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
- 格式:dps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38
19世纪法国工人阶级发展状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19世纪是法国工人阶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标志着法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组织的建立。
在这个时期,法国工人阶级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挑战。
他们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初,法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厂化,使大量的农民和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这种规模空前的工业化过程促使法国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这些工人面临着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但他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权益。
在19世纪的法国,工人阶级的组织和行动逐渐得到加强。
他们通过建立工会和互助组织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工会起初是以帮助工人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和争取更多权益为目标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会的力量不断增强,并开始参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
他们通过罢工、示威和抗议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工人权益的保护和改革。
法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组织和行动促使政府和雇主重视工人权益问题,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改革来保护工人的权益。
此外,工人阶级的壮大也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工人阶级的声音在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对政府政策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建议。
然而,19世纪的工人阶级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工人们在争取权益的过程中经常遭到政府和雇主的抑制和压制。
他们还面临着经济不稳定、失业率上升和工作条件恶化的问题。
这些困境迫使工人阶级不断思考和探索更好的组织方式和行动策略。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19世纪法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程和经验。
通过了解工人阶级的奋斗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进步和公平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当今工人阶级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普遍福祉。
19世纪法国历史的书19世纪法国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包括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七月王朝、二月革命以及拿破仑三世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涵盖这一时期的经典和权威著作,它们提供了深入了解19世纪法国历史的视角:1.《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by Thomas Carlyle:•这是一部经典的历史文学作品,以浪漫主义的风格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虽然不是严格的历史学作品,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法国社会的结构与发展》(Franc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1830-1890)by David Thomson:•这本书详细探讨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特别关注了1830年至1890年间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3.《法国历史的断层》(A History of Modern France)by AlfredCobban:•Cobban的这本书覆盖了从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历史。
他提供了对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的深入洞察。
4.《巴黎:十月的日子》(Paris: October 1919)by JohnGoldsworthy:•虽然这本书涵盖了20世纪初巴黎和法国的历史,但它提供了对于19世纪末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战后法国的变革。
5.《法国的劳动》(The Making of French Absolutism)by JulianSwann:•Swann的这本书关注了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早期法国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国王绝对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
请注意,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的方面,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书籍进行阅读。
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欧洲歌剧艺术的全面崛起。
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全球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初期,法国歌剧的主要形式是古典歌剧,由著名作曲家格鲁克(Gluck)的作品《阿尔切斯特与保拉特》(Alceste et Parthénopé)为代表。
然而,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新的音乐和表演风格开始在法国歌剧中得到应用。
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以声乐为基础,注重情感表达和戏剧性的效果,同时也包括了舞蹈、装饰和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
最著名的法国歌剧当属贝利尼(Bellini)、多尼采蒂(Donizetti)和威尔第(Verdi)所作的一系列作品。
其中贝利尼的《诺玛》(Norma)、多尼采蒂的《露西亚·德·兰黛梅》(Lucia di Lammermoor)和威尔第的《茶花女》(La Traviata)、《弄臣》(Rigoletto)等作品,不仅在法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全球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19世纪法国歌剧还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作曲家和表演家,如吉诺(Gounod)、玛格(Massenet)、波切利(Bizet)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富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为法国歌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标志着欧洲歌剧艺术的全面崛起,同时也为全球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悲惨世界:法国19世纪的社会不公与革命概述《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人们在19世纪法国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公和苦难,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并呼吁对这种不公进行反抗和革命。
1. 法国19世纪社会背景在19世纪初期,法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个时代被称为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贵族统治: 法国当时处于封建制度下,权力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贵族享有特权和富裕生活,而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社会不平等: 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产阶级人口急剧增加,他们面临着贫困、饥荒和糟糕的工作条件。
•政治腐败: 当时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执法不力,司法不公,使得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
2. 《悲惨世界》的主要人物小说中有几个重要的角色,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的遭遇和命运。
•让·瓦尔真:一个正直善良的农民,被社会强加的不公对待逼迫他走上犯罪道路。
•芳汀:让·瓦尔真的女儿,因为身世及环境原因而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玛利乌斯:来自贵族家庭的年轻学生,对社会现实感到愤怒,并加入革命运动。
•夏娃提娅:一个混血儿,在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中苦苦挣扎。
3. 核心主题与观点《悲惨世界》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出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社会不公平和贫困现象的担忧,并传递出以下核心主题与观点:•社会阶级不公: 小说通过展示让·瓦尔真和芳汀这样无辜的农民生活在贫困和不公正的环境中,抨击社会体制对于弱势群体的剥削,呼吁社会公正。
•改革与革命: 小说中玛利乌斯的角色代表了对现状不满并积极参与改革运动的年轻人,他代表着希望与帮助创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人性之美:尽管小说揭示了许多世界黑暗面,但作者也通过一些温暖而仁慈的人物,如让·瓦尔真和夏娃提娅,来展现人性中光辉和善良之处。
4. 影响与启示《悲惨世界》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力、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叙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19世纪法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在18世纪末,法国实行了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但在19世纪初,由于黄金流出和经济衰退等原因,金本位制崩溃。
随后,法国采用了银本位制,即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然而,随着白银的流出和通货膨胀的加剧,银本位制也崩溃了。
在19世纪中期,法国实行了纸币制度,这是现代货币制度的基础。
纸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更加灵活,便于流通和使用。
此外,法国还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标准,如硬币的设计和面值的统一,这有助于提高货币的信誉和便利性。
总的来说,19世纪法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金本位制到银本位制再到纸币制度,反映了当时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货币制度的发展。
19世纪法国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创新19世纪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化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19世纪法国的特点和影响。
社会变革19世纪初期,法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最主要的是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政治变革。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废除了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原则。
这使得法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权力分配发生了巨大变革:中产阶级取代贵族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力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在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也开始崛起。
知识分子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他们开始形成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等新的社会阶层。
工人阶级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崛起,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甚至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工人运动,成为推进劳动力法律保障和改善劳动条件的力量。
文化创新19世纪的法国文化创新也非常显著,涌现了大量的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和科学成果,广为影响欧洲文化。
其中,浪漫主义成为了法国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主要风格,许多后来成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雨果、巴尔扎克、拜伦、德拉克罗瓦、戈雅等,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状态,如雨果的《巴黎上校》和瓦尔特·斯科特的《依格纳辛的红衣女郎》。
此外,19世纪法国的文学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等,这些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主要强调文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倡表现日常生活,反映阶层矛盾和社会矛盾,代表作品有马奈特的《嘉比良》和福楼拜的《简·埃弗雷》;象征主义则主张表达内心情感和想象力,追求抒情和意境,代表作品有巴黎的诗人玛拉美的《花与恶》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自然主义则针对现实主义的不足而提出的新的文学创作方向,力求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代表作品有泽拉尔的《日常生活》和埃米尔·左拉的《戈巴克罗》。
第二节19世纪法国教育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开始在法国建立。
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些教育改革方案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它们对19世纪的法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19世纪期间,法国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政权更迭频繁,先后出现了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第三共和国。
法国的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
19世纪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教育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执政府,并任第一执政。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皇帝,开始了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上台后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巩固专制统治和服务国家的工具,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推行教育改革。
他在教育领域的最突出的贡献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拿破仑的教育改革包括许多方面,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其整个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为此,他先后颁布了《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2年)、《创办帝国大学令》(1806年)和《帝国大学组织条例》(1808年)。
在《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中,政府重申,教育是免费的、公办的;通过严格审查的公民可以开办学校。
至于帝国大学,它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高等院校,而是负责管理帝国公共教育事务的全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
帝国大学的大校长为全国教育界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
帝国大学的办事机构为大学评议会。
另设有若干名总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工作。
帝国大学负责管理全国所有学校的审批,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任免等作出统一规定,并监督执行。
根据法令,全国被分为27个大学区。
每区设一个学区长,下设学区评议会,管理各区教育事宜。
帝国的所有教师均为国家公务员,享受政府俸禄。
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在法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第九章 19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本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包括19世纪的法国社会、政治思想的特征、圣西同的政治思想、傅立叶的政治思想、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
重难点介绍重点掌握圣西门的政治思想、傅立叶的政治思想、孔德的杜会政治思想。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法国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整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2、19 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
19 世纪法国社会处于激烈的政治动荡之中,阶级矛盾尖锐复杂,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法国社会先后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覆亡,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革命”和 1848 年的“二月革命”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长期的政治动荡,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对法国的阶级斗争产生重要影响。
法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结成联盟,以对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政治状况又一个显著特征。
法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人资产阶级产生的较晚,国家政权由金融贵族集团把持,金融贵族之间也有,但 19 世纪 30 年代以来,法国工人阶段力量不断壮大,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工业资产阶能看到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威胁,而同金融贵族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强烈不满,有强烈的革命精神,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又一显著特征。
政治思想的特征1 .政治思想战线斗争激烈、各种政治思想走马灯样的变化。
19 世纪法是政治思想斗争斗激烈的时代。
出现了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正统主义理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和代表小资产阶级、破产农民的无政府主义等。
19世纪法国的文化和文学成就法国19世纪是欧洲文化的黄金时期,是法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开始。
作为历史上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世纪,法国的文化和文学成就被后世奉为经典,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文化史。
一、法国文化的繁荣19世纪法国的文化繁荣是源于社会改革以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随着法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各类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巩固了法国的文化地位。
同时,19世纪中叶巴黎成为了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为艺术与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国际视野。
19世纪中期法国啤酒工业领先全欧洲,在这个时期各种小餐馆和酒吧层出不穷,成为社会娱乐的新宠。
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借此机会展开了众多文艺活动,使得巴黎成为了文化指南针。
法国文化的繁荣还源于它的学术传统,这一传统是在中世纪就已经形成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得到了完善。
同时,19世纪法国的学术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为法国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二、法国文学的成就19世纪法国文学的成就被誉为“文学的世纪”,20世纪的文学史仍有法国省略不屑。
在19世纪,法国文学彰显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无数作家的杰作以及他们的名言引领了一代文化风华。
销声匿迹的巴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以其群众文学和冷酷写实的风格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经典。
同时,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又以文学技巧的卓越和对社会的感人深刻描写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与此同时,莫泊桑则以其短篇小说闻名,被誉为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法国文学领域里最为引领的则是那些从社会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命运及灵魂的作品。
如圣西门、普鲁东、尼采等人的作品,都给时代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法国文学的发展,也改变了全球文化的走向。
三、文化成就的广泛影响19世纪法国的文化和文学成就在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法国文学的发展,被誉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
法国19世纪的文化和文学成就,将伟大的艺术与创造力带到了全世界,一直影响到现代。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原创版)
目录
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
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19 世纪法国文学,也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
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代表作家有雨果、大仲马等。
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等。
自然主义文学则强调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代表作家有左拉、莫泊桑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
雨果,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项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深远。
它不仅丰富了欧洲文学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文学。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第1页共1页。
第八章19 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贡献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贡斯坦的自由主义思想内容托克维尔的民主自由观第一节19世纪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一、19世纪社会历史背景(一)19世纪世界历史形势(二)19世纪法国的社会历史状况(一)19世纪的世界形势⏹19世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世纪,这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从确立走向发展的时期。
⏹经历了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在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起来。
⏹逐步展开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在西方国家得以确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加剧,新的斗争需要新的理论。
⏹英国始终独领风骚,法国没什么突出成就。
(二)19世纪法国社会状况⏹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社会矛盾加剧,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贵族同盟与工人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独立进行政治斗争。
二.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在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舞台上此消彼长。
比较有代表的政治思想流派有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正统主义;反映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自由主义;反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日益突出的矛盾、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以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的实证主义。
⏹三、各政治思想流派的代表⏹正统主义(波那尔、麦斯特)⏹自由主义(贡斯坦、托克维尔)⏹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空想共产主义(卡贝、布朗基)⏹无政府主义(蒲鲁东)⏹实证主义(孔德)第二节社会主义思想⏹一、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新诞生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他们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从而得出了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结论。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了构设圣西门理想的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傅立叶理想社会称为“和谐制度”(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公社制度”)其共同缺陷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的实现寄托在少数杰出人物身上。
1、圣西门的思想⏹第一、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理论第一次作出比较科学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重视社会生产的作用,并提出了尊重生产者的思想。
同时,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三、他首次提出了国家消亡的思想。
⏹(“实业制度”就不是一个国家概念)2、傅立叶的思想⏹第一、关于社会历史观⏹(1)他第一次力图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社会运动的规律是“情欲引力”规律。
现实的文明社会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压抑了人的情欲。
⏹(2)他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蒙昧时期、宗法时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四种社会形态,而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相匹配,并强调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都是以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为其标志。
⏹(3)第一次阐明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都不是纯而又纯的,既保留有旧社会的残余,又包含有新社会的萌芽。
⏹(4)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批判的同时又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积极进步作用。
第二、关于劳动理论他提出了人类社会最为理想的自由劳动思想。
这是很重要的。
依据他的“情欲引力”论,他得出劳动是人的本性的最高体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之所以让人厌恶,是因为它给人造成了痛苦。
在理想的和谐制度中。
劳动却是诱人的事。
它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这是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劳动理论的最高成就。
第三、关于新的产品分配模式他既不主张平均分配,也不主张单纯的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而是主张按劳、资、才比例分配。
这就打破了以往空想家的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他幻想通过这种分配方法使人人都变成劳动者,同时也都是有产者,从而达到阶级融合、社会和谐。
第四、关于社会管理思想⏹(1)他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妇女解放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3)第一次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
“无限制地增加人口是文明制度政治的暗礁。
”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区别前者外延宽,可以含盖空想共产主义;后者的外延窄,其本意是指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建立公有制的学说。
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本来意义上的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家的门徒,已经缩小成逐渐走向灭亡的纯粹的宗派,而昔日的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也纷纷标榜社会主义来维护各自的利益。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卡贝的政治思想:第一,现存的一切弊病和灾难都是由财富不平等、私有财产和货币这三个根本祸害造成的,而私有制是最主要的祸根。
第二,在不平等和平等制度之间,即私有制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期,他把这个过渡期间的社会制度叫过渡性制度。
2、布朗基的政治思想:⏹第一,私有制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第二,他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中所谓的“三权分立”。
⏹第三,他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第四,对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的未来。
共产主义不会自己产生出来的,只有在摧毁了旧堡垒的基础上才能建立。
共产主义就意味着革命,反对用和平的方式对现存制度做某些改良。
3.无政府主义代表——蒲鲁东⏹他把“人类普遍理性”的最高要求,说成是建立“独立”、“平等”、“自由”的社会。
他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都有各自的缺陷。
⏹他认为理想的自由社会就应该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认为自由同任何政权都是不相容的。
⏹他在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上,主张阶级调和的改良主义道路。
反对无产阶级的一切斗争。
第三节实证主义政治思想1)实证主义思想体系改造社会就要改造人们的精神和道德,关键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人们确立可以遵循的、确定的信念和原则。
实证主义体系就是这样的知识体系.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或知识的发展。
它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认识了人类精神发展的根本规律,也就明白了改造社会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神学阶段,人们用神学的幻想推理的思维模式来研究问题,力求获得万物的最后的根本原因,相应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第一阶段——神学政治阶段,即君主政治和绝对权威时代。
⏹形而上学阶段,人们从神学束缚中解脱出来,用超经验的抽象概念取代了超自然的神来解释宇宙间一切,并把这些抽象概念作为绝对的客观的知识加以追求,与此相应,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进入了民族国家和人民主权时代。
⏹科学阶段,人类的精神(知识)达到了完善的顶点。
与此相应,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进入到最高、最后的顶点—实证政治阶段。
实证阶段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适应于“工业生活方式”的“社会政体”。
2)“社会团结”思想⏹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认为社会同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各个部分之间必然是协调一致的,从而构成一个和谐团结的整体。
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正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
在他看来,社会起源于人类的利己与利他的社会本能和社会冲动。
这种高尚的本能和冲动,就是人的社会感情,或叫做“利他倾向”。
⏹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和谐依从关系是社会最好的模型。
家庭的关系由家长来调节,社会关系则由政府来调节。
如果说家庭的粘合力是“爱”,那么社会的粘合力就是“合作”。
政府的目的,是把各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使每个成员各得其所,并防止社会和精神的解体。
⏹在社会政体下,人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因为个人权利膨胀必然吞噬人的社会感情,进而瓦解社会有机体。
总之,孔德的实证主义就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用人类精神的发展来说明人类历史的进化;用“爱”、“团结”等原则来协调两大阶级的对立,要无产阶级安分守己。
以此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四节自由主义思想⏹一、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典型思想。
英国的边沁密尔,德国的洪堡,法国的贡斯坦、托克维尔都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
⏹1、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西方政治文化中早已孕育着自由传统。
古代社会的城邦政治,造就了自由公民理念;共和制度培育的共和思想和法治精神,奠定了宪政的基础;从自我的倡导、个性的张扬到近代本体论的个人主义,铸就了自由主义的灵魂。
中世纪基督教个人得救和教义普适的观念,文艺复兴运动中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和朦胧的个人主义意识,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考察国家、权力政治的原则和方法,都为近代自由主义的诞生提供了营养和温床。
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资产阶级革命中系统阐述的天赋权利、有限政府、自由与分权思想,把自由主义的影响扩展到整个西方。
2、19世纪自由主义19世纪以后,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自由主义围绕国家经济问题,对个人自由和国家作用进行了论述。
自由主义竭力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政策,不干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
这些对个性价值的颂扬和对国家作用范围的关注就为自由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而在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领域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中主流地位的基础。
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的内容⏹19世纪欧洲自由主义表现为多种不同形态。
英国自由主义在突破了革命时期自然权利学说的局限后转向“功利”问题上;法国自由主义批判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把宪政改革作为中心议题;尚处在封建的、分裂的德国则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不过,总体上他们都放弃了革命时期自由主义中的革命和批判精神而变得更加温和和务实。
其关注的中心从政治自由转向经济自由。
(因为工业革命客观上造成了各国经济上的较量)⏹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主义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其代表人物是贡斯坦、托克维尔。
二、贡斯坦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分为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
他明确区分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
今天人们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和贸易等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个人自由的保证。
⏹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反对国家干预个人的自由,主张自由竞争。
权力无限,个人自由是没有保障的。
⏹为此仅有宪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拥有足够权力并且是支持被压迫者的组织来保证个人的自由。
分权主张⏹他接受了当时孟德斯鸠的分权主张,但他认为三权分立原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会出现偏向,不是由于三权分立相互牵制过甚而使政府难于发挥效力,就是由于一权得势而压制其他两权,结果走向专制。
他认为实际政治中应当存在着五种权力“君权、行政权(大臣)、经常代表权(上院)、公共意见权(下院)和审判权(司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