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种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644.50 KB
- 文档页数:68
①首先将乳酸菌的浓缩培养基加适量的水煮沸5分钟以上(大家记住一定要煮沸5分钟以上),杀灭其中所有的微生物。
如果不到5分钟,没有煮沸,那么做出来的杂菌可能就比较多。
①补充无菌水到330kg,或者做直接的产品,那你就直接补到990kg。
①加入菌种开始培养,培养的过程把培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5-40①,建议直接在温度控制开关上把它调整到38①,这是最合适的。
④在38①恒温条件下培养36-48个小时,基本上可以完成培养。
如果你要做稀释的,那在这个时候再加入660公斤无菌水就可成为乳酸菌的成品,灌装或者直接使用。
发酵菌的制作方法
发酵菌(也称为酵母菌或发酵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制作:
1. 准备食材:选用高质量的发酵菌菌种,如干酵母或活性酵母。
同时准备适量的营养基质,如糖、面粉、水等。
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菌种所需的营养要求制备培养基。
一般的培养基可以使用面粉、水、糖混合而成。
具体的比例可以参考菌种的使用说明。
3. 混合菌种和培养基:将选用的发酵菌菌种加入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中。
4. 培养发酵菌:将混合好的菌种和培养基放入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一般在28-32摄氏度之间。
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5. 观察生长情况:注意观察发酵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体的形态、色泽和菌液的气味等。
6. 收获发酵菌:根据需要,可以在发酵菌达到一定的生长量后进行收获。
可以将生长好的发酵菌过滤出来,或者直接使用整体菌体。
以上是制作发酵菌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制作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发酵菌种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发酵菌的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
发酵菌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特殊的发酵菌种或应用需要专门的培养条件和方法,请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操作。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流程一、菌种选育与保存青霉素的生产首先始于优良菌种的选育。
选育出的高产、稳定且遗传性能好的菌种是青霉素生产的基础。
一旦获得理想菌种,必须妥善保存以防退化。
常用的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斜面低温保藏和砂土管保藏等。
二、生产菌活化在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前,需要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活化。
活化过程通常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温度下进行,目的是使菌种从休眠状态复苏,恢复其生理活性。
三、孢子制备活化后的菌种进一步制备成孢子悬液。
孢子作为青霉素发酵的种子,其质量直接影响发酵效果。
孢子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营养条件、温度和湿度等,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孢子。
四、种子制备种子制备是将孢子接入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使其繁殖成足够数量的菌丝体。
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通气量等,以确保菌丝体健康、生长迅速。
五、发酵培养发酵培养是青霉素生产的核心环节。
将种子接入发酵罐中,在严格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培养。
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促进青霉素的合成和积累。
六、发酵液预处理发酵结束后,发酵液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为后续的萃取与分离创造条件。
预处理通常包括离心、过滤、沉淀等步骤。
七、萃取与分离萃取与分离是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萃取剂有醋酸丁酯、正丁醇等。
通过萃取,青霉素可以被转移到有机相中,再经过分离纯化得到较为纯净的青霉素。
八、脱色与结晶经过萃取与分离后得到的青霉素溶液需要进行脱色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色杂质。
脱色后,再通过结晶操作,使青霉素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便于后续的干燥和包装。
九、成品检验与包装最后,对结晶得到的青霉素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纯度、活性等指标。
合格的青霉素产品进行干燥、粉碎后,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要求无菌、防潮、避光,以保证青霉素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整个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发酵菌种:菌种建库流程及管理安全性问题1. 菌种建库流程1.1菌种筛选菌种筛选是微生物菌种建库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从自然环境、生物体或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出具有特定生理生化特征或能够合成特定代谢产物的菌株。
这一过程包括样品采集、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等环节。
1. 样品采集:从目标环境(如土壤、水、空气)或目标生物体(如植物、动物)中采集样品。
2. 菌种分离:将采集的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稀释、培养、纯化),分离得到单一菌株。
3. 初筛: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以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菌株。
4. 复筛:对初筛中具有特定特征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以确定最佳菌株。
1.2菌种鉴定在筛选出具有特定特征的菌株后,需要对菌种进行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和生物学特性。
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
1. 形态学鉴定:观察菌株的形态、大小、结构、染色等特征,以确定其分类学地位。
2. 生理生化鉴定:对菌株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如对碳源、氮源的利用,pH、温度等生长条件的适应性,以及代谢产物等的分析,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多态性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微生物物种。
1.3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是微生物菌种建库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获得菌株的全部基因组序列,从而为后续的基因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基因组测序一般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如Illumina HiSeq、MiSeq等)或第三代测序技术(如PacBio RS II等)。
1. 基因组提取:从菌株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2. 测序建库:将基因组DNA构建成适合测序的文库。
3. 测序:将文库上机进行高通量测序。
4. 质控: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序列和噪声。
5. 拼接:将高质量的序列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1.4数据库构建数据库是微生物菌种建库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将菌株的基因组数据存储起来,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厌氧菌,其代谢能力强,能够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下生长并在发酵产生多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生长迅速、有益代谢产物多等优点,成为目前工业上比较常用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之一。
下面将介绍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及其应用方面的情况。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过程需要一种含有能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等基本的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其中碳源可为糖类、醇类、油脂以及淀粉等,氮源可为氨基酸、蛋白质等,而微量元素例如镁、钾、钙、铁、锌、硫等的添加也十分重要。
根据细胞生长的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诱导剂,如硫酸亚铁、纤维素、海藻酸等,可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生酶和多糖等有益代谢产物。
同时添加辅助营养因子如维生素、核酸、脂类和氨基酸等也有利于菌体的生长。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发酵菌种的制备:从保存好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挑选一株适宜的为发酵菌种,通过预培养、扩大培养等步骤得到高活力的发酵菌种。
2. 发酵罐内的生长:高活力的发酵菌种被接种到发酵罐内的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连续搅拌和恒温等方式进行发酵罐内的生长。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罐内的氧气和水分等因素,并根据菌株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确保菌体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可以连续持续。
3. 代谢产物的制备:随着菌体的生长,枯草芽孢杆菌将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包括酶类、多糖、抗生素、代谢物以及酸等。
其中酶类和多糖等有益代谢产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条件刺激和引导,以更好地促进糖基化、多糖生成等反应。
4. 收获和处理:发酵过程通常需要持续数日至数周不等,当代谢产物达到预期质量和产量后,需要将发酵罐内的培养液收获出来,通过中和、破细胞、浓缩等方式进行处理,得到纯净的有益代谢产物。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多种的应用前景,如在食品、饲料、医药、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菌种选育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一、实验目的1. 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工业微生物菌株的方法。
2. 熟悉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是微生物生长的大本营,水体是微生物生长的第二场所。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都是混在一起的,要获得发酵菌株,首先必须把它们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分离微生物菌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稀释法。
将样品放于无菌水中,通过振荡,使微生物悬浮于液体中,然后静止一段时间,由于样品沉降较快,而微生物细胞体积小沉降慢,会较长时间悬浮在液体中。
通过对微生物细胞悬浮液的进一步稀释和选择性培养,就可以分离出我们需要的目的菌株。
基本特征:⑴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能生成较多的发酵产物。
⑵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等易控制⑶抗杂菌和抗噬菌体能力较强。
⑷遗传稳定性高、不易退化。
⑸不产生有害的生理活性物质或毒素(食品或医药微生物菌株)。
本实验以土壤或淡水微生物的分离为例,介绍发酵菌株的自然选育方法,若要筛选海洋微生物,在配制培养基及无菌水时应用陈海水代替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其他操作都一样。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样品土壤、水、苹果2. 培养基⑴Zobell 2216E 琼脂培养基:蛋白胨5g,酵母膏1g,FePO40.01g,NaCl 10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 7.2~7.4。
⑵营养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NaCl 5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7.2~7.4。
⑶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0.5g,MgSO4·7H2O 0.5g,NaCl 0.5g,FeSO4·7H2O 0.01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 7.2~7.4。
⑷苹果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煮沸20 min后过滤,滤液中加蔗糖20 g和琼脂20 g,补水至1000mL,pH自然。
若要筛选海洋微生物,上述培养基用陈海水(或2%海盐)配制。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1)平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2)金针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3)白灵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4)香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5)杏鲍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6)榆黄蘑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 H值自然;(7)茶新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 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8)鲍鱼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9)鸡腿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10)灵芝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11)黑木耳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12)猴头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 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13)滑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2克,麦麸50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14)双孢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 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15)灰树花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16)姬松茸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3克,葡萄糖13克,麦麸5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1.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