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教学案

电解质教学案

电解质教学案
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

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

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

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

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3COOH

NH3·H2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A、CH3COOH

B、NaHSO4

C、HNO3

D、Cu2(OH)2CO3

E、NH4Cl

F、BaSO4

G、AgCl

H、NaCl

I、Cu(OH)2

J、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液态氯化氢

C、液态汞

D、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BaSO4

B、HCl

C、NaCl

D、CH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硫酸②氢氧化钠③氯化钠④蔗糖⑤铜⑥二氧化碳⑦醋酸(CH3COOH)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A、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堂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离的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

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课堂探究】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自主学习】

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活动探究】、除了金属以外,你还知道什么物质能导电呢?请问,下表物质中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

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熔融氯化钠、熔融硝酸钾

讨论

1、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熔融的氯化钠呢?

2、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氯化钠晶体为什么不能导电呢?

【总结】:

①本质上说,是电解质;

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单质和混合物呢?

③常见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二)电离

【活动探究】

氯化钠晶体中的Cl-和Na+不能自由移动,而氯化钠溶液及熔融的氯化钠中的Cl-和Na+都能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晶体在溶于水或熔化时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

①能发生电离的物质是什么?

②电离的条件是什么?(要通电吗?)

③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注意:电离并不需要通电,但导电必须以电离为基础。

3、电离方程式:

【迁移应用】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H2SO4

KOH

Ba(OH)2

Na2CO3

CuSO4

BaCl2

【活动探究】

据P42知识点击回答

⑴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什么?

⑵溶液为什么能导电?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有关?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CO3

D、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乙酸

B、酒精

C、食醋

D、氨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液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5、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属于强电解质

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

a、Cu

b、液氧

c、氯化钠晶体

d、硫酸溶液

e、干冰

f、固体BaSO4

g、水

(2)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D. 固体氯化钾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铜能导电,铜是电解质。硫不溶于水且在熔化时不能导电,硫是非电解质.

②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③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时,溶质的物液能导电,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稀硫酸能导电,稀硫酸是电解质。

⑥硫酸钡溶液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课题:电解质

班级姓名

课后延伸

【巩固完善】

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是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CO2 HCl、NH3、H2SO4、HNO3、NaOH、Ba(OH)2、Na2CO3、FeCl3、(NH4)2SO4盐酸、BaSO4Cl2、Na、食盐水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KOH

BaCl2

NaHSO4(溶液)

NaHSO4(熔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导电能力较强的就是强电解质

B、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

C、固体硫酸钠不能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两种溶液中,溶质的量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

A、CO2

B、盐酸

C、BaSO4

D、C2H5OH

6、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H2O

C、AgNO3

D、NH3·H2O

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2H++SO42-

B、Ba(OH)2=Ba2++(OH)2-

C、FeCl3=Fe2++3Cl-

D、NaHCO3=Na++H++CO32-

【能力再提升】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铁

B. 酒精

C. 五氧化二氮

D. 氯化氢

2. 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 (SO4)2?12H2O 〕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 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

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NaCl

B、CH3CH2OH

C、H2SO4

D、NH4Cl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SO4

D、SO2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NaHCO3=Na++H++CO32-C.B a(O H)2=Ba2+ + 2 OH-D.Na2SO4=Na+

弱电解质的电离导学案

编号:__1 使用时间:2014__年 10_ 月_27日编写:李桂芳审核:白永强 选修四: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目标 ⒈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⒉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重点、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旧知回顾】 1.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2.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思考1】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①.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②.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③.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④.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小结】a、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时,才是电解质。 c、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d、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 【合作探究】 一、强弱电解质 【实验探究】(观察试验3-1:) [结论]: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1、定义:强电解质: 如:。 弱电解质: 如:。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的关系 【思考3】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 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3、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例〗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 液体是( ) A. 自来水 B. 0.5mol/L盐酸 C. 0.5mol/L醋酸 D. 0.5mol/L氨水 【总结归纳】: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________,只与其在溶液中的___________有关。

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 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 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 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 3 COOH NH 3·H 2 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A 、CH 3COOH B 、NaHSO 4 C 、HNO 3 D 、Cu 2(OH )2CO 3 E 、NH 4Cl F 、BaSO 4 G 、AgCl H 、NaCl I 、Cu (OH )2 J 、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 、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 、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 、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A 、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 、液态汞 D 、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BaSO 4 B 、HCl C 、NaCl D 、CH 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①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④蔗糖 ⑤铜 ⑥二氧化碳 ⑦醋酸(CH 3COOH )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 、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 、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高一化学教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一、考点突破 1. 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 2. 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 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2. 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解质溶于水后,生成水合离子,但为了书写方便,常写成简单离子的形式。例如:NaOH:NaOH=Na++OH-。 (2)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原子团、离子一般不能拆开。例如:KClO3=K++ClO-3。 (3)不同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形式不同。 例如: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 4. 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随堂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思路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从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另外从物质分类来看,酸、碱、盐均为电解质。 答案:C

电解质公开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强弱电解质导学案

导学案(学生版) 编 课题强弱电解质课型新课 013 号 学习 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目标

课堂知识理解 电解质非电解质 概念 电离特点 溶液中存 在的微粒 结构特点 实例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离子化合物(强碱、大多 盐)。 某些具极性键的共价化 合物 (强酸)。 某些共价化合物(如弱酸)。 电离程度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溶于水部分电离 在溶液中存 在的微粒 相同条件 ....下 的导电性 实例强酸: 强碱: 大多数盐类: 可溶盐: 难溶盐: ①中强酸: 弱酸:如HF>醋酸>碳酸>HClO、 H2S ②可溶弱碱: 难溶弱碱: 难溶中强碱 ③其它:水Al(OH)3 在下列空格中填写“一定”或“不一定” ①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②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性 ③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如硫酸钡,碳酸钡等难溶性盐溶液),弱电解质的导电 性____ 弱 ④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反之亦然. 生成与感悟

课堂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放入水中后所得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是() A.金属钠B.三氧化硫C.氯化钠D.乙醇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 A.稀硫酸 B.液态溴化氢 C.铝 D.蔗糖 3、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电阻率很大,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 ⑦CO2、⑧乙醇、⑨水 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⑴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⑵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⑶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⑷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课后练习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 l/L的下列溶液,盐酸、硫酸、醋酸,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盐酸=硫酸=醋酸 B、盐酸>硫酸>醋酸 C、硫酸>盐酸>醋酸 D、醋酸>盐酸>硫酸 2、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的是() A、1mo l/L醋酸溶液的PH值约为2 B、醋酸能与水任何比例互溶 C、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D、溶液中存在着醋酸分子 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熔化时NaHSO4====Na++H++SO42- B.H2SO32H++SO32- C.NaHCO3Na++H++CO32- D.CaCO3===Ca2++CO32- 4、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新课预习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第四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重、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电解水制H 2和O 2时,为什么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 溶液或H 2SO 4溶液? 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 导电能力的强弱与 有关 【思考1】1、不同的电解质,在浓度相同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例如HCl 、CH 3COOH 2、你能想出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结论?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思考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 晶体;②液态SO 2;③液态醋酸;④固体BaSO 4; ⑤汞; ⑥ 蔗糖(C 12H 22O 11);⑦酒精(C 2H 5OH); ⑧熔融的KNO 3,⑨ H 2S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4)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5)以上物质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 电离程度 表示方法 电解质在溶液中微粒形式 离子方程式中表示形式 学案 班级: 姓名: 组题人: 刘红林 审核人:

3、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CH3COOH H2O NH3·H2O Al(OH)3 H2CO3 H2S H3PO4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思考3】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个可逆过程,请根据化学平衡的有关原理思考当醋酸溶于水后,醋酸电离的速率与CH3COO-、H+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会有何 变化?试绘制速率—时间图。 CH 3COOH CH 3 COO-+H+ 1、概念: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下的____ 溶液中,_ 速率 等于_ _ 速率时,电离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点: (1) 逆— (2) 等-- (3) 动— (4) 定— (5) 变—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遵循勒沙特列原理。 内因:是主要因素 外因: ⑴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热的过程,故升高温度能弱电解质的电离。 ⑵浓度:稀释能弱电解质的电离。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4)同离子效应(或离子反应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 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思考4】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 CH3COO-+ H+ 平衡移动方向电离度n(H+) c(H+) c(CH3COO-) c(CH3COOH) 加水 加冰醋酸 加醋酸钠 通HCl 加NaOH 锌粒 升温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 2 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 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 网)。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河北涞水波峰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无答案):31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波峰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 姓名_____班级______编制王明珠时间 10.23 编号 23 审核方海英 课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 3、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 4、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5、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来源学#科#网] 【资料卡】 21 世纪,健身不仅是时尚,更是一种趋势。健身运动常常选择运动饮料,由于各种成分的配比符合机体对于运动的实际需要,所以其能迅速补充因流汗而丢失 的体液、能量和电解质,有效维持甚至进一步改善人体在运动中或运动后所处状态。【知识回顾】 回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常见的电解质有哪些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定义 概念理解: 1、电离条件:溶于水的有化合物、化合物,溶化的有化合物。 2、电解质研究的范畴: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离子必须是化学物本身所电离出的。如:NaOH、 HCl ;而 SO2、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H2SO3、NH3·H2O、H2CO3电离出的离子,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三、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3COOH:; NH3·H2O:。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 (主),(次)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 1、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 的盐酸和醋酸的pH; 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醋酸盐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溶液的 pH 与镁条的反应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 结论: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是不同的。 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

电解质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反思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导电性。根据考纲要求以及书本和教辅内容,我在设计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将“物质导电”、“电解质”的学习层次定位为使用(会判断),将“电离方程式”的学习层次定位为掌握(会写),而其他概念则能理解便可。我希望通过实验法及对比法,环环相扣,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情感。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而教学难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我对该节课的整体设计为:探究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溶液、0.5 mol/L 盐酸、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以之为主线,串起整节课的内容。通过介绍NaCl 固体在加热到熔化后也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插入生活中的电解质溶液使用及运动饮料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以典型习题(含16种学生常见的物质)为辅助,引出非电解质概念,使学生理解并非所有不是电解质的物质都是非电解质。通过列表格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实行对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0.5 mol/L 盐酸导电性比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由电解质的电离,引出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引出酸、碱、盐的定义。 在没上该节调研课之前,我怀揣着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对该教学设计的看法及憧憬是:内容丰富、实验有创意、衔接合理、能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而会是一节学生喜欢的课。但是经过对调研课上学生的反应的思考以及调研课后各位前辈的点评指导,我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这节课,是一节学生想喜欢但无力喜欢的课。为什么呢? (1)好的教学理念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想该节课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是很好的。反思这个节课当中学生的练习情况以及课后对该节课的反馈,各位前辈的提议及点评是对的:一节课并无法承载物质的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这么多个概念的理解甚至使用,一下子让学生判断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是太为难学生了。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水平以及考纲的要求,非电解质其实能够用“化合物中,除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为电解质外,其他为非电解质”一句话带过。而根据考纲的要求以及教辅对知识的考核规律和顺序,强、弱电解质则可在稍后的练习中补充。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应做适当的删减。因而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改为:在理解物质的导电及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会判断哪一些物质能导电、哪一些物质是电解质。 (2)好的教学理念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

最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

任县中学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制:霍丽霞审核:时间:10.2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移动原理 【重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预习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 2.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不会的先空着)。 【学习内容及要求】 自主学习 一、概念辨析 1. 电解质:(1)概念:在中或状态下,能够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2.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3.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4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5.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 6. HCI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H2O 8.CH3COOH 9.NH3·H2O 10.H2CO3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W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的速率等于 的速率时,电离程度就达到了平衡。 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HA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离子浓度变化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教案(亲们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培养学生观察、全面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三、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判断及其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绎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喝汤、喝饮料,这些小动作,其实是在无形地补充我们人体内的电解质。电解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剧烈运动或天气炎热会引起大量出汗,出汗流失了大量的电解质,比如Na+、K+、Cl-等,因此,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从事剧烈运动的人们,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讲述】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能力有关。在初中我们学过很多化合物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这些溶液有的能够导电,有的不可以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溶液的导电实验这个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找出哪些物质可以导电,哪些物质不可以导电。 【播放视频】溶液的导电实验 【讲解】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蒸馏水、乙醇不能够导电。 【设问】那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导电,有些物质不可以导电呢?【思考回答】可能会回答: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讲述】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存在的离子.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溶于水之后,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公开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二)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3、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 重点、难点:1、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注意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复习导入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相应物质类别 强调 (1)两类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不同 (2)电解质的强弱只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解度无关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学案 总结交流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思考1: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还会继续电离吗? 四、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思考2:强酸的酸式盐和弱酸的酸式盐溶于水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有何异同?如硫酸氢钠、硫氢化钠该如何书写?熔融的硫酸氢钠又该如何书写? 五、电离常数 思考3:两种酸HA和HB的电离常数为K1和K2,若K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变式训练1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B. 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 在水溶液中,有该物质的分子存在 D. 熔融状态时不导电 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1.电离平衡的特征 (1)弱(2)等(3)动(4)定(5)变 2.电离平衡的特性 (1)电离过程是吸热的。(2)分子、离子共存。(3)电离大多是微弱的。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程度逐步减弱。 例2 下列有关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过程是放热过程 B. 电离达到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移动 D.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变式训练2 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溶液显电中性B.溶液中无CH3COOH分子 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D.c(H+)=c(CH3COO-) 三、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各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变式训练3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4

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科书,努力完成基础部分的内容; 2.结合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分析,或者阅读资料完成能力部分。 3.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认真听取同学讲解及教师点拨,排除疑难; 【学习过程】 【旧知回顾】 1. 强 电 解 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弱 电 解 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勒 夏 特 列 原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导学】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 CH 3COOH CH 3COO — + H + 结合 以CH 3COOH 电离为例思考与讨论:(以化学平衡理论为依据小组讨论) (1)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2)电离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3)关于上述电离平衡,什么条件的改变会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针对训练2] 1.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的Zn 反应,反应速率何者快?产生的H 2的量关系如何? 2.氢离子浓度相等、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 酸分别与足量的Zn 反应,反应速率何者快?产

生的H 2的量关系如何? 【科学视野】 三.电离常数(以自学为主) 与化学平衡常数相似,在弱电解质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常数能用来计算弱酸溶液中的H + 的浓度及比较弱酸酸性相对强弱。 例如,醋酸,碳酸和硼酸298K 时的电离常数分别是1.75×10-5 ,4.4×10-7+ (第一步电离)和5.8×10-10 由此可知,+ 醋酸,碳酸和硼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1. 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如:CH 3COOH CH 3COO — + H + K a =) ()()(33COOH CH c COO CH c H c -+? 写出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NH 3·H 2O NH 4+ +OH — K b =) ()()(234O H NH c OH c NH c ??-+ 注:①K 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以可以用K a 或K b 的大小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②K 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 2. 多元弱酸(碱)分步电离,酸(碱)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如H 3PO 4的电离: H 3PO 4 H + + H 2PO 4- K 1 H 2PO 4- H + + HPO 42- K 2 HPO 4 2- H + + PO 43- K 3 注:K 1>K 2>K 3 ①K 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 电离。 ②多元弱酸(碱)分步电离,酸(碱)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我的(反思、收获、问题):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学案

【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1课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习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自主学习??????????????一、电离的有关知识 1.电离与溶液的电性 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即熔融状态)产生了能够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电离过程是不需要通电的,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量,电性(即“电荷守恒”),因此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与导电的关系 溶质先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够导电;溶液若能够导电,说明溶质发生了电离。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在不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 二、电解质 1.电解质:在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2.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三、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中或下离解成的过程。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需同时满足“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 酸的电离:如H2SO4=== 碱的电离:如Ca(OH)2=== 盐的电离:如NaCl===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H2SO4、H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NaOH、KOH。 (3)盐:电离时能生成和的化合物,如Na2CO3、NaCl。[思考]NaHSO4溶于水时能电离出H+,NaHSO4属于酸吗?

?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非电解质 相同点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 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 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 发生电离 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 H2CO3、CH3COOH 碱:NaOH、Ca(OH)2、NH3?H2O、 Fe(OH)3 盐:NaCl、KNO3、NaHSO4、CaCO3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 水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 CO、P2O5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无机化合物中,除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大多数常见的酸均易溶于水。(2)碱:一水合氨(NH3?H2O)、NaOH、KOH、Ba(OH)2易溶;Ca(OH)2微溶;其余碱不溶于水。 (3)盐:铵盐、钾盐、钠盐、硝酸盐易溶;盐酸盐中AgCl、Hg2Cl2(氯化亚汞)不溶,其余都溶;硫酸盐中BaSO4、PbSO4不溶,CaSO4、Ag2SO4微溶,其余都溶;碳酸盐中,NH4+、K+、Na+可溶,Mg2+微溶,其余不溶;磷酸盐、硫化物中除NH4+、K+、Na+可溶外,其余不溶。 (4)酸中HCl、H2SO4、HNO3为强酸,H3PO4为中强酸,H2SiO3、H2CO3、H2S、CH3COOH 为弱酸。 (5)可溶性碱NH3?H2O(弱碱)外均为强碱,不溶性碱为弱碱。 2.盐的溶解性口诀 钠钾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盐酸盐中氯化银,水中溶解不得行; 硫酸钡铅不溶外,微溶只有银和钙;碳酸盐溶钾钠铵,余下沉淀记心间。 3.准确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对于单质和混合物,无论能否导电,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所要求的导电条件,只要满足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中的任一情况即可。如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其水溶液可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3)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够导电,但这些化合物不一定就是电解质。如SO2溶于水,虽然溶液能够导电,但电离出导电离子是它与水作用的产物:H2SO3(“”表示不完全电离)H2O+SO2H2SO3H++HSO3-,因而SO2不是电解质,而H2SO3是电解质。 (4)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其水溶液能导电,虽然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电离出来的,但它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Na2O===2Na++O2-,因此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是电解质。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导学案1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2节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学习目标 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例如:。 2.电解质(如酸、碱和盐)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为什么能导电,这是因为在此条件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判断某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只凭它导电与否是不全面的,还应该考虑它的结构与3.写出NaCl、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HCl+H2O- HCl- H2SO4- HNO3-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__________中或____________下离解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的电离,如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的电离,如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化合物电离???? ――→阳离子全部是酸――→阴离子全部是碱――→金属阳离子??????????????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溶液导电。 三、学习提示: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的离子。 2.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如铜、铝、石墨等,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溶液导电必须是的离子导电,否则该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如CO 2、SO 2、NH 3等是非电解质 4.酸、碱、盐、水、部分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水除外)、氢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是。 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导电的化合物、NaCl 、K 2SO 4、NaOH 、纯H 2SO 4等酸、碱、盐类化合物 3.写出NaCl 、HCl 、H 2SO 4、HNO 3、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 HCl+H 2O = H 3O ++Cl - HCl=H ++Cl - H 2SO 4 = 2H ++ SO 42- HNO 3 = H ++ NO 3-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自由移动的离子 2.(1)H 2SO 4===2H ++SO2-4(2)NaOH===Na ++OH -(3)CuSO 4===SO2-4+Cu 2+ 3.H +OH -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 电解质2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 2.特征: 二、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 2.以CH3COOH为例: 3.影响因素 4.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三、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 以0.1molL-1醋酸为例,当改变条件时填写下表:

知识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离子积常数 (1)定义: (2)影响因素: 常温下纯水中C(H+)= C(H+)= 思考:(1)溶液中只要C(H+)﹤ C(OH-),一定是酸的溶液吗? (2)PH 7溶液一定是中性吗? 知识点三溶液的PH和酸碱性 1、定义:PH=lgC(H+) 2、溶液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典题解悟 【例1】250C时,在0.5L0.2mol·l-1的HA溶液中,有0.01 mol的HA电离成离子。求该温度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该溶液中,A-和H+的平衡浓度为 0.01 mol/L0.5L = 0.02mol·l-1 。拒电离方程式 HA A- + H+,推知HA分子的平衡浓度为:0.2mol· L-1 - 0.02mol·L-1=0.18mol·l-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H+]·[A-]/[HA]=0.02×0.02÷0.18=2.22×10-3。 答案:K=2.22×10-3 启示:本题考查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应拒电离方程式HA A- + H+推知HA分子、A-和H+的平衡浓度。注意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必须找出平衡时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电离平衡常数公式即可求解。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csh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 陈素华厦门市松柏中学 一、概述 电解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鲁科版)第2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电解质及其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两部分,共安排三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一部分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 本节课从溶液导电性实验提出化合物还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指出溶液导电的实质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电离的角度还可将电解质分为酸、碱、盐,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学好这一对概念对《选修4》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将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本节课,必将为离子反应、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故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做几组对比实验,引出电解质的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HCl、NaOH、NaCl等的电离方程式中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故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