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四步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通过四部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二、物品准备检查床、洗手液、纸、笔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产科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四部触诊,现用物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部洗手法)戴口罩→取出医嘱卡核对→了解孕妇既往健康情况向孕妇做好解释→嘱排空膀胱→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协助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微外展,腹肌放松→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手要温暖,动作轻柔,分四步进行触诊→第一步:检查者面向孕妇,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第二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孕妇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稍用力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将两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入盆的程度→记录并告知检查结果→协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四、应知应会1、什么是四步触诊?答:是产前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触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的四步检查手法。
2、四步触诊的注意事项?答:①向孕妇解释目的,帮助孕妇摆好体位, 减少衣着暴露。
②触诊时手法轻柔,减轻孕妇的不适感。
③触诊结束后,要告知孕妇触诊结果。
3.什么是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答:胎姿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
正常的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一)目的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或听筒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值3~5次/h。
3.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4.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5.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四)注意事项1.室内环境要安静,孕妇积极配合。
2.听胎心音时,要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若胎心音﹤120次/分或者﹥160次/分,需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左侧卧位,进行胎心监护。
3.触诊的力量要适度,手法要正确,切忌使用暴力。
4.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五)相关知识1.胎心音与其他杂音的鉴别:①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的滴答声。
速度稍快。
②子宫杂音:为血流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的低音响。
③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与孕妇脉搏一致。
④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可消失。
2.胎心监护的作用: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而且可以同时观察胎动、宫缩对胎心率影响。
它具有两种功能,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凡有胎动及胎心异常或高危妊娠于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都应做胎心监护。
3.听诊胎心音的部位: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12h胎动数。
若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12h胎动少于10次,或较前下降超过50%且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缺氧。
妊娠中晚期检查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听胎心法)第一篇:妊娠中晚期检查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听胎心法)1、掌握产科四部触诊法及听胎心法2、掌握骨盆外测量实验地点:妇儿技能训练室。
使用器材:器材:血压计、体重秤、皮尺、胎心听筒或多普勒胎心仪,骨盆外测量器、骨盆出口测量器等。
实验内容:1、测量血压2、称体重;3、测量宫高腹围: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塑料软尺测量子宫底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此为宫高;用软尺经脐水平测量腹周径,此为腹围;并做记录。
4、腹部四步触诊法:孕妇同样是在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时检查。
前3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右侧。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且形状不规则的为胎臀。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进行。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经一步查清先露是头还是臀,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衔接。
能被推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
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5、听诊使用胎心听筒或多普勒胎心听诊器在胎背一侧听取胎心,头先露时胎心于脐下右侧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于脐上右侧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于脐周听到,正常胎心120~160次/分。
四步触诊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目的通过四步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备注操作准备10分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手要温暖 2用物准备:处置车、医嘱卡、洗手液、毛巾 8每缺1项扣0.5分评估10分病人:1.预产期、诊断和配合程度2.腹部皮肤情况8 环境:温度、光线适宜,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2操作程序70分1.备齐并检查物品,携带用物至床旁2.核对病人,告知目的,评估并指导病人,嘱咐病人排尿3.遮挡病人4.洗手、戴口罩5.协助病人仰卧于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屈外展,腹肌放松6.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并面对孕妇头部7.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先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8.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不规则的为胎臂9.第二步: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10.第三步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按第一步特点判断先露是头还是臂11.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入盆12.第四步 检查者面对孕妇足部13.两手分别插入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14.协助病人穿好衣服15.整理床单位及用物15.交待注意事项并记录16.洗手26226266666262262提问10分1.目的 2.评估内容3.指导内容4.注意事项10总分 100整体评价A沟通流畅、操作规范 、病人舒适B沟通稍欠流畅或操作欠规范、病人舒适C沟通不流畅、操作欠规范、病人欠舒适D无沟通 、操作不规范、病人不舒适A 1.0B 0.9C 0.8D 0.7得分总分X整体评价的系数。
一、孕期腹部检查(视诊、四步触诊及听诊)
二、骨盆外测量(IS、IC、EC、TO)
三、临产时肛门检查
四、产程式图的绘制
五、临产时外阴的准备及消毒
六、临产时接生者的准备
七、临产后阴道检查
八、产包的使用及接产
九、新生儿即刻处理
十、第三产程的处理
十一、产褥期护理
十二、新生儿沐浴(脐带未脱落时)
十三、新生儿沐浴(脐带脱落后)
十四、新生儿抚触
十五、新生儿游泳
十六、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十七、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
十八、产后乳房护理
十九、人工破膜术
二十、会阴侧切术。
四步触诊评分标准
四步触诊是产前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
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与受检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目的并获得其同意配合。
同时,也需要确保孕妇排空膀胱并采取正确的体位,以便进行检查。
在进行四步触诊时,首先需要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孕妇应该保持双腿略屈曲,稍分开,操作者面向孕妇头端。
四步触诊的具体操作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检查者用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以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
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第二步是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用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
第三步是检查者用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最后一步是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置于胎先露部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步骤及手法的正确性,并且协助孕妇整理衣物,解释其情况,交代注意事项。
同时,操作者需要注意观察受检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操作时态度认真严谨,珍视生命,尊重与关爱病人。
完成操作后,需要及时整理物品并确保无菌观念。
在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的前提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
四步触诊及胎心听诊实训方法一、四步触诊方法四步触诊是一种通过手指触摸孕妇腹部,评估胎儿发育和位置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第一步:定位让孕妇平躺在床上,腹部暴露。
观察腹部外形,了解孕妇的孕周和胎儿的位置。
可以用手掌在孕妇腹部上轻轻按压,找到胎儿头部的位置。
2. 第二步:确定胎儿位置用手掌沿着腹部轻轻滑动,感受胎儿的身体部位,如背部、四肢等。
通过触摸来确定胎儿的位置,例如胎位是否正常,是否为头位或臀位。
3. 第三步:确定胎儿的位置和大小用手指轻柔地触摸孕妇腹部,找到胎儿的头部、臀部和四肢等部位,判断胎儿是否正常发育。
通过触摸胎儿的骨头和肢体,可以估计胎儿的大小。
4. 第四步:判断胎心位置用手指轻柔地触摸孕妇腹部,找到胎儿的胎心位置。
一般胎心位置在胎儿背部的左侧或右侧,可以通过触摸胎儿心脏的跳动来确定胎心位置。
二、胎心听诊方法胎心听诊是一种通过听胎儿心跳声音来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孕妇请至安静的房间,让孕妇平躺或半躺在床上。
准备好听诊器和凡士林或凡士林润滑剂。
2. 整理听诊器将听诊器的听头清洁干净,并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凡士林润滑剂,以增加触感和减少摩擦声。
3. 定位用听诊器的听头轻轻贴在孕妇腹部,寻找胎儿的胎心位置。
一般胎心位置在胎儿背部的左侧或右侧。
4. 听诊将听诊器的听头放在胎心位置上,用耳朵仔细倾听。
注意排除外界噪音,专心听胎儿的心跳声。
正常情况下,胎心的频率为120-160次/分钟。
通过四步触诊和胎心听诊方法,产科医生可以了解胎儿的位置、大小和胎心状况,判断胎儿是否发育正常。
这两种方法是产科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四步触诊和胎心听诊时,医生应该轻柔、细心,并注意保护孕妇的隐私和尊重她的感受。
同时,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准确判断胎儿的状况。
在实践中,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产科检查方法,如B超等,来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四步触诊(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
2.评估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
(二)操作要点1.洗手,核对孕妇并解释。
2.遮挡孕妇,测量前孕妇排空膀胱,仰卧屈膝位于检查床上,头部稍抬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放松腹肌。
3.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在做前3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在做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应面向孕妇足部。
第一步:确定宫底胎儿部分。
检查者面向孕妇,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摸清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如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如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第二步:确定子宫两侧的胎背及胎儿肢体。
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孕妇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平坦饱满者为胎背,确定胎背是向前、侧方或向后;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的肢体,有时可以感觉到胎儿肢体活动。
第三步:确定胎儿先露部及衔接情况。
检查者右手置于孕妇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如先露部仍高浮,表示尚未入盆;如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确定胎先露衔接程度。
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压,再次判断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当胎先露难以确定时,可进行肛诊、阴道内诊以协助判断。
5.协助孕妇起床,整理衣裤。
6.洗手,做检查记录。
(三)指导要点1.告知孕妇四步触诊的目的和方法。
2.告知孕妇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1.触诊前应视诊孕妇的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痕及水肿。
2.触诊过程中,注意腹壁肌紧张度、有无腹直肌分离、羊水量及子宫肌敏感度。
3.每步手法触诊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刺激宫缩及引起仰卧位低血压。
检查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背景胎心监护是一项用于监测胎儿在母体内心率的常见医疗操作。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对于准确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胎心音的操作方法以及评分标准。
操作方法1. 储备所需设备:胎心听诊器、凝胶。
2. 将凝胶涂抹在母体腹部的适当位置。
3. 将胎心听诊器的探头轻轻触碰到涂抹了凝胶的位置。
4. 调整胎心听诊器的音量和放大倍数,确保能清晰听到胎心音。
5. 定时记录胎心音的频率和变化情况。
评分标准胎心音的评分标准可根据以下指标来进行:1. 胎心音的强度:根据音量的大小来评估胎心音的强度,通常分为弱、中、强三个等级。
2. 胎心音的节律:胎心音是否规律,即是否存在间隔时间相等的波峰和波谷。
3. 胎心音的变异性:胎心音的变化幅度,包括加速和减速的情况。
4. 胎动的关联性:观察胎心音和胎动之间的关联,正常情况下二者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
根据以上指标进行评分,常见评分标准为:- 0分:无胎心音或胎心音异常。
- 1分:胎心音弱或非常不规则。
- 2分:胎心音中等或稍微不规则。
- 3分:胎心音强且规律,变异性适度,与胎动有关联。
结论正确的胎心音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是保障胎儿健康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胎心音检查,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准确的评价。
同时,不同的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是检查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疗专业指导。
*。
产科四步触诊及胎心音听诊
孕妇,23岁,孕30周,孕2产1,胎动正常,首次产检。
孕妇身高152cm,体重110kg。
请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产科常规检查、四步触诊及胎心音听诊检查操作。
请1号和2号选手共同完成。
1.产前检查的目的?答案:1. 主要目的是:①确定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②估计孕期及胎龄;③制定接下来的产科检查计划。
首次产前检查应行盆腔双合诊检查并测量基础血压,检查心肺,测尿蛋白和尿糖。
对有遗传病家族史孕妇,应由专科医师作遗传咨询。
首次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应于妊娠20~36周为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一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行产前检查9次。
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2.胎儿成熟度的检查有哪些?答案: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 lecithin/sphingomyelin,L/S)比值该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
能测出羊水磷脂酰甘油,提示胎儿肺成熟。
此值更可靠。
2.羊水泡沫试验(foam stability test)或震荡试验是一种快速而简便测定羊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试验。
若两管液面均有完整的泡沫环,提示胎肺成熟。
3.羊水肌酐值该值≥176.8ptmol /L (2mg%),提示胎儿肾成熟。
4.羊水胆红素类物质用AOD450测该值<0. 02,提示胎儿肝成熟。
5.羊水淀粉酶值碘显色法测该值≥450U/L,提示胎儿唾液腺成熟。
6.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该值达20%,提示胎儿皮肤成熟。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一)目的
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1.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或听筒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值3~5次/h。
3.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4.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5.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四)注意事项
1.室内环境要安静,孕妇积极配合。
2.听胎心音时,要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若胎心音﹤120次/分或者﹥160次/分,需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左侧卧位,进行胎心监护。
3.触诊的力量要适度,手法要正确,切忌使用暴力。
4.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五)相关知识
1.胎心音与其他杂音的鉴别:①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的滴答声。
速度稍快。
②子宫杂音:为血流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的低音响。
③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与孕妇脉搏一致。
④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可消失。
2.胎心监护的作用: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而且可以同时观察胎动、宫缩对胎心率影响。
它具有两种功能,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凡有胎动及胎心异常或高危妊娠于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都应做胎心监护。
3.听诊胎心音的部位: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
.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12h 胎动数。
若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12h胎动少于10次,或较前下降超过50%且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缺氧。
5.头先露又可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臀先露又可因入盆先露不同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
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如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