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应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0.25 MB
- 文档页数:7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发表时间:2014-01-07T15:39:54.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朱园园[导读] 有的气管插管生厂商据此建议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压力为30m m H g , 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100-110m m H g 的负压。
朱园园(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14200)【关键词】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45-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是指行机械通气( M V )48h 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在行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新的肺部感染,也包括停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后48h 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S S D),又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是指应用附带于气管壁内的引流路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操作技术[2]。
V A P 是I C U 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h 的患者中,V A P 的发生率在16% ~ 60% , 发生V A P 的患者病死率将增加1 倍,目前误吸是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 A P 的主要途径[3]。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囊压迫致使气囊周围气道黏膜血供不足,建立人工气道致使气道黏膜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尽管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了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但即使应用高容低压气囊保持合适囊内压力,也有高达70% 以上的患者存在误吸[4],防止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成为预防VAP 的重要环节。
同时,有研究显示:持续声门下引流与间歇声门下引流在预防V A P 发生上效果不同。
日前对声门下吸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引的方式与负压的压力2 个方面。
1 吸引方式声门下吸引方式分为持续吸引与间歇吸引。
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持续负压作用,约43% 的患者气管黏膜脱垂进入吸引孔,影响声门下吸引效果,并导致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5]。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声门下吸引技术的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声门下吸引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成本效益分析李丽嫦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09(16)8
【摘要】目的通过医学经济学方法了解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成本一效益关系,以及该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187例预期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发生VAP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在实施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非VAP组较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缩短,死亡率下降,该组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从长远角度来看,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结论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VAP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价值,值得在ICU 推广.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李丽嫦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ICU,广东,中山,528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6
【相关文献】
1.声门下引流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J], 周利军;艾娜
2.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J], 余缤虹;杨青敏;李孙美;周琳;许玲
3.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J], 丘宇茹;王吉文;欧阳霞
4.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J], 万娜;张春艳;王淑芹
5.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J], 尤荣开;邵朝朝;薛丽珠;王仁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7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JUN. 2023,Vol.30, No.6, Total No.167【第一作者】卫晓梅,女,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E-mail:135****************【通讯作者】卫晓梅·论著·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神经重症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研究卫晓梅* 黄惠丽 常俊辉开封市中心医院感染防控科 (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对于神经重症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 137例神经重症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SSD,对照组未使用SSD。
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镜采集深部痰液或者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统计2组患者住院天数、ICU停留天数、死亡率、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2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ICU停留天数和发生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比率低于对照组,而耐药菌阳性的标本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耐药菌标本中,观察组占比最高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则是肺炎克雷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SSD没有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死亡率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但是可以降低在ICU的停留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神经重症;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吸入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767.4+4; R56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6.031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ntinuous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on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Wei Xiao-mei *, huang hui-li, Chang Jun-hui.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artment, Kaifeng 475000,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continuous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in the treatment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Methods 137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complicated with aspiration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SD,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se SSD.Bronchoscopy was used to collect deep sputum or alveolar lavage fluid for pathogenic examin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as standardized.The hospital stay days, iCu stay days, mortality, and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 and the mortality rate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number of stay days in iCu and the rate of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positive specimens;among th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Klebsiella pneumoniae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hospital, mortality and the incidenc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but it can reduce the stay time in iCu,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Keywords: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Aspiration Pneumonia 神经重症患者包括重症脑卒中和重症脑外伤等疾病,这些患者常常合并吸入性肺炎,造成滞留重症医学科的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因为肺炎导致多脏器衰竭、长期慢性衰弱等并发症,不仅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花费和家属的心理负担,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2]。
持续声门下吸引应用及护理ICU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MV),但MV常常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发生,V AP是常见的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在20%~75%,死亡率为20%~50%,误吸是V AP的主要感染途径。
传统人工气道无法清除声门下间隙的潴留物,只能通过增加气囊内压力减少误吸,但其不良反应多,可造成气管黏膜受压,局部缺血,糜烂出血,甚至造成气管食管瘘,声门下吸引(CASS)则可避免上述现象出现,减少V AP 发生,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重症85例,需要MV 的患者随机分为声门下吸引(CASS)组43例为研究组,非声门下吸引(NCASS)组42例为对照组。
同步收集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性状及发生V AP的例数及时间。
每位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并均以0.1%洗必泰和25%碳酸氢钠液交替口腔护理,4次/d。
采用开放式一次性吸痰管,根据情况吸痰,每次吸痰前向气道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20 ml,稀释痰液,严格无菌操作,每2 d检查血常规、胸片,送检气道抽吸物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
1. 2 方法V AP标准[1] X线胸片出现新侵润阴影或存有侵润影扩大,合并下述至少2项:①体温>38.3℃②WBC>12.0×109/L或<4.0×109/L ③分泌物呈脓性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有新培养结果,或排除其他原因的血培养阳性,同时做简化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辅助诊疗。
CPIS≥5分可诊断肺部感染。
1. 3 观察指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 AP发生率、病死率。
1. 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CASS组V AP发生11/43(25.58%),NCSAA组V AP20/42 (47.6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 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 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标签:气管切开;持续声门下吸引;临床效果气管切开术为临床常用的急救方法,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
但气管切开术会破坏患者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致使分泌物停留于气囊上方,容易引起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V AP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而且容易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V AP的发生率为9%~70%,而其死亡率达到了50%~70%[2]以上,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减少气囊上的分泌物,降低V 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临床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3]。
鉴于此,笔者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4.3±2.9)岁,APACHE II评分为(24.3±3.2)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5例,重型脑挫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3±3.2)岁,APACHE II 评分为(23.5±2.9)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3例,重型脑挫伤15例,脑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