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综化学试题B4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8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化学 参考答案 2015.11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1234567答案BCDBDAC题号891011121314答案DDCABC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阅卷说明: 不出现0.5分,最低0分。
简答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化学方程式评分标准: (1)化学(离子)方程式中,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0分,反之,写对给分。
(2)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均正确得1分,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错即不得这1分。
(3)配平、条件均正确共得1分,不写条件或未配平均不得这1分,但不重复扣分。
(4)不写“↑”或“↓”不扣分。
(5)请再关注某些方程式的特殊评分要求,已标注在参考答案中。
4.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15.(12分,每空2分) (1)第2周期 第VIIA族 (2)离子键 (3)2H2SO4(浓) + C===CO2↑ + 2SO2↑ + 2H2O (4)Cl2 + 2OH-===ClO- + Cl- + H2O (5)H2O H2S (6)氟和氯同在VIIA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可与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16.(12分,每空2分) (1) (2)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若滴加KSCN溶液时未出现明显现象,滴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则D溶液中含Fe2+(上述滴加顺序写反,扣1分) (或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D溶液中含Fe2+) (试剂1分,现象1分,选用其他方案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合理均可得分) (3)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4)4Fe(OH)2 + O2 + 2H2O===4Fe(OH)3 (5)2Al(s) + Fe2O3(s)===2Fe(s) + Al2O3(s) ΔH=-852 kJ·mol-1 (方程式1分,包括物质化学式和状态;焓变1分,包括与系数对应的数值和单位;若不写ΔH则不得这2分) (6)3Fe3O4 + TcO4- + H+ +13H2O===9Fe(OH)3 + TcO2 17.(10分,每空2分) (1)1.2×10-3或0.0012 (2)0.83 或 5/6 (3)37.2 (4)abd (漏选一个扣1分,错选、多选和只选一个不得分) (5) 18.(10分,每空2分) (1)a (2)2ClO2 + H2O2 + 2OH-===2ClO2- + 2H2O + O2 (3)ac (漏选得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4)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5)2.7 19.(14分,每空2分) (1)2NO2 + Na2O2===2NaNO2 + O2 (2)①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 ② 不能根据“气球变瘪”的现象推断假设一成立(不答此句不扣分) 理由是:根据方程式可以发现无论是按假设一还是假设二发生反应,体系的压强都要减小,都能观察到“气球变瘪”的现象 (3)① 向其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待不再产生气泡后,静置后取上层清液 (试剂MnO2 1分,操作取上层清液1分) ② KMnO4溶液褪色 (不指明KMnO4扣1分) ③ 通过和实验4步骤①进行对比,排除NO2-的存在对NO3-检验的干扰 (只笼统回答“对比实验,排除干扰”不给分) (4)Na2O2和NO2反应既能生成NaNO3也能生成NaNO2(或答“假设一和假设二都成立”,或答“Na2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既含NO2-又含NO3-”均可得分) Δ。
首都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第Ⅰ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l:27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B.电化学腐蚀一般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C.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D.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其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2.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内的K+移向CuSO4溶液B.装置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D.若装直②用于电解精炼铜,溶液中的Cu2+浓度保持不变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X Y Z①NaOH溶液Al(OH)3稀硫酸②KOH溶液SiO2浓盐酸③O2N2H2④Fecl3溶液Cu 浓硝酸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4.称取质量相等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浓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所放气体体积比为()A.1:3 B.3:1 C.3:2 D.1:15.在pH=0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Ag+、Ca2+、NO3-、SO42-B.Al3+、ALO2-、K+、Cl-C .Fe 2+、Na +、ClO -、Ca 2+D .SO 32-、K +、SO 42-、Br - 6.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备Mg :MgCl 2 电解溶解Mg+Cl 2↑B .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H 2O+CO 2H 2CO 3H ++HCO 3- C .用CaSO 4治理盐碱地:CaSO 4 (s)+Na 2CO 3(aq1)CaCO 3(s)+N a 2SO 4(aq)D .用FeSO 4除去酸性废水中的Cr 2O 72-:Cr 2O 72-+Fe 2++14H +===2Cr 3++Fe 3++7H 2O 【注意有文字】 7.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Na+2H 2O===Na ++2OH -+H 2↑B .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 2+2OH -===C l -+ClO -+H 2O C .用NaHCO 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 2HCO 3-+Ca 2++2OH -===CaCO 3↓+2H 2O+CO 32-D .将醋酸溶液滴到大理石上有气泡产生:2H ++CaCO 3===CO 2↑+Ca 2++H 2O8.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 中的M 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NiOOH+MH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2016。
4本试卷共16 页,共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本部分共分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一、选择题6.在2015 年9 月3 日胜利日大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使用高沸点的彩色拉烟剂,进行了绚丽的拉烟飞行.其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气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气化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7.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Al 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VA 族的非金属元素C.117 号元素与F 、Cl 、Br 、I 均处于VIIA 族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可用蒸馏法提纯工业乙醇B.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C.最多可与4 mol NaOH 发生反应D.1- 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9.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硫黄的燃烧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Ⅱ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B.Ⅳ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Ⅳ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D.Ⅴ中气体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0.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C.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D.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11.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B.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D.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12.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得到可与反应制备电池材料,同时生成。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综 物理试题 2016.4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C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物体的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并不一定发生变化14.已知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 A .氦离子(He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B .大量处在n =3能级的氦离子(He +)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氦离子(He +)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eV 的能量跃迁到n =2能级D .氦离子(He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需要吸收能量1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振动的振幅不相等B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C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D .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的周期越大16.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出了行星与太阳间引力大小跟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B .“月﹣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的60倍C .“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引力遵从同样的规律D .引力常量 G 的大小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17.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B .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则甲粒子的质量较大C .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较大D .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18.“娱乐风洞”是一项将科技与惊险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它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把表演者“吹”起来。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二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2016.56. 下列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其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BCD用品名称煤炭酚醛树脂手柄明矾手工肥皂 主要成分C 碳单质OH苯酚Al 2(SO 4)3·12H 2O 十二水合硫酸铝C 17H 35COONa 硬脂酸钠7. 海洋中的珊瑚虫经如下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进而形成珊瑚:Ca 2+ + 2HCO 3- CaCO 3 + H 2O + CO 2。
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会消耗海洋中的CO 2。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干扰了珊瑚虫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共生藻类消耗CO 2,有利于珊瑚的形成 B. 海洋中CO 2浓度升高,抑制了珊瑚的形成C. 温度升高会增大CO 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抑制了珊瑚的形成D. 将CO 2转化为甲醇等化工原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8. 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
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Al 、Ga 均处于IIIA 族 B. Ga 2O 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GaCl 3 C. Ga(OH)3可与NaOH 反应生成NaGaO 2 D. 酸性:Al(OH)3 > Ga(OH)3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3NO 2 + H 2O === 2HNO 3 + NO B. 用Fe 2(SO 4)3做净水剂:Fe 3+ + 3H 2OFe(OH)3 + 3H +C. 水垢中的CaSO 4用Na 2CO 3溶液处理:Ca 2++ CO 32-=== CaCO 3 ↓ D. 向5 mL 0.1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中滴加5滴浓硫酸,溶液橙色变深:Cr 2O 72-(橙色)+H 2O2CrO 42-(黄色)+2H +10. 生物材料衍生物2,5-呋喃二甲酸()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衍生物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合成材料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2 分)本卷共14 道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 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个选项。
1.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玻璃的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B.明矾可用作混凝剂去除水中的悬浮物C.食盐水、稀豆浆、糖水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以次氯酸钠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可为泳池消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的性质,而食盐水和糖水为溶液。
考点:物质的构成及性质。
3.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B.硅酸钠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C.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D.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直接反应制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硅不能直接与水反应。
考点:硅及其化合物。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 =12溶液中:Na+、Ca2+、HCO3 −、ClO−B.在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Mg2+、K+、Br−、SO4 2 −C.在0.1mol ·L−1的NaHCO3溶液中:K+、Al3+、I−、Cl−D.在与Al 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 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项中HCO3-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不能大量存在;D项碱性条件下Fe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
考点:离子共存。
5.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有机物A 用来合成人工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正确的是A.A 的分子式是C 8H10 O3B.A 分子中含有酯基C.A 只能发生取代反应D.A 能与NaOH 溶液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分子式应为C 8H8O3;B项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醚键、醛基;C项有机物能发生氧化反应,酚羟基能发生微弱电离,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综 物理试题 201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C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物体的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并不一定发生变化14.已知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A .氦离子(He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B .大量处在n =3能级的氦离子(He +)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氦离子(He +)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eV 的能量跃迁到n =2能级D .氦离子(He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需要吸收能量1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振动的振幅不相等B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C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D .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的周期越大16.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出了行星与太阳间引力大小跟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B .“月﹣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的60倍C .“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引力遵从同样的规律D .引力常量 G 的大小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17.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B .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则甲粒子的质量较大C .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较大D .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 18.“娱乐风洞”是一项将科技与惊险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它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把表演者“吹”起来。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6.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算渣取液D.灌装保存8.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9.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沸点厂C 138 144 139 80 熔点/ C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 •科.网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C.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2- 2- +10.K 2Cr 2 0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7 (橙色)+H 20 2 CrO 4 (黄色)+2H 。
用K 2Cr 2O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4r fD * JI匚 Vn 别IiDiCCfib 捅戒D!4i …i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0H 还原学.科.网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 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 (OH )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 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熔点/℃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学.科.网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 2016.4 6.在2015 年9 月3 日胜利日大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使用高沸点的彩色拉烟剂,进行了绚丽的拉烟飞行.其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气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 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气化 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7.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Al 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VA 族的非金属元素C.117 号元素与F 、Cl 、Br 、I 均处于VIIA 族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可用蒸馏法提纯工业乙醇 B.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C .最多可与4 mol NaOH 发生反应D.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9.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硫黄的燃烧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Ⅱ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B .Ⅳ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Ⅳ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D.Ⅴ中气体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0.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若向滤液b 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C.若向滤液b 中滴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D.若向滤液b 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11.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B.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D.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12.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得到可与反应制备电池材料,同时生成。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吸收的反应:B .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C .与反应制备D .尾气中的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 225.(17分)(表示烃基烷氧基)⑴A 与D 含有相同官能团,该官能团是_________。
⑵B 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⑶有关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 能发生消去反应b.C 的沸点低于正戊烷c.C 与F 互为同系物d.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 组峰⑷D 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⑸化合物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⑹已知化合物H 的分子式是与G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
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H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体:_________。
a.属于酚类化合物 b.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⑺已知:若用该反应合成MEH-PPV ,则所需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6.(14 分)单质碘的提取及应用中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可利用i 中反应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单质碘,若所用试剂为双氧水、稀硫酸,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⑵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1 mol HI 在不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所示。
①比较2a_________b+c(填“< ”、“> ”或“=”),理由是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达平衡时,1 mol HI 分解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若利用此反应制备I ,则能提高HI 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移走b. 加压c. 升温d. 增大HI 浓度⑶iii 中,碱性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电解KI 溶液制备K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解过程中观察到阳极液变蓝,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变浅。
① a 连接电源的_________极。
②结合实验现象和电极反应式说明制备的原理:。
27.(12 分)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
雌黄和雄黄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⑴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
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
②Ⅱ中,若反应转移28,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⑵Ⅲ中产物亚砷酸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人体血液的pH在7.35 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
②将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 调至11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1时,溶液显碱性b. pH=12时,溶液中c.在溶液中,⑶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
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生产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
经测定不同pH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pH在5-9之间时,随溶液pH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结果⑵和⑶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28.(15 分)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下装置探究铁粉与溶液的反应。
实验过程如下:i.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氛围中进行;ii.加入pH 已调至2.5 的0.01mol ·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iii.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iv.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⑴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2 N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⑵白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
⑶用检验滤液中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⑷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
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⑸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
他用上述溶液继续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分类和变化的分类问题。
A 选项“彩雾”中包括水蒸气和气化后的彩色拉烟剂,因此是混合物。
B 选项“彩雾”形成过程是高温气体中的水蒸气与气化后的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的,是物理变化。
C 选项飞机燃料燃烧产热使得拉烟剂气化。
D 选项“彩雾”的形成过程显色是拉烟剂的原因,与焰色反应无关。
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A 选项核反应发电是核能转化成电能。
B 选项115 号元素位于第ⅤA 族的金属元素。
C 选项117 号元素位于第ⅦA 族的元素。
D 选项四种新元素都在第七周期。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化学基础知识。
A 选项因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提纯工业乙醇。
B 选项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利用醛基的还原性发生银镜反应制镜。
C 选项因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和醇羟基,所以1mol 该有机物中最多与1mol NaOH 发生反应。
D 选项1-氯丙烷和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都是丙烯。
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
A 选项因在Ⅰ中硫黄已经为熔融状态,所以Ⅱ中的热方程式是B 选项接触室Ⅳ发生的反应是C 选项Ⅳ过程中加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
D 选项Ⅴ中气体a 中的气体含有SO2 ,直接排放对大气有污染。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A 选项浊液中的沉淀是BaSO4 ,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正确。
B 选项在滤液b 中Na2 SO4 已经是剩余状态,因此再加Na2SO4 ,不会出现沉淀。
C 选项该反应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有没反应完的Na2SO4 ,加入BaCl2生成沉淀。
D 选项滤液b 中含有Cl ,加入硝酸银后生成白色沉淀。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基础性实验。
A 选项实验1 没有明显现象,只能说明反应没发生,客观事实是金属活泼性是铝大于铜。
B 选项实验2 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是。
C 选项由实验1、2 的对比实验可知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导致的。
D 选项铝片在等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反应,因硫酸中的H+ 的浓度大,所以在硫酸中反应剧烈,与本实验无关。
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