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的Lenke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3
讲座关于脊柱侧凸Lenke分型李明1,麻文谦2,倪春鸿1(1上海长海医院骨科200433上海市;2解放军第474医院骨科830011乌鲁木齐市)中图分类号:R68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406X(2006)-03-0238-03脊柱侧凸的分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手术策略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脊柱侧凸病理生理、自然病程的进一步认识和手术矫形技术的发展,脊柱侧凸的分型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King和Moe于1983年提出King分型法,此分型法一度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金标准,应用至今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
King分型是单个平面的分型方法,产生于应用Harrington系统进行单平面矫形的年代。
另外King分型没有把胸腰段侧凸、腰椎侧凸、双主弯侧凸及三主弯侧凸包括在内,是一种不完整的分型方法。
根据Lenke等的研究,King分型结果在不同外科医生组间及组内的差异很大,不是一种足够客观的分型方法。
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平面的畸形,King分型不适宜指导三维矫形技术对脊柱侧凸的治疗。
针对King分型的上述缺点,Lenke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方法,被称为Lenke分型法。
Lenke等[1]于2001年将此分型方法发表于JBJS杂志上。
近年来已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标准分型方法,得到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researchsociety,SRS)的大力推崇。
目前按照King分型法分析撰写的文章已不被国际核心脊柱外科杂志所接受。
1Lenke基本分型Lenke分型的影像学基础是患者站立脊柱全长前后位及侧位片和卧位左右侧屈位片。
由于椎体旋转畸形的评价存在一定困难,因此Lenke最终放弃了根据三维平面的畸形进行分型的设想。
根据Lenke分型法的定义,胸椎侧凸是指顶椎位于T2椎体到T11/12椎间隙之间的侧凸。
胸腰段侧凸的顶椎位于T12椎体上缘至L1椎体下缘。
腰椎侧凸的顶椎位于L1/2椎间隙至L4椎体之间。
脊柱侧弯的施洛斯分型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它会使脊柱在正常的垂直轴线上产生侧向弯曲。
施洛斯分型是对脊柱侧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脊椎的侧弯程度和形态特征将脊柱侧弯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表现为脊柱在一侧产生向外凸出的弧形。
这种侧弯通常发生在胸部脊椎的下半部分,称为胸腰段脊柱侧弯。
患者可能会感到背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
此外,A型脊柱侧弯还可能导致肺部功能受限和心脏压迫。
B型脊柱侧弯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类型,它表现为脊柱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出现弯曲。
这种侧弯通常发生在颈部或胸部脊椎,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或胸部的僵硬和疼痛。
B型脊柱侧弯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C型脊柱侧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它表现为脊柱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弯曲,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则产生了扭转。
这种侧弯通常发生在腰部或骨盆区域,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或臀部的不适和疼痛。
C型脊柱侧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腰部功能受限,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脊柱侧弯,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脊柱侧弯的症状,应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脊柱侧弯治疗。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手术等。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的发展,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侧弯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困扰,更是心理上的负担。
因此,除了专业的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家人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姿势和坐姿习惯,减轻脊柱侧弯的症状。
社会可以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脊柱侧弯带来的困难,重拾自信和快乐的生活。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施洛斯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地理解和分类脊柱侧弯的方法。
通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的发展,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脊柱侧弯带来的困扰,重新拥有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LenKe分型AIS手术策略的选择刘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的最常见类型,约占75%~80%。
有研究表明矫形术后躯干失衡发生率与融合节段选择正确与否密切相关,Lenke及Puno等认为对于Lenke1型AIS患者而言,只要腰弯柔韧性好即可行选择性胸弯融合,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Lenke1型AIS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策略仍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选择性融合下端椎位置与手术矫形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探讨Lenke1型AIS患者融合范围的选择策略。
1资料和方法1.1—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月间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记录的52例Lenke1型AIS患者(1A-型13例,1AN型13例,1B-型11例,1BN型10例,1C-型3例,1CN型2例),均为女性,手术时的年龄为10~17岁,平均[(14.13士1.51)]岁,胸弯Cobb角40°~67°,平均(46.67°士6.68°)。
AIS的诊断基于站立正侧位全脊柱X线片及详细的临床检查,所有患儿均行全脊髓MRI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5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TSRH或CDH(美敦力,美国)胸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内固定区域均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22个月)。
1.2方法所有AIS患者术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仰卧位、左右BendingX线片,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
按照融合下端椎将52例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34例,下端融合椎为T12)及B组(18例,下端融合椎为L1),进一步根据Lenke分型将Lenke1A(下端融合椎为T12/L1及Lenke1B/1C(下端融合椎为T12/L1)患者分别行矫形效果分析。
脊柱侧弯King分型和Lenke分型King分型:依据侧凸部位、顶椎、侧弯严重程度、柔韧度和代偿弯曲等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归纳为五型。
I型:腰弯和胸弯均超过骶骨中心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且腰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胸弯差(若站立位上胸弯大于腰弯但侧方弯曲像上胸弯更柔软,也归为I 型);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张强Ⅱ型:胸弯和腰弯均超过CSVL,胸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差;Ⅲ型:单胸弯,其代偿性腰弯不超过CSVL;Ⅳ型:长胸弯,L5被CSVL平分,L4倾斜入长胸弯内;Ⅴ型:结构性双胸弯,T1向上胸弯的凹侧或下胸弯的凸侧倾斜。
此分型的提出在脊柱矫形外科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Lenke分型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主侧弯的位置和次要侧弯的结构性特征来确定侧凸类型(共6 型)。
1 型:主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2 型:双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3型:双主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胸弯是主侧弯,其Cobb 角大于、等于胸腰弯/腰弯或二者相差不超过5°;4 型:三主弯,近段胸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为结构性侧弯。
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可能是主侧弯;5 型:胸腰弯或腰弯,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主侧弯,近段胸弯和胸弯均是非结构性侧弯;6 型:胸腰弯/腰弯及胸弯,胸腰胸/腰椎弯是主侧弯,其角度至少比胸弯大5°,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第二步,根据骶骨正中垂线(CSVL)与腰弯的位置关系,将腰弯进一步修正为A、B、C 3 种分型。
A 型:CSVL 在稳定椎以下的腰椎椎体两侧椎弓根之间穿过,如果对CSVL 是否穿过双侧椎弓根之间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B 型,该型侧凸必须同时存在顶椎位于T11/T12 椎间隙或以上的胸椎侧凸;B 型:CSVL 位于腰椎凹侧椎弓根外侧界至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之间,如对CSVL 是否接触椎体或椎间盘外缘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B 型。
脊柱侧凸-Lenke 分类法Lenke 分类法由Lenke 医生主持的多中心研究小组对手术治疗的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分型系统 4 。
以治疗为目的的Lenke 分型系统非常有助于脊柱侧弯医生来确定器械固定的节段和融合的范围。
Lenke 分型还考虑到每位患者的矢状面情况和腰弯,弥补了King 分型的不足。
该分型是通过分析脊柱全长直立正位,侧位,及左右侧屈位X 线片所得出的。
Lenke 分型系统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弯曲类型•腰弯修正型•胸椎矢状面修正型弯曲类型为了讨论弯曲类型Lenke 专门将脊柱分为三个区域:近胸段(PT ), 主胸段(MT ),及胸腰段/ 腰段(TL/L )。
每一区域内的弯曲又进一步分为主弯曲(最大Cobb 角度的弯曲)和次弯曲。
在侧屈X 线片上评估额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柔软性情况。
在此两平面上确定结构性次弯曲的标准如下:额状面矢状面横断面近胸段≥ 25 °T2-T5 ≥ +20 °无主胸段≥ 25 °T10-L2 ≥ +20 °无胸腰段/ 腰段≥ 25 °T10-L2 ≥ +20 °>1由此分型方法可划分为以下六种弯曲:1 型主胸弯(MT )2 型双胸弯(DT )3 型双主弯(DM )4 型三主弯(TM )5 型胸腰弯/ 腰弯(TL/L )6 型胸腰弯/ 腰弯,主胸弯(TL/L-MT )腰椎修正型该分型系统还增添了腰椎修正型内容。
修正型内容是根据腰椎的位置与骶骨中心垂线(CVSL )间相互关系来确定的。
将腰椎侧弯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种修正型:A 修正型特点是CVSL 在顶椎至稳定椎的椎弓根之间B 修正型特点是CSVL 位于凹侧椎弓根内侧缘与顶椎椎体外侧缘之间C 修正型特点是CSVL 完全在顶椎凹侧的内侧Lenke 分型系统胸椎矢状序列修正型A (+ )N 或(—)符号用于表示胸段(T5-T12 )在矢状面上的情况。
早读特发性脊柱侧凸怎么治?都在这篇里了!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
分为原发性脊柱侧凸(结构性)和继发性脊柱侧凸(非结构性)。
原发性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发生内在的椎体及其支持结构的改变,脊柱畸形僵硬并有旋转畸形,有明显加重趋势。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为最常见的一种,约占70%。
今天早读为大家详解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与治疗,值得大家学习参考!一前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前后的脊柱结构性侧凸畸形。
•本病是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畸形,若不加以治疗,可最终形成严重的脊柱与胸腔的变形,进而引起呼吸困难和胸腔感染。
严重脊柱侧凸损害肺功能,患者早期有可能死于肺源性心脏病。
•脊柱侧弯中最常见分类,约70%。
•10~16岁青少年有2%~3%的发病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二AIS的自然史•成年前进展,进展程度主要取决于生长潜能和脊柱侧凸的部位类型。
•进入成年后仍有65%~75%的患者进展,特别是骨骼成熟时的Cobb角>30°,顶椎旋转>30°时。
三三维畸形特征•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四临床分类根据发病年龄•婴儿型脊柱侧凸(0~3岁)•儿童型脊柱侧凸(4~9岁)•青少年型脊柱侧凸(10~16岁)根据顶椎位置•单胸弯•胸腰弯•单腰弯•胸腰双主弯•颈胸弯•多个互补性侧凸Lenke分型(可作为AIS患者融合水平选择的指南)•1~6型五检查1. 病史2. 体格检查•站立位:正常人直立时从枕骨隆突至臀裂在一条垂线上,各棘突也位于这一条垂线上,胸廓两侧对称,两肩等高,两髂棘连线与地平面平行。
侧弯病人,应记录侧弯最大的棘突偏离垂线的距离以及臀裂偏离垂线的距离,并注意方向。
•前屈位:令病人两足并拢,两膝伸直,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对合一起,以防肩部旋转,脊柱向前屈曲9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分型详细讲解1)确认脊柱侧凸类型a、局部侧凸包括上胸弯,主胸弯和胸腰弯/胸腰弯。
根据何者Cobb最大确定主弯。
主弯是指Cobb角最大的侧凸。
若主胸弯和胸腰弯/ 腰弯度数相同。
则认为主胸弯是主弯。
主弯通常认为是结构性弯。
b、判断次弯(除主弯以外的侧弯)是结构性弯还是非结构性弯在站立位前后位X线片上Cobb角≥25°,且在Bending像上冠状位上Cobb 角≥25°,则认为此弯为结构弯。
若上胸弯在冠状位上不符合结构性弯的标准,但如果T2-T5局部后凸≥20°,则认为此弯也是结构性弯。
若主胸弯和胸腰弯/ 腰弯在冠状面上不符合结构性弯的标准,但是如果T10-L2局部后凸≥20°,那么此弯也是结构性弯。
2)腰椎修正型(A,B,C)根据脊柱前后位片上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与腰椎的位置关系,将腰椎侧凸进一步分为A,B,C三型。
①若CSVL在腰弯顶椎双侧椎弓根之间穿过,腰椎修正型为A;②若CSVL位于腰弯顶椎凹侧椎弓根内侧缘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之间,腰椎修正型为B;③若CSVL位于腰弯顶椎椎体或椎弓根外缘之外,腰椎修正型则为C。
当难以区分腰椎修正型是A还是B,或是B还是C时均认为腰椎修正型为B。
3)胸椎矢状面修正型(-,N,+)胸椎矢状面修正型通过测量T5-T12矢状面Cobb角确定。
①“-”型指T5-T12后凸角<10°;②N型指T5-T12后凸角在10°-40°之间;③“+”型指T5-T12后凸角>40°。
脊柱侧弯分级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侧面弯曲。
根据侧弯的角度和位置,医学界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常见的分级方
法有以下几种:
1. Cobb 角度分级法:该方法通过测量脊柱两端椎体的旋转角度,计算脊柱侧弯的 Cobb 角度,再根据角度大小来分级,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2. King 分级法:该方法是根据患者的 X 线片所显示的主要侧弯
弯曲部位来分级,分别为第 I 至第 VI 级。
3. Lenke 分级法:该方法是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病的分类方法,
主要根据弯曲的位置、Cobb 角度、椎骨的旋转和侧弯曲度的一系列参
数来分为 A、B、C 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又按照具体的参数分为多个亚类。
无论采用哪种分级方法,对于脊柱侧弯的评估和治疗都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明确不同级别的侧弯程度,医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脊柱侧弯
程度,进行相关的锻炼和康复训练,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