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型共57页
- 格式:ppt
- 大小:8.83 MB
- 文档页数:2
脊柱侧弯程度分类
脊柱侧弯可以分为非结构性和结构性脊柱侧弯两大类。
非结构性脊椎侧弯症是指患者平躺时侧弯会消失,常见的因素如神经肌肉病变、脊椎两侧肌肉张力不平衡、长短腿等因素,此类往往能在病因消失后改善其脊椎侧弯的症状。
结构性脊椎侧弯症是指平躺的时候侧弯不会消失,此类患者中有80%患者为原发性脊椎侧弯,其次为继发性脊椎侧弯,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和特发性脊柱侧弯。
根据脊柱侧弯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轻度脊柱侧弯:脊柱弯曲在10°至20°之间。
2.中度脊柱侧弯:脊柱弯曲在20°至40°之间。
3.重度脊柱侧弯:脊柱弯曲超过40°。
此外,根据脊柱侧弯的分型,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一型:胸主弯,为上胸弯和胸腰弯为侧弯非结构性弯。
2.二型:双胸弯,上胸弯是结构性侧弯,胸腰弯非结构性侧弯。
3.三型:双主弯,主胸弯和腰弯是结构性,上胸弯是非结构性弯。
4.四型:三主弯,上胸弯主胸弯和腰弯,均为结构性。
5.五型:胸腰弯或腰弯主胸弯,其中腰弯是生理性主弯,上胸弯及主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6.六型:胸腰弯腰弯或主胸弯,胸腰弯腰弯是主弯,其角度至少比主胸弯大五度,主胸弯是结构性
侧弯,上胸弯不是结构性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已成为继青少年视力问题、超重/肥胖后的第三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脊柱侧弯是脊柱最常见的三维畸形。
包括S型和C型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脊柱侧弯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种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一种,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主要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出现的脊柱病变,脊柱三维弯曲的同时往往伴有椎体和胸部变形、形体不对称、运动失衡等病理现象。
其致病和影响因子并不单一,本次将主要介绍以下三点:1.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AIS患者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主要的改变表现在肌肉纤维形态、组织化学、肌电图、肌肉离子浓度的改变上。
有研究发现,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与AIS有密切关系。
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
且较低的骨密度是独立影响AIS女性患者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
其中肌肉因素是较容易实施治疗和康复干预的作用点。
2. 生长发育的影响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后部的肌肉和韧带不能适应前部椎体的生长,便会迫使脊柱侧弯。
女孩的发生率会比男孩更高,女孩月经初潮进入发育期时,骨骼和肌肉都较为柔软,轻微的歪斜都会增加脊柱侧弯的风险。
且有研究证明年龄在12~16岁的AIS女孩月经初潮延迟,且骨骼的增长速度更快,其臂展监测率的变化曲线可以作为预测AIS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附加临床参数。
生长发育对AIS的影响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许多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包括甲状腺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各种生长因子和调制器,如钙调蛋白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国际指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发生在10岁至18岁之间的青少年期。
对于该病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和指南,旨在规范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脊柱疾病,其特征是脊柱在三个空间维度(前后、左右和扭转)的畸形变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有显著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指南,以指导医疗专业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决策。
病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失衡也可能对病变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国际指南明确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诊断(如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和身体功能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疗专业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影像学表现来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与管理建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策略因病情轻重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国际指南普遍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性管理、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侧弯和正在增长的侧弯,常规观察和定期复查是首选策略。
保守疗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矫形器治疗等,旨在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侧弯角度较大、功能受限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旨在矫正脊柱畸形并恢复其正常功能。
随访与预后评估治疗后的随访和预后评估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访的目的在于监测病情的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则依据患者的年龄、侧弯角度、生长潜力等因素进行,帮助医疗团队预测患者的病程发展和生活质量长期结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1]。
1.年龄为青少年,无外伤史,脊柱呈侧弯畸形。
2.两肩、两肩胛、两侧髂嵴不等高。
3.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即“剃刀背征”4.脊柱站立位X线正位片可见侧弯,Cobb角10度以上。
5.Adam前屈试验阳性。
(二)诊断分型[2]按照侧弯主曲线顶点的解剖位置,结合临床,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胸椎单弧形:主弧由胸椎组成,腰椎侧弯不明显。
(如图1)2.腰椎单弧形:主弧由腰椎组成,胸椎侧弯不明显。
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很少超过60°,但会引起上半身向侧方倾斜。
(如图2)3.胸腰椎双弧形:胸椎弧顶点在胸7,并凸向右侧,腰椎弧顶点在腰1、2,胸腰椎侧弯同时发生,弯度也大体相同。
胸腰椎弧度交界处的移行椎体无旋转移位。
(如图3)图1 胸椎单弧形图2 腰椎单弧形图3 胸腰椎双弧形(三)证候诊断[2-3]1.肾气不足证:脊柱侧弯畸形,平时神疲乏力,气短、易劳累。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肾阳亏虚证:脊柱呈侧弯畸形,坐久后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肢冷,喜暖。
舌质淡,脉沉无力。
3.脾肾阳虚证:脊柱呈侧弯畸形,坐久后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肢冷,喜暖,纳差,倦怠懒言,气短乏力,大便稀溏。
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脉沉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中医整脊治疗治疗原则:理筋、调曲、练功。
1.理筋疗法[3](1)中药热敷疗法或熏蒸法:辨证应用中药水煎后熨烫萎缩侧肌肉或熏蒸萎缩侧肌肉,以促进萎缩肌肉恢复,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针刺法:取脊柱凹侧华佗夹脊穴为主,辅以辨证取穴,配合脉冲治疗仪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3)推拿、捏脊法:沿脊柱两旁自腰骶开始捏拿皮肤和肌肉,捏脊松筋,以强健脾胃,配合肌肉萎缩侧滚、拿、揉、拍打等推拿手法。
(4)针刀治疗(5)其他外治疗法:如走罐、拔罐、红外线照射、氦氖激光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等。
80互动交流 ·基层医生带你认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四川省骨科医院 纪 甜/陈偲玲/李 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身姿对其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识到,作为青少年群体常见的脊柱问题之一,特发性脊柱侧弯往往会对其身形造成不良影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属于一种脊柱结构性的侧弯。
临床上应用Cobb's法对青少年健康情况进行评估,若其脊柱弯曲角度大于10度,则可判定为脊柱侧弯。
该病多在儿童骨骼成熟前或青春前期发病,是继肥胖症、近视后的第三大青少年“健康杀手”。
有研究显示,其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但有研究显示多数患者为瘦长体型。
现阶段,部分医疗研究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致病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发生该病的女孩身高通常高于同龄女孩,因此,部分研究人员表示,该病可能与生长激素的影响有关;其次,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神经系统的异常发育往往也会导致该病的出现。
具体来看,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往往是该病的常见诱因。
与此同时,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也有可能导致该病出现。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部分患者结缔组织中所含有的蛋白多糖和胶原分泌情况往往存在异常,基于此,部分医疗人员认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特发性脊柱侧弯往往会对青少年的健康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患儿可出现双肩不等高与腰背部不对称的问题。
对于女性而言,其双侧乳房可出现不对称发育,往往以左侧相对较大。
与此同时,患儿脊柱形态结构可出现异常,在体格检查中,其脊柱多呈“S”型,背部有一侧存在局限性的隆起,在弯腰前屈时,可见其背部呈剃刀状畸形。
另一方面,该病可导致患儿出现两侧髋部和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继而影响患儿日常行动能力与行动时的体态,患儿的形象气质也受到影响。
长期的脊柱畸形、姿势异常会出现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会造成内脏功能紊乱,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脊柱侧弯分级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侧面弯曲。
根据侧弯的角度和位置,医学界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常见的分级方
法有以下几种:
1. Cobb 角度分级法:该方法通过测量脊柱两端椎体的旋转角度,计算脊柱侧弯的 Cobb 角度,再根据角度大小来分级,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2. King 分级法:该方法是根据患者的 X 线片所显示的主要侧弯
弯曲部位来分级,分别为第 I 至第 VI 级。
3. Lenke 分级法:该方法是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病的分类方法,
主要根据弯曲的位置、Cobb 角度、椎骨的旋转和侧弯曲度的一系列参
数来分为 A、B、C 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又按照具体的参数分为多个亚类。
无论采用哪种分级方法,对于脊柱侧弯的评估和治疗都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明确不同级别的侧弯程度,医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脊柱侧弯
程度,进行相关的锻炼和康复训练,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中医诊疗方案概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简称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
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治结合,辅以针灸、推拿等方法,以及患者日常的保健和运动,来帮助纠正脊柱侧弯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诊断与分型:中医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
常见的中医分型包括“肝郁脾虚型”、“痰湿阻滞型”、“肾虚型”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辩证施治。
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辩证类型,配制相应的中药方剂,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川芎、鸡血藤等,旨在调和肝气、健脾化痰、补肾益气等。
2. 中药外治:使用中药外敷贴敷患者的脊柱区域,常用的中药材有石膏、川穹、胶薄荷等,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3.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和艾灸等中医针灸疗法,经络、穴位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进而改善脊柱畸形。
4. 推拿按摩:通过中医推拿按摩手法,针对患者的脊柱区域进行按压、揉捏等手法,旨在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脊柱侧弯的程度。
5. 保健和运动:中医强调患者的日常保健和适当运动对于脊柱侧弯的恢复很重要,建议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操作电子产品、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等。
注意事项: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医嘱,定期复诊,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效果和安全性的中药或疗法。
总结: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非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的方法,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治结合,针灸、推拿等方法,以及患者日常保健和运动,来帮助纠正脊柱侧弯并改善症状。
然而,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慎用未经证实效果和安全性的中药或疗法,并与医生密切合作。
参考资料:- 张淑畅,刘扬. 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5):2195-2196.- 赵琳.中医理疗床辅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组配对比较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2):1139-1142.。
脊柱侧弯分类类型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正常纵轴线上发生侧曲,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脊柱侧弯的分类类型。
1. 结构性脊柱侧弯结构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侧弯是由脊柱骨骼结构异常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是由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如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等。
结构性脊柱侧弯通常是固定的,无法通过保守治疗进行矫正,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2. 功能性脊柱侧弯功能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侧弯是由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异常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进行矫正的。
功能性脊柱侧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肌肉不平衡型脊柱侧弯:肌肉不平衡是指脊柱两侧肌肉力量不均衡,导致脊柱向一侧倾斜。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肌肉训练和物理治疗进行矫正。
b. 韧带松弛型脊柱侧弯:韧带松弛是指脊柱两侧韧带过于松弛,无法有效支撑脊柱,导致脊柱向一侧倾斜。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可以通过韧带加固和保守治疗进行矫正。
c. 神经肌肉失调型脊柱侧弯:神经肌肉失调是指脊柱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协调失调,导致脊柱向一侧倾斜。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可以通过神经肌肉训练和物理治疗进行矫正。
3. 年龄相关性脊柱侧弯年龄相关性脊柱侧弯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侧弯。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是由于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的。
年龄相关性脊柱侧弯通常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通常较为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
4. 先天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存在的侧弯。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与遗传因素有关。
先天性脊柱侧弯通常需要早期诊断和干预,以避免侧弯的进一步发展。
5. 后天性脊柱侧弯后天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出生后发生的侧弯。
这种类型的侧弯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姿势不良、长期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等因素引起的。
后天性脊柱侧弯通常可以通过改善姿势和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和治疗。
脊柱侧弯的分类类型多种多样,了解不同类型的侧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