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分类和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37
少儿脊柱侧凸诊断详述*导读:少儿脊柱侧凸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nfantile idiopathic scoliosis)是在3岁内发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
在欧洲,此型相对常见,而在美国,此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不到1%。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家长及儿科医生对此应严密观察。
因为早期的治疗会影响预后,所以应尽早治疗。
特点:1954年,James首先将婴儿型脊柱侧凸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认识,发现其自然病程存在两种情况,并据此分为两型:自限型和进展型。
大量研究证实,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特点如下:(1)一般男婴多见,通常侧弯凸向左侧。
(2)侧弯一般位于胸段和胸腰段。
(3)多数侧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展。
(4)自限性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占所有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85%。
(5)双胸弯易进展并发展为严重畸形,右侧胸弯的女性患者通常也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伴发畸形(扁头畸形、蝙蝠耳畸形、先天性斜颈以及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2.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juvenile idiopathic scoliosis)是4~10岁之间发现的脊柱侧凸畸形,它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12%~21%,病因不明。
特点:相对于婴儿型和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而言,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特点是在脊柱生长相对静止期进展。
学者们对它的侧凸类型及自然史所知甚少,仅仅通过发现畸形的年龄而不是通过症状、体征等来诊断,因而如何诊断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已成为讨论焦点。
被诊断为少儿型的患者很可能是晚期发病的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或早期发病的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被人为地以年龄诊断为少儿型。
少儿型多见于女孩,女与男比例大约为2~4∶1。
3~6岁儿童中,女与男比例大约为1∶1;而在6~10岁年龄段中,女与男大约为8∶1,这一数值与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基本相同。
讲座关于脊柱侧凸Lenke分型李明1,麻文谦2,倪春鸿1(1上海长海医院骨科200433上海市;2解放军第474医院骨科830011乌鲁木齐市)中图分类号:R68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406X(2006)-03-0238-03脊柱侧凸的分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手术策略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脊柱侧凸病理生理、自然病程的进一步认识和手术矫形技术的发展,脊柱侧凸的分型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King和Moe于1983年提出King分型法,此分型法一度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金标准,应用至今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
King分型是单个平面的分型方法,产生于应用Harrington系统进行单平面矫形的年代。
另外King分型没有把胸腰段侧凸、腰椎侧凸、双主弯侧凸及三主弯侧凸包括在内,是一种不完整的分型方法。
根据Lenke等的研究,King分型结果在不同外科医生组间及组内的差异很大,不是一种足够客观的分型方法。
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平面的畸形,King分型不适宜指导三维矫形技术对脊柱侧凸的治疗。
针对King分型的上述缺点,Lenke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方法,被称为Lenke分型法。
Lenke等[1]于2001年将此分型方法发表于JBJS杂志上。
近年来已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标准分型方法,得到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researchsociety,SRS)的大力推崇。
目前按照King分型法分析撰写的文章已不被国际核心脊柱外科杂志所接受。
1Lenke基本分型Lenke分型的影像学基础是患者站立脊柱全长前后位及侧位片和卧位左右侧屈位片。
由于椎体旋转畸形的评价存在一定困难,因此Lenke最终放弃了根据三维平面的畸形进行分型的设想。
根据Lenke分型法的定义,胸椎侧凸是指顶椎位于T2椎体到T11/12椎间隙之间的侧凸。
胸腰段侧凸的顶椎位于T12椎体上缘至L1椎体下缘。
腰椎侧凸的顶椎位于L1/2椎间隙至L4椎体之间。
脊柱侧弯的分级与矫正治疗原理一、脊柱侧弯的分级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或脊柱曲度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椎在正常轴线上出现侧偏曲度。
根据国际医学分类(ICD-10)标准,脊柱侧弯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
1. 轻度脊柱侧弯:指患者的背部正视图显示患者结构相对平直,但有轻微的非结构性畸形。
其角度小于10度。
2. 中度脊柱侧弯:指患者的背部正视图显示明显的非结构性畸形,并且测量值大于10度但小于25度。
3. 重度脊柱侧弯:指患者的背部正视图显示明显且持久性的结构性畸形,并且测量值大于25度。
二、脊柱侧弯矫正治疗原理针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脊柱侧弯,存在多种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采取保守矫正或手术矫正等不同方式。
1. 保守矫正治疗保守矫正治疗主要应用于轻度和中度脊柱侧弯,旨在减缓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这一阶段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体育锻炼:特定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
(2) 矫形器具:使用钢索背带或其他定制的支撑物来纠正脊柱曲度,并保持正确姿势。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提高核心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轻脊柱负荷。
(4) 监测:通过定期X线检查和评估来监测脊柱弯曲程度的变化。
2. 手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弯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来达到有效纠正。
手术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螺钉持续强直矫正技术,该方法通过在脊柱上植入金属螺钉来固定和纠正骨骼畸形。
手术矫正治疗的步骤如下:(1) 植入螺钉: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CT 或MRI 扫描图像确定最佳植入位置,并通过手术将金属螺钉安置在患者的脊柱上。
(2) 弯曲校正:在植入螺钉后,外科医生会运用特殊的仪器和力量来实现脊柱侧弯的弯曲校正。
(3) 脊柱稳定:接下来,医生会使用钢板、连杆或其他类型的装置将患者的脊柱各个节段牢固地连接起来,以保证稳定性。
无论是保守矫正还是手术矫正治疗,都需要进行长期而密切的康复治疗。
这包括定期复查、物理治疗和正确姿势习惯的培养等。
脊柱侧弯King分型和Lenke分型King分型:依据侧凸部位、顶椎、侧弯严重程度、柔韧度和代偿弯曲等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归纳为五型。
I型:腰弯和胸弯均超过骶骨中心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且腰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胸弯差(若站立位上胸弯大于腰弯但侧方弯曲像上胸弯更柔软,也归为I 型);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张强Ⅱ型:胸弯和腰弯均超过CSVL,胸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差;Ⅲ型:单胸弯,其代偿性腰弯不超过CSVL;Ⅳ型:长胸弯,L5被CSVL平分,L4倾斜入长胸弯内;Ⅴ型:结构性双胸弯,T1向上胸弯的凹侧或下胸弯的凸侧倾斜。
此分型的提出在脊柱矫形外科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Lenke分型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主侧弯的位置和次要侧弯的结构性特征来确定侧凸类型(共6 型)。
1 型:主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2 型:双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3型:双主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胸弯是主侧弯,其Cobb 角大于、等于胸腰弯/腰弯或二者相差不超过5°;4 型:三主弯,近段胸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为结构性侧弯。
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可能是主侧弯;5 型:胸腰弯或腰弯,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主侧弯,近段胸弯和胸弯均是非结构性侧弯;6 型:胸腰弯/腰弯及胸弯,胸腰胸/腰椎弯是主侧弯,其角度至少比胸弯大5°,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第二步,根据骶骨正中垂线(CSVL)与腰弯的位置关系,将腰弯进一步修正为A、B、C 3 种分型。
A 型:CSVL 在稳定椎以下的腰椎椎体两侧椎弓根之间穿过,如果对CSVL 是否穿过双侧椎弓根之间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B 型,该型侧凸必须同时存在顶椎位于T11/T12 椎间隙或以上的胸椎侧凸;B 型:CSVL 位于腰椎凹侧椎弓根外侧界至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之间,如对CSVL 是否接触椎体或椎间盘外缘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B 型。
脊柱侧凸侧弯x线诊断标准
脊柱侧凸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诊断标准主要依据X线片上的表现。
以下是脊柱侧凸侧弯的X线诊断标准:
1. Cobb角测量:
Cobb角是衡量脊柱侧凸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在脊柱X线正位片上,测量侧弯最上端椎体延长线的垂线与最下端椎体延长线的垂线相交所形成的交角来确定Cobb角。
当Cobb角大于10度时,通常被认为是脊柱侧凸。
2. 剃刀背征象:
剃刀背是指患者背部出现的不平滑曲线,表现为脊柱侧弯。
这种征象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形态来识别,也可以通过X线片来确认。
3. 内脏受压征象:
由于脊柱侧弯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受到压迫,因此观察内脏受压的征象也是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心脏和肺部可能会因为脊柱侧弯而发生移位。
4. X线片检查范围:
常规的X线片应包括站立位的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上端包括下颈椎,下端包括双侧腰骶关节和髂骨翼。
特殊的X线片还包括仰卧位侧弯位片、Bending位片、牵引位片等,以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5. 其他影像学检查:
除了X线片,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也可以用来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侧凸侧弯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只有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早读特发性脊柱侧凸怎么治?都在这篇里了!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
分为原发性脊柱侧凸(结构性)和继发性脊柱侧凸(非结构性)。
原发性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发生内在的椎体及其支持结构的改变,脊柱畸形僵硬并有旋转畸形,有明显加重趋势。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为最常见的一种,约占70%。
今天早读为大家详解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与治疗,值得大家学习参考!一前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前后的脊柱结构性侧凸畸形。
•本病是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畸形,若不加以治疗,可最终形成严重的脊柱与胸腔的变形,进而引起呼吸困难和胸腔感染。
严重脊柱侧凸损害肺功能,患者早期有可能死于肺源性心脏病。
•脊柱侧弯中最常见分类,约70%。
•10~16岁青少年有2%~3%的发病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二AIS的自然史•成年前进展,进展程度主要取决于生长潜能和脊柱侧凸的部位类型。
•进入成年后仍有65%~75%的患者进展,特别是骨骼成熟时的Cobb角>30°,顶椎旋转>30°时。
三三维畸形特征•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四临床分类根据发病年龄•婴儿型脊柱侧凸(0~3岁)•儿童型脊柱侧凸(4~9岁)•青少年型脊柱侧凸(10~16岁)根据顶椎位置•单胸弯•胸腰弯•单腰弯•胸腰双主弯•颈胸弯•多个互补性侧凸Lenke分型(可作为AIS患者融合水平选择的指南)•1~6型五检查1. 病史2. 体格检查•站立位:正常人直立时从枕骨隆突至臀裂在一条垂线上,各棘突也位于这一条垂线上,胸廓两侧对称,两肩等高,两髂棘连线与地平面平行。
侧弯病人,应记录侧弯最大的棘突偏离垂线的距离以及臀裂偏离垂线的距离,并注意方向。
•前屈位:令病人两足并拢,两膝伸直,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对合一起,以防肩部旋转,脊柱向前屈曲90°。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ﻩ疾病简介:脊柱侧弯(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就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得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得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就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得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与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与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得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就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得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与腹腔容量得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得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得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得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得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就是与基因与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得原因。
形态学就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得椎弓根,发育正常得椎板与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与成年四种。
婴幼儿就是指发病在0—3岁,少年就是指发病年龄在4-10岁,通常就是在青春期前;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骨骺闭合得青春期,就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就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得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就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得侧凸[1]、临床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剃刀背”,某些患者还会发现双侧肩关节不平衡与骨盆不平衡。
脊柱侧弯RIGO分型
Rigo博⼠是专门致⼒于脊柱畸形保守治疗的国际学者,在脊柱侧弯的研究上有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
Rigo博⼠在研究中发现脊柱侧凸的分类系统中,多为⼿术分型,还没有⼀套专门针对脊柱侧凸保守治疗的分类系统。
于是经过多年临床研究,rigo博⼠发表了著名的“rigo分型”。
其分型⼀经问世,就成为欧美保守治疗领域的中被众多医学专业⼈⼠所推崇的“黄⾦法则”。
Rigo分型法
众所周知,脊柱侧凸类型很多,矫正难度不同,矫正⽅法也应该有所差异。
矫形器的设计需要有侧凸的分型理论做指导。
⽽Rigo分型已经在临床上验证了对⽀具设计的指导意义。
成人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进展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以后出现的超过10°的脊柱侧凸。
而有些学者则强调病人在首诊时的年龄一定要超过20岁。
这两种定义都有一定的缺陷,前者的问题在于关于骨骼发育成熟的时间很难确定,而且不同性别之间也不一样,后者的问题在于在青少年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好确定。
分型目的通过分型研究可以对侧凸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对侧凸进行系统分类,便于不同学者的比较及学术交流,为循证医学提供统一的标准,并可以进一步指导手术治疗选择。
目前的分型系统Aebi病因分型2005 年Aebi等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病因基础上的分型方法,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 型:(1)退变性脊柱侧凸(de-novo degenerative scoliosis,I型),多为腰段或胸腰段侧凸,顶椎位于L2~L3 或L3~L4,也可位于L1 和L2,侧凸的角度较小,累及节段通常较少,多伴随椎间横向移位、椎体旋转,主要发生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少在40 岁前发生。
该类患者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病因是一个或多个椎间盘或小关节的不对称性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源性侧凸‖。
(2)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progressive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adult life,II型)。
由幼儿或青少年特发性腰段/胸腰段脊柱侧凸进展而来,进入成人期后由于机械原因、骨骼变化或脊柱退变等原因而出现侧凸进展。
(3)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secondary degenerative scoliosis,III型),IIIa亚型,主要发生于腰椎、胸腰段或腰骶部,致病原因可以是继发于特发性侧凸、先天性侧凸、神经肌肉性侧凸等的原发胸弯/胸腰弯;也可以是由骨盆不对称而导致的继发侧凸,例如双下肢不等长或者髋关节病变等。
IIIb亚型,由于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症等)引起骨骼改变,导致不对称的小关节疾病和/或椎体骨折,进而发生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柱后凸。
脊柱侧弯分级标准
一、轻度脊柱侧弯
轻度脊柱侧弯是指侧弯角度小于20°的脊柱弯曲,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这类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观察和随访。
二、中度脊柱侧弯
中度脊柱侧弯是指侧弯角度在20°到40°之间的脊柱弯曲,可能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三、重度脊柱侧弯
重度脊柱侧弯是指侧弯角度大于40°的脊柱弯曲,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这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四、严重脊柱侧弯
严重脊柱侧弯是指侧弯角度大于50°的脊柱弯曲,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症状。
这类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结构性脊柱侧凸
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由于骨骼发育不良、退行性变、骨折等因素引起的脊柱弯曲。
这类患者的侧凸角度通常较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六、非结构性脊柱侧凸
非结构性脊柱侧凸是由于姿势不良、肌肉无力、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柱弯曲。
这类患者的侧凸角度通常较小,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强锻炼等方式进行非手术治疗。
青少年脊柱侧弯科普青少年脊柱侧弯是脊柱弯曲异常的一种,是继肥胖症,近视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脊柱侧弯会引发青少年驼背、高低肩、长短腿、骨骼发育不对称等外在畸形。
严重者会损伤脊髓和神经根,甚至造成瘫痪、心肺功能障碍和其他器官系统疾病。
也是青少年发病率第一的骨科疾病,发病率为3-5%左右,且脊柱侧弯发病是个动态过程,由于起病隐匿,常规体检不易被发现。
一、脊柱侧弯的定义:脊柱侧弯也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
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定义: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像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则为脊柱侧弯。
弯曲的脊柱可以呈现出“S“型或“C"型状态。
二、脊柱侧弯病因:造成脊柱侧凸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一类是特发性脊柱侧凸(70-80%) ,发生的原因可能为骨头、肌肉、神经,亦或基因的异常引起,具体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三、脊柱侧弯的表现:1、双肩不等高2、肩胛骨不对称3、一侧腰部褶皱皮纹4、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5、向前弯曲时背部隆起—剃刀背。
四、青春期忽略了脊柱侧弯会怎样?就像长歪的小树苗,不加约束及固定,长得越快就歪得越严重。
容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五、脊柱侧弯的治疗:1、轻度侧弯( <20°)①轻度观察②进行康复训练(改变呼吸方式、改善不良姿势、改善肌力平衡),下肢生物力学矫正等。
③轻度不需要佩戴支具,可能限制患儿胸廓发育。
图片图片2、中度侧弯(20°~45°),骨骼未发育成熟—支具治疗。
阻止侧弯的发展,而对减少侧弯的度数的作用有限。
每天需要佩戴22--23个小时(除洗澡或运动),3-6个月复查一次3、重度侧弯(>45°)—手术治疗六、脊柱异常弯曲预防长时间不正确的坐、立、卧、行姿势、背单肩书包等可引起代偿姿势性侧弯,可通过改变生活学习方式得到恢复。
但长期不改变,可发展成固定性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