检(三)触检(四) 嗅检、7,常见的屠宰运输性疾病:(一)PSE肉:猪宰后肉的色泽淡白(pale)、质地松软(soft)、有汁液渗出(exudative)一.猪应激综合症、;1.发生的原因和肉质的变化2.卫生处理(二)DFD肉肉切面干燥(dry)、质地粗硬(firm)、色泽深暗(dark)。
烹饪原料学——动物性原料教案教案主题:动物性原料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动物性原料及其分类2.掌握动物性原料的特点和适用技巧3.学会使用动物性原料烹饪出美味的菜肴教学内容及安排: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性原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动物性原料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习内容(30分钟)1.动物性原料的分类a.鱼类:如鲤鱼、鳗鱼、鳕鱼等b.禽类:如鸡肉、鸭肉、鸽肉等c.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等d.蛋类:如鸡蛋、鸭蛋、鹅蛋等e.奶类:如牛奶、羊奶、鲜奶油等2.动物性原料的特点和适用技巧a.鱼类:鱼肉细嫩,易烹制,可清蒸、红烧、炖汤等;鱼鳞、鱼骨可以炒制,制成鱼酥等。
b.禽类:禽肉肉质鲜美,适合炖、煲、蒸等;鸡架、鸭脖、鹅掌等部位可以制作成小吃。
c.肉类:瘦肉适合煎、炒,肥肉适合炖、煮;肉骨头可以炖汤。
d.蛋类:鸡蛋可打散炒制,制作荷包蛋、炒饭等;鹅蛋可煮食。
e.奶类:牛奶可制作成奶昔、奶油等;羊奶可以制作成奶酪。
3.使用动物性原料烹饪的菜肴a.鱼香肉丝:选用猪肉丝和适量的调料,炒制至熟热,再加入豆瓣酱、蒜末、姜末等。
b.鸡蛋炒饭:将米饭炒熟,放入蔬菜和鸡蛋,翻炒均匀。
c.牛奶布丁:将牛奶、糖和吉利丁粉混合加热至吉利丁粉溶解,倒入模具冷却凝固。
三、实践操作(4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使用动物性原料制作以上菜肴,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菜肴,并进行品尝和评价,讨论动物性原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性原料,自主制作一道菜肴,并写一份烹饪心得。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菜肴制作用具、原料展示、教学视频等。
教学评估:1.学生学会区分动物性原料的分类,并能够举例说明。
2.学生能够根据动物性原料的特点进行烹饪,并掌握适用技巧。
3.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制作菜肴,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4.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动物性原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并写一份烹饪心得。
国家新食品原料目录一、简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原料的挑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原料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特制定本新食品原料目录,以便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选择食品原料。
二、原料类别1、动物性原料(1)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2)蛋类:鸡蛋、鹌鹑蛋、鸭蛋等;(3)鱼类:鲤鱼、鲢鱼、鲇鱼等;(4)海产品:虾、蟹、贝类等;2、植物性原料(1)谷物类:小麦、玉米、大麦等;(2)豆类:大豆、绿豆、蚕豆等;(3)油料类:花生、芝麻、棉籽等;(4)蔬菜类:土豆、洋葱、芹菜等;(5)水果类:苹果、橙子、梨等;3、其他原料(1)酵母:发酵面团、发酵面糊等;(2)香料:肉桂、胡椒、花椒等;(3)添加剂:糖精、乳化剂、防腐剂等;(4)调味品:盐、醋、芝麻油等;(5)其他:食用色素、香精等。
三、原料质量要求1、动物性原料(1)动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消毒,确保无病毒、细菌;(2)动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验,确保无毒素、重金属;(3)动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测,确保无抗生素、激素。
2、植物性原料(1)植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消毒,确保无病毒、细菌;(2)植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验,确保无农药残留、重金属;(3)植物性原料必须经过检测,确保无抗生素、激素。
3、其他原料(1)其他原料必须经过检验,确保无毒素、重金属;(2)其他原料必须经过检测,确保无有害物质、抗生素、激素。
四、安全控制1、食品生产企业应实施原料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挑选食品原料;2、食品生产企业应实施原料检验管理,对食品原料进行定期抽检,确保食品原料质量;3、食品生产企业应实施原料溯源管理,追溯原料的来源,以便及时发现原料质量问题;4、食品生产企业应实施原料追踪管理,跟踪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以便及时发现原料质量问题。
五、总结本新食品原料目录旨在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选择食品原料,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生产企业应实施原料质量管理、检验管理、溯源管理、追踪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原料质量问题,保障食品安全。
烹调原料的分类
烹调原料的分类可以根据多个标准进行划分。
按照烹饪原料的自然属性和来源,可以分为动物性原料(如禽类、畜类、鱼类等)、植物性原料(蔬菜、粮食、果品等)、矿物性原料(盐、碱等)和人工合成原料(香料、色素等)四大类。
按加工情况划分,可以分为鲜活原料(鲜鱼、鲜肉、鲜蔬果、活禽等)、干货原料(鱼翅、鱼肚、海参、干鲍鱼等)和复制品原料(火腿、腊肠、罐头食品等)三大类。
按原料在菜肴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主料、辅料(包括配料和料头)和调味料三大类。
另外,按商品种类划分,则可以分为粮食、蔬菜、肉类及肉制品、禽及蛋品、水产品及水产制品、干货及干货制品、果品、调味品等。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烹饪原料,从而更好地进行烹饪。
单一饲料原料目录
一、动物性饲料原料
肉类及其副产品:如牛肉骨粉、鸡肉粉、猪肉粉等。
鱼类及其副产品:如鱼粉、鱼油、鱼骨粉等。
乳制品:如奶粉、乳清粉、黄油等。
蛋制品:如全蛋粉、蛋黄粉、蛋清粉等。
二、植物性饲料原料
谷物类:如玉米、小麦、大麦、燕麦、稻米等。
油籽类:如大豆、菜籽、棉籽、花生、芝麻等。
块根块茎类:如马铃薯、木薯、甜菜根等。
青绿饲料:如牧草、蔬菜、水果等。
饼粕类:如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等。
三、微生物性饲料原料
酵母及其产品:如活性干酵母、酵母浸出物等。
单细胞蛋白:如微生物蛋白质、微生物发酵产品等。
四、矿物质饲料原料
单一矿物质:如石粉、骨粉、碳酸钙等。
复合矿物质:如多种矿物质混合而成的预混料。
五、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
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防腐剂、抗氧化剂:如乙氧基喹啉、丙酸钙等。
促生长剂、调味剂、着色剂等。
六、其他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如昆虫、海藻、杂粮等。
特殊用途饲料原料: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等。
请注意,以上所列的饲料原料仅作为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动物种类、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与搭配。
同时,为确保饲料安全与质量,饲料原料的采购、储存与使用都应遵循相关法规与标准。
饲料原料分类
饲料原料是指供动物食用的各种植物、动物及其副产品。
饲料原料的
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主要的分类方式:
1. 植物性饲料原料:包括谷类、豆类、油料、青贮料和干草等。
谷类
包括玉米、小麦、大米等,豆类包括黄豆、绿豆、花生等,油料包括
菜籽油、豆油等,青贮料包括玉米秸秆、青草等,干草包括苜蓿草干草、牧草干草等。
2. 动物性饲料原料:主要是指各种副产品,如肝脏粉、血粉、鱼粉等。
3. 矿物质饲料原料:主要是指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无机盐类。
4. 维生素饲料原料:主要是指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5. 添加剂性饲料原料:主要是指抗生素和生长促进剂等。
以上分类方式只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实际上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
例如,按照营养成分的不同,可以将饲料原料分为粗饲料和浓饲料;按
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饲料原料分为全价料和浓缩料等。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动物的不同需求以及生长阶段的不同,需要选择
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饲料原料进行搭配。
例如,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幼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而成年猪则需要高纤维、低能量的
饲料。
总之,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有着
重要作用。
动物原料药可以根据来源、制备方法或作用机制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动物原料药分类:
1.动物组织提取物:这类药物是从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中提取得到的,如动物的内脏、
皮肤、骨骼等。
例如,胰岛素是从动物胰腺提取得到的药物。
2.动物毒素:这类药物是从动物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得到的,如蛇毒、蝎子毒等。
它们常被
用于制造抗毒血清或研发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
3.动物酶制剂:这类药物是从动物体内提取得到的酶,如青霉素酶、组胺酶等。
它们常被
用于医疗、生物工程和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4.动物胚胎或胎盘提取物:这类药物是从动物的胚胎或胎盘中提取得到的,如卵黄素、羊
胎素等。
它们常被用于营养补充、生长促进和护肤等方面。
5.动物源性抗生素:这类药物是从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产物中提取得到的,如链霉素、卡那
霉素等。
它们常被用于治疗感染和控制细菌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动物原料药涉及道德、伦理和动物保护等问题。
在合理使用和开发动物原料药的同时,也要确保动物的权益和福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