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罗_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评析_
- 格式:pdf
- 大小:206.35 KB
- 文档页数:9
威尔逊的全球影响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于20世纪初执政,他的政策和思想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威尔逊的全球影响,并分析他的外交政策、政治理念和国际组织的建立。
一、外交政策威尔逊以“宣传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强调倡导和平、自由和民主,并反对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提出了“十四点”原则,旨在确保战后的和平与稳定,这些原则为之后的和平谈判提供了基础。
然而,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并非没有争议。
例如,他试图促成美国加入《凡尔赛条约》和成立国际联盟,这引发了国内的激烈争议。
尽管最终未能获得国会的批准,但他的努力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理念威尔逊的政治理念对世界各地的政治体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倡导以合作、平等和干预为基础的进步主义。
他主张政府应当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通过改革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威尔逊的政治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提出了“好邻居政策”,旨在改善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反对干涉主义政策,并承认拉美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这种政策使得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拉美国家也得以发展自己的国内事务。
三、国际组织的建立威尔逊的全球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国际组织的重视上。
他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冲突和维护和平。
尽管国会没有批准美国的加入,但国际联盟的设想以及威尔逊关于国际合作的理念为后来的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还推动了设立国际法庭和一些国际机构,这些机构为日后的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威尔逊的倡导和努力使得国际社会更加重视跨国问题和全球合作,为今天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结论威尔逊作为一位美国总统,他的政策和思想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外交政策、政治理念以及对国际组织的关注都为全球合作和治理做出了贡献。
尽管他的政策并非没有争议,但他的意识形态和努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国关理论【⼀】(⼈物名词解释)国关理论学派⼈物(名词解释)理想主义学派:①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中最重要的代表⼈物,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最雄辩的和最有影响⼒的代⾔⼈”。
他1913年⼊主⽩宫,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
1918年在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
主要著作《论国家》、《伍德罗·威尔逊⽂集》。
②阿尔弗雷德·齐默恩: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
他坚持认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
⽽是⼈的开化和教育不⾜,反对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类的天性。
他强调必须⽤新的⽅法来避免战争。
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国联与法权》。
③约翰·默⾥: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神学家。
理想主义与⾃由主义的代表⼈物。
强调⼈性可以改造,重视国际利益,倡导建⽴国联,为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外交政策和⾃由社会》、《核武器的道德困境》。
现实主义学派:①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
韦伯认为政治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段就是暴⼒。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权⼒的理论、政治领导的理论、国际冲突对国际政治结构影响的理论上。
②爱德华·卡尔: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际理论家。
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他因此被认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
从卡尔开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揭开了新的⼀页。
主要著作有《⼆⼗年危机(1919-1939)》、《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
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物。
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的原罪说;关于⼈与集体;冲突和权⼒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产物;道德和权⼒政治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著作有《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终结的反思》。
有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轶事有哪些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学术观点很多人关注作为政治家的威尔逊,因而对他的学术观点了解甚少。
威尔逊可以说是传统公共行政(TPM)学说的早期理论奠基人,他最著名的公共行政学说就是政治与行政分开,以期实现政府的廉洁、高效。
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Policy),而行政人员(official)负责执行并对政治家负责。
但是这个理论已经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幻想(myth)。
这个理论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威尔逊虽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但是行政人员对政治家负责就会在现实中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就存在行政人员对政治家进行隐瞒、粉饰过错或者两者相勾结的可能。
而当时在西方民主国家普遍实行的政党制度更使得这种理论无法实践,一个政党赢得大选,在组成以本党成员或联盟者为主的议会同时,势必要组成以本党成员为主的政府。
虽然不会从基层到高层将官员都换成本党人士,但是中高层通常会以本党人士为主。
这样不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会有政党或政治的影子,一个纯正(pure)而绝不受到政治影响的行政是不存在的。
威尔逊自己上台后都没有贯彻自己的学术观点,因为政党政治在包括美国在内几乎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根深蒂固了。
排除以上这些因素,就算政治家或政党不对行政人员施加影响,但是行政人员执行的政策中都是有政治意向的影子的。
因而这个理论作为TPM的重要理论还不够成熟。
一战战争讲话1917年4月2日,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了他历史性的请求参战的演讲,即战争咨文(War Message)。
1917年4月2日的华盛顿寒冷而阴雨,但这并不妨碍数以千计的支持者举行集会支持威尔逊。
他们中数百人手持美国国旗,气氛高涨、炽烈。
在这之前的夜晚,威尔逊几乎没有睡觉,而是和他的一个亲密朋友爱德华·M·豪斯(尊称豪斯中校)反复审阅他的演讲稿。
晚上,他先是前往参议院、战争部和海军部讨论宣战事宜,随后在20:30分前后到达国会。
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威尔逊行政学说是由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行政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分工:威尔逊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明确划分不同部门和职能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
他主张将政府机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并强调每个机构应当专注于自身的职责,避免重叠和冲突。
2. 行政中立:威尔逊主张行政机构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他认为行政应当基于科学、专业和事实,而非个人意愿或政治利益来进行。
3. 行政效率:威尔逊强调行政机构应当追求高效率的运作,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他主张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通过精确的目标设定、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提高行政效能。
4. 公共参与:威尔逊认为,行政机构应当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和合作,倾听社会声音,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
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的行政体系,以增强民主治理的效果。
总的来说,威尔逊行政学说强调行政的专业化、中立性、高效性和公众参与,旨在实现更好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 internationalism)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性格”,它内在地要求生成美国主导的全球变迁的方案,特别是一个以援助和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系统的第三世界政策,这是现代化理论运动在美国兴起的基本动力和历史条件。
自由国际主义在冷战初期曾受到现实主义的有效抑制,一度延缓和削弱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重视及其对援助和发展政策的建构,现代化理论的政策效应即在于改变这种局面。
现代化理论秉持自由国际主义并认同民主党自由主义,反映了美国自由主义演进的阶段性历史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肯尼迪、约翰逊两届政府对第三世界的政策。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传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流派之一。
D 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点: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它认为合于理性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
①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
②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
一、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从康德到威尔逊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睿智的思想家高擎理性主义的大旗,对以欧洲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为代表的腐朽“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挞伐。
理性主义和人类尊严的思想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荡涤着几百年来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渣滓。
人类似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智慧。
正如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所言,这是一个“让光明照亮人类的思想的黑暗角落”③的时代。
威尔逊主义在20世纪初,一股新的政治思潮崛起,被称为威尔逊主义。
这一思潮源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理念和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尔逊主义的核心理念1. 国际合作与联盟威尔逊主义强调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和建立联盟来解决国际争端,倡导各国共同努力维护和平与稳定。
2. 民族自决威尔逊主义主张支持各民族自决权,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未来发展。
3. 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威尔逊主义主张发展国际法体系,建立国际组织,通过法律和组织来规范国家之间的行为,维护世界和平。
威尔逊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威尔逊主义的理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凡尔赛和约》中体现了威尔逊主义的很多要素,如强调民族自决、建立国际联盟等。
然而,威尔逊主义也受到一些挑战和批评,例如在战后的处理中未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和平与公正。
在后来的历史中,威尔逊主义仍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等国际组织与文件,都蕴含着威尔逊主义的思想。
威尔逊主义的当代意义威尔逊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合作和文明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威尔逊主义的合作与联盟理念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同时,威尔逊主义在民主和民族自决方面的理念也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各国应该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威尔逊主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通过弘扬威尔逊主义的理念,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友好关系,共同建设和平稳定的世界格局,才能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的愿景。
结语威尔逊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其倡导的合作、民族自决和国际法等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弘扬威尔逊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及其政治实践作者:陈蕴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11期摘要: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是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体现在他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和美国外交四项原则之中,其思想源于基督教信仰、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控制论。
在一战结束之际,他希望用理想主义思想改造国际关系,建立20世纪的美国新型霸权,并尽全力去付诸实践,促成了国际联盟的成立。
威尔逊理想主义和国际联盟都存在一些重大缺陷,二战爆发宣告了国际联盟的失败。
然而,威尔逊理想主义仍被公认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起点,对后世的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威尔逊;理想主义;国际联盟中图分类号:D0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1-0073-0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为世界大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英、法遭到严重打击,英国失去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国际政治力量的中心由欧洲向北美转移,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国力更加强盛。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这是美国着眼全局、由美国牵头与欧洲列强共同维持世界秩序的一个总框架,它体现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
威尔逊理想主义是解读20世纪美国国际关系思想和外交政策的一把钥匙。
一、威尔逊理想主义及其思想渊源威尔逊理想主义是其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
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强调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目标的实现,之后补充提出的美国外交四项原则,即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美国外交主要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获得政权的外国政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遵守道义等,完善了他关于持久和平的设想。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理想主义代表人物:(一)伍德罗·威尔逊★{07年,简述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届总统,理想主义最重要代表人物。
1918年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
威尔逊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要反映在《论国家》和《伍德罗·威尔逊文集》。
其主要点是:1、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评态度;2、认为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可确保和平;3、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提出三个重要假设:1)人本善;2)主权国家根本利益是和谐的;3)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应以集体安全体系代替均势体系。
威尔逊主义开创了美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时代,影响深远。
但威尔逊理想主义不过是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价值观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罢了。
————————————————————————————————————————————————(二)阿尔弗雷德·齐默恩1、一方面,他坚持认为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人性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开化和教育不足。
另一方面,他强调必须用新的方法来避免战争。
2、1)人类是可以改造的,所以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
国际联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如果强国把安全仍然寄托在均势上,就会忽视人类的力量。
2)国联是人类将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是均势时代将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将要开始的表现。
————————————————————————————————————————————————(三)约翰·默里1、民主思想和政治理论主义主要反映在:1)关于权力的观点。
道德必须要监督权力的运用,并且权力在道德的指导下使用。
2)关于正义战争的问题。
判断标准:A、看其是否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灾难。
浅析国际关系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摘要:战争与和平一直都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研究的主题,人类渴望和平,渴望安宁,但是,自从有人类起,战争就一直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死伤越来越多。
针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总体上分为两大派别,乐观派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可以拥有永久的和平,而悲观派认为战争是必然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人类所能做的不是消除战争,而是延迟战争,使两次战争之间的和平更持久,这便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
关键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战争;和平;国际关系理论形成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时间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国际关系的发展是风云变幻、跌荡起伏,国际政治理论总是在现实的冲击下,不断地继承、创新和发展,以求能更好的解释现实,并更好的预测未来。
在这些理论中,本文着重分析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研究它们的核心内容,体系构成以及如何推动国际关系历史的发展。
一、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国际关系,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
国际关系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阶段,基本的观点是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的签订为标志的,该条约是三十年战争的产物,条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使国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权力的实体出现在国际社会[2]中,主权国家也成为日后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对象。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二战之后出现的,是以1948年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传统现实主义奠基人汉斯·摩根索创作的经典《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为标志的,在这部名著中,摩根索精确地界定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提出了以权力界定下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最重要因素。
从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可以看出来,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这是每一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5-05-22作者简介:姜秀敏(1975-),女,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讲师。
第8卷第1期2006年1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8,No .1J a n .2006文章编号:1008-3758(2006)01-0048-04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姜秀敏(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理想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中占据着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导地位。
威尔逊作为理想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研究理想主义的切入点。
威尔逊理想主义以普遍的道德和意识形态来定义国家利益,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总体和谐、可以通过道德和国际法求得进步的过程,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实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并以此为要素建构世界新秩序。
如何正确认识威尔逊理想主义对于研究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至关重要。
关 键 词:威尔逊;理想主义;利益和谐;集体安全;公开外交中图分类号:K 712.52;D 81 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理想主义作为一个思想流派,与现实主义并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学派,威尔逊作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想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向来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
此后,威尔逊又对“十四点计划”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美国外交四项原则: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美国外交主要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获得政权的外国政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遵守道义等,完善了他关于持久和平的设想。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题1.研究方法(1)传统研究方法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法律分析法(2)当代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法(3)常用研究方法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2.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3.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4.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5.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6.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名词解释1.理想主义学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
2.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
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威尔逊实践其理想主义提供了机会,但是各主要战胜国却各有自己的战略意图,特别是法国想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克里蒙梭利用其老练的外交风格在和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威尔逊由于其个人坚持过于原则、理想的信念,以及国际上英法两国仍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国内孤立主义传统的不支持等原因,致使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实际上最终在巴黎和会上就以失败而告终。
关键词:伍德罗·威尔逊;理想主义;巴黎和会;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以德国战败宣布投降而结束,尽管战事已经结束了,但是一场意在惩罚战后德国的外交战却又在巴黎拉开帷幕。
就在这次巴黎和会上美国正式抛弃了以往的孤立主义政策,转而全面介入欧洲事务,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和会上重申了“十四点计划”,主张建立通过集体安全来维护和平的国际联盟,这是理想主义的第一次实践,这也成了《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但是正如基辛格所言,“其条款对修好而言太烦琐,对彻底使德国屈服又不够严苛”[1]236,这只会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事实是成立后的国联确实并没有阻止法西斯的入侵,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了国联的破产,也标志着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实践的彻底失败。
一、巴黎和会召开前各国的战略意图一战结束之后,英法意等国希望获得德国的大量战争赔款以弥补自己的战争创伤,同时剥夺德国的所有海外殖民地。
但是它们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英国希望继续维持其海上霸权的地位,极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但是为了不破坏自己对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而并不主张过于削弱德国;意大利希望获得更多的领土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而作为“百年宿敌”的法德两国,法国希望重新建立起欧洲大陆霸权的地位,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而此时的美国在参战前大发战争财,本土也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而且美国在一战前已经是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威尔逊自信美国有这个能力领导世界,而自己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和信仰也可以被付诸实践。
浅评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作者:任甜甜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理想主义通常被政治家和学者们视为最早创建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理想主义精神及青睐集体安全观的思想主张,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的诞生对是美国政治理念以及历史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美国转变了自身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角色。
关键词理想主义威尔逊国际联盟民族自决中图分类号:K712.52 文献标识码:A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催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场空前的灾难之后,世界人民饱受大战摧残的痛苦,开始向往和平,于是,一种消灭战争、争取永久和平的主观情绪盛行一时,学者们也开始迫不及待地为追求这一美好愿望而积极投身于对未来国际关系理想模式的规划设计之中。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作为理想主义学派奠基人对理想主义学派的全面构筑做出最大贡献。
威尔逊在国际关系领域和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都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
1威尔逊的经历及其思想的形成1889年,威尔逊在《国家论》中提出国家和世界应当民主化,应实现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道德理想。
1918年1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主要强调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民族自决、国际法律、贸易自由、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等,这些被统称为“威尔逊主义”。
1919年,西方国家在威尔逊的倡导下成立了国际联盟。
1929年,法、美等国签定了“非战公约”。
此后,威尔逊提出了美国外交四项原则作为对“十四点计划”的补充,使持久和平的设想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然而,这些理想化的思想和原则是提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表面上反对“秘密外交”,标榜“民族自决”,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却是美国为削弱其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强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其敌视苏联、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态度。
伍德罗威尔逊名词解释伍德罗·威尔逊,这可是个在历史长河里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呢。
这人就像一颗独特的星星,在政治的天空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他出生在一个有一定文化氛围的家庭,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在肥沃的土壤里开始扎根,家庭环境的滋养对他后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威尔逊在教育领域就有不少的建树。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你想啊,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知识的海洋里掌舵一艘大船。
他在学校里推动了很多改革,试图让教育变得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改革就像是给一辆老汽车换上新的零件,让它能够跑得更快更稳。
他在校园里传播知识的种子,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就像他播下的种子长成的参天大树,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后来啊,威尔逊涉足政治舞台,那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大舞台。
他就像一个充满斗志的勇士闯进了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迷宫。
他竞选总统成功后,就开始大展拳脚。
他的政策里有个很出名的“新自由”,这就像是给当时的美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这个政策试图打破一些大财团的垄断,让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发展。
这就好比一场春雨,滋润了那些被大树阴影遮盖的小花草,让它们也有机会茁壮成长。
威尔逊在外交上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这在当时的国际格局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十四点原则就像是他在国际舞台上抛出的一个锦囊妙计。
他希望通过这些原则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这就像在一群争吵不休的孩子中间,有一个懂事的大孩子站出来说,咱们别吵啦,咱们按照这些规则来玩,这样大家都能开心。
这十四点原则里强调民族自决啊,国家之间平等交往啊,在当时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那些被殖民统治压迫的地区,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一战的时候,威尔逊带领美国参与其中。
他就像一个掌舵的舵手,决定着美国这艘大船在战争中的走向。
美国的参战对战争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像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威尔逊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联盟,这是他的一个伟大梦想。
第二节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形成的思想渊源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加尔文派仰、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弗雷德瑞克・特纳的边疆学说。
一、 基督教加尔文派信仰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
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1]。
威尔逊在宗教信条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神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得以建构的基础。
对此,研究威尔逊的学者们得出了相似的评价。
他们都注意到威尔逊入主白宫之前撰写的大多数著作和演讲中,基督教信条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如果不是唯一的角色,起码也是关键性角色。
林克指出,威尔逊政治思想的基础就是他从基督传统中延伸出来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马德勒也认为理解威尔逊进入政界和外交界的“多年准备”的关键就是加尔文宗教传统[2]。
首先,加尔文悲观人性论使威尔逊认识到人性固有的缺陷(原罪),但同时又使威尔逊相信基督赋予人类的理性和良知是人性进步的希望。
威尔逊的人性观就是这两种观念的产物,而后者对威尔逊的影响远大于前者。
尽管他从来没有忽视人性的缺陷,但他似乎经常忘记,在他心目中占压倒性地位的是对人类善良和进步的信心[3]。
因此,威尔逊的宗教信仰中对“原罪”的强调不多,而对人性的进步却抱有非常乐观的看法。
正是由于仁慈的上帝赋予[1]董小川:《二十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2] Arthur S. Link, Wilson: The New Freedom, Princeton, and N. J., 1956.[3] Dena F. Flem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New York, 1932.各种族人同等的理性和良知,威尔逊相信通过人性的进步和改良,各种族的人类都将发挥出上帝赋予的潜在自治能力。
他曾说:“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没有人不适宜自我管理[1]。
”这种源于加尔文教的自治观念从两方面影响威尔逊的政治思想:在国内政治领域,威尔逊信仰民主;在国际关系领域,他信仰民族自决原则。
威尔逊把民主视为最符合人性,最能体现上帝意旨的政府形式。
因此,民主向全世界的扩展是必然的。
这种民主自治向国际关系领域的扩展,就是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民族自决原则。
威尔逊相信美国作为民主的成功实践者,必然承担起扩展民主的责任。
其次,基督教关于上帝律法统治宇宙间一切运行规律的信仰,使威尔逊相信人际道德和国家间道德的同一性。
基督教义认为,上帝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创造了宇宙,人和国家一样都是上帝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
因此,上帝的律法统治着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际关系和国家间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际道德与国家间道德本质上是同一的,都是上帝意志的产物。
威尔逊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法时指出,建立在基督信仰上的人际道德与国家间道德的同一性构成了国际法的基础,因为上帝的“父性”暗示了人们之间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各国的天然纽带。
“无论种族与信仰”,都存在从上帝和人类理智中引申出来的“基本的、关键的权利原则”,即所有受启迪的人都是同等对待的,这样就形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良知。
威尔逊认为,正是由于欧洲现实主义政治忽视了道德力量的约束作用,才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因此,应该在国际关系中重新发掘道德对国际冲[1] T. A. Bailey, Woodrow Wilson and the Great Betrayal, N. Y., 1945.突的约束作用。
第三,基督教与美利坚民族的民族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美国宗教民族主义,这是威尔逊理想主义中“美国特殊论”的源头。
宗教民族主义(Religious Nationalism)是指民族宗教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使本民族神圣化,使宗教为本民族或本国家的一切利益服务。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是基督教和民族主义结合的产物。
这种思想一贯认为,美国是上帝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所以,不论是从个人宗教信仰出发,还是从集体社会的代表出发,美国都是与诸如共产主义所代表的难以控制的宗教、政治势力进行斗争的主要力量。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曾经为美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美国民族在世界上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之源[1]。
威尔逊的“美国特殊论”就认为,美国是上帝的“选国”,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
因此,美国肩负着为全人类服务的天佑责任,也就是要“宏扬上帝的荣耀,推进基督的信仰,同舟共济,以契约的形式组成政府”,以求自我完善,把北美建成“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
第四,基督教的契约观,是威尔逊理想主义的集体安全原则和国际组织思想的渊源。
基督教契约观可以追溯到《圣经》里上帝与人类的祖先约瑟之间的立约。
美国成立之初,加尔文教徒们就把契约观扩展到对美国与天佑的关系认识上。
他们相信,只要这个新生国家按照上帝的要求保持正直就能够永远保持繁荣。
因为,这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是上帝通过道德立法加以和谐地管理和运作的。
威尔逊特别偏好这种宗教契约观,他把这种契约精神[1]董小川:《二十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
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把自己的婚姻看作“一份契约”,认为它创造了“一个爱情的联盟[1]”。
在这种契约观指导下,威尔逊把美国外交的最终目标设定为在尘世建立一个民主的“上帝之国”。
威尔逊相信人神立约是人类的终极宪章,他要尽一切努力运用一切智力完成一个牧师——上帝的仆人的责任[2]。
二、 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美国学者哈兹在考察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时,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即美国具有“天然的自由主义(National Liberalism)”传统。
哈兹指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美国的定居者都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封建和宗教迫害才来到新大陆的。
与欧洲相比,美国从一开始便不存在封建压迫与宗教压迫,也不存在等级制度。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社会从一开始便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社会。
在政治实践上,美国的政治家们以一种冷静、审慎和实用的方式将欧洲自由主义的诸多重要原则体现在美国宪法之中,开创了西方近代宪政主义的先河。
美国对英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最重要发展就是宪政主义[3]。
可以说,美利坚合众国从政治文化到政治架构都被打上了英国自由主义的烙印。
伍德罗・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英国移民的家庭,成长在感情和经济上都与英国有密切联系的美国南部。
他对英国文化,特别是英国18-19世纪自由主义政治制度心驰神往。
威尔逊一生最崇拜的政治人物绝大多数是英国自由主义政治领袖或理论家,如威廉・格莱斯顿和他的政治盟友约翰・布莱特、埃德蒙・伯克、沃尔特・巴[1]邓蜀生:《伍德罗・威尔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2] Cooper, The Warrior and the Priest, pp.123-124, note Wilson’scombination of expediency and principle.[3]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奇奥。
这些人物的思想对威尔逊日后政治思想和实践,特别是所谓“新自由改革”和理想主义国际政治理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学者统计后发现,威尔逊著作中引用和摘要最多是英国18世纪自由主义的领头人物,如威廉・格莱斯顿、埃德蒙・伯克和约翰・密尔的话,数量远远超过任何美国政治家。
作为政治学专家,威尔逊的主要学术旨趣是如何把理想的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架构运用到美国的宪政主义政治体制上。
英美政治比较是他的强项,也是他最主要的学术成就。
威尔逊的博士论文《国会政治》就是一部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力作,至今仍被列入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
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中,英国自由主义传统与美国走得更近了。
早在1912年总统竞选中,威尔逊公开承认的与外交政策有关的原则就极其近似于英国自由主义原则。
英国自由主义政治传统对威尔逊理想主义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威尔逊受英国内阁责任制政府和格莱斯顿式的领导人影响,形成了“强势总统论”。
英国内阁责任制政府的政治制度,在威尔逊看来是避免美国国会制政府对外交政策指导不力和反应迟缓的主要手段。
美西战争后,威尔逊认为美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和深化要求美国对国际事务做出快速决策,这必然要求美国联邦制内部的权力分配和运用的重大变化。
威尔逊以格莱斯顿式的领导人为样板,着力发掘总统在外交领域的主导作用。
他写道:“当对外事务在一国的政治和政策中起着显著作用时,行政首脑的领导非常重要。
他必须做出最初的判断,采取每一项行动的最初措施,提供作为建议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行为的情报。
现在,合众国的总统当然是处于外交事务的前线[1]。
”其次,威尔逊受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埃德蒙・伯克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民主进化论思想。
埃德蒙・伯克在目睹了法国大革命的暴政之后,认为民主本质上是一种习惯,一种根植于特定政治文化和习俗的产物。
民主的建立可以被视为一种进化过程,首先需要有利于民主“生长”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威尔逊非常赞同伯克的观点,但他比伯克走得更远。
他认为尽管每个民族都有自治的潜力,但那些缺乏民主习惯的民族需要先进的民主国家给予指导,这种指导有时甚至是武力教训。
就这样,伯克的民主进化论与威尔逊的使命观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富扩张色彩的国际政治思想。
威尔逊受埃德蒙・伯克和法国思想家雅克・卢梭的民族自决思想影响,形成民族自决思想。
民族自决思想是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重要内容。
伯克和卢梭在目睹了18世纪欧洲列强对科西嘉岛和波兰的肆意瓜分后,强烈谴责列强的强盗行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要求独立的微弱呼声给予声援。
伯克和卢梭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民族自决思想的实质。
伯克发展了一种有机论的思想来反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主义政治理论。
他宣称:每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特质很大程度是其特定历史的产物。
而卢梭则试图把“公民同意”基础上组成的民选共和国理想扩展到现代民族国家这个更广阔的范围,而这种趋势直接导向19世纪的民族自决思想。
他们的民族自决思想是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直接渊源。
威尔逊作为欧洲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埃德蒙・伯克的精神信徒,[1]戴维・劳伦斯:《伍德罗・威尔逊实录》,纽约1924年版,第38页。
认为民族自决就是所谓“普遍主权”和“被统治者同意”。
人们只受自己主宰,知道什么是善的,也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样的善。
威尔逊对善意和世界舆论的信心,可以被称为人性的普遍愿望和每个民主国家的普遍愿望的统一,这使得他把民族自决和国家主权作为世界和平唯一可能的基础[1]。
”三、弗雷德瑞克・特纳的边疆学说特纳的“边疆学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学界流行的一种学说。
它的理论背景是西进运动到达太平洋东海岸,北美大陆的扩张基本结束,美国举国上下开始寻找新边疆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