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翻译的过程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45
翻译与翻译过程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使得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单词和句子替换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传达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意义。
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步骤:理解原文、分析原文、实施翻译、校对和编辑以及输出翻译产物。
首先,理解原文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原文,同时理解原文中的语法、上下文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然后,翻译人员会分析原文并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直译、意译、文化调整等。
接下来,翻译人员会实施翻译工作。
他们会将原文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转换为目标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准确性。
完成翻译之后,校对和编辑变得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会检查翻译结果是否准确和流畅,并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最后,翻译人员会输出翻译产物,这可以是书面翻译、口译或者其他形式。
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保持准确性和通顺性之间权衡。
同时,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某些信息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时发生变化。
此外,某些单词或短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这就要求翻译人员采用合适的意译方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他们需要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中,翻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将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翻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因此,翻译人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通过他们的工作,帮助人们实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跨国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翻译的标准是:首先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添或册减,更不能歪曲原意,瞎编乱造。
而且译文语言必须正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译汉的成功取决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汉语基础、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联系上下文,把有关句子弄懂,将意思搞透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不顾语境断章取义,抛开原文盲目翻译,扑风捉影,望文生义,就可能曲解原意,造成误义。
英译汉的过程有三个步骤: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审校润色。
要做到即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在进行这三个步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阅读理解时注意各成分的逻辑关系阅读理解时吃透原文,有助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弄清句子的逻辑层次,识别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判断出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例: Too often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 ‘s succes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But rarely is success so mysterious .我们常常相信别人的成功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奥秘或是由于某种机遇。
但成功极少是如此神秘的。
分析:该句的主要结构是We believe …… is some ……。
Too often 是状语,为了强调提前了,而What accounts for …… success是believe的宾语从句中的主语部位,只不过是由What 引导,account for 是一短语,意为“说明”“证明”所以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 .2、用汉语表达时注意引申词义进行汉语表达时应结合上下文解决疑难词的确切含义或引申词义。
“引申”就是在翻译时将词义加以深化,产生“新义”,以确切表达原文含义。
第三章翻译的过程一位法国译者说过:“翻译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Traduire, c’est comprendre et faire comprendre)。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即理解、传达和校改。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详细讨论在这三个环节里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理解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
理解是译文这座大厦的地基。
地基没打扎实,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许多译文里含糊不清、语焉不详的地方,正是译者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地方。
大部分的翻译错误都起源于译者的理解错误。
没有正确的理解,翻译者传达的就不是原作的意思,翻译活动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理解原文并不像一些初习翻译的人和读者想象得那么容易。
实际翻译中,在最难料到会出理解问题的地方,却偏偏会出问题。
例如,在一片追忆周恩来的个人印象散记里,有这样一句形容周恩来神态举止的话:An extraeodinary mobile face, now ironical, mow jesting, now with his head thrown back in laughter; then at some commen t, instantly alert and attentive.不少人把at some comment (当一听到某句评论时)译成“当要对某物作出评论时”。
一位中国学者竟把《红楼梦》中“(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一句译成:Who, as a child, disguised herself as a boy in order to go to school.把贾母像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的话:“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译成:She’s one of those notorious gossips here.难怪美国中文学者阿基里斯•方(Achillis Fang)在谈到理解原文之难时指出:“所有关于翻译问题的研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即翻译者已经领会原作的语言和思想。
翻译的三个基本过程翻译是一项技能,让人们能够理解和传播各种语言之间的文本。
虽然翻译的规则和方法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翻译都会遵守三个基本过程,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它们一起构成了翻译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翻译理论。
第一个基本过程是句法分析。
它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在语法层面上的分析和模型化,也就是句法树。
语法结构是被翻译的句子或者片段的第一步探索,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句子的意思,并且找到有效的翻译方法。
第二个基本过程是语义分析,也被称作概念分析。
语义分析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的意味上的分析和模型化,它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里含有的语义信息,比如句子意思的含义、语篇的总体意思、以及句子里的修辞手法。
语义分析可以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句子的修辞意图以及深层的含义,把握翻译的主要方向。
最后一个基本过程是文体分析,也称作语用分析。
文体分析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的文体特征的分析和模型化,它帮助翻译者把握实际文本中使用熟练的文体特色。
翻译者可以从源语言句子中作出文体上的判断,根据文体上的判断合理使用语言,使翻译后的文本更加符合文体上的要求。
总而言之,翻译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它们一起构成了翻译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翻译理论。
句法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的结构,语义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里的语义信息,文体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
掌握这三个基本过程对提高翻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句法分析有助于翻译者了解源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找到有效的翻译方法。
其次,语义分析可以揭示句子中的深刻含义,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的意思,并表达准确、优雅的翻译。
最后,文体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源文中文体特色,从而在翻译中能够合理运用语言,使翻译后的文本更加符合文体上的要求。
翻译是一项技术,它的基本要素是三个基本过程: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
翻译的基本步骤(学生参考用).翻译前:1、准备阶段:通读全文,了解、找出关键词和关键术语,了解原文的选材、文体、风格等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是正式文体还是非正式文体,是科技文体还是小说、散文,从而确认译文的相应文体。
2、根据以上通读所掌握的信息,去阅读相关的著作、文章,找出关键词、术语的恰当翻译,以及翻译拟采用的原则、方法、技巧等。
3、查找并确认所需的翻译工具书,词典,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翻译,如谷歌翻译、百度、有道词典、Trados、传神、雅信等翻译软件。
除此之外,还需有相当的较为专业的词典或工具书,如西方哲学词典、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医学词典等等。
另外就是有关本领域的专业书籍、期刊文章上的一些定义、分析、比较等。
翻译中:1、将原文每段编上1.2.3…..序号,然后逐段开始翻译,英译中最好每段对应,开始可以先不编排格式,按照中英或英中每段对应的方式即可。
鼓励同学们使用各类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试译,找到可取之处予以保留,发现错误与问题予以修改、润色,即Post-editing工作。
2、遇上特别难的词句或背景知识可以先放一放,并作出标记。
3.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好注释。
为什么要加注?有时候,读者仅靠译文本身并不能全面、准确的理解原作者或者译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译者另外补充、添加一些信息加以解释说明,这就是加注的原因。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注释?A对原作者进行介绍B对原文来源作出注释C对翻译过程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如:译文受到某人的帮助、受到某项目的资助、某人审校了译文等D专有名词(如特殊的人名、术语、地名、背景知识等)。
如:“今年中国股市首个交易日就触及熔断机制,导致深沪两市提早收盘”中的“熔断机制”。
F对翻译本身,也就是自己所选择的译文(词、句、篇三个层面)作出解释、说明。
如,中国的“孝”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也可能是形容词等;英文中也有相同或相似情况,如:obey,obedience, filial 等,美国学者安乐哲(Roger Ames)将其译为“family reverence”名词,这时就需要对在不同语境下,译者为什么选择其中之一作出说明,如果是直接用的别人的说法,还可能标注引用,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翻译的过程是什么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需要翻译者将源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等含义和表达方式,以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
下面是一个翻译的一般过程的简要描述:1. 理解源文:翻译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和理解源文。
翻译者需要确保对原始文本的含义、语法和上下文有准确的理解。
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阅读和研究,以确保准确理解源文的意图。
2. 确定目标读者:翻译者需要明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不同的读者可能对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3. 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根据源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翻译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这可能包括直译、意译、文化调整、添加解释或改变文体等。
翻译者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可读性。
4. 翻译文本:在翻译文本过程中,翻译者将源文的每个句子或短语转化为目标语言。
这涉及到选择等效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需要注意保持原始文本的意义和风格,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5. 校对和审校:完成翻译后,翻译者需要进行校对和审校工作,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这可能包括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表达不清和与源文不一致的问题。
校对和审校可以通过自我校对或找其他人进行校对来完成。
6. 修订(如果需要):校对和审校之后,翻译者可能需要进行修订工作,以改进和完善译文。
这可能涉及修改译文中的问题、重新研究源文和目标文之间的表达差异或重新阅读相应的文献。
7. 文化适应: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还需要注意文化适应。
这可能包括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并根据目标文化的要求对译文进行调整。
文化适应是确保翻译能够在目标文化中传达原始文本的含义和目的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翻译过程需要翻译者通过深入理解源文、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转换为目标语言、校对和审校,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文化适应来实现源文和目标文之间的准确和有效的转化。
英译汉的基本技巧一)英译汉的基本程序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我们从英语到汉语,在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推敲。
(一)通读全文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段落内容或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 等所指代的对象。
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中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的相关句子中去查找。
(二)分析所要翻译句子的结构从翻译试题来看,所给出的段落中划线的部分一般来说句子结构都比较复杂。
复杂的句子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很难达到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以便明了句子的主干结构。
在分析句子的主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成份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三)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清楚后,根据主干结构确定采用顺译、逆译还是分译法处理长句;大的框架确定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翻译方法,可以适当地赠词、补词、引申词义等等。
(四)认真校核译文句子表达清楚后,还应该回过头来校核一下看译文是否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能够很有把握地得到分数。
在校核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等译得是否正确;2.对原文中的词、句有无错漏;3.修改译文中译错或表达不够准确的句子、词组或词汇;4.译文中有无错别字;5.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英译汉基本技巧(一)单词的翻译1.词义的选择与引申词义的选择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性一步。
英译汉文件翻译的标准以及步骤关于英译汉文件翻译的标准以及步骤英译汉就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或结果。
在翻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在翻译需要表达的是句子或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结构;二翻译过程中,不是将两种语言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翻译的过程一般分为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和审校润色三个阶段。
常见的方法有:一、词类转译法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中悬殊甚大的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文中的一些词语的词性进行转化(如: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等),才能使译文畅通。
例如:The modern world is experienc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地发展。
[分析]将句中的形容词rapid转译为汉语中的副词。
二、增补法有些英语字句如果照字面的'意思翻译,意念是不完整的,必须根据意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补一些汉语,才能更加忠实于原文,使原文的思想更完整地再现。
例如:We need clean air, but unfortunately, air pollution is generally present, especially in cities.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但遗憾的是,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在城市中尤其如此。
[分析]本句为了避免“尤其是在城市里”的表达不完整,增加了“如此”。
三、省译法由于英语和汉语在用词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原文中的某些词如果直译出来会使译文显得累赘,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省略一些冠词、代词、介词或连词等省去不译,但是不能影响原文的意义表达。
例如:There was no snow, the leaves were gone from the trees, the grass was dead.天未下雪,但叶落草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