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种的制备详解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791.50 KB
- 文档页数:50
菌种制备工艺菌种的分离纯化1、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
将原菌种制备成菌悬液或单孢子悬液,梯度稀释,涂布分离平板,28±0.5℃培养6-8天,成熟后挑单菌落传F1斜面,F1斜面成熟后传F2斜面,同时转接种子瓶、发酵瓶进行初筛。
F2斜面成熟后转接种子瓶、发酵瓶进行复筛。
具体的工艺过程如下:⑴、菌悬液或单孢子悬液制备——将菌种震荡均匀或使用玻璃珠打散,梯度稀释至合适的浓度,该浓度要保证涂布平板后能够分离出单菌落,通常稀释至10-7。
菌种的来源通常有:高单位罐批的发酵液、保存的用于生产的冻存管菌种等。
⑵、分离平板的涂布与培养——将梯度稀释的菌悬涂布到分离平板上培养,培养温度:28±0.5℃,相对湿度40%—45%,通常培养6~8天即可生长出合适的单菌落,培养时第一天正置平板,第二天起倒置培养。
⑶、F1斜面的培养——在分离平板上选取合格的单菌落接种到F1斜面上,合格单菌落的特点为:菌落直径4~6mm、圆形、边缘不光滑、中间有白色小突起,不规则皱褶、扁平、产生孢子。
F1斜面的培养温度:28±0.5℃,湿度40%—60%,通常培养6—8天即成熟。
成熟的斜面特征为菌苔微厚而丰满,分布有白色孢子,表面呈鼠灰色,背面呈黑色。
⑷、F2斜面的培养——选取生长良好、无杂菌的成熟F1斜面,使用接种针转接到F2斜面,F2斜面的培养温度:28±0.5℃,湿度40%—60%,通常培养6—8天即成熟。
⑸、初筛—— F2斜面接种的同时,使用接种铲刮取约0.5—1cm2的菌苔至种子瓶,种子瓶在28℃的摇床上培养22—24h,然后按照8%—10%的接种量移种至发酵瓶中,发酵瓶在28℃的摇床上培养(240rpm)至200h放瓶,依据发酵瓶的放瓶效价初选出合适的F1斜面,通常选取发酵单位高于3500u/ml的F1斜面。
2、复筛复筛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