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乘除(1)
- 格式:doc
- 大小:103.51 KB
- 文档页数:7
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分析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八班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呈现我的教学设计。
1.说教材教学内容有: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和运用法则进行的化简运算。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同时,它又为学习分式的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很有特色,它以同学熟识的长方体容积问题及工程问题引入课题,意在表达分式的乘除运算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2.在学情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的知识状况,课前我做了一个学情调查表,内容设置涉及最简分式、因式分解、约分等前置内容,及本节所要学习的部分知识点,通过学情调查并结合实际,发觉八班级同学新奇、简单激昂、好表现,对旧知识的积累,已具备肯定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技能和阅历,不足之处有:即兴构思技能、抽象思维技能有待提高。
3.在教学目标方面基于对八班级同学学情的分析及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约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育同学类比的探究技能,加深从非常到一般的思想认识。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教学中让同学在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同学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体验。
依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为: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为: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难点中的疑点:如何确定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4.说教法学法教法上我主要采纳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上我采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探究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8.4分式的乘除(1)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三)情感与价值目标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1)b ac 34·3229ac b = (2)b ac 34 3229acb = 二、探究学习:(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 归纳小结:(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即: a b ×c d =ac bd。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a b ÷c d =a b ×d c =ad bc。
(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即:( a b )n =a nb n三、典型例题:例1、计算:1. ba a 2284-.6312-a ab 2。
(c b a 4+)2 例2、计算、1.x y 62÷231x 2.2244196a a a a +++-÷12412+-a a 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四、反馈练习:(1) xyz y x z 54232÷- (2) b a b a 22+-.2222b a b a -+ (3) (a-4).1681622+--a a a (4) 2222)1()1()1(--+x x x ÷1)1(22--x x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七、课堂小结: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16.2.1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2)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 题: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答: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 ⎝⎛÷n b m a 倍引 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那么分式的乘除是怎样运算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问题1:分数的乘除(1)24248353515⨯⨯==⨯ (2)2725251035373721⨯÷=⨯==⨯(3) 24248353515x y x y xy⨯⨯==⨯ (4)2725251035373721y y y x y x x x ⨯÷=⨯==⨯ 问题2: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分式的乘除法则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分 数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分 式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符号表示 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例1 计算(1)3234xy y x ∙ (2)mm m 7149122-÷- 解: 2333264234)1(xy x xy x y y x ==∙ m m m m m m m m m mm m +-=+---=-∙-=-÷-7)7)(7()7()7(49171491)2(2222 例2 回顾开课时的问题并解决四、随堂测试,培养能力yx y x y x y x xy xy y x a xy ab b a +-∙-+÷-÷∙)4(32)3)(3(8512)2(916431222)( 五、课堂小结,知识归纳(1)分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2)分式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 ①把各分式中分子或分母里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②应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注意:结果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六、作业课后习题1、2。
分式的乘方和乘方法则一、分式的乘方和乘方法则1、分式的乘除(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用式子表示为$\fracab·\fraccd=\fraca·cb·d。
(2)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为$\fracab÷\fraccd=\fracab·\fracdc=\fraca·db·c$。
(3)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是正整数时,$\left\displaystyle\fracab\right^n=$$\beginmatrix\underbrace\displaystyle\fracab·\fracab·\cdots·\fracab \\n个\endmatrix=$$\beginmatrixn个\\ \overbrace\beginmatrix\underbrace\displaystyle\fraca·a·\cdots·ab·b·\cdots·b \\n个\\ \\ \endmatrix \endmatrix=$$\displaystyle\fraca^nb^n$,即$\left\fracab\right^n=\fraca^nb^n$。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2、分式的加减类似分数的加减,分式的加减法则是(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即:$\fracac±\fracbc=\fr aca±bc$。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即:$\fracab±\fraccd=\fracadbd±\fracbcbd=\fracad±bcbd$。
二、分式的乘方的相关例题$\fracx^2-1x+1·\fracx^2__^2-2x+1=$___A.$x$ B.$2x$ C.$x^2$ D.$2x^2$答案:A解析:原式$=\fracx+1__1x+1·\frac__1__1^2=x$。
16.2.1 分式的乘除(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2.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学习过程:一. 情景创设,课题引入:观察下列运算:,43524532543297259275,53425432⨯⨯=⨯=÷⨯⨯=⨯⨯⨯=⨯, .279529759275⨯⨯=⨯=÷ 猜一猜??=÷=⨯cd 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二. 导入新课:根据上述运算,在小组内说出分数的乘除法则.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饭法则吗?类似于分数,分式有: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_______,分母的积作为积的________.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____________后,与被除式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为:a cb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b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计算:(1)3432x y y x⋅ (2)3222524ab a b c cd -÷ 解:(1)3432x y y x ⋅=346xy x y =223x(2)3222524ab a b c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计算:(1)222441214a a a a a a -+-⋅-+- (2)2211497m m m÷-- 解:(1)222441214a a a a a a -+-⋅-+- (2)2211497m m m ÷-- =22(2)(1)a a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231649abb a ⋅ (2)21285xyx y a ÷(3)22(3)3y xy x -÷(4)x y x y x y x y +-⋅-+ (5)2322332510a b a b ab a b -⋅-(6)2222242222x y x y x xy y x xy -+÷+++三. 拓展应用:若2005x =,2006y =,求2244()x y x y x y ++⋅-的值.。
课堂解决方案教学详案15.2.1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设计说明】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式乘除运算是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故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利用表格给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更利于学生的对比和理解;例题采取学生自主运用新知识代替单纯的教师讲授,这是教学方法的一大尝试。
本节课采取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认识。
3、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出示多媒体)活动1:问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器,其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时,水面的高度为多少?问题2:大拖拉机m天耕地ahm2,小拖拉机n天耕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师生活动: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列出问题1、问题2所求的数量关系式为:问题 1:求得容积的高:问题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两式的特点得出它们分别是分式的乘法和分式的除法。
从上面的问题可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那么分式的乘除是怎样运算的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2 :类比联想,探究新知计算下式: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分式的乘除法则本环节的任务:让学生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比探究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