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他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106.33 KB
- 文档页数:2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选择题: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N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A.WBC总数升高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D.N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A.骨髓增生活跃B.粒红比值约为5-7:1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A.Ⅱ、Ⅳ、Ⅸ、ⅩB.Ⅱ、Ⅶ、Ⅸ、ⅩC.Ⅱ、Ⅴ、Ⅷ、ⅩD.Ⅴ、Ⅶ、Ⅷ、Ⅹ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混合性蛋白尿D.功能性蛋白尿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肝硬化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A.血清总胆红素增高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C.尿中尿胆原增高D.尿胆红素阳性11.关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人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粒红比值约为2~4:1。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指导浆膜积液蛋白定性试验操作。
【该SOP文件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原理】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此试验又称李凡它(Rivalta)反应。
【操作】取100ml量筒,加蒸馏水100ml,滴入冰醋酸0.1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不显雾状;(±):渐呈白雾状;(+):加后呈白雾状。
(2+):白云雾状;(3+):白浓云状。
【注意事项】在滴下穿剌液后,如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下降,而且形成较长的沉淀物,即Rivalta反应阳性。
如产生白色浑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者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渗出液中含有较多的浆膜粘蛋白,故呈Rivalta阳性,而漏出液为阴性,但如漏出液经长期吸收蛋白浓缩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胸、腹水检验的目的】主要鉴别是炎症所致的渗出液,还是因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漏出液。
心包积液标本无需作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通常感染性、肿瘤性、结核性心包积液呈现混浊状或血性外观,有核细胞计数常>10+10^9/L,积液葡萄糖水平常<2.22mmol/L,作革兰氏染色50%-80%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阳性,抗酸染色50%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阳性。
表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鉴别点漏出液渗出液原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所致外观淡黄浆液性不定,可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透明度透明或微混大多浑浊比密低于1.018 高于1.018凝固性不自凝能自凝粘蛋白定性试验阴性阳性蛋白总量常小于25g/L 常大于30g/L蛋白总量/血清总蛋白〈0.5 ≥0.5LD总活性/血清LD总活性〈0.6 ≥0.6葡萄糖定量与血糖相近常低于血糖水平蛋白电泳以白蛋白为主,白/球比高于血浆电泳谱与血浆相似有核细胞计数常小于300×106/L(腹水)常大于500×106/L(腹水)常小于1000×106/L(胸水)常大于1000×106/L(胸水)有核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依病因不同而异,急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检查无细菌发现可找到病原菌。
精品文档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缺点?【参考答案】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存,能测定除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并易于建立质量控制。
主要缺点是血红蛋白转化液中,KCN为剧毒试剂,使用时应严加防范,严禁用口吸转化液,比色废液应妥善处理。
2.简述血小板的病理性变化【参考答案】(1)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影响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简记为:血小板病理性变化分为减少与增多;减少有生成减少、破坏过多以及消耗过多;生成减少急性白血病再障,及药物影响;破坏过多继发性减少性紫癜和脾亢,MIC及血栓性减少性紫癜。
3.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参考答案】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婴儿。
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屡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李凡他试验
定义:李凡他试验(Rivalta 试验),浆液粘蛋白定性实验。
原理是浆液粘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当其在大量稀醋酸中时,呈白色沉淀,即为阳性。
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运用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判断浆膜腔积液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漏出液粘蛋白含量很少,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中因含有大量粘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做法是在100ml的量桶内装入100ml的蒸馏水,在水表面滴加2滴冰醋酸。
滴入1~2滴浆膜腔穿刺液,看有否白色云雾状混浊下降到50ml刻度以下。
如是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浆液粘蛋白,李凡它试验是作为区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李凡他试验阳性(+)表示积液为渗出液,阴性(-)表示积液为漏出液。
临床上一般用于鉴别胸水及腹水是否炎症的一项常规检查:1、渗出液由炎症引起,常见于感染性、非感染性因素,有时可见于恶性肿瘤。
2、漏出液属非炎症性,基本形成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增高,淋巴管阻塞等。
检验科临检室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50小题,共100分)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是()。
A.(4.0~5.5)×10¹²/LB.(3.5~5.0)×10¹²/LC.(4.3~5.8)×10¹²/LD.(3.8~5.1)×10¹²/LE.(4.5~6.0)×10¹²/L2、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范围,成年男性是()。
A.120~160g/LB.110~150g/LC.130~170g/LD.100~140g/LE.140~180g/L3、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是()。
A.(4~10)×10⁹/LB.(3.5~9.5)×10⁹/LC.(5~12)×10⁹/LD.(6~10)×10⁹/LE.(3~11)×10⁹/L4、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是()。
A.(100~300)×10⁹/LB.(80~300)×10⁹/LC.(125~350)×10⁹/LD.(150~400)×10⁹/LE.(90~320)×10⁹/L5、正常尿液的pH 值范围是()。
A.4.5~8.0B.5.0~8.5C.4.0~7.5D.5.5~9.0E.4.8~8.26、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提示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超过()。
A.150mgB.100mgC.200mgD.300mgE.250mg7、镜下血尿是指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
A.3 个B.5 个C.8 个D.10 个E.1 个8、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常提示()。
A.泌尿系统感染B.肾脏疾病C.肝脏疾病D.糖尿病E.血液病9、正常粪便中不应出现()。
A.白细胞B.红细胞C.脂肪滴D.食物残渣E.淀粉颗粒10、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常见于()。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胸腹水常规临床指导一、检验目的与收费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如胸腔液<200ml,腹腔液<50ml。
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储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
因位置不同,分别称为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等。
收费3元/次。
二、检验项目颜色,透明度,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单个核和多核细胞百分比,李凡他实验等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浆膜腔积液由临床医师经胸穿刺、腹腔穿刺术采集。
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或细胞学检查约2ml。
为防止凝块形成,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立即送检外,常规检查应采用EDTA-K2抗凝,生化检查标本应采用肝素钠抗凝。
另留取1管不加抗凝剂,用于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四、标本运输保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加10%乙醇放置冰箱,但不超过2H。
浆膜腔积液久置,细胞可破坏或纤维蛋白凝集成块,影响细胞计数;葡萄糖也会降解。
标本转运必须安全密闭,防止溢出。
五、标本干扰因素标本放置时间过久、采集管非抗凝导致标本凝固影响细胞计数和蛋白测定。
穿刺损伤引起计数影响。
六、检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颜色【参考值】清亮、淡黄色【临床意义】渗出液颜色随病情改变而改变,漏出液颜色较浅2.透明度【参考值】清晰透明【临床意义】积液透明度常与所含的细胞、蛋白质数量和细菌有关。
漏出液因所含的细胞和蛋白质少而呈透明或微浑:渗出液因含细胞、细菌等成分较多而呈不同程度浑浊。
3.凝固性【参考值】不易凝固【临床意义】渗出液因含有较多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易于凝固,但其含有大量纤维蛋白溶解酶时也可不发生凝固。
4.李凡他试验 Rivalta试验【参考值】【临床意义】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分泌粘蛋白增加,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在稀乙酸下形成白色雾状沉淀。
Rivalta试验可粗略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液阴性渗出液阳性5.其他酶类生化指标见生化指导6.细胞总数【参考值】漏出液<100个/mm3 渗出液>500个/mm3【临床意义】积液出现少量红细胞多因穿刺损伤所致,故少量红细胞对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意义不大,但如见大量红细胞提示出血性渗出液,来自恶性肿瘤、肺栓塞和结核病等。
李凡他试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李凡他试验定义:李凡他试验(Rivalta 试验),浆液粘蛋白定性实验。
原理是浆液粘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当其在大量稀醋酸中时,呈白色沉淀,即为阳性。
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运用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判断浆膜腔积液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漏出液粘蛋白含量很少,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中因含有大量粘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做法是在100ml的量桶内装入100ml的蒸馏水,在水表面滴加2滴冰醋酸。
滴入1~2滴浆膜腔穿刺液,看有否白色云雾状混浊下降到50ml刻度以下。
如是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浆液粘蛋白,李凡它试验是作为区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李凡他试验阳性(+)表示积液为渗出液,阴性(-)表示积液为漏出液。
临床上一般用于鉴别胸水及腹水是否炎症的一项常规检查:1、渗出液由炎症引起,常见于感染性、非感染性因素,有时可见于恶性肿瘤。
2、漏出液属非炎症性,基本形成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增高,淋巴管阻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