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代谢2
- 格式:pptx
- 大小:298.84 KB
- 文档页数:30
几种动物钙的动态代谢情况见表1。
钙磷的代谢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不同种类动物钙代谢强度不同;第二、随年龄增加, 周转代谢率降低,但是每天周转代谢的钙量仍可达吸收钙量的4-5 倍;第三、周转代谢强度大,一头35kg 重的猪,每天沉积和分解的钙量达23g 以上,仅有13% 左右作为净沉积钙,其余都是沉积后又分解进入体液循环,每沉积 1 克钙,平均需要8 克左右的钙进出沉积组织,即周转代谢是净沉积的8 倍左右,尽管成年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净沉积率,但合成和分解的绝对量仍相当大。
表1 不同种类动物钙的代谢动年物龄体重(kg)摄入(g)吸收(g)内源粪钙(g)内源尿钙(g)总粪钙(g)存积钙(g)分解钙(g)猪15 周绵羊 6 月牛 5 周牛14 月牛 5 年人30 年(哺乳)35305038050070112.655.826.663.00.924.71.35.39.612.60.311.450.850.56.466.00.120.110.050.01微量微量0.187.82.21.1223.4656.400.7313.32.415.00.8810.22.0310.30.87引自Riis(1983) p.296.钙、磷代谢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
参与血中钙、磷水平调节的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1,25-(OH)2 -D3)等三种激素,这些激素对钙的吸收、进入骨中沉积、肾的重吸收和排泄等代谢过程都有调节作用。
钙在动物体内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
第一,作为动物体结构组成物质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起支持保护作用;第二,通过钙控制神经传递物质释放, 调节神经兴奋性;第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使Ca 2+ 进入细胞内触发肌肉收缩;第四,激活多种酶的活性;第五,促进胰岛素、儿茶酚氨、肾上腺皮质固醇, 甚至唾液等的分泌;第六,钙还具有自身营养调节功能,在外源钙供给不足时, 沉积钙( 特别是骨骼中) 可大量分解供代谢循环需要,此功能对产蛋、产奶、妊娠动物十分重要。
钙磷代谢试验膳食
1、低钙、正常磷代谢膳食的特点及膳食原则
(1)特点:调整饮食中的钙磷含量,观察甲状旁腺功能。
代谢期为5天,为称重膳食,前3天为适应期,后2天作为代谢期。
收集试验前及最后代谢期24小时的尿液,测定尿钙排出量。
(2)适应症:检测甲状旁腺功能;观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3)膳食原则:
1)代谢期膳食中每日钙供给量应小于150毫克,磷600-800毫克。
2)宜选食含低钙高磷的食物。
3)试验期间,蛋白质脂肪总能量应固定。
患者有饥饿感时,可添加纯碳水化合物食物,并可适量增加脂肪。
(4)食物选择:
1)可用食物:米、面粉、鸡蛋、番茄、莴笋、粉皮、粉丝、黄瓜、土豆、凉粉等。
2)忌用食物:牛奶、豆类、小虾皮、芝麻酱等,食盐称重使用,避免用酱油,还须禁饮茶。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考纲要求》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掌握(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熟悉(3)钙、磷、镁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熟练掌握2.微量元素熟悉(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和胶原纤维结合在一起使骨牙组织具有特殊的硬度和韧性。
一、钙、磷、镁代谢(一)钙、磷、镁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排泄:主要由肠道排出其次是肾脏排出。
肾小球滤过钙约10g/天,由尿中排出的仅约150mg/天,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钙磷代谢的调节1、体内外钙稳态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主要由甲状旁腺激素、1,25-(OH)2D3和降钙素三个激素作用于肾脏,骨骼和小肠三个靶器官调节的。
(1)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等作用。
PTH在血液中半衰期仅数分钟,甲状旁腺细胞内储存亦有限。
血钙是调节PTH的主要因素。
低血钙的即刻效应是刺激贮存的PTH释放,持续作用主要是抑制PTH的降解速度。
此外,1,25-(OH)2D3增多时,PTH分泌减少;降钙素则可促进PTH分泌。
PTH作用于靶细胞膜,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增加胞质内cAMP及焦磷酸盐浓度。
cAMP能促进线粒体Ca2+转入胞质;焦磷酸盐则作用细胞膜外则,使膜外侧Ca2+进入细胞,结果可引起胞质内Ca2+浓度增加,并激活细胞膜上的“钙泵”,将Ca2+主动转运至细胞外液,导致血钙升高。
1)对骨的作用:PTH有促进成骨和溶骨的双重作用。
小剂量PTH 刺激骨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促进胶原和肌质生成,有助于成骨;大剂量PTH能将前破骨细胞和间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后者数量和活性增加,分泌各种水解酶和胶原酶,并产生大量乳酸和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促进骨基质及骨盐溶解。
2)对肾脏的作用:PTH增加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随袢上升段对Ca2+的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结果尿钙减少,尿磷增多。
3)对小肠的作用:PTH通过激活肾脏1α-羟化酶,促进1,25-(OH)2D3的合成,间接促进小肠吸收钙磷,此效应出现较缓慢。
(2)1,25-(OH)2D3:1,25-(OH)2D3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激素,皮肤中的胆固醇代谢中间产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先转变为前维生素D3(previtamin D3),后自动异构化为维生素D3(V D3)。
皮肤转化生成的及肠道吸收的V D3入血后,首先在肝细胞微粒体中25羟化酶催化下,转变为25-(OH)D3,再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变成1,25-(OH)2D3,其活性比VD3高10-15倍速。
钙磷代谢异常见于哪些原因钙磷代谢异常是指体内钙和磷的平衡失调,可能出现钙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磷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钙磷代谢异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下面将分析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甲状旁腺是控制体内钙磷代谢的重要腺体,当其功能亢进时,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过多。
PTH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以及骨骼骨质破坏,从而导致血钙水平升高。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甲状腺激素(T3和T4)对体内钙磷代谢有重要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以及骨骼形成。
血清钙浓度降低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常见表现之一。
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Hyperadrenocorticism):肾上腺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受到调控的激素,与钙和磷代谢密切相关。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导致肾上腺皮质醇合成增加,抑制骨骼形成和抑制肾脏对磷的重吸收,从而导致血钙浓度上升,血磷浓度下降。
4. 肠吸收不良: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障碍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的另一重要原因。
肠吸收不良可能由胆盐缺乏、胃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引起。
5. 肾脏功能障碍:肾脏是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调节器官,肾脏对钙和磷的重吸收、排泄扮演重要角色。
肾脏功能障碍可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
6. 维生素D代谢异常:维生素D是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
体内维生素D3在肝脏被羟化为25-羟维生素D3,再经肾小管细胞羟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活性型维生素D)。
维生素D代谢异常如肾小管对1,25-二羟维生素D3不敏感,肝细胞羟化功能受损等,会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和活化受阻,从而发生血钙和血磷浓度失衡。
7.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肾小管功能异常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本章考点:1.钙、磷、镁代谢(1)钙和磷的生理功能、代谢及其调节,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
(2)镁的生理功能、代谢及其调节,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
2.微量元素(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
(2)锌、铜、硒、铬、钻、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
(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一、钙磷代谢(一)钙和磷的生理功能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2.磷的生理功能磷酸盐也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二)钙磷的代谢及调节1.钙的代谢调节钙在十二指肠吸收,是在活性维生素D3下的主动吸收,肠管的pH可明显的影响钙的吸收,偏碱时减少钙的吸收,偏酸时促进吸收。
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钙通过肠管和肾排泄,由消化道排除的钙包括未吸收的和由肠管分泌的。
每日由肾小球滤过钙约10g,但由尿中排出的仅约l50mg,所以大部均由各段肾小管回吸收了。
尿钙排出量直接受血钙浓度影响,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乎无钙排出。
2.磷的代谢人进食的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由于磷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磷约5g,但85%~95%被肾小管回吸收。
钙磷代谢一、含量与分布人体内钙、磷含量相当丰富,正常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700~1400g,磷总量约为400~800g。
其中99%以上的钙和86%左右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其余部分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表13—1 人体内钙磷分布情况钙磷部位含量(g)占总钙(%) 含量(g)占总磷(%)骨及牙1200 99.3 600 85.7细胞内液 6 0.6 100 14.0细胞外液 1 0.1 6.2 0.3二、生理功用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料。
此外,分布于各种体液及软组织中的钙和磷,虽然含量只占其总量的极小部分,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用。
1.Ca2+的生理作用①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当血浆Ca2+浓度降低时,可造成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以致发生抽搐;②能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常用钙制剂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以减轻组织的渗出性病变;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与促进心肌舒张的K+相拮抗,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④是凝血因子之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⑤是体内许多酶(如脂肪酶、ATP酶等)的激活剂,同时也是体内某些酶如1,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等的抑制剂,对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⑥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Ca:能增强心肌兴奋性,又能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k:既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2.磷的生理作用①是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如核苷酸、核酸、磷蛋白、磷脂及多种辅酶重要组成成份;②以磷酸基的形式参与体内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③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蛋白质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酶共价修饰调节最重要、最普遍的调节方式,以此改变酶的活性对物质代谢进行调节;④血液中的磷酸盐是构成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钙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故血钙通常指血浆钙。
正常成人血浆钙的平均含量为2.45mmol/L(2.25-2.75),血浆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大约各占50%。
13-3钙磷代谢钙盐和磷盐是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
绝大部分的钙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
骨骼中的钙磷与体液中的钙磷保持着动态平衡。
血液中的钙磷浓度虽低,但可反映体内钙磷的代谢情况,所以在钙磷代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血钙与血磷(一)血钙血钙通常是指血浆钙,因为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健康人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9~11mg/dL),无年龄差异。
血钙包括离子钙和结合钙两部分,包括与蛋白质(清蛋白)结合的蛋白结合钙(约为40%)和少部分与柠檬酸等结合的柠檬酸结合钙(称复合钙,约占15%)。
复合钙和离子钙均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又称可扩散钙,而蛋白结合钙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通常称非扩散钙。
血浆蛋白结合钙与离子钙之间可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但受血液pH的影响。
由上式可见,当血浆中[H+]升高时,蛋白结合钙向离子钙转化增加,[Ca2+]升高;当血液中[HCO3-]增高时,离子钙向结合钙转化增加,[Ca2+]降低。
(二)血磷血磷通常指血液中的无机磷,以无机磷酸盐(HPO42-、H2PO4-等)形式存在。
成人血磷浓度为1.1~1.3mmol/L(3.5~4.0mg/dL);儿童为1.2~2.1mmol/L(4.5~6.5mg/dL)。
血磷浓度不如血钙稳定,成人血磷也有一定的生理变动,如摄入糖、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情况下,细胞内磷的利用增加,也可引起低血磷。
血钙、血磷浓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当以mmol/L来表示健康成人血钙和血磷浓度时,它们的乘积是一个常数为2.5~3.5,即[Ca]×[P]=2.5~3.5。
乘积大于3.5时,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若小于2.5,则会影响骨组织钙化,甚至使骨盐再溶解,导致儿童发生佝偻病,成人可发生软骨病。
二、钙磷代谢的调节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的激素主要有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素、降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