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 十九世纪末,接力跑被正式列为径赛项目。当时的比赛规则规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区 内,跑进中从传棒人手中接棒。而现在4x100米接力,接棒人在接力区前10米即可开始 预跑,但传接棒仍在20米的接力区内完成。
• 1912年,男子4x100米和4x400米接力跑被正式列为奥项目。
• 接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须由其本人拾回,而且 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赛事,必须 在接棒区内完成交接棒。'接棒区内'的判定是根据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据参赛者的 身体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参赛者在传接棒完毕后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碍其他参赛队伍, 其队伍可以被取消资格。
• 接力跑是由几个人组成接力队,每人跑完一定的距离,用接力棒或接力带进 行传递,相互配合跑完全程的集体径赛项目。
• 目前,在田径场跑道上正式比赛的接力跑有:男、女4x100米、4x400米。有 时候举行4x200米和4x800米的接力赛跑。还有在公路上举行的接力赛,如公 路马拉松接力赛。
• 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还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不同距离的团体接力,各 种形式的迎面接力、异程接力等。
• 另一种说法是在十七世纪时,葡萄牙一艘军舰外出,水兵上岸游玩,发现当 地居民聚在一起进行一种有趣的游戏。参加者分成若干组,每组4人,每组有 一人拿着空坛,比赛开始后,持空坛的人迅速跑向50米外的水坛,将水倒人 空坛,然后拿着空坛跑回交给本组第二人。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全组跑完, 最先跑完者获胜。葡萄牙水兵将这种游戏带入欧洲,并加以改变,以木棒代 替空坛,很快就成为学校中的一项活动,以后又演变成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赛。
各 棒 队 员 的 配合
• 4x100米接力跑在安排各棒队员时,必须考虑发挥每个人 的特长。一般第一棒应安排起跑好,并善于跑弯道的运动 员;第二棒应是速度快、专项耐力好,善于传、接棒的运 动员;第三棒除应具备第二棒的长处外,还要善于跑弯道; 通常把全队成绩最好、冲刺能力最强的运动员放在第四棒。 4~400米接力跑,由于400米后程的跑速明显地降低,传 接棒的技术比较简单。各棒之间的配合以第一棒和第四棒 的安排为主。一般将速度较快的运动员放在第一棒,争取 获得领先地位;第四棒安排速度耐力好,意志品质较顽强 地运动员,一旦前三棒落后,可奋起直追,一拼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