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控制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2
电磁阀接线图及原理图电磁阀是一种控制液压、气动系统中液体或气体流动的重要元件,其接线图及原理图是使用电磁阀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阀的接线图及原理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阀。
一、电磁阀的接线图。
电磁阀的接线图通常由控制端子、电源端子和工作端子组成。
控制端子用于接入控制信号,电源端子用于接入电源,工作端子用于接入被控制的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磁阀的类型和工作特性,接线图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常见的两种电磁阀为例,介绍它们的接线图。
1. 单通电磁阀接线图。
单通电磁阀一般具有两个工作端子,用于控制液体或气体的通断。
其接线图如下:(图1 单通电磁阀接线图)。
在这个接线图中,控制端子通过控制信号使电磁铁通电,从而吸引阀芯使介质通路打开或关闭。
电源端子接入电源,工作端子接入被控制的设备。
通过这样的接线方式,可以实现对液体或气体的精确控制。
2. 双通电磁阀接线图。
双通电磁阀一般具有三个工作端子,用于控制两路液体或气体的通断。
其接线图如下:(图2 双通电磁阀接线图)。
在这个接线图中,控制端子同样通过控制信号使电磁铁通电,从而吸引阀芯使介质通路打开或关闭。
电源端子接入电源,工作端子则分别接入两路被控制的设备。
通过这样的接线方式,可以实现对两路液体或气体的独立控制。
二、电磁阀的原理图。
电磁阀的原理图通常用于说明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通过原理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电磁铁、阀芯、阀体等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理解电磁阀的工作过程。
(图3 电磁阀原理图)。
在这个原理图中,可以看到电磁阀的内部结构,包括电磁铁、阀芯、弹簧、阀体等部件。
当控制端子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电磁铁激磁产生磁场,吸引阀芯使介质通路打开或关闭。
当控制信号消失时,弹簧的作用使阀芯恢复原位,介质通路再次打开或关闭。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电磁阀可以实现对液体或气体的精确控制。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磁阀的接线图及原理图,通过对接线图和原理图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阀。
电磁阀控制电路(1)试制作一个电磁阀控制电路一个参考设计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和印制电路板图[68]如图6.3.8和6.3.9所示,印制电路板的实际尺寸约为65mm×40mm。
霍耳传感器U1和小磁铁等构成了铁片检测电路。
“555”时基集成电路U2和电位器RP1、电阻器R4、电容器C2等构成了典型单稳态触发电路。
交流固态继电器SSR和压敏电阻器RV、限流电阻器R5等构成了交流无触点开关电路,它的负载是一个交流电磁阀。
电源变压器T和硅全桥QD,固定式三端集成稳压器U3、滤波电容器C5等构成了电源电路,将220V 交流变换成平滑的9V直流,供控制电路使用。
图6.3.8 电磁阀控制电路电原理图图6.3.9 电磁阀控制电路印制电路板图当无铁片插入时,霍耳传感器U1受小磁铁磁力线的作用,其输出端第3脚处于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1亮,晶体三极管Q1截止,与其集电极相接的时基集成电路U2的低电平触发端第2脚通过电阻器R3接电源正极,单稳态电路处于复位状态。
此时,U2内部导通的放电三极管(第7脚)将电容器C2短路,U2输出端第3脚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2不亮,交流固态继电器SSR因无控制电流而处于截止状态,电磁阀无电不吸动,处在闭阀状态。
当将铁片投入专门的投票口时,铁片沿着滑槽迅速下滑,在通过检测电路时,小磁铁与U1之间的磁力线被铁片暂时短路,使U1第3脚输出高电平脉冲,经Q1反相后作为U2的触发脉冲。
于是,单稳态电路翻转进入暂稳态,U2的第3脚输出高电平,D2发光;同时SSR导通,使控制电磁阀得电自动开阀。
这时,U2内部放电三极管截止,延时电路中的C2通过R P和R4开始充电,并使U2的阀值输入端(高电平触发端)第6脚电位不断上升。
当。
两端充电电压大于号V DD时,单稳态电路复位,U2的第3脚又恢复为低电平,D2熄灭,SSR截止,电磁阀断电关闭。
与此同时,U2内部放电三极管导通,C2经第7脚快速放电,电路又恢复到常态。
电磁阀的控制原理
电磁阀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来控制介质通断的装置。
它的控制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磁性材料的特性。
通常,电磁阀由一个线圈、一个阀门和一个磁性材料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在它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使阀门上的磁性材料受到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可以控制阀门的开闭状态。
当线圈通电时,磁场使得磁性材料受到吸引力,将阀门吸附在电磁铁上,阀门关闭。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磁性材料不再受到吸引力,阀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阀门打开。
这个过程的控制是由外部电路来实现的。
通常,电磁阀的控制电路会通过一个开关或者一个控制系统来控制线圈的通断。
当开关打开时,通电线圈产生磁场,阀门关闭;当开关关闭时,断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消失,阀门打开。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阀的控制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改进。
比如,可以通过调整线圈的电流来影响磁场的强度,从而控制阀门的开闭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各种控制电路来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如时间延迟、阀门序列控制等。
总体来说,电磁阀的控制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和磁性材料的相互作用,利用线圈产生的磁场来控制阀门的开闭状态。
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可以实现对阀门的精确控制。
灶具电磁阀的原理
灶具电磁阀是灶具中的一种重要部件,其原理主要包括磁阀、线圈和控制电路。
1. 磁阀原理:磁阀是由阀门、阀芯和阀座组成的。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阀芯被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阻断燃气流动。
当电磁阀接通电源时,通过控制电路产生的电流经过线圈,产生磁场。
磁场作用下,阀芯受到磁力吸引,与阀座分离,阀门打开,允许燃气流动。
2. 线圈原理:线圈是电磁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导线绕成,接通电源时产生磁场。
线圈的导线材料通常是铜,因为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线圈绕制的方式和绕制圈数等参数会影响电磁阀的工作性能。
3. 控制电路原理:控制电路是用来控制电磁阀的电流和电压的。
通常使用开关、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等元件来实现对电磁阀的控制。
当需要打开或关闭电磁阀时,控制电路会产生相应的信号,通过线圈传递给磁阀,控制阀门的状态。
总结起来,灶具电磁阀通过控制电路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进而吸引或推开阀芯,控制阀门的打开和关闭,实现对燃气流动的控制。
设计文件(项目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电磁阀驱动电路系统设计全程解决方案二、关键词和网络热点词1.关键词电磁阀驱动光电耦合……2.网络热点词电动开关………..三、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池阀驱动电路,通过按钮开关控制市场上的12V常闭电池阀打开和闭合。
基本要求:1)电路供电为24V;2)电磁阀工作电压为12V;3)带有光电耦合控制电路;4)用发光二极管来区别、显示电磁阀的开关开关状态四、设计方案1.电路设计的总体思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是各种气阀、油阀、水阀工作的首要条件,其作用是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使电池阀能够按时打开或半打开,有需要控制阀以几分之几的规律打开之类的要求,应设计较精密的的驱动电路。
我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驱动常闭电池阀全打开的简单驱动电路。
通过光电耦合器控制三极管的导通,进而控制电磁阀的打开与闭合。
电磁阀导通的同时,与之并联的LED灯也随之亮。
来指示电磁阀正在工作。
我们选用大功率管TIP122来控制电路的导通、截止,而且这里必须用大功率管,因为电磁阀导通时电流特别大。
考虑到电磁阀断开时会有大股电流回流,这时则需要设置回流回路,防止烧坏元器件,我们这里采用大功率二极管1N4007与电磁阀形成回流回路来消弱逆流电流的冲击。
具体的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2、系统组成:在设计整个电路前,我们应该先有个整体构思,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再逐步细化、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具体电路,及工作原理。
最后将各部分有机的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
完成项目任务。
系统框图如下图2所示:图2 系统框图电磁阀驱动电路整个系统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光电耦合器控制电路。
我们都知道光电耦合器随着输入端电流的增加,其内部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也会增强,紧随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电流就会跟着增大。
光电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受、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受而产生光电流,再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电磁阀电路原理
电磁阀电路原理是通过电磁力作用控制阀门的开关。
电磁阀是利用电磁力原理工作的装置,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控制阀门的开合。
电磁阀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继电器、开关和电磁阀本身。
当电源通电时,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产生电磁场。
继电器将电流从一组接点切换到另一组接点,从而改变电路的连接关系。
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电磁场作用于开关,使开关闭合。
开关的闭合导致电流通过电磁阀的线圈,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与电磁阀内部的活塞相互作用,使活塞移动,从而控制阀门的开度。
当电源断电时,电磁场消失,开关断开,电磁阀回到初始状态,阀门关闭。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阀电路常常与传感器、控制器等组合使用,实现对阀门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
例如,当需要监测液位时,可以将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路连接,当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传感器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磁阀电路切换阀门状态,实现对液位的控制。
总之,电磁阀电路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利用电磁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实现对流体的控制。
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液压传动、液位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磁阀工作原理及控制电路设计
电磁阀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元件,常用于管道上的流体控制。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
磁力控制流体的开关,从而实现流体的通断。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 电磁阀由主体、线圈和阀芯组成。
主体是外部固定的金属零件,通常由铜、铝
或不锈钢制成。
线圈是用绝缘导线绕成的线圈,能够产生磁场。
阀芯是铁芯,当
线圈通电时能够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2. 当不通电时,阀芯处于关闭状态,流体无法通过阀门。
此时,弹簧压力将阀芯
推向关闭位置,并将密封圈与阀门密封面紧密贴合,防止流体泄漏。
3.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阀芯,产生电磁力将阀芯从关闭位置推向打
开位置。
弹簧压力减小,阀门打开,流体得以通过。
4. 当线圈再次断电时,阀芯受到弹簧力的作用,回到关闭位置,阀门关闭。
设计电磁阀的控制电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电源部分:为线圈提供工作电源,通常选择DC或AC电源。
需要根据具体应
用选择合适的电源供电。
2. 控制信号部分: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关信号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关。
可以使用按钮、开关、传感器等。
3. 保护部分:添加保护电路,例如过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等,以保护电磁
阀的安全可靠运行。
4. 驱动电路部分:根据电磁阀的线圈特性,设计合适的驱动电路。
例如,可以使
用继电器、MOSFET或三极管等来驱动线圈。
5. 信号处理部分:根据需要添加信号处理电路,例如放大、滤波、计时等。
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和要求来设计电磁阀的控制电路,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磁阀工作原理及控制电路设计电磁阀工作原理:电磁阀是一种用电磁力来控制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阀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铁产生或断开电磁力来打开或关闭阀门。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当施加电流到线圈上时,线圈会产生磁场,吸引铁芯使阀门打开;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铁芯回弹,阀门关闭。
电磁阀的控制电路通常包括一个功率驱动电路和一个控制信号电路。
功率驱动电路负责将电源电压转化为线圈所需的电流,而控制信号电路负责监测输入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变化来控制驱动电路的开关。
控制电路设计:1. 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和线圈的额定电流,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磁阀。
2. 设计一个稳压电源电路,将电源电压转化为适合线圈的电流。
稳压电源电路通常包括变压器、整流器、滤波电容和稳压电阻等。
根据电磁阀的额定电流和工作电压,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电阻。
3. 设计一个控制信号电路,用于监测输入信号并控制驱动电路的开关。
控制信号电路通常包括信号接收器、比较器、开关电路和驱动电路等。
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输入信号,比较器用于将输入信号转化为开关信号,开关电路用于放大和控制开关信号,驱动电路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控制电流的通断。
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和电路拓扑结构。
4. 进行电路布线和连接,根据设计的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布线和元件连接。
根据线圈的极性和电源极性,正确连接电源和线圈。
5. 进行电路测试和调整,将设计好的电路进行测试,检查各个部分的工作状态。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电路参数和元件安装位置。
6. 进行电路封装和保护,根据需要对电路进行封装和防护,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电磁阀控制原理
电磁阀控制原理是指利用电磁力作用于电磁铁来控制阀门的开关。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电磁铁:电磁阀的关键部件是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电时,线圈会产生磁场,磁场会使铁芯受力并产生磁力。
2. 阀门结构:电磁阀中包含一个阀门结构,通常由阀体、阀芯和阀座等部件组成。
阀芯与阀座之间形成密封,控制流体的通断。
3.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和电磁阀线圈。
通电时,电源通过开关连接到电磁阀线圈上,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磁场。
4. 工作过程:当电磁阀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使得电磁铁的铁芯受力,导致阀芯与阀座分离,流体可以通过流动。
当电磁阀线圈断电,磁场消失,电磁铁的作用力消失,阀芯受到弹簧的作用复位,并与阀座重新密封,阻止流体的通断。
5. 控制方式:电磁阀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实现不同的控制方式,如二位二通、二位三通、三位五通等。
通过以上原理,电磁阀可以实现对流体介质的准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电磁阀驱动电路原理图
ABS压力调节器的4个常开进油电磁阀的最大起动电流约为3.6 A;4个常闭出油电磁阀最大起动电流约为2.4 A。
而L9349的工作电压4.5~32 V,两路通道内阻0.2Ω,最大负载电流3A;另两路内阻0.3Ω,最大负载电流5A,恰好能满足ABS常开和常闭电磁阀的驱动电流要求,而且较低的导通内阻又能保证低功耗,因此L9349非常适合进行ABS电磁阀的驱动控制。
电磁阀驱动电路原理图见图。
电磁阀驱动电路原理图
在图中,每片L9349能驱动4个电磁阀工作,属于典型的低端驱动。
通过Vs端口给芯片提供12V供电电压;当给输入端IN1~IN4 PWM控制信号,就能方便地控制输出端以驱动4路电磁阀工作,OUT1和OUT2端口的最大驱动能力为5A,应该连接ABS的常闭电磁阀;OUT3和OUT4端口最大驱动能力为3A,应连接ABS常开电磁阀,不可接反;EN端口为使能端,能通过MCU快速关闭芯片;L9349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提高了驱动模块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阀驱动电路的驱动原理是通过电流控制电磁铁的开合来驱动电磁阀的开关操作。
具体来说,当线圈通电或断电时,磁芯的运转将导致流体通过阀体或被切断,以达到改变流体方向的目的。
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的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间是阀,两面是两块电磁铁,哪面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就会被吸引到哪边,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档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进油孔是常开的,液压油就会进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后通过油的压力来推动油缸的活塞,活塞又带动活塞杆,活塞竿带动机械装置动。
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就控制了机械运动。
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关于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的详细介绍:一、设计前的准备在开始设计电磁阀驱动电路之前,需要明确电磁阀的参数,如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和电磁铁阻抗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驱动电路的设计规格。
同时,了解电磁阀的工作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更好地设计与之匹配的驱动电路。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原理图是整个驱动电路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电路原理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路:根据电磁阀的驱动电压要求,设计合适的电源电路,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开关元件选择:根据电磁阀的驱动电流和电磁铁阻抗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开关元件,如晶体管、继电器或场效应管等。
这些开关元件将用于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3.保护电路设计:为了保护电磁阀和驱动电路,需要设计相应的保护电路,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等。
4.信号处理电路: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比较电路等,以实现对电磁阀的精确控制。
三、PCB布局设计在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后,需要进行PCB布局设计。
在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元件布局: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元件封装,合理安排元件在PCB板上的位置,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布线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和信号流向,合理规划布线路径和宽度,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3.接地设计:合理设计接地网络,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散热设计:对于大功率元件,需要考虑散热问题,合理布置散热片和风扇等散热元件。
四、测试与调试在完成PCB布局设计和制板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调试。
测试和调试的目的是验证驱动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测试:测试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电源符合设计要求。
2.开关元件测试:测试开关元件的通断功能和性能指标,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保护功能测试:测试保护电路的功能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
电磁阀控制电路
(1)试制作一个电磁阀控制电路
一个参考设计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和印制电路板图[68]如图6.3.8和6.3.9所示,印制电路板的实际尺寸约为65mm×40mm。
霍耳传感器U1和小磁铁等构成了铁片检测电路。
“555”时基集成电路U2和电位器RP1、电阻器R4、电容器C2等构成了典型单稳态触发电路。
交流固态继电器SSR和压敏电阻器RV、限流电阻器R5等构成了交流无触点开关电路,它的负载是一个交流电磁阀。
电源变压器T和硅全桥QD,固定式三端集成稳压器U3、滤波电容器C5等构成了电源电路,将220V 交流变换成平滑的9V直流,供控制电路使用。
图6.3.8 电磁阀控制电路电原理图
图6.3.9 电磁阀控制电路印制电路板图
当无铁片插入时,霍耳传感器U1受小磁铁磁力线的作用,其输出端第3脚处于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1亮,晶体三极管Q1截止,与其集电极相接的时基集成电路U2的低电平触发端第2脚通过电阻器R3接电源正极,单稳态电路处于复位状态。
此时,U2内部导通的放电三极管(第7脚)将电容器C2短路,U2输出端第3脚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2不亮,交流固态继电器SSR因无控制电流而处于截止状态,电磁阀无电不吸动,处在闭阀状态。
当将铁片投入专门的投票口时,铁片沿着滑槽迅速下滑,在通过检测电路时,小磁铁与U1之间的磁力线被铁片暂时短路,使U1第3脚输出高电平脉冲,经Q1反相后作为U2的触发脉冲。
于是,单稳态电路翻转进入暂稳态,U2的第3脚输出高电平,D2发光;同时SSR导通,使控制电磁阀得电自动开阀。
这时,U2内部放电三极管截止,延时电路中的C2通过R P和R4开始充电,并使U2的阀值输入端(高电平触发端)第6脚电位不断上升。
当。
两端充电电压大于号V DD时,单稳态电路复位,U2的第3脚又恢复为低电平,D2熄灭,SSR截止,电磁阀断电关闭。
与此同时,U2内部放电三极管导通,C2经第7脚快速放电,电路又恢复到常态。
322
电路中,单稳态电路每次进入暂稳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电容器C2和电阻器R4、电位器R P 的时间常数,可由公式t=1.1×C2(R4+R P)来估算。
调节RP1阻值,可在3~20s范围内连续改变这一时间。
发光二极管D1既是U1工作状态指示灯,又兼作电源指示灯;D2是供水指示灯。
C1、C3为交流旁路电容器,主要用于消除各种杂波干扰对单稳态电路造成的误触发,使整个控制电路性能稳定可靠。
电路中元器件选择:U1可选用UGN3120或UGN3020,CS3020型开关型霍耳传感器,基本功能是将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开关状态电信号输出,它的内部功能包括稳压、磁敏感区、放大、施密特触发整形、开路输出五部分。
稳压部分使器件能在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4.5V~24V)内工作,开路输出使器件很容易地与众多的逻辑电路系列接口。
与霍耳传感器配合使用的小磁铁,可用一块尺寸约为10mm×10mm×15mm的永久性磁铁,体积不宜过大。
U2选用NE555型时基集成电路,也可用SL555、LM555或μA555等同类型电路直接代换。
U3用78L09型低功耗、100mA固定式三端集成稳压器。
Q1选用9014或其他硅NPN小功率三极管,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50。
QD采用1A、50V硅全桥,亦可用4只1N4001型硅整流二极管构成桥式整流电路代替。
D1、D2分别用普通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
SSR可自制或者采用SP1110型交流固态继电器,SP1110的通态输出电流为1A(有效值),输出端耐压多350V,断态漏电流<1mA;控制端输入信号电平2~6V,输入电流3~10mA。
RV用390V、1kA(峰流)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并联在SSR的交流输出端,主要防止电磁阀产生的感应电压击穿SSR输出端。
RV也可用一只120Ω、1/4W的电阻和一只0.047μF,400V的电容器串联(构成RC吸收回路)后代替。
RP1采用WS-2-X型锁紧型有机实心电位器。
R1~R5一律用RTX-1/4W型碳膜电阻器。
C1、C3、C4均用CT1型瓷介电容器;C2宜选用钽电解电容器,以保证电路延时精度;C5用CD11/25V 型电解电容器。
T用市售220V/12V,3W成品电源变压器,要求长时间运行不发热。
电磁阀可根据管道结构及压力情况选用交流220V的常闭型二位二通汽液电控阀。
F用带管座的BGXP-0.15A 型(250V,0.15A)保险管。
该电路可以作为一个自动凭票供水控制电路。
改变SSR负载形式,也可以作为其他控制器使用。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