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5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探讨摘要:swi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对磁化率因素极为敏感的mri检查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缺氧血、铁和钙等顺磁性物质具有极高敏感性的磁共振检查方法,在神经障碍性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临床价值一、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方法,更新了人们对某些血管性疾病检查手段的选择理念。
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为序列基础,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提供对比增强机制的新技术。
它采用3d梯度回波扫描、完全速度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与传统的t2加权像相比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等特点。
同时,swi是对磁化率因素最为敏感的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对缺氧血、血液制品、铁和钙等顺磁性物质具有极高敏感性的磁共振扫描方法。
swi着重强调的是不同组织和物质的磁敏感性差异,对静脉血管内的脱氧血和血管外的血液成分极其敏感,最初被称为高分辨率的血氧水平依赖的静脉造影术,在神经障碍性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
sw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磁共振成像方法,与以往的t1或t2加权、质子密度成像方法不同,swi序列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的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讲,其基础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
不同于普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现有的磁共振扫描机尚不能直接得到swi图像,需要对使用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扫描获得的幅值图像和相位图像,即swi原始图像进行在复数域中的幅值和相位图像重组;在k空间中,低通滤波消除相位图像中的磁场不均匀性伪影;制作相位蒙片并与幅值图像加权获得磁敏感加权图像,并通过最小密度投影显示连续血管层面的静脉血管结构。
因此,swi独特的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最终产生对比强烈的幅度图像,对静脉血液、出血和铁质沉积相当敏感。
二、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1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起病急、致死致残率高,对于急性脑中风患者显示并定位动脉栓塞具有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意义。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磁敏感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国内对于SWI技术诊断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估方面报道尚少,总结近2年来120多例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影像检查资料。
通过对不同序列的影像进行对比,并重点对含血液代谢物、铁质以及钙化成分病变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以评估SWI技术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设备的选择笔者通过120多例患者扫描,总结成像参数如下,选择TE:20~40ms,TR:35~50ms,矩阵320×320,视野FOV为24cm,信噪比SRA1.3,射频带宽31.25,翻转角FA30°,采集次数Nex为2,层厚3.00mm,间隔0,采用8通道头相控阵线圈,进行高分辨率薄层扫描。
与SWI成像相关的组织磁敏感性特点血红蛋白铁及其降解产物的磁敏感性:血液以其氧合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特性。
血红蛋白是血氧的主要携带者,脑出血氧合血红蛋白期(超急性期)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从患者发病到医院就诊,最早一般1小时以后,无论行CT检查,还是行MRI检查,极少能在影像上看到此期的图像。
正铁血红蛋白期(亚急性期)脑出血主要缩短T1驰豫时间,此期在MRI上具有特征性,容易诊断。
目前我们研究的脑出血主要是去氧血红蛋白期(急性期)和含铁血黄素期(慢性期)。
在血红蛋白的4种状态中,它们表现的磁敏感性较强,具有高度的顺磁性。
在SWI的磁化率加权图像上,由于去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顺磁性,它们与脑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局部小梯度场,导致质子自旋失相位,信号丢失,因此表现为低信号的特点。
当病变体积较小,出血较少,在常规序列上不易显示出明显的特征性征象,容易遗漏,而SWI成像对磁场的不均匀性非常敏感,磁场的微小变化在SWI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
非血红蛋白铁及钙化的磁敏感性:组织中另一种能引起明显磁敏感性改变的来源是非血红素铁和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