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5
⼩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a+b)+c= a +( b+c)3、减法的性质:⼀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字母表⽰:a-b-c= a -( b+c) a -( b+c) = a-b-c4、⼀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个减数,再减去第⼀个减数。
⽤字母表⽰:a-b-c= a- c – b5、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a×b=b×a6、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a×b)×c= a ×( b×c)7、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表⽰:(a+b)×c= a×c+b×c a ×( b+c) =a×b+a×c拓展:(a-b)×c= a×c-b×c a ×( b-c) =a×b-a×c8、除法的性质:⼀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字母表⽰:a÷b÷c= a ÷( b×c) a ÷( b×c) = a÷b÷c9、⼀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个除数,再除以第⼀个除数。
⽤字母表⽰:a÷b÷c= a÷ c ÷b。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会用字母表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用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字母表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3.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以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字母表示数,提高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母和运算的基础知识,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够熟练运用字母表示数。
2.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运用。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对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运用,用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字母表示数,并尝试用字母表示一些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常见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运用,以及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和公式的表达方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运算定律和公式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a + b = b + a2. 乘法运算定律:a ×b = b ×a,0 ×a = 0,a ×1 = a3. 分配律:a ×(b + c) = a ×b + a ×c4.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5. 交换律:a ×b = b ×a,a + b = b + a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和公式的表达方式,会用字母表示。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运算定律和公式的表达方式。
2. 采用例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和公式。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运算定律和公式的表达方式。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和公式。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运算定律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家庭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评估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其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加强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和公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则混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四则混合运算表示方法编辑四则混合运算脱式计算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
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
示例:1+2×(4-3)÷5×[(7-6)÷8×9]=1+2×1÷5×[1÷8×9]=1+2÷5×[0.125×9]=1+0.4×1.125=1+0.45=1.45四则混合运算横式计算示例:1+2×(4-3)÷5×[(7-6)÷8×9]=1+2×1÷5×[1÷8×9]=1+2÷5×[0.125×9]=1+0.4×1.125=1+0.45=1.45四则运算 (五大定律)(一)加法运算定律: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字母公式:a×b=b×a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也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但是,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含义。
2.让学生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含义,通过示范法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写法,通过练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案、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2.练习题、答案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出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示例让学生练习书写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周长:即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C =2πr(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²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⑦直径d=2r 半径=直径÷2 r= d÷2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3)表面积: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a2③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2πrh④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πr2 = 2πrh+2πr2注意: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C=h 2πr=h(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①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②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³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²h ④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1/3sh= 1/3πr²h【相互联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统一成:V=sh即底面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