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题目: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顾建凯,李威,宗凯,唐勇,吴杰

(生物技术0901)

一、问题的提出

西药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不容置疑,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性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单味中药抗菌谱一般较窄,其效用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中药复方制剂因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方位的综合效用,抗菌谱广,且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与优势,日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我小组想通过单味中药与中药复方制剂抑菌效果的对比,来验证中药复方的效果。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中医复方的抗菌作用所以优于单味药,主要在于通过配伍发挥了药物间的相辅相成作用,从而明显增强复方的抗菌效能。

三、实验目标

1.了解中药的抑菌作用

2.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验证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单味中药;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实验室中老师所准备的各种微生物

2.实验方法

目前中药包括复方制剂杭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大部分是沿用抗菌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外抗菌作用和体内抗菌作用两个方面。体外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又分为三类:一是连续稀释法,包括肉汤连续稀释法即试管两倍稀释法,肉汤琼脂斜面连续稀释法,肉汤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二是扩散法,包括纸片法,小杯法、打孔法等;三是熏蒸法,因其只限于挥发性物质抗菌作用研究,所以在复方制剂抗菌研究中很少使用。体内抗菌作用的测定多用动物实验性感染治疗模型,该模型均系注射大量细菌引起暴发型感染如小鼠致死性感染,家兔腹膜炎等。

五、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将各中草药烘干、粉碎,用35%的酒精于50℃萃取48h,将提

取液离心后,减压浓缩.用35%酒精定容,使最终质量浓度为1g/ml。置于0-4℃冰箱中,备用;

2.培养基制备。○1按改良液体

马丁培养基常规制备方法

配制,用于测定中药M IC

值的培养基加入微量酚红(0

001%)。○2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见微生物学书后)

3.菌悬液的配置。将供试菌种移接入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细菌置于36-37℃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24h,酵母菌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挑选单个菌落接种于5 mL改良马丁培养基内,37 ℃培养16-18h使菌液浓度相当于lx108个/m L。用生理盐水稀释500倍、1000倍和10000倍,使稀释后的菌液浓度约为2x105个mL、1x105个/mL和104个/mL

4.纸片扩散法(以前做过的实验)

5.抑菌率的测定。将中草药提取液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1g/ml,待用。将固休培养基加热

至熔化,待冷却至50℃时,每加20ml固体培养基加人预定量的中草药提取液(0.5、

1.5ml),再加入0.2mL104个/mL的菌液(稀释后菌液浓度为103个/ml),混合均匀,

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处理3次重复,另用35%的酒精作为对照。上述操作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将做好的细菌平板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48h,将酵母菌平板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统计菌落个数,计算抑菌率。抑菌率=(对照菌落数一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

6.中草药提取液定量杀菌试验。试验时,茵悬液浓度为104个/ml,将中草药提取液稀释

至质量浓度为0.1g/ml。取0.5ml菌悬液与4.5ml稀释后的提取液混匀(对照组35%的酒精)。作用至预定时间(5、15min)后,取0.2ml菌药混合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各处理3次重复:将做好的细菌平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36h,将酵母菌平板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统计菌落个数,计算杀菌率。杀菌率=(对照菌落数—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

7.MIC值测定。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M IC。取无菌试管12

支,于第1管中加入1. 0 mL浓度为2x105个/mL的菌液,在2~10管中每管加入1. 0 mL 浓度为1×105个/mL菌液,在第1管内加入中药浓缩液1. 0mL充分混匀后取1. 0 mL 放入第2管,混匀后再取1. 0 mL放入第3管,第1管内的药物浓度为原液的1/2,第2管为第1管的1/2,其余类推,直至第10管,每种药物第11管作阳性对照(仅加菌液不加中药,培养后细菌生长,利用葡萄糖可产酸,使含酚红培养液颜色变黄),第12管作阴性对照(仅加中药不加菌液,培养后颜色仍为红色),试验重复两次,结果取其平均值,以能抑制细菌生长(培养后仍为红色)的最小药物浓度为其M IC。单方抗菌药M IC的测定,按普通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

六、实验效果及其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八、问题与建议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二)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 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 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用 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 (一)概念: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 生物碱结合成盐。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

中草药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⑴溶剂提取法原理及常用溶剂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选用什么样的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和被提取成分的化学结构及溶解性。溶剂可分为水及酸水或碱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欲提取亲脂性成分应选用亲脂性溶剂,欲提取亲水性成分则选用水及亲水性溶剂。应注意的是乙醇、甲醇虽然属于亲水性溶剂,它们可与水随便混溶,但很多亲脂性成分可溶于乙醇、甲醇,所以乙醇或甲醇溶液中既有水溶性成分,也有很多脂溶性成分。乙醇或甲醇中可加入水配成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根据提取成分的情况可选用适当浓度的醇进行提取。⑵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①浸渍法:浸渍法是将处理过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60~80℃)的情况下浸渍以溶出其中成分。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以及含多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的提取。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特别是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②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本法浸出效率较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③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此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对含有多糖类中药,煎煮后,药液比较粘稠,过滤比较困难。④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仍大,操作亦麻烦。⑤连续提取法: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烦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上述几种为提取中药的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有:(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2)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3)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4)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

抗菌实验方法

一、抗菌实验 字体[大][中][小] (一) 体外抗菌实验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培养基的准备:肉汤琼脂培养基、真菌琼脂培养基等均可按药典规定的方法配制。 (2) 药液的准备:一般采用中草药水煎液,经滤过浓缩成1:10~1:1的浓度,试验前的药液需灭菌,以免污染影响结果。 (3) 试验菌株的选择及制备:一般使用典型的菌株,或从临床分离经鉴定后取得的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及真菌等。 细菌菌液的制备:将斜面菌种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肺炎双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须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5%~10%血清,或加入25%(V/V)或20%猪血水,37℃培养6~8小时或16~18小时。 真菌菌液的制备:将菌种接种于大试管中,并在22℃~25℃培养24小时或7天(视菌种及生长速度而定),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10mL洗脱制成混悬液。 菌液的浓度一般先采用培养液,如不显示抗菌作用,可再稀释成一定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可用1:1000浓度,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可用1:10或1:100浓度。 2. 实验方法 (1) 平碟法:取熔化后的培养基,每平碟(培养皿)倒入15mL,待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试验菌株,在划线的中间位置安放一个灭菌的不锈钢圈,在圈内滴入试验药液。也可采用打洞法,即在凝固的培养基上用已灭菌的打孔器打孔挖去琼脂块,将药液滴在洞内。用灭菌陶盖盖好,细菌在37℃、真菌在22℃~25℃培养18~20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如全线生长则认为该浓度的药液无抗菌作用,如细菌或真菌划线为药液所切断,则认为该浓度药液有抗菌作用。 (2) 平碟稀释法:先将中药药液2mL加入平碟内,再加入已溶化的培养基8mL,充分摇匀,待凝固后,划线接种菌株,同时用水2mL代替药液制作空白对照平碟,方法同样,接种后,将平碟倒置,在37℃(真菌在22℃~25℃) 培养18~20小时,观察结果。如对照碟长菌、药液碟不长菌,则认为有抗菌作用。 (3) 试管法:取试管12支,在每一试管中加入培养基5mL,于第1管中加被试药液5mL,混合均匀,吸出5mL加到第2管中,混合均匀,再吸5mL加到第3管中,依次操作,直到第10管,将第10管混合均匀后吸出5mL弃去,其药液稀释依次为1:2,1:4,1:8,……1:1024,再于前11管中各加入适当浓度的菌液0.1mL,第11管作为菌液对照,第12管不加菌液,加被试药液0.1mL,作为药液对照。将其全部在37℃(真菌22℃~25℃)培养16~24小时(真菌24~72小时),观察各管菌株生长情况。如菌液对照管浑浊,表示菌株生长良好;药液对照管澄明,表示药液没有染菌。再将试验管与对照

中药提取方法汇总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摘要以中药提取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提取方法 关键词中药提取方法 1前沿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

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抑菌活性实验设计方案

八宝景天抑菌活性实验方案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八宝景天(茎、叶、花),采摘于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去离子水洗净,阴干,经粉碎机粉碎(过40~60 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于遮光处保存备用。 1.2 微生物 真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nigrum)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提供。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 fulva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mearum)、水稻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rotium) 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研究室提供。 1.3 试剂与仪器 95%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葡萄糖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琼脂粉生化试剂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马铃薯 JFSD-100粉碎机上海淀久中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JJ200型精密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HH-S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RE-2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TDL-5A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生化培养箱SPX-250型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ZKF035电热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超净工作台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 1、1稀释法 1、1、1试管稀释法 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 3、大肠杆菌C8391 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 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1、1、2肉汤稀释法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如刘菁菁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体内外抗菌活性。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 体内实验部分: 采用腹腔注射 MRSA 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 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结果:体外实验: 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 MRSA 和 MSSA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 体内试验: 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结论蓝玉簪龙胆对 MRSA 和 MSSA 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对MRSA 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3]。胡景玉等为了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第二章中药浸提技术一、概述………………………………………………………11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12 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13 四、煎煮 法……………………………………………………14 五、浸渍 法……………………………………………………18 六、渗漉 法……………………………………………………19 七、回流 法……………………………………………………20 八、水蒸汽蒸馏法……………………………………………21 九、半仿生提取 法……………………………………………23 十、超声波提取 法……………………………………………23 十一、浸提生产时遇到的问题………………………………24 十二、中药浸提设 备…………………………………………25 十三、超临界流体萃 取………………………………………26 十四、微波萃 取………………………………………………30 一、概述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汽蒸溜法等。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如半仿生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等。确定某一组方的浸提工艺时必须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设计以将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最大限度地浸提出来无效成分及药材组织物尽可能地少提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浸提设备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间

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常用设备有多能提取罐、球形煎煮罐、连续提取器、渗漉柱、微波萃取罐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器等。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煎煮法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3、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 4、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被冷凝重复回流到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时为止。该法适用于热稳定药材的提取。 5、水蒸汽蒸馏法是应用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遵循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天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汽压即分压之和的道尔顿定律以蒸馏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6、超临界流体提前取法该法是将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CO2以一定温度下通入提取器中可溶组分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并且随同该流体一起经过减压阀降压后进入分离器溶质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与提取物分离后经压缩后可循环再使用。该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以及“热敏性”成分的提取。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取得到起药效作用、能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有 效部位或提取物同时最大限度地除去无效杂质。具体是根据处方组成及所含主要成分性质选择提取溶剂及提取方法分析是单味还是复方该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和药性特点找出组方各药材所含众多成分中具生物活性的药效成分或主要指标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doc

检品检品送检 批号名称来源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 水分、干燥失重检验 规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日期 温度:湿度: 三、检查 1.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 二部附录ⅧM 第一法 A ),以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仪器:水分测定仪: 结果:标定值:mg/ml RSD=%(附水分报告)批号样品取样量,g水分,%平均值,% 样品 1 样品 2 2. 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仪器:烘箱:恒温减压干燥箱:真空泵: 电子天平:(感量)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结果:批号:单位:g 扁形称量瓶扁形称量瓶供试品量(称量瓶+供试品)(称量瓶+供试品)干燥失重平均恒重 1恒重2(W0)(W1)恒重1(W2)恒重2(W3)(%)(%)1 2 公式:干燥失重(%) =(W0+W1-W3) / W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检品检品送检 批号名称来源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重)装量差异、检验 规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酸)碱度日期 温度:湿度: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 20 片( 5 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适用于平均片重以下的片剂) 感量 1mg(适用于平均片重或以上的片剂) 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 g w平均 装量差异(粉针)单位: g 1 2 3 4 5 总重, g 瓶重, g W供 装量差异, % w平均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 =(W供 - w 平均) / w 平均× 100% 装量差异=-~+%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仪器:酸度计: 供试液:g 结果:1ml 中含 ―→ mg 电子天平: ml 的溶液,依法测定。pH 值应为~。 批号样品 1 样品 2 平均结论: 检品 注射用无菌粉针 检品送检名称来源批号 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溶液的澄清度与 检验颜色、 pH 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 规格日期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二、实验原理 抑菌圈法即水平扩散法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施以少量抗菌性物质或杀菌剂,使之接触培养基和病菌,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因杀死了病菌而抑制了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而产生了抑菌圈。在一定范围内,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或面积与药剂浓度的对数呈直线函数关系,从而可比较供试样品杀菌活性大小。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能较快得出结果。但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性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具一定局限性。根据药剂施加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方式不同,又分为管碟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孔碟法、滴下法等,其中以管碟法和滤纸片法应用最广。 三、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速克灵或扑海因。供试病原菌:番茄灰霉病菌。 实验器材:无菌水、无菌接种针、灭菌三角瓶、玻璃珠、灭菌双层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摄子、移液管、试剂瓶、吸耳球、超净工作台、胶头滴管、尺子。 四、实验方法 采用管碟法。将供试药剂加于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筒(又称为牛津杯,一般为外径8 mm,内径6 mm,高10 mm)内,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1.配制药液:用灭菌蒸馏水将供试药剂配成一系列梯度浓度,一般5-7个浓度。灭菌蒸馏水为对照。2.制备一定“浓度”的供试菌悬浮液:如真菌,则宜用孢子悬浮液。在培养好的菌种上倒入10 mL灭菌水,用接种针轻轻刮动平面孢子悬浮,倾于灭菌三角瓶内(事先装数粒玻璃珠)摇动5 min,将孢子悬浮液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入另一灭菌三角瓶内。用低倍(15×20倍)显微镜检查,调节孢子浓度,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 3.浇制双层培养基:将装在试管内已灭菌的清水琼脂培养基10 mL溶化后,趁热倒入9 cm直径培养皿中,水平冷凝。将适合供试菌生长发育的100 mL培养基熔化后冷至45-50℃左右后,迅速吸取10 mL菌液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吸取5 mL带菌培养基加在已凝固的清水琼脂培养基上,并使之均匀地铺在底层上。 4.注药用消毒镊子夹取不锈钢小管(即牛津杯,外径8.0mm、内径6.0mm、高10mm),每皿内按合适的间隔放置6个不锈钢小管,其中1个小管为对照,其余5管为5种不同浓度的药液(药液加至在管口形成凸面),在适合的温度下培养。 6.结果检查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并以抑菌圈的有无及抑菌圈大小评价杀菌活性。若抑菌圈直径呈椭圆形,长短之差超过一个单位,最好舍去不要。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实验五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的抗菌试验是为了检查药物的抗菌能力。该项试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如抗菌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的生物追踪、抗菌谱的测定、耐药谱的测定、药敏试验、药物血浓度测定等各个方面。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在实验室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用药量少,不需要活的动物、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因此,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已广泛应用各种测定了。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是常用抗菌试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用系列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 (一)稀释法(结果示教) 稀释法有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稀释法(斜面法)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指该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通常用μg∕ml或U/ml表示。 (二)琼脂扩散法 它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与药物的抑菌效应成正比。琼脂扩散法常有纸片法、管碟法、打洞法和挖沟法。 滤纸片法(K-B纸片法)-学生操作 滤纸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新药的初筛试验(初步药物是否有抗菌作用)及临床的药敏试验(细菌药物第三性试验、以便选择用药)。滤纸片分湿、干两种,可以在试验时用无菌纸片沾取药物溶液放在含菌的平板表面,也以预先做成一定浓度的干燥纸片。一般来说预先做成的干燥纸片实用一些而且准确一些。 至于干燥纸片的制备方法:选用吸水力强而且质地均匀的滤纸,用打洞机制成6mm直径的圆纸片,120℃干燥灭菌2小时。然后把配制好的各种适宜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每100张纸片加入0.5ml药液,使它均匀浸润,放在无菌平皿中,

抑菌试验方案

利用吸附法测定壳聚糖无纺布抑菌性能试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本实验参考了国标GB/T20944方法,根据我们的材料特性进行了微调。即:选取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25922))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两类代表性指示微生物。将测试材料浸泡在活化好的菌悬液(浓度控制为107CFU/ml)中,设置不同处理时间,稀释涂布,平板单菌落计数,计算无纺布材料的抑菌性能。 二、实验方法: 2.1试验菌种的活化 1)冻干粉接种至大豆蛋白肉汤(TSB)培养基,37℃培养24h。一部分用于抑菌试验,另一部分用于划线接种至斜面或平皿冷藏保藏(可保藏1个月)。 2)培养液稀释。活化好的菌悬液用稀释液稀释20倍,取1ml培养液添加到19ml稀释液(应提前灭菌)中。 3)式样预处理。大小合适的试样饱和吸水,灭菌处理。(周教授负责) 4)菌悬液洗涤。将稀释好的菌悬液转移到试样中,分别震荡15min 和30min,为防止微生物传代,影响试验结果,立即放入冰箱冷藏。 5)洗涤液梯度稀释。处理后的洗涤液立即梯度稀释到10-1, 10-2,10-3,10-4和10-5。具体方法:取1ml洗涤原液加入9ml稀释液此时为10-1梯度;取1ml稀释后的10-1菌液加入到9ml稀释液,此时为

10-2梯度;······。 6)涂布。分别取10-3,10-4和10-5的稀释液200ul涂布到平板(计数培养基,简称EA),每个处理做2个平行,37℃,培养24-48h,计数。 7)抑菌效果评价。参照GB/T20944。 三、试验简易流程 注:如果活化后的菌液浓度较高,可取10-4、10-5和10-6梯度稀释液涂布。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检查)

温度:湿度: 检查 1. 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二部附录ⅧM 第一法A),以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仪器:水分测定仪: 2.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仪器:烘箱:恒温减压干燥箱:真空泵: 电子天平:(感量)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公式:干燥失重(%)=(W0+W1-W3)/ W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20片(5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适用于平均片重以下的片剂) 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或以上的片剂) 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g

装量差异(粉针) 单位:g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W 供- w 平均)/ w 平均 × 100% 装量差异= - ~ + %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 (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 mg 的溶液,依法测定。pH 值应为 ~ 。 仪器: 酸度计: 电子天平: 供试液: g ―→ ml 结果: 结论: 温度: 湿度: 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 值 标准: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 酸度计: 方法:取供试品 5瓶, 分别按标示量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 mg 的溶液 ,与浊度标准液及标准比色液比较后,测定pH 值。 供试液:每瓶加水 ml 结果: 6. 不溶性微粒 (例如)

标准:每1.0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 方法:取本品3份,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C) 仪器:微粒分析仪GWF-8JC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7. 可见异物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 方法:灯检法、光散射法(深色透明容器或大于7号颜色) 结果判定:5份供试品在静置一定时间后轻轻旋转时均不得检出烟雾状微粒柱,且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长度或最大粒径超过2mm纤维和块状物等明显可见异物。如检出微细可见异物(如点状物、2mm以下的短纤维和块状物等),除另有规定外,其数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如仅有1支(瓶)或以上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另取10份同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操作方法:取本品5支(瓶),除去容器标签,擦净容器外壁,在层流净化台内操作,分别加入不溶性微粒检查用水溶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H) 结论:

抗菌肽体外抑菌实验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borth microdilution method) 实验方法: 1.用无菌蒸馏水在聚丙烯离心管中将抗菌肽和抗生素溶解制成1280 g/L的储 备液,然后用等量无菌的0.02%乙酸(含0.4% BSA)稀释,在用0.01%乙酸(含0.2% BSA)溶液对等量稀释后的溶液在进行一系列的双倍稀释,得到质量浓度为640,320,160……1.25 mg/L的共10个梯度的系列稀释液, 4 ?C下保存备用。 2.将待测细菌在灭菌MH肉汤琼脂平板上过夜培养,挑取菌落接种于灭菌试管 中的MH肉汤,37 ?C,180 r/min过夜培养。将培养后的菌液稀释至2*10^5-7*10^5 CFU/mL,向无菌的96孔平板中的1-11孔各加入100 μL的菌液,12孔不加入菌液而加入100 μLMH肉汤,然后从1~10孔逐一加入相应的待测抗菌肽,11孔作为扫描对照组不加肽。37 ?C,90 r/min培养18-24 h,这样待测抗菌肽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64,32,16,……0.125 mg/L。(不知道待测抗菌肽添加量是多少,最终抗菌肽的终浓度怎么缩小了10倍) 3.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n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就是能阻止50%以 上细菌生长的最小肽浓度。用酶标仪在490 nm下对平板进行扫描,肽的MIC 的确定按照比对照孔(11孔)的浑浊程度低50%以上的最小质量浓度计算。 4.最小杀菌浓度MB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就是能抑制任何残 余菌落生长的肽的最低浓度。从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孔中的内容物中取10 μL涂布到MH琼脂平板上,37 ?C培养18 h,以此来确定肽的MBC。 参考文献: 【1】汪以真,抗菌肽与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70-273. 抗菌肽的体外抑菌实验(平板法) 1.稀释:将一定效价的抗菌肽做6个浓度的稀释,将抗生素按正常使用剂量同 样做6个浓度的稀释 2.指示菌:指示菌用液体LB培养基培养24 h后稀释至10^6 CFU/mL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检查)

三、 检查 1. 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二部附录Ⅷ M 第一法 A ),以 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 仪器: 水分测定仪: 结果: 标定值: mg/ml RSD= % (附水分报告) 2.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 仪器:烘箱: 恒温减压干燥箱: 真空泵: 电子天平: (感量0.1mg )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结果: 批号: 单位:g 公式:干燥失重(%)=(W 0+W 1-W 3)/ W 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20片(5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以下的片剂) 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g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W供- w平均)/ w平均× 100% 装量差异= - ~+ %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mg的溶液,依法测定。pH值应为~。仪器:酸度计:电子天平: 供试液:g ―→ml 结果:

温度:湿度: 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值 标准: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酸度计: 方法:取供试品5瓶, 分别按标示量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mg的溶液,与浊度标准液及标准比色液比较后,测定pH值。 供试液:每瓶加水ml 结果: 6. 不溶性微粒(例如) 标准:每1.0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 方法:取本品3份,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C)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2011-04-12 13:59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中药提取物的本质是中药原料药,具有投入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中药提取物经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药,并 呈现上升趋势。中药提取物,在中药类产品中只能算是小品种,然而就是这个 小字辈近年来却在中药出口中担当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 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2年,植物提取物占中药类产品的出口 份额从9.6%增加到25.5%,2004年更是占到30.16%,已超过中成药,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中药提取成为世界关注的聚点,业内预期该产业未 来每年将以300%的速度递增。中药提取物是融合现代制药新技术的新型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其产业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中药提取物是指以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草药为原料,利用现代植物化 学提取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所获得的、具有明确指标成分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组分。在国际市场,中药提取物商品形态包括三类: 一是纯度达到95%以上的,以单一化合物为检测对象的中药提取物,其结 构清楚、药效明确、药理学研究资料全面,属国外药典登载品种或药品专利保 护品种,在国内一般称其为天然药物或植物化学药物,如芦丁、甘草酸、紫杉 醇等均属此类。 二是经过一定分离如柱层析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分离工艺过程所 获得的部分成分较为集中的多组分中药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有明确的含量测试 指标,被测成分一般为活性成分,含量在20%~50%之间,并得到药物学界相对 公认的提取物,如银杏黄酮、蓝莓提取物。但由于它们还含有相当的其他成分,对这些未知成分的药理作用并未深入研究,因而,在使用时不断有新的发现。 三是经过水或乙醇提取、未加分离的单一中药浸膏粉或流浸膏,这些浸膏 粉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题目: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顾建凯,李威,宗凯,唐勇,吴杰 (生物技术0901) 一、问题的提出 西药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不容置疑,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性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单味中药抗菌谱一般较窄,其效用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中药复方制剂因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方位的综合效用,抗菌谱广,且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与优势,日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我小组想通过单味中药与中药复方制剂抑菌效果的对比,来验证中药复方的效果。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中医复方的抗菌作用所以优于单味药,主要在于通过配伍发挥了药物间的相辅相成作用,从而明显增强复方的抗菌效能。 三、实验目标 1.了解中药的抑菌作用 2.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验证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单味中药;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实验室中老师所准备的各种微生物 2.实验方法 目前中药包括复方制剂杭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大部分是沿用抗菌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外抗菌作用和体内抗菌作用两个方面。体外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又分为三类:一是连续稀释法,包括肉汤连续稀释法即试管两倍稀释法,肉汤琼脂斜面连续稀释法,肉汤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二是扩散法,包括纸片法,小杯法、打孔法等;三是熏蒸法,因其只限于挥发性物质抗菌作用研究,所以在复方制剂抗菌研究中很少使用。体内抗菌作用的测定多用动物实验性感染治疗模型,该模型均系注射大量细菌引起暴发型感染如小鼠致死性感染,家兔腹膜炎等。 五、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将各中草药烘干、粉碎,用35%的酒精于50℃萃取48h,将提 取液离心后,减压浓缩.用35%酒精定容,使最终质量浓度为1g/ml。置于0-4℃冰箱中,备用; 2.培养基制备。○1按改良液体 马丁培养基常规制备方法 配制,用于测定中药M IC 值的培养基加入微量酚红(0 001%)。○2牛肉膏蛋白胨琼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总论;屮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屮药材屮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 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1.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漩。(-)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血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己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 乙醇等有机溶剂,尢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 多存于屮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屮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屮药屮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小(如知母、黄柏、 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乩沉醇法 b.加石灰水或醋酸铅一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1果胶一存在植物的果实屮,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1树胶一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I古I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屮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 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 子化合物。即由一个氨基酸的径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一 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1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同而沉淀析出。 %1盐析——其水溶液屮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用 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除 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一-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1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1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小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屮黃苓水提吋,应先将水煮沸,将水屮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 (-)概念: 是植物屮含有竣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屮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 碱结合成盐。 (-)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