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 格式:ppt
- 大小:8.26 MB
- 文档页数:47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类狂犬病病例大多是由于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少数是由于伤口、黏膜被病毒污染所致。
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
因此,被宠物咬伤(抓伤)后,不管有没有流血,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同时应注意,狂犬病疫苗不存在24小时内注射才有效的说法,只要还没发病,疫苗就有作用,越早越好,尽快处理。
狂犬病发作有什么症状?狂犬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只有狗会携带狂犬病毒吗?狂犬病毒能在病兽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伤口残留的唾液使人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只有被咬伤才会染病吗?被狗抓咬之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狂犬病》ppt课件•狂犬病概述•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预防措施•狂犬病诊断与治疗手段•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狂犬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猫等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动物体液等途径感染。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
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标准与分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02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疫情分布我国疫情概况疫情变化趋势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全球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加强,一些国家已经成功控制了疫情,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病例报告。
030201全球及我国疫情现状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
易感人群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其他动物如猫、狼、狐狸等也可感染并传播病毒。
动物宿主不同动物宿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不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有所差异。
宿主与病毒关系易感人群与动物宿主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传播方式狂犬病主要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或组织而感染。
第一部分什么是狂犬病1.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俗称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和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
该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人或动物时,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经伤口侵入机体而引发感染。
2.狂犬病有哪些危害?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很快,多数在3~5天即发生死亡,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可达100%,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近几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 200万~1 700万人被犬等动物咬伤,并接受医疗,约有50 000余人死于狂犬病。
我国人狂犬病的死亡数居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世界防制狂犬病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狂犬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促使各国相关机构深入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狂犬病的危害,以尽量减少人畜的死亡。
3.狂犬病有潜伏期吗?狂犬病有潜伏期,且潜伏期的波动很大,可从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
最短的6天最长的可达10年,甚至还有极特殊的长达30~40年。
据统计,大约有84%的潜伏期为12~99天。
4.狂犬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狂犬病流行先出现于野生动物(蝙蝠、老鼠、兔、浣熊、臭鼬、狼、狐狸等),然后波及家养动物犬、猫等动物、家畜(猪、牛和马等),最后转传给人。
人对狂犬病病毒高度敏感,人狂犬病80%—90%是由犬传播的,其次是猫和狼,也有猪和老鼠引起狂犬病的病例报告。
另外,还需要提高对外观健康家犬的警惕性,目前这类犬中存在唾液带毒并传播狂犬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受伤的黏膜和皮肤而入侵到体内。
还有因吃了狂犬病动物的肉,以及在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过程中,身体破损处接触到带有狂犬病病毒的脏器而被感染的病例。
也有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含病毒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的报道。
5.影响狂犬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狂犬病的流行主要和下述三种因素有关。
当然!以下是一些关于狂犬病的科普知识:
1.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2.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野生犬、狐狸、猫、蝙蝠等哺乳动物的唾液中。
感染通常发生于
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抓伤,或者被其唾液暴露在开放伤口上。
3.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不安和焦虑等。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神
经系统症状,如痉挛、肌肉僵硬、幻觉和精神紊乱。
4. 一旦症状出现,狂犬病几乎是致命的。
因此,对于任何与疑似带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过的人员,
尤其是受伤的情况下,及时接受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5. 预防狂犬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
养宠物时应确保定期给它们接种狂犬病疫苗。
此外,
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避免无证的流浪动物。
请记住,这只是对狂犬病的简要科普说明。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健康机构。
狂犬病知识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通过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病毒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迅速蔓延,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造成患者的死亡。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由于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人类和动物皆可感染,因此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狂犬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病毒后的一到三个月内开始出现。
初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呕吐和不适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精神紊乱、恐水(对水的恐惧)、痉挛和抽搐等症状,最终进入昏迷状态。
目前,虽然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有限,但早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却十分重要。
针对潜在感染狂犬病的情况,如被狗咬伤或狂犬病疫区接触动物等,及时地接种狂犬疫苗和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地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狂犬病不仅对人类,而且对动物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在病毒潜伏期和发病期均能传播给其他动物,因此对于家养宠物的爱护者来说,及时给宠物接种狂犬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狂犬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
了解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对于减少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致命的疾病。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重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对文章进行了简要介绍。
概述部分对狂犬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洁明了的阐述,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和预防控制措施等。
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通过介绍文章的大纲,读者可以清楚地知晓文章的各个部分和各个小节的内容。
正文部分是对狂犬病的详细介绍。
狂犬病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通过荧光免疫或ELISA技术对唾液、脑脊液、血液等样本进行检测,若结果呈阳性,则提示存在狂犬病病毒抗原。
2.患者病史中有明确接触或暴露于患病动物或病例史。
患者需详细回忆近期接触的动物情况,包括宠物、野生动物、鸟类等,若接触过患病动物或与患病动物有过接触史,则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3.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狂犬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恐水、怕风、畏光、咽肌痉挛等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则应高度怀疑为狂犬病。
4.狂犬病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或动物接种试验阳性。
通过将患者样本进行分离培养或动物接种试验,若结果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狂犬病。
二、诊断依据1.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通过检测唾液、脑脊液、血液等样本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若结果呈阳性,则可以诊断为狂犬病。
2.患者病史中有明确接触或暴露于患病动物或病例史。
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接触的动物情况,包括宠物、野生动物、鸟类等,若接触过患病动物或与患病动物有过接触史,则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3.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恐水、怕风、畏光、咽肌痉挛等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则应高度怀疑为狂犬病。
以上即为狂犬病的诊断标准及诊断依据,医生可根据以上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公众也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与动物的接触方式和自身防护措施。
第七章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几乎100%。
狂犬病毒主要侵犯A.肠黏膜上皮细胞B.肠黏膜上皮细胞外C.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D.神经组织E.肺组织【正确答案】D传染病中最凶险的是()A.SARSB.鼠疫C.狂犬病D.AIDSE.霍乱【正确答案】C病原学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
病毒形似子弹,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
狂犬病毒属A.拉沙病毒B.汉坦病毒C.嗜肝DNA病毒D.反转录病毒E.黄病毒【正确答案】A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猫和狼。
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一般来说狂犬病的患者不是传染源,因其唾液所含病毒量较少。
下列各项,不是狂犬病传染源的是()A.病犬B.蝙蝠C.臭鼬D.浣熊E.患者【正确答案】E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传播。
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膜被病兽唾液玷污、肛门黏膜被狗触舔等。
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角膜移植传播的报道。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呼吸道传播B.性传播C.消化道传播D.接触传播E.虫媒传播【正确答案】D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
④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
⑤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②侵入中枢神经期。
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唾液腺和舌浆液腺。
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