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32.77 KB
- 文档页数:8
一、总则为保障酒厂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员工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酒厂所有生产、办公区域及附属设施。
二、环境卫生管理目标1. 保持生产区域整洁、卫生,消除污染源。
2. 确保产品质量,预防疾病传播。
3. 提高员工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环境卫生管理职责1. 酒厂总经理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4. 员工应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维护。
四、环境卫生管理内容1. 生产区域环境卫生管理(1)生产车间、仓库、原料库等区域应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地面、墙壁、设备干净整洁。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规定进行处理。
(3)生产设备、工具应定期清洁、保养,防止污染。
2. 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1)办公区域应保持整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灰尘。
(2)办公设备、家具应定期擦拭、消毒。
(3)会议室、休息室等公共区域应保持通风、清洁。
3. 卫生设施管理(1)卫生间、洗手间等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2)垃圾桶、清洁工具等应保持干净,分类放置。
4. 疫情防控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疫情防控政策,做好员工健康监测。
(2)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3)加强生产、办公区域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五、环境卫生检查与考核1.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所属区域环境卫生负责,接受检查与考核。
3. 环境卫生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及员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及员工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
六、附则1. 本制度由酒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15 生产场所16 设施和设备1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28 生产过程控制29 管理要求210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3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规范由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胡靖、弯杨、蒋丽琼、王永红、陈旭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和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以高粱、大米、玉米等粮谷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酿制工艺(固态发酵法白酒)进行生产加工的白酒小作坊。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酒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法生产销售白酒的个体生产经营者。
总则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厂房、设施设备、过程控制等条件,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不得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一、总则为加强白酒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白酒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白酒生产、储存、销售全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白酒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白酒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
2. 设立白酒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白酒卫生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白酒卫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监督白酒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卫生操作。
(3)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4)定期组织白酒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5)定期对白酒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自纠。
四、卫生管理要求1. 原料采购(1)采购原料时,应选择合法、合规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
(2)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生产加工(1)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卫生,生产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3)生产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 包装(1)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不污染白酒。
(2)包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4. 运输(1)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2)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碰撞等。
5. 储存(1)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2)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3)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白酒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销售(1)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确保销售环境符合要求。
(2)销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销售过程中,确保白酒质量,防止污染。
五、监督检查1. 白酒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白酒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白酒卫生管理办公室对白酒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白酒厂车间卫生管理,确保生产环境清洁、卫生,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疾病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白酒厂所有生产车间,包括原料处理区、发酵区、蒸馏区、勾兑区、包装区等。
第三条白酒厂车间卫生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3. 严格标准,持续改进。
第二章车间卫生责任第四条各车间负责人为本车间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车间卫生工作。
第五条车间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各岗位员工应明确自己的卫生责任区域,并确保责任区域内卫生状况良好。
第六条各岗位员工应自觉遵守卫生制度,积极参与卫生清洁工作,共同维护车间卫生环境。
第三章卫生清洁与消毒第七条车间卫生清洁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每日进行两次清洁,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2. 食品接触面及设备应每班次进行清洁消毒;3. 清洁工具应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第八条车间消毒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定期对车间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设备、工具等;2. 消毒剂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更换;3. 消毒过程中应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四章个人卫生第九条员工进入车间前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并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条员工应保持双手清洁,不得在车间内吸烟、饮食、吐痰等。
第十一条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如有传染病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隔离治疗。
第五章检查与考核第十二条白酒厂应设立专门的卫生检查小组,负责对车间卫生进行定期检查。
第十三条检查内容包括:1. 车间卫生清洁情况;2. 设备、工具消毒情况;3. 员工个人卫生情况;4. 卫生制度执行情况。
第十四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对车间卫生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白酒厂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酿酒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酿酒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全部酿酒车间的相关人员都必需遵守并执行本制度,任何违反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管理标准1. 车间环境卫生1.1 车间内应保持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确保无障碍通道和工作区域。
1.2 定期清洁排水渠、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地方,禁止堆放杂物和垃圾。
1.3 车间内的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正常运行状态。
2. 个人卫生要求2.1 酿酒车间员工须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并定期体检。
2.2 全部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需进行洗手,并佩戴工作服、无尘鞋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3 禁止携带宠物、食品、饮料等污染源进入车间。
禁止员工在车间内吃零食和携带移动电话。
3. 食品安全管理3.1 酿酒原材料和生产辅料进入车间前必需进行检验合格,并保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
3.2 酿酒车间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储存管理制度,严禁混存混用。
3.3 酿酒车间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3.4 产品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必需依照规定的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安全。
4. 废弃物处理4.1 酿酒车间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必需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并配备相应的储存容器。
4.2 废弃物必需统一存放在指定区域,定期进行清理和集中处理。
4.3 定期进行废弃物处置记录和追踪,确保合规处理。
5. 突发事件防备和处置5.1 酿酒车间要建立火灾、泄露、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5.2 消防器材和应急设施必需保持齐全和有效状态。
5.3 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需立刻实行措施掌控和处理,同时适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记录。
三、考核标准1. 监督检查1.1 酿酒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觉问题适时整改,并记录检查结果。
1.2 不定期组织内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卫生及质量检查,并组织整改工作。
2. 培训2.1 新员工入职前需进行酿酒车间卫生管理规定的专项培训,把握相关学问和操作技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白酒厂卫生管理,保障产品质量,预防疾病传播,确保员工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白酒厂所有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白酒厂卫生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责任制。
第二章卫生责任第四条白酒厂卫生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厂部设立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卫生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员工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保持个人卫生,积极参与卫生清洁工作。
第三章卫生要求第七条生产区卫生要求:1.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2. 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应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3. 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4. 生产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有害生物滋生。
第八条办公区卫生要求:1. 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应保持整洁,定期擦拭;2. 办公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3. 办公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毒、细菌滋生;4.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第九条生活区卫生要求:1. 卫生间、浴室等设施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2. 员工宿舍应保持整洁,定期通风换气;3. 员工食堂应保持卫生,食品原料新鲜,防止食物中毒。
第四章卫生检查与考核第十条厂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对各部门卫生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卫生检查内容包括:1. 卫生制度执行情况;2. 卫生设施维护情况;3. 卫生清洁工作落实情况;4. 卫生宣传教育情况。
第十二条对卫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五章奖惩第十三条对在卫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或部门,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第十五条对因卫生管理不善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生产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以下是对生产场所的卫生和安全的说明:
一、卫生方面
1.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污染。
2.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3.员工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污染。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安全方面
1.生产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了解并遵
守。
2.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3.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生产场所应配备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
识。
5.员工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并掌握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意
外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能够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和安全,为白酒酿造提供良
好的环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总则为保障酒厂生产安全,确保产品质量,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员工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管理职责1. 酒厂卫生管理责任主体为厂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
2. 各部门应设立卫生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3. 员工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保持个人及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卫生管理制度1. 工作场所卫生(1)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扫、消毒,保持地面、墙面、门窗、设备等清洁。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垃圾应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堆放。
(3)卫生间、食堂等公共场所应保持通风、干净,定期进行消毒。
2. 个人卫生(1)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穿着整洁。
(2)员工进入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防护用品。
(3)员工不得在车间、仓库等场所吸烟、饮食。
3. 食品卫生(1)食堂应配备足够的餐具、炊具,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食堂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吸烟、饮食。
(3)食品原料、调料应新鲜、合格,储存、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4. 环境卫生(1)厂区绿化带、道路、停车场等场所应定期进行修剪、清扫。
(2)厂区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3)厂区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不得乱倒垃圾、污水。
四、监督检查与奖惩1. 厂部应定期对各部门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工等处罚。
3. 对在卫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厂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酒类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销售、储存酒类产品的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储存、销售服务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加强酒类厂的卫生管理,提高卫生水平,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酒类厂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的卫生管理工作,成员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销售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设立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卫生管理制度,监督各环节的卫生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应明确卫生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卫生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章卫生要求第七条原料采购1. 采购原料应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
2. 进厂原料应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原料不得入库。
第八条生产加工1. 生产区域应保持整洁、卫生,生产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 生产线操作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手套,定期更换。
3. 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材料。
4. 生产环境温度、湿度应符合生产要求,防止微生物滋生。
第九条成品储存1. 成品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2. 成品应按照品种、规格、批号分类存放,确保堆放整齐、标识清晰。
3. 定期检查库存产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销售服务1. 销售人员应具备卫生知识,了解产品特性,确保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2. 销售过程中,不得使用不合格或过期产品。
3. 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四章卫生检查与处理第十一条定期对生产、储存、销售环节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十三条对卫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酒类厂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一、总则为了确保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质量,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员工健康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白酒厂所有车间及其相关区域。
二、卫生责任1. 车间主任为车间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
2. 每位员工都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共同维护车间卫生。
三、卫生要求1. 个人卫生a. 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工作帽,佩戴好口罩。
b. 定期修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c. 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双手,不得在工作区域内饮食。
2. 车间环境a. 车间地面、墙壁、门窗等设施应保持整洁,无污垢、积水。
b.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无污渍、油渍。
c.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及时清运出车间。
3. 生产原料及辅料a. 原料、辅料入库前应进行检查,确保无污染、变质。
b. 储存原料、辅料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霉变。
c. 使用原料、辅料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交叉污染。
4. 生产过程a.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台面整洁,不得随意堆放物品。
b.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
c.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四、卫生检查与考核1. 车间主任应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对卫生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3. 将卫生检查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卫生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卫生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五、附则1. 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车间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六、具体措施1. 定期对车间进行消毒,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确保车间环境安全。
2. 建立卫生培训制度,对新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3.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4. 对车间内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2
5 生产场所2
6 设施和设备3
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4
8 生产过程控制5
9 管理要求6
10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7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和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以高粱、大米、玉米等粮谷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酿制工艺(固态发酵法白酒)进行生产加工的白酒小作坊。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酒小作坊
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法生产销售白酒的个体生产经营者。
总则
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厂房、设施设备、过程控制等条件,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不得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生产场所
环境卫生要求
生产场所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着污染的区域,生产场所周围不得有妨碍食品卫生的污染源。
生活场所与生产场所应有效隔离,不能在生产场所内吃、住;不得饲养畜、禽及其他动物。
生产场所要求
地面应坚硬、宽敞、平坦、排水良好,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
墙面、隔断、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
生产场所应满足固态发酵法制酒条件下配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的工艺技术要求。
窖、池、缸、箱等发酵容器应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生产场所内应根据生产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包括:
a)晾堂操作区;
b)发酵区;
c)馏酒区。
馏酒区域应保持清洁,无积水。
如有基酒暂存区域的,应划分固定区域,该区域应通风良好,便于清洁。
设施和设备
供水设施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供水设施中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污水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排放的相关规定。
酒糟存放设施应便于存放和清理。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供气系统,供气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应设置洗手设施和供洗手用的清洗剂等。
白酒小作坊应具备基本的生产设备,包括:
a)原料处理设备;
b)蒸煮设备;
c)摊凉设备;
d)糖化发酵设备(窖、池、缸、罐等);
e)蒸馏设备(甑、甑桶、甑锅);
f)贮酒设备(池、缸、罐等);
g)灌装工具;
h)计量设备(流量计、磅、秤等);
i)检测设备(温度计、酒度计等)。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采购的粮谷类原料应符合GB2715、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毒、有害物以及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供水设施中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采购的食品原料和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索取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索取有关购销凭证或记录其来源,做到原料可追溯。
采购与酒体直接接触的材料或物料时,应有易迁移的醇溶性有害成分含量检测报告,如重金属、领苯二甲酸酯等。
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不得添加药品或只允许在保健品中使用的中药材;不允许使用食用酒精勾调;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及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生产过程控制
基本工艺流程
白酒基本生产流程为:
关键控制环节为:配料、发酵、贮存、勾兑调味。
配料
生产酒的原料,生产前应经过检验筛选、除杂,不应使用变质、受污染的原料。
原料配比应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应作书面记录。
发酵、蒸馏
酿酒过程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对发酵过程关键指标进行有效监控,防止发酵异常或遭受污染。
酿酒的发酵窖、池、缸、桶以及设备、工器具应根据特定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清理,去除不应有的残留物后,方可进行白酒发酵。
白酒蒸馏应量质摘酒,并采取适当的蒸馏排杂措施,产品应符合GB2757卫生要求。
原酒贮存
半成品、原酒的贮存条件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和消防要求。
原酒贮存过程中应做好原酒信息的详细记录。
原酒贮存场所应经常清理查看,保持安全。
整洁。
过滤、勾兑调味
滤酒设备、工器具、管道应保持清洁。
勾兑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白酒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质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