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换标
- 格式:ppt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31
目录摘要21 李宁公司简介31.1 李宁公司简介 (3)1.2 李宁的现状 (3)1.4 李宁荣誉 (4)2 李宁品牌建设和管理52.1 品牌发展历史 (5)2.3 品牌设计要素 (5)2.3.1 品牌名称 (5)2.3.2 皮牌标识演变过程 (6)2.3.3 形象代言 (6)2.3.4 广告语 (7)2.3.5 产品外观设计 (7)2.4 品牌内涵 (8)2.5 品牌总体形象 (8)2.6 品牌定位 (9)2.7 品牌组合 (9)2.8 品牌传播 (9)2.9 品牌的价值 (9)2.10 品牌保护 (10)3 李宁品牌成功的原因103.1创始人体育英雄李宁的名人效应 (10)3.2顺应市场的产品定位 (11)3.3体育赞助的市场推广手段 (11)3.4快速调整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11)4 李宁品牌存在的问题124.1多品牌战略遇挫124.1.1 品牌宣传有“山寨”嫌疑加速品牌老化124..1.2 品牌个性模糊与延续性差134.2 价格策略遇到的问题144.3 渠道策略遇到的问题154.4 李宁营销出现问题的原因164.4.1 经济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164.4.2 其他原因175 对李宁发展的建议185.1针对李宁品牌策略的建议185.2 针对渠道策略的建议195.3 针对价格策略的建议215.4 针对促销策略的建议22参考文献23摘要本文通过对李宁体育有限公司的品牌管理进行分析,探索李宁的发展历程,学习其品牌成功的经验。
同时探析李宁现在品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李宁的品牌改革及管理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帮助。
关键词:李宁品牌管理成功1 李宁公司简介1.1 李宁公司简介李宁体育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20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了代表中国的、具有东方元素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目前旗下品牌包括:知名的李宁品牌、超过160年历史的法国顶级户外品牌——艾高AIGLE、意大利顶级品牌——乐途LOTTO、大卖场品牌——新动ZDO以及国际领先的乒羽品牌——红双喜。
据官方媒体报道,为了配合全球市场的拓展,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将在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更换新的LOGO,产品涉及李宁运动鞋、服饰、配件及球类等全部产品线,同时全球李宁专卖店和企业VI都将使用此新商标。
李宁新标识依旧沿用了旧标志的设计概念,不但传承了经典“LN”的视觉资产,还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又以“人”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更富动感和力量感。
媒体还报道,李宁将启用“Make The Change”(来改变吧)的新广告语替代原来的“一切皆有可能”。
看到这些报道,笔者没有觉得意外,反而感到一些欣慰。
因为,这多少表现出李宁的努力和变革。
危机四伏这些年对李宁而言,可谓喜忧参半,更是危机四伏。
虽然在2008年奥运会上出尽了风头,销售收入也随之而得到一定的增长,但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事件营销而发生太大的改变。
2009年,李宁约以83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位居中国体育用品业第三名。
耐克第一,约102亿人民币(以1美元=6.00RMB换算);阿迪达斯第二,约87亿人民币(以1欧元=9.00RMB换算)。
李宁自称,200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阿迪达斯,位居第二。
这也有可能。
因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销售收入一般都包含台湾,而台湾的销售收入也不会太小;再说汇率的频繁变动,让他们在数字层面超越的可能性是有的,上面我的换算也是按照较低汇率算的。
不过,这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目前更大的危机正在向李宁扑面而来。
那就是耐克今年一季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混血儿”KAPPA的后来居上。
尤其,KAPPA在2009年中国区销售额突破40亿人民币,与其2005年不足1.5亿人民币的业绩相比,可谓疯狂飙升,咄咄逼人。
这还没完,更恐怖的是,PUMA、锐步、NB、FILA、美津浓、YONEX等国外品牌仍然在竭力渗透中国市场,试图占领一席之地;加上那些以“安踏”、“361°”为代表的“小弟兄”们雄心勃勃,来势汹汹,通过“模仿+跳水价”等手段在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给李宁造成更大的威胁。
李宁换标的启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专业班级组员指导教师李宁换标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化的不断扩张,标志所蕴藏着的企业价值也在变化中相应提高。
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传达了某种语言,象征着一种精神文化,牵引着人的活动和行为,二者的相互影响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李宁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产品涉及运动服装、鞋以及其他各种运动配件。
多年来,李宁品牌凭借其扎实可靠的质量,成熟的科技应用及出色的品牌营销获得广大运动员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爱。
品牌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更是被很多人当做激励人生的座右铭,曾经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
但是这种优势竞争要素却并没有随着李宁的成长而被保留下来。
2010年第三季度,在沿用了20年,早已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李宁的经典标识被新的标志所取代,同时被取代的还有其经典广告语,转而代之的是“让改变发生”。
(Make The Change)按照李宁公司的说法,新标识以“更具有国际观感的设计语言”对原标识的经典元素进行了现代化表达,不但传承了原标识经典的LN视觉资产,还抽象了李宁本人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以“人”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鼓励每个人透过运动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新的标识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更富动感和力量感。
”而新的宣传口号体现了从敢想到敢为的进化,鼓励每个人敢于求变、勇于突破。
这不仅是李宁品牌形态的一次全新的转变,更是高层对李宁品牌内涵、品牌精神的重塑。
李宁转型背后也代表了李宁营销策略的调整。
首先在产品定位方面,改变后的李宁突出的是酷、时尚、国际范,带来的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更年轻更专业的体验。
无论是在店铺,还是产品本身,都要更年轻,都颇具时尚气息,很贴近年轻人的口味。
对产品的客户做出了重新定位,锁定“90后”人群。
其次在产品组合方面,随着品牌重塑的推进,李宁公司梦寐多年的“国际化”从战略层面逐步走向了战术层面。
基于李宁“转型”的品牌管理案例分析----MAKE THE CHANGE 李宁“转型”了!!!2010年4月,李宁公司率先宣布鞋类产品提价11.1%,服装类产品提价7.6%,2010年 6月,李宁公司再次宣布鞋类产品平均售价提高7.8%,服装类产品涨价17.9%。
到了2010年9月,李宁公司又宣布鞋类和服装类产品各提价7%和11%以上。
与此同时,李宁公司将其原有标志由“L”形换为“人”形。
另外,李宁公司在销售渠道上开始关闭或者整合效益不佳的门店。
在李宁公司不断提价和换标的背后,意味着李宁公司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重塑李宁全面启动了!品牌定位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运动用品企业之一,李宁公司当初的铁杆粉丝“60后”,“70后”正在慢慢变老,引领运动用品潮流的变成了“80后”,“90后”。
李宁公司为了取悦年轻的消费者,将标志从“L”形换为“人”形。
当“80后”、“90后”慢慢开始跨入职场,他们也已经开始变成了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李宁公司能够感受到消费市场主体的变化,很快的做出改变,不得不说其观察市场的敏锐度。
然而在李宁公司不断提价的背后,是李宁希望自己的品牌定位向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看齐。
李宁公司希望通过产品的提价,让消费者把李宁向阿迪达斯和耐克等高端体育用品靠近。
“make the change”这句广告语解读了李宁的品牌定位。
在年轻、充满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乌有,一切都可以改变,同时暗示了一种价值承诺:拥有李宁品牌产品,不仅仅是拥有了一种生活用品,而是拥有了一种生活品质和人生境界!但是,在李宁公司的这次转型中,其想要向国际一线体育品牌看齐,但在李宁想要抓住的“80后”、“90后”消费者的眼中,李宁更多的还是一个国内品牌。
品牌设计品牌标志设计李宁标志为“人”形,主色调为红色造型生动,细腻,美观,富于动感和现代意味。
李宁的标志象征飞扬的红旗、青春燃烧的火炬、热情律动的旋律……李宁标志采用“人”字形的图形,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引起人们注意并难以忘怀,同时也表明了21世纪个性,自我的理念。
题记:今年从秋款开始李宁换了新标志。
新标志也更改用了400防伪,目的是消除以前800防伪的漏洞。
但是,现在网上的假鞋、服也出来了,居然声称有400防伪,为了弄清楚具体情况,【北辰千寻】闯了一下虎穴,买了一件假鞋、假服回来看看。
惊!假服新标居然给我贴的是800的防伪,假鞋400防伪居然在官网查询是真品······花费很大时间准备了这篇帖子,教会大家一些简单有效的验证李宁新标真伪的方法。
现在一些朋友问我这件李宁是真是假,我基本就是一眼判定。
怎么看呢?第一眼看价钱!给大家透个底,据做专卖店的朋友透露,他们市级代理商的当季新款的拿货价一般在6折。
网上的正品代理商的当季新款的拿货价比这个要略微低点,但绝对不会低于5.5折(地理因素的原因,同样一件物品,各个仓库的出仓价不一定一样)。
新款的售价也就基本不会低于6折的,不然亏本的几率是很大的。
当然过季的也不会太低,就拿李宁10Q3(今年秋款)的来说,最低的售价也不会低于5.5折的(原因同上)。
不过现在有一个小问题,在这新旧标的交换之际,为了清仓,为新标让路,旧标的价基本是半价销售的,淘宝李宁官方旗舰店和古星李宁的售价都是5折,其他正品代理商也基本是比这个价位略低一点销售,但绝无可能低于4折!!!在店里不管高低档的东西都卖100左右的,完全可以肯定——假货!NIKE售价100多,您认为是假货,李宁的卖100多就真么?不可能!李宁是比不上NIKE,但是也在努力赶超啊,换标的成本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新品牌了。
MAKE THE CHANGE 让改变发生!品质大幅度的提升,成本也就上去了,售价也绝不会那么低的!所以亲们在购物时还是要相信那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警惕低价假货!!!第二眼看销售的种类与发货地。
专门卖鞋子的、专门卖衣服的,大家不用看了,这绝对是假货。
谁见过哪家专卖店只卖衣服或是鞋子的?只能弄来鞋子或是只能弄来衣服,他的能力也太次了吧,这样的掌柜谁敢相信?一般做这些的以福建的泉州和莆田为多。
“李宁”LOGO 解析李宁的LOGO是我比较喜欢的, LOGO是一个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而李宁LOGO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五星红旗在飘扬,在中国那么多特色元素中只用了中国红就将“中国”、民族性体现出来。
当然,“李宁”这个名字和当时那些令人振奋的体育新闻也极强的渲染了这一气氛。
以下我将详细分析:一、旧LOGO 解析(一)在图形上首先是上方的图形,仔细看就知道是流线的李宁中文拼音首字母的变形。
在国外,通常是使用单词或词组的简称,而在中国,使用首字母也没什么,谈不上落伍,更谈不上先进,但之后对这两个字母的变形却是很值得称赞的,甚至是令人激动的。
想想当时中国正在崛起,而李宁那时在体育场上创造了无比的荣耀,那时的中国人是什么心情,看到这似五星红旗飘扬的LOGO怎能不激动。
之后再有体育健儿登上领奖台时穿着有一抹中国红的李宁运动装备时,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再起,品牌也得到强化。
(二)在文字上接下来是下面的LI-NING ,从来没有人敢否认字体设计在LOGO中的作用,如图一。
这几个字母采用了无衬线的设计,字干间的连接也采用了有弧度的线,这是为了顺应上面图形的流线型特点;上方的图形是向右倾斜的,为了是文字、图形更加统一,字母的字轴也做出向右倾斜的调整。
(三)在色彩上李宁和“李宁”品牌的出身都告诉了自己要用中国元素,在当时的氛围下喜庆的中国红当然是首选,这也契合了李宁LOGO给我们很“中国”的感觉,这是一种理念,不同于NIKE的动感,不同于KAPPA的放松、安逸。
在企业定位上。
这在之前的图形、色彩分析中都提到过,是LOGO传达给我们的感受,是一种文化的展现,李宁的slogan是一切皆有可能,契合当时的氛围,虽然令人激动,但与NIKE的JUSE DO IT相比又是另一种感觉,更多的是中庸、温和,再看KAPPA、阿迪等又是一种感觉,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位,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目标消费人群也不同,这是企业的灵魂。
二、新LOGO 解析(一)在图形上我觉得这是一次完美的转身。
浅谈品牌资产“无形”中的“有形”作者:冯琼王宏宇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5期摘要:品牌资产是一种力量,在品牌构建中,品牌资产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
李宁的换标与央视的招标作为2010年轰动的话题,品牌资产在这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无形”的品牌力量之中“有形”的市场效应给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品牌资产;李宁换标;美的标王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7-02一、引言品牌资产是无形的。
可以说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品牌构建中,品牌资产是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
品牌资产是有形的。
通俗来说,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关于品牌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费者所欣赏的,所忠诚的,所依赖的,慢慢就会形成对品牌的依附,强化企业的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作为有形的或无形的,在当今的广告市场热潮中,已成为企业一座牢牢的江山。
在这片江山中,谁能角逐到最后,谁就是真正的王者。
二、“李宁换标”:在国际化扩张之势中,民族品牌资产何去何从?中国市场上最缺乏的就是品牌优势。
因此,作为运动国内第一品牌的李宁想要建立中国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扭转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价低质的印象,“走出去”便成了李宁采取的品牌国际化战略。
早在1999年,李宁就首次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2004年,李宁品牌的产品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但是这一阶段的海外市场销售未能达到李宁的预想目标,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李宁的国际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与耐克,阿迪达斯为首的国际品牌纷纷叫嚣中国市场,而以安踏,鸿星尔克为首的本土品牌对中国市场也是虎视眈眈,李宁的本土市场领先受到挑战。
为此,李宁制定了阶段性发展目标:2004~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2009~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专注加强国际化能力;2014~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
李宁品牌营销推广策划案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用品产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面对体育用品行业市场的极大需求,我国体育用品的生产企业现状却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及不足就是缺乏强势的品牌意识。
只有建立强大的品牌优势,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李宁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对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进行简要的实际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品牌营销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录1前言 (1)2关于品牌和品牌营销策略的相关定义 (1)2.1品牌的定义 (1)2.2品牌营销策略的定义 (1)3李宁公司简介 (2)3.1李宁公司的产生 (2)3.2李宁公司的发展 (2)3.2.1李宁品牌创业阶段:1990年-1995年 (2)3.2.2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 (2)3.2.3品牌国际化阶段:2000年至今 (2)4李宁品牌营销策略 (3)4.1李宁品牌的换标营销策略和战略目标 (3)4.1.1品牌更换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3)4.2李宁品牌的市场定位 (4)4.3李宁品牌的经营模式 (5)4.4李宁的品牌的竞争战略选择 (7)4.5李宁品牌的营销目标 (7)5李宁品牌营销的SWOT分析 (8)5.1李宁品牌营销的优势 (9)5.2李宁品牌营销的劣势 (9)5.3李宁品牌营销的机会 (10)5.4李宁品牌营销的威胁 (10)6李宁品牌营销发展的设计 (10)6.1重新定位李宁的品牌属性 (10)6.2保留原品牌的品牌精神 (11)6.3运用新品牌,增加品牌内涵 (11)7李宁品牌推广策略 (11)7.1平台推广 (12)7.2广告和媒体策略 (12)8预算评估 (13)参考文献 (13)1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加入了中国市场,凭借着它们的技术与经济实力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国内品牌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自主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壮大,企业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化地竞争。
李宁公司的创新管理李宁公司的管理创新探析⼀、⽬前李宁的严峻形势(⼀)体育⽤品⾏业分析体育⽤品⾏业2008年之前年增长率达到30%,但是近⼏年增长速度⼤幅减缓,将促使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此前的⾼速增长主要是靠分销(开店)推动,现在分销的空间已经不⼤,接下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和品牌创新⽅⾯。
中国的体育⽤品市场,最近三五年内,将向两个⽅向分化:基础市场,定位的是价格消费者;品牌市场,锁定的是价值消费者。
价格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实际功能很看重,其商业模式的核⼼驱动⼒在于价值纵向整合,供应链短、供应速度快,不是靠⾼⽑利,⽽是靠资⾦的流转速度来盈利。
价值消费者除了实际功能,还看重感觉,其商业模式在于打造品牌的溢价能⼒,包括品牌的⽂化内涵的积淀等等。
(⼆)消费者分析根据李宁公司2006年~2007年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调查报告,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群年龄整体偏⼤,35~40岁的⼈群⽐例为⼀半以上。
显然,对于体育⽤品品牌来说,14~25岁的年轻⼈群是更为理想的消费群体。
新⼀代的13岁~26岁的年轻⼈(80后、90后)与20年之前的那些年轻⼈不同:他们是在互联⽹时代长⼤的⼀代,站在潮流前沿,更具有活⼒,更注重品质,也更有国际视野。
但是,他们更加钟情于Nike和Adidas。
这⼀年龄段的消费者希望购买与众不同的产品,通过产品突显⾃我,提升个⼈成绩;喜欢新奇、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活⽅式,不愿意拘泥于传统。
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印象上,“积极向上”、“有潜⼒”、“中国特⾊”、“认同度”等⽅⾯得分很⾼,⽽“酷”、“时尚”、“国际感”等特质则相较国际品牌略逊⼀筹。
(三)竞争者分析李宁被理解为是在⾼端与低端之间的“夹⼼层”。
前⾯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国际巨头;后⾯是不懈追赶的特步、匹克等中国本⼟企业尤其是晋江板块的挑战者;中间有安踏势均⼒敌,在利润超过李宁之后,安踏零售额今年有望超过李宁成本⼟品牌第⼀。
耐克和阿迪达斯依靠强⼤的品牌开展竞争。
失败的设计,成功的理念——论李宁换标成败得失谈作为品牌的“脸面”,品牌标志是品牌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与沟通的首要元素,品牌换标往往是品牌主谋求重大转型与突破,是经过深思熟虑,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战略考量。
大品牌的换标一定要统筹四方,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要同时兼顾新标志的设计以及换标之后的战略理念制定。
一个品牌从诞生到陨落,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的导向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转移的,根据品牌发育理论1,一个品牌的发展分为五个层次:功能型品牌、规模型品牌、技术型品牌、价值型品牌以及精神型品牌,而这五个层次的内涵和外延是逐级更替的,品牌战略理念是品牌内涵的重要表现,并通过品牌外延传达给受众,而品牌标志是组成品牌外延的重要元素,所以换标意味着品牌战略理念的重塑,是品牌主根据现实谋求重大转型与突破的手段,若运用得当品牌生机重现,若失当品牌一蹶不振。
李宁自换标以来,经市场以及消费者检验,功败参半,“成”在新标的战略理念,“败”在新标的logo设计,从短期来看,新的标志缺乏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李宁战略转型及跻身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李宁品牌走向精神型品牌的第一步。
本文借鉴李宁换标的成败得失,归纳得出品牌换标的三部曲: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设计利于沟通的新标志以及重塑合理的品牌战略理念。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还拥有乐途品牌、艾高品牌、心动品牌。
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2012年8月23日,创下上市来首次录得全年亏损。
一、新旧接力:换标诠释(一)新标释义1 品牌发育理论,指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决定了品牌的发展,品牌是消费者消费意识与需求在市场上的一定集中,所以它的成长是与消费者的意识与需求的提升而提升,这就是品牌发育理论。
从整体来看,主体部分依然是以李宁拼音的首字母缩写LN构成,主色调依然是以鲜艳的中国红为主,发生改变的只是线条的造型,但这一小小的改变其意义重大。
关于李宁公司换标行为的几点思考一、李宁换标的动因:1.扩大消费群体: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内需暴增,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市场之一。
中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在8300美元到68800美元之间)的数量在过去的两年中增长了22%,达到80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还将增加近10倍。
据哈佛商学院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中国市场三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市场份额分别在21%、20%、17%左右。
由此可见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竞争激烈,也为服装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而在李宁品牌的消费群体中,最大的消费群体正是创始人李宁的那一代人。
2006年-2007年,公司经过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发现,实际消费者与目标人群有差距,整体用户群偏大,近35岁到40岁的人群超过50%,因为年轻消费者认为李宁在酷、时尚、国际感上逊色于国际品牌。
体育用品的核心消费群是14岁到45岁,而对体育用品企业来说,14—25岁的年轻人群是更为理想的消费者群体。
此外,由于品牌影响力、传播预算、市场定位与价格策略等方面的原因,以李宁为代表的国产体育用品品牌一直关注于二三线市场的培育与开发(以李宁公司为例,2009年,李宁品牌在全国的门店总数有7249家,新增1004家,其中新增门店和新增营业面积的80%以上集中在国内二三线市场),而在一线城市的品牌影响力还不能与国际品牌相比肩。
消费人群年龄老化、一线城市品牌影响力不足,这两大问题迫切要求李宁通过品牌重塑来重新定位消费群体,扩大品牌影响力。
2.尽快迎合90后市场:创建于1990年的李宁公司,在早期凭借卓越运动员李宁本身的社会感召力迅速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
虽然李宁也一直致力于品牌形象在时尚化方面的努力,但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主流消费群体逐渐步入中年的市场现实,李宁品牌形象在市场上也出现了老化的迹象。
李宁CEO张志勇坦承,如果分年龄段来看,25岁以上消费者构成的市场中,认可度李宁品牌是第一位,而在25岁以及更小群体中,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是第一位。
“李宁”LOGO 解析李宁的LOGO是我比较喜欢的, LOGO是一个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而李宁LOGO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五星红旗在飘扬,在中国那么多特色元素中只用了中国红就将“中国”、民族性体现出来。
当然,“李宁”这个名字和当时那些令人振奋的体育新闻也极强的渲染了这一气氛。
以下我将详细分析:一、旧LOGO 解析(一)在图形上首先是上方的图形,仔细看就知道是流线的李宁中文拼音首字母的变形。
在国外,通常是使用单词或词组的简称,而在中国,使用首字母也没什么,谈不上落伍,更谈不上先进,但之后对这两个字母的变形却是很值得称赞的,甚至是令人激动的。
想想当时中国正在崛起,而李宁那时在体育场上创造了无比的荣耀,那时的中国人是什么心情,看到这似五星红旗飘扬的LOGO怎能不激动。
之后再有体育健儿登上领奖台时穿着有一抹中国红的李宁运动装备时,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再起,品牌也得到强化。
(二)在文字上接下来是下面的LI-NING ,从来没有人敢否认字体设计在LOGO中的作用,如图一。
这几个字母采用了无衬线的设计,字干间的连接也采用了有弧度的线,这是为了顺应上面图形的流线型特点;上方的图形是向右倾斜的,为了是文字、图形更加统一,字母的字轴也做出向右倾斜的调整。
(三)在色彩上李宁和“李宁”品牌的出身都告诉了自己要用中国元素,在当时的氛围下喜庆的中国红当然是首选,这也契合了李宁LOGO给我们很“中国”的感觉,这是一种理念,不同于NIKE的动感,不同于KAPPA的放松、安逸。
在企业定位上。
这在之前的图形、色彩分析中都提到过,是LOGO传达给我们的感受,是一种文化的展现,李宁的slogan是一切皆有可能,契合当时的氛围,虽然令人激动,但与NIKE的JUSE DO IT相比又是另一种感觉,更多的是中庸、温和,再看KAPPA、阿迪等又是一种感觉,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位,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目标消费人群也不同,这是企业的灵魂。
二、新LOGO 解析(一)在图形上我觉得这是一次完美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