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地层划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深层礁滩储层发育机理段金宝1, 季春辉1, 张学丰2(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成都610041;2.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探讨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孔隙形成过程与保存机理,通过对普光、元坝气田礁滩相优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发育机理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集岩性以残余生屑结晶白云岩、残余生物礁结晶白云岩、礁灰岩、残余鲕粒结晶白云岩为主,糖粒状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次之,亮晶鲕粒灰岩最少。
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Ⅱ、Ⅲ类储层居多,Ⅰ类储层较少。
②礁滩优质储层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早期暴露溶蚀、白云岩化作用为储层基质孔隙发育奠定基础,后期烃类充注为储层孔隙保存提供保障,晚期裂缝改善储层的渗透性。
③川东北礁滩型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溶孔为主,早期成岩作用贡献大,快速埋藏及烃类及时充注,使得储层孔隙得到很好的保存。
构造应力缝及液态烃深埋裂解形成的超压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
[关键词]礁滩储层;储层特征;孔隙保存机理;成岩作用;孔隙演化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eef reservoir of the Permian andTriassic strata in northern Sichuan Basin, ChinaDUAN Jin-bao1, JI Chun-hui1, ZHANG Xue-feng21.Southern Exploration Company of SINOPEC, Chengdu 610041, China;2.Institute of Oil & Ga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pace typ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ef reservoir from the Permian and Triassic strata in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is studied by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preserv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servoir pores. It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rocks mainly consist of residual bioclastic dolomite, residual reef dolomite, reef limestone, residual oolitic dolomite, with some sucrosic dolomite, crystal powder dolomite and with minor spariteoolitic limestone. Quality reservoir is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pores is resulted from the early dissolution due to exposure and shallow buried dolomitization, and the timely post hydrocarbon fill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reservoir pore, while the late formed fractures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 It reveals that the reef-shoal reservoir pore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re mainly primary pore and early secondary solution pore, and the early diagenesis makes obvious contribu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pores. Quick burial and timely hydrocarbon filling are decisive factor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pores. Cracks induced by tectonic stress and overpressure cracks induced by deep burial of liquid hydrocarbons greatly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Key words: reef reservo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porosity preservation mechanism; diagenesis; porosity evolution。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马永生;牟传龙;郭彤楼;谭钦银;余谦【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5(012)003【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二叠系长兴组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宣汉盘龙洞剖面详尽研究表明,长兴组可分为两个三级层序:第1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由开阔台地滩间相沉积组成,高位体系域为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第2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为浅滩沉积,高位体系域为暴露浅滩相-蒸发潮坪相沉积.长兴组中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和暴露侵蚀不整合面两类,相当于Peter Vail的II类层序界面.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兴组储层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储层与层序地层关系密切,储层主要发育在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礁滩相储层位于第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而暴露浅滩-蒸发潮坪储层则主要产在第2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长兴组层序地层格架图以及层序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图的编制,成为预测储层二维空间分布的基础.结果表明,礁滩相储层分布于通江-开县碳酸盐台地的东西两侧,暴露浅滩-蒸发潮坪储层遍布于通江-开县的碳酸盐台地及其东西两侧地区之中.两个层序高位体系域中的储层岩石孔隙丰富,储集条件较好,分布面积较广,从而成为研究区域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总页数】7页(P179-185)【作者】马永生;牟传龙;郭彤楼;谭钦银;余谦【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00;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00;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P588.24+5【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J], 段金宝;彭劲2.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各沉积相带储层特征 [J], 王正和;郭彤楼;谭钦银;王瑞华;程锦翔3.四川盆地东北部龙会场区块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王蓓;任洪明;朱占美;雷小华;胡碟;杜磊4.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J], 马永生;牟传龙;郭彤楼;谭钦银;余谦5.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演化 [J], 王春连;刘成林;龙胜祥;吴世祥;李宏涛;张军涛;柳智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二叠纪-三叠纪开江-梁平陆棚形成演化与礁滩发育黄仁春【摘要】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有关。
通过对野外露头、钻探资料及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其发展和消亡过程对区内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决定了生物礁和鲕粒滩的分布,从而也决定了礁、滩气藏的类型、规模及分布。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至长兴期,受拉张作用进一步加剧影响,陆棚相区进一步下沉,陆棚边缘的生物礁及高能滩集中快速生长,沉积模式由碳酸盐缓坡演化为镶边台地沉积。
随着台地的不断增生,鲕粒滩分布区不断向东往陆棚一侧迁移,发育层位从台地向陆棚亦逐渐抬升,开江-梁平陆棚逐渐萎缩并最终消亡。
%The Kaijiang-Liangping shelf in the north of Sichuan Basin was formed by the Emei Mantle Plume event during Permian to Triassic periods.Through analysing the outcrops,drilling data and seismic data,it is found that its formation,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have exerted clear controls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Wujiaping Formation-Feixianguan Form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ef and oolitic shoal carbonate rocks.Thereby,the shelf controls the type,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ef-shoal gas pools.During the Late Permian Wujiaping period,carbonat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a carbonate rock ramp.Then,due to the sink of the shelf caused by the regional stretching,the Changxing Form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rapid growth of reefs and high-energy shoals.These reef and shoal carbonate rocks composed a platform margin and a rimmed platform formed.With the growth of the platform,oolitic beach migrated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the shelf.The shelf finally shrivelled and disappeared.【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452-457)【关键词】礁滩储层;二叠纪-三叠纪;开江-梁平陆棚;四川盆地【作者】黄仁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32;TE121.11露头及钻探资料揭示,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海相礁滩地层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主要包括吴家坪组碳酸盐岩缓坡生屑滩、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飞仙关组台地边缘鲕粒滩坝及叠置迁移薄层鲕粒滩,而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开江-梁平陆棚的东西两侧。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充填特征及展布规律夏杰;钟怡江;林良彪;邓敏;张玺华【摘要】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钻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须二段等时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期旋回的砂体充填结构特征和长期旋回平面展布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和物源供给的关系.结果表明:须二段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强烈活动(盆地挠曲)和相对稳定(盆地回弹)两个构造活动阶段.强烈活动期(须二下),可容纳空间增加不明显,沉积物供给较弱,地层发育西北厚南东薄,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由C2型→C1型转变,中期上升和下降半旋回过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分别由C2型→A2型和C2型→C3型转变.水下分流河道近南北向较稳定展布,西北部较其他区域砂体厚度大且连通性好.相对稳定期(须二上),可容纳空间变小,沉积物供给增强,发育振幅更强、同相轴更连续和进积特征更明显的地震相应特征,地层厚度差异较小.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以C3型为主,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具有C3型→C2型→B1型转变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自北西向南东和自北东向南西的“毯式”展布特征,河道横向迁移较上升半旋回频繁,连续砂体叠置厚度和连通性明显优于长期上升半旋回.【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4【总页数】6页(P161-166)【关键词】元坝地区;须二段;砂体充填;砂体展布规律【作者】夏杰;钟怡江;林良彪;邓敏;张玺华【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川东北元坝地区继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突破后,在中浅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源碎屑岩层系中也获得了工业气流[1—4],展示了该地区须家河组碎屑层系的良好勘探前景[1—9]。
第19卷第期2014年1月沉积窑储层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图1),北为九龙山背斜构造带南端,南为苍溪—巴中(川中)低缓构造带,东北与通南巴背斜构造带相邻[11]。
研究区处于多个构造的交接地区,具有构造复合叠加的典型特征[12]。
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覆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
飞仙关组主要由一套台地相的沉积物组成,由下至上可分为四个段(图2):一段主要为浅灰色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二段主要为浅灰色鲕粒灰岩,三段为紫红色微晶灰岩夹鲕粒灰岩,四段为灰色、灰紫色白云岩与硬石膏。
图1元坝地区研究区位置及飞仙关组二段鲕粒滩相分布图图2元坝地区YB2井飞仙关组地层柱状图与沉积相划分早三叠世,四川盆地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以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为主,局部为台盆相。
飞仙关期二时,研究区主要沉积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中的鲕粒滩亚相(图1)。
飞仙关期二时末期,海平面下降,使原沉积区暴露地表;由于暴露时间短,海平面相对下降幅度小,飞仙关组二段与三段界面之间为整合接触(图2)。
这次暴露事件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有着重要影响。
飞仙关组二段鲕粒滩亚相是台地潮下较高能环境下的沉积产物,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砾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豆粒灰岩、鲕粒微晶灰岩及微晶灰岩等。
鲕粒以真鲕为主,薄皮鲕少量,大小以0.25~0.6mm 为主,伴生组分有豆粒、复鲕及砂砾屑。
灰白色微晶灰岩在飞仙关组二段内呈薄夹层产出,鲕粒微晶灰岩鲕粒晶粒化现象易见,夹在微晶鲕粒灰岩或亮晶鲕粒灰岩内。
2鲕粒滩暴露标志的识别本研究所选6口井(图1)中,5口井(YB12、YB102、YB2、YB101、YB5井)的飞仙关组二段均为鲕粒滩亚相;另一口井YB4井,其飞仙关组二段的优势相为斜坡相,由于海平面变化,在二段顶部发育台地边缘的鲕粒滩亚相。
根据对6口井岩心的详细观察描述,以及对其15块岩心薄片和200块岩屑薄片鉴定中成岩矿物典型特征的分析,识别出飞仙关组具有五种暴露现象:大气淡水方解石胶结物发育、溶蚀作用强烈、含砾屑鲕粒灰岩(砾屑为海滩岩的破碎产物)、渗流黏土和渗流粉砂,以及褐铁矿化。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地层划分方法
摘要:针对录井现场对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地层划分存在的难点,在对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与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古生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地层层位录井划分的方法。
关键词:元坝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划分古生物岩性组合
1 引言
在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的沉积过程始于东吴运动后茅口组侵蚀面上发生的由四川盆地北部、东部向西南方向的海侵,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海侵到海退的大的沉积旋回。
由于元坝地区已钻探井长兴组存在三种沉积类型,岩性组合特征也随之出现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元坝地区已钻探十余口井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与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古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出了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地层层位录井划分的方法。
2 区域构造特征
元坝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主要与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川东褶皱冲断带和秦岭—米仓山的活动密切相关,横跨了九龙山背斜构造带、池溪凹陷、通南巴背斜构造带、通江凹陷、川中低缓构造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3 飞仙关组岩性、电性组合特征
飞仙关组自上而下可分为飞四段、飞三段、飞二段、飞一段,各井岩性比较稳定。
以YB2井为例,简述岩性组合特征:
飞四段:岩性为灰白色石膏岩、浅灰色石膏质白云岩与绿灰色泥质白云岩、含泥白云岩互层。
飞三段: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棕红色含泥灰岩、泥质灰岩,灰色灰岩,底部夹灰色砂屑灰岩、鲕粒砂屑灰岩。
飞二段:岩性为灰色鲕粒灰岩、溶孔鲕粒灰岩、鲕粒砂屑灰岩与灰色灰岩不等厚互层。
飞一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岩夹灰色含云灰岩,底部为一层灰色含泥灰岩。
4 长兴组岩性、电性组合特征
元坝地区已钻井长兴组发育有三种沉积类型,即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组合型、台地边缘浅滩型、开阔台地型(碳酸岩缓坡),不同沉积相类型岩性、电性组合特征具有不同特征。
在川东北地区还有一种盆地型沉积,称大隆组。
4.1 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组合型
元坝区块已钻探井YB27井、YB204井、YB2井、YB1-侧1井、YB101井、YB102井、YB9井为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复合型相带。
以YB2井为例,简述岩性组合特征:
上部(6545.00m-6589.50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溶孔白云岩、白云岩与含云生屑灰岩不等厚互层;中部(6589.50m-6670.40m)岩性以灰色含云生屑灰岩、生屑灰岩为主,间夹浅灰色白云岩、灰色含云灰岩;下部(6670.40m-6720.40m)岩性为灰色含云灰岩、灰岩、灰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与深灰色含泥灰岩互层。
4.2 台地边缘浅滩相
元坝区块YB12井、YB22井钻遇台地边缘浅滩相带。
下面以YB12井为例,简述一下岩性、电性组合特征:
上部(6676.00m-6798.00m)岩性主要为灰色白云岩、深灰-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灰色灰岩,顶部为一层泥晶灰岩;下部(6798.00m-6846.00m)岩性以灰黑-灰色生屑灰岩。
YB12井储层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中部,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屑灰岩;YB22井储层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中上部,储层岩性主要为生屑灰岩、云化生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以孔隙型储层为主。
4.3 开阔台地型(碳酸岩缓坡)
目前已钻井以YB1井、YB5井、YB3井发育开阔台地相(碳酸岩缓坡)沉积。
下面以YB3井为例,简述一下岩性、电性组合特征: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岩为主,夹薄层含泥灰岩。
电性上,自然伽马曲线平直低值,侧向电阻率曲线呈“细齿状”中高值,波动起伏较小。
5 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分层的依据
录井划分层位原则一般从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古生物及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5.1 岩性组合
三叠纪初发生了海侵,飞一段沉积物为薄板状泥晶灰岩、泥灰岩,直接覆盖在白云岩之上。
划分原则:①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之上,普遍发育一层厚1~4m、高伽玛、薄层状泥质(含泥)灰岩,可作为本区二、三叠系划分的标志层;②如果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白云岩,可以将两者界线划在白云岩顶部与灰岩接触面上。
5.2 电性特征
划分原则:飞仙关组底部自然伽玛值比长兴组高。
YB3井,井深6879米以上(飞一段底部)自然伽马值在30API-40API左右,进入长兴组后自然伽马值在15API-25API左右,明显降低。
5.3 标准化石
录井通过岩芯及岩屑观察,尤其通过常规薄片鉴定,在长兴组地层中发现了二叠纪的标准化石,如蜓、柯兰尼虫、有孔虫及蕉叶贝等。
划分原则:根据二叠纪标准化石对长兴组与飞仙关组界线进行划分。
5.4 古生物含量
二叠纪末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古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大量生物如蜓、有孔虫及蕉叶贝等消失。
所以长兴组中生物含量丰富,而飞仙关组地层中生物含量稀少。
划分原则:长兴组中古生物含量丰富,飞仙关组中生物稀少。
元坝地区通过钻井取心和岩石薄片证实。
6 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分层的实例分析
长兴组钻遇不同沉积类型,分层依据有所不同。
6.1 长兴组发育礁滩组合型沉积
以YB2井、YB101、YB1-侧井为例。
划分依据:①三口井飞仙关组底部均发育一层泥质(含泥)灰岩,而长兴组顶部发育一套白云岩;②三口井飞仙关组底部较高自然伽玛值,明显高于下伏长兴组;③三口井薄片、岩心分析长兴组古生物含量十分丰富,而飞仙关组没有见到生物化石;④三口井均在长兴组见蜓、二叠纪有孔虫等标准化石。
6.2 长兴组为开阔台地相沉积
以YB3井、YB5井为例。
划分依据:①二口井飞仙关组底部均发育一层泥质(含泥)灰岩,长兴组顶部为泥晶灰岩泥质含量低;②二口井飞仙关组底部较高自然伽玛值,明显高于下伏长兴组。
6.3 长兴组发育台地边缘浅滩型沉积
以YB12井、YB22井为例。
划分依据:①二口井飞仙关组底部均发育一层泥质(含泥)灰岩,长兴组顶部均为泥晶灰岩,但泥质含量低;②飞仙关组底部较高自然伽玛值,明显高于下伏长兴组;③二口井在泥晶灰岩下部,见白云岩、生屑灰岩,生物含量丰富,与长兴组钻遇碳酸盐缓坡相相区别,可以作为进入长兴组依据。
在录井现场主要要做好岩屑描述,卡准飞仙关组底部含泥(泥质)灰岩。
7 结论
要准确划分长兴组与飞仙关组界线,单纯依靠以上其中某一种分层依据并不完全可靠,最好将它们综合考虑。
录井现场应充分利用薄片鉴定、碳酸盐含量分析等手段,做好岩屑描述,特别是对飞仙关组底部的含泥(泥质)灰岩描述,对录井现场分层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杜春彬,李金同,YB9井地质完井总结报告,2009.10
[2]刘岩兵,YB3井地质完井总结报告,2009.5
[3]胡彦林,YB101井地质完井总结报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