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2
备战中考:历史知识点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下面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提纲的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
权利,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的,不可违抗。
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的权力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
了政权,担任“护国主”驱散了议会。
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
中考历史专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资产阶级统治的逐步巩固和扩大两种方式:改革与革命三大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三大人物: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中考备考攻略19世纪60年代,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出现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使之缓慢地走上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美国也进行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资产阶级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俄国的改革考纲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背景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时间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彼得一世改革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意义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废除农奴制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内容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意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美国内战考纲要求: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南北矛盾的加剧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却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矛盾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根本矛盾).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内战爆发借口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叛乱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战局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北方的胜利法令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部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结局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意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奴隶.日本明治维新考纲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德川幕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危机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近代工业;而最具有可持续发展,值得别国借鉴的是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2)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锁国——对外开放——侵略扩张.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1)背景:都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俄国是农奴制危机,日本则是幕府统治危机以及民族危机.(2)时间: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3)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作用:都废除了旧制度,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废除了封建制度.(5)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命题点强化练1.(张家界中考)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C A.独立战争 B.明治维新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孝文帝改革2.(潜江中考)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D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3.(福建中考)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D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4.(乐山中考)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如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D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5.(随州中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正确的是C①制定1787年宪法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④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6.(温州中考)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 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 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 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 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答: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工场,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②蒸汽机或机器生产被运用于煤炭开采领域,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答:美国在生产领域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答: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性质”“实质”“特点(特征)”“宗旨”类一、“性质”“实质”类1.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卡德纳斯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4.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性质改革。
6.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7.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9.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0.中国同盟会的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5.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6.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1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附参考答案专题重要问题归类目录1.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3.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4.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5.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6. 三次科技革命7. 国际关系史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
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一、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由兴起走向高涨最终失败的一个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无产阶级壮大,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担历史地交给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
而民族资产阶级和清政府以及北洋军阀展开了以围绕共和这个焦点进行了斗争,其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战争则为了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共和而展开。
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所组织的斗争接连失败。
这就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二、知识结构三、历史现象分析:1.关于辛亥革命:①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内部环境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格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
现实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答定,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加剧了民族危机,维新变法的失败,更使有识之士转向革命的道路。
主观努力: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宣传,组织建设等,为民主革命的兴起作了准备。
②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其进步性是: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纳;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专题五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扩展一、综合梳理1.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①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内战:1640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③护国主统治: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④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⑤结束:1688年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时称“光荣革命”⑥结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2)美国独立战争①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爆发: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③宣告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结束:1781年约克镇战役中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⑥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⑦制定宪法: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法国大革命①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③《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制、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
④成立共和国: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宪法,随后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⑤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⑥结束: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⑦结果: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①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