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体外抑菌实验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10
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药敏试验)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新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滤纸片扩散试验(Kirby-Baueer Dice Diffusion);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目的要求]1、熟悉体外抗菌试验操作技术。
2、掌握药物抗菌能力体外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用途。
[实验原理]常用的体外测定药物抑菌能力的方法有两大类:琼脂渗透法与浓度系列稀释法。
琼脂渗透法时利用药物能够渗透至琼脂培养基的性能,将实验菌混入琼脂培养基后倾注成平板;或将试验菌均匀涂于琼脂平板的表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将药物置于已含试验菌的琼脂平板上。
根据加药的操作方法不同而有滤纸片法、打洞法、管碟法及挖沟法等。
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药物的抑菌能力。
浓度系列稀释法时把药物稀释成不同的系列浓度,混入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求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细菌:所用细菌应包括主要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球菌如淋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流感杆菌、肠杆菌科细菌8~10种,绿脓杆菌与其它假单孢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
对临床应用有代表性的菌株数量,创新药应不小于1000株。
其它类新药根据新药抗菌谱宽窄可作200-500株。
试验时应包括有国际公认质控菌株(如金葡菌ATCC25925,大肠杆菌ATCC25922和绿脓杆菌ATCC27853等)。
实验五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药物的抗菌试验是为了检查药物的抗菌能力.该项试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
如抗菌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的生物追踪、抗菌谱的测定、耐药谱的测定、药敏试验、药物血浓度测定等各个方面。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在实验室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用药量少,不需要活的动物、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因此,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已广泛应用各种测定了。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是常用抗菌试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用系列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
(一)稀释法(结果示教)稀释法有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稀释法(斜面法)两种。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指该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通常用μg∕ml或U/ml表示。
(二)琼脂扩散法它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与药物的抑菌效应成正比。
琼脂扩散法常有纸片法、管碟法、打洞法和挖沟法。
滤纸片法(K-B纸片法)-学生操作滤纸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新药的初筛试验(初步药物是否有抗菌作用)及临床的药敏试验(细菌药物第三性试验、以便选择用药)。
滤纸片分湿、干两种,可以在试验时用无菌纸片沾取药物溶液放在含菌的平板表面,也以预先做成一定浓度的干燥纸片.一般来说预先做成的干燥纸片实用一些而且准确一些。
至于干燥纸片的制备方法:选用吸水力强而且质地均匀的滤纸,用打洞机制成6mm直径的圆纸片,120℃干燥灭菌2小时.然后把配制好的各种适宜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每100张纸片加入0。
5ml药液,使它均匀浸润,放在无菌平皿中,37℃,使它干燥,分装小瓶中,封口,4℃保存。
如果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要放在—20℃保存。
这就制成了干燥的含药液的纸片.一般药敏试验常采用滤纸片法,我们可以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是敏感,中度敏感还是耐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评定标准,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断.步骤:活化试验菌→涂布试验菌于平板→贴加含药纸片→37度培养24h→观察结果打洞法(结果示教)在含菌琼脂平板上打洞(一般打6个孔,4个小孔加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另外2个小孔加血清样品,放在37℃,12—18小时,测定其抑菌圈直径。
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药敏试验)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新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滤纸片扩散试验(Kirby-Baueer Dice Diffusion);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目的要求]1、熟悉体外抗菌试验操作技术。
2、掌握药物抗菌能力体外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用途。
[实验原理]常用的体外测定药物抑菌能力的方法有两大类:琼脂渗透法与浓度系列稀释法。
琼脂渗透法时利用药物能够渗透至琼脂培养基的性能,将实验菌混入琼脂培养基后倾注成平板;或将试验菌均匀涂于琼脂平板的表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将药物置于已含试验菌的琼脂平板上。
根据加药的操作方法不同而有滤纸片法、打洞法、管碟法及挖沟法等。
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药物的抑菌能力。
浓度系列稀释法时把药物稀释成不同的系列浓度,混入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求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细菌:所用细菌应包括主要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球菌如淋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流感杆菌、肠杆菌科细菌8~10种,绿脓杆菌与其它假单孢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
对临床应用有代表性的菌株数量,创新药应不小于1000株。
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药敏试验)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新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滤纸片扩散试验(Kirby-Baueer Dice Diffusion);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目的要求]1、熟悉体外抗菌试验操作技术。
2、掌握药物抗菌能力体外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用途。
[实验原理]常用的体外测定药物抑菌能力的方法有两大类:琼脂渗透法与浓度系列稀释法。
琼脂渗透法时利用药物能够渗透至琼脂培养基的性能,将实验菌混入琼脂培养基后倾注成平板;或将试验菌均匀涂于琼脂平板的表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将药物置于已含试验菌的琼脂平板上。
根据加药的操作方法不同而有滤纸片法、打洞法、管碟法及挖沟法等。
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药物的抑菌能力。
浓度系列稀释法时把药物稀释成不同的系列浓度,混入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求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细菌:所用细菌应包括主要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球菌如淋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流感杆菌、肠杆菌科细菌8~10种,绿脓杆菌与其它假单孢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
对临床应用有代表性的菌株数量,创新药应不小于1000株。
其它类新药根据新药抗菌谱宽窄可作200-500株。
试验时应包括有国际公认质控菌株(如金葡菌ATCC25925,大肠杆菌ATCC25922和绿脓杆菌ATCC27853等)。
为了评估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抗菌能力,本实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并记录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药物: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等。
3.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
4. 实验器材:培养皿、移液器、无菌试管、锥形瓶、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2. 药物制备:将抗生素药物溶解于M-H肉汤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3. 抑菌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
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滴加于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直径。
4. 数据记录:记录不同浓度药物溶液的抑菌圈直径,计算抑菌率。
四、实验结果1. 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mm、15mm、13mm。
2. 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mm、10mm、5mm。
3. 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mm、8mm、4mm。
4. 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mm、18mm、16mm。
5. 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mm、12mm、6mm。
1. 头孢克洛、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2.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差,临床应用时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