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4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百科名片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 -1967)的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是鉴于对弗洛伊德主义过于强调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
系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但他反对弗洛伊德虚幻式的人格结构看法。
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
目录1分类1. 首要特质12. 中心特质13. 次要特质1内容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界定1分类1动机的机能自主1统我和健康人格研究方法社会影响展开编辑本段分类奥尔波特的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1. 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
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 中心特质所谓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
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
3. 次要特质所谓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编辑本段内容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考证了人格的这个词的词源,开始把它与意指面具的希腊语perxona相联系。
他对50种有关人格的定义进行考证,并针对当时认为人格不存在和人格就是个人所不知的心灵阴暗的隐蔽处这两种主要理论人格的特质论流派,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一书中,得出了获得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推崇的他自己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百科名片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 -1967)的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是鉴于对弗洛伊德主义过于强调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
系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但他反对弗洛伊德虚幻式的人格结构看法。
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
目录1分类1. 首要特质12. 中心特质13. 次要特质1内容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界定1分类1动机的机能自主1统我和健康人格研究方法社会影响展开编辑本段分类奥尔波特的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1. 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
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 中心特质所谓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
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
3. 次要特质所谓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编辑本段内容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考证了人格的这个词的词源,开始把它与意指面具的希腊语perxona相联系。
他对50种有关人格的定义进行考证,并针对当时认为人格不存在和人格就是个人所不知的心灵阴暗的隐蔽处这两种主要理论人格的特质论流派,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一书中,得出了获得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推崇的他自己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摘要: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简介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3.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的具体内容4.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的应用和影响正文:【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简介】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C·奥尔波特(Raymond C.Allport)提出的一种人格心理学理论。
奥尔波特在其兄长弗洛伦斯·奥尔波特(Florence Allport)的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人格特质,如诚实、谦虚等。
而个人特质则是某个人所特有的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显著、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格特质,中心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次要特质则是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的具体内容】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四大类:理智特质、情绪特质、意志特质和社交特质。
理智特质主要包括认知、思维、判断等方面;情绪特质主要包括感受、情绪、情感等方面;意志特质主要包括动机、决心、行动等方面;社交特质主要包括交际、合作、友善等方面。
这四大类特质分别涵盖了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的应用和影响】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
同时,这一理论也为职业指导、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人格特质的心理学理论。
它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并从理智、情绪、意志和社交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类。
1.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理论特质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1897—1967)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而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Allport,1937)。
根据奥尔波特的理论,特质使行为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它们将一个人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联系并统一起来。
特质可能作为一个中介变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应产生联系,而这些刺激和反应最初看起来可能彼此间几乎没有联系(见图16-3)。
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common trait)和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中人们可以相互比较的人格特质,是同一文化中许多个体都具有的那些特质。
即使同一文化群体中人们有某种共同特质,但人们的得分有高有低。
一个人独特的人格则主要是由个人特质决定的。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cardinal trait)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渗透于个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人物的生动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关羽、赵子龙、曹操分别代表了忠、义、勇、奸四种首要人格特质,这些首要特质渗透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奥尔波特的解释,首要特质渗透到个人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不是众人都具有的,而另外两种个人特质则是众人都具有的。
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指一个人的人格的基本方面。
它构成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
如果我们要求大学生们描述他所熟悉的某个人的特点,他们可能会说出5~7个特质形容词,如用自信的、聪明的、勤奋的、成熟的、敏感的、易冲动的等形容词加以描述。
这里所作出的描述便是这个人的中心特质,用这些中心特质便可以揭示一个人的人格。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指一个人的一些表面的特点并且不一定是很稳定的,相当于习惯和态度,如食物偏好、对音乐的态度等。
特质的定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以个别的人格特质为单位,用逻辑与语义的分析方法,把特质界定为个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人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以步调一致的反应"。
由于有特质,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例如,一个具有强烈攻击性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相类似的反应。
又如具有"谦虚"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也会作出类似的反应。
与领导一起工作时,表现为留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表现为文雅、克制、依从;在遇见陌生人时,表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和父母亲共进餐时,表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给予赞扬时,表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与此相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即使对同一个刺激物,反应也会不同。
一个具有友好特质的人和一个具有怀疑特质的人对陌生人的反应是很不同的。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概括的,它不只是和少数的刺激或反应相联系。
一个特质联结着许许多多的刺激和反应,使个体行为产生广泛的一致性,使行为具有跨情境性和持久性。
但是,特质又具有焦点性,即它与现实的某些特殊场合联系着,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
例如,具有攻击性特质的人,不会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进行攻击,如对亲戚朋友,一般就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特质的特点1.特质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内的神经心理结构。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习惯比特质更特殊,它常常是特质的具体表现,特质是对习惯整合的结果。
例如,父母亲鼓励孩子刷牙,孩子天天早上和饭后刷牙,这是习惯。
以后刷牙这一行动溶化于更为广泛的习惯系统中,进一步又整合于个人的清洁倾向中,清洁就成为个人的特质了。
3.特质具有动力性。
特质具有指引人行为的能力,它使个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
特质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它支撑着行为。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可以与动机等同。
4.可以由个体的外部行为来推测特质的存在,并且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例子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是指人类个体在行为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他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下面是一些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的例子:
1. 外向性:外向性高的人喜欢社交活动,善于交流,喜欢与他人互动。
例如,一个外向性高的人可能喜欢组织聚会、参加社交活动,并且乐于结交新朋友。
2. 宜人性:宜人性高的人具有友善、合作、乐于助人的特点。
例如,一个宜人性高的人通常体贴他人的感受,善于解决冲突,并且乐于帮助他人。
3. 尽责性:尽责性高的人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律能力,注重细节和完成任务。
例如,一个尽责性高的人通常有较强的责任感,会按时完成工作或任务,并且善于组织和计划。
4. 神经质:神经质高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担心和紧张。
例如,一个神经质高的人可能会对小事情感到过度担忧,容易受到压力和情绪波动的影响。
5. 开放性:开放性高的人对新事物和经验持开放态度,具有创造性和好奇心。
例如,一个开放性高的人通常喜欢尝试新事物、探索新领域,并且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例子展示了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中五个维度的不同表现。
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倾向,这些特质也会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发挥作用。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奥尔波特(Raymond B. Cattell)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的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系统。
根据Cattell的理论,人的个性可以通过16种基本特质进行分类。
下面将对这16种特质进行一一介绍,以期为满足个体差异的研究和成长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焦虑性(Anxiety):焦虑性高的人往往容易感到紧张、担忧和不安。
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安慰来应对困境。
2. 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高的人情绪较为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压力,通常更富有自信和冷静。
3. 平和性(Receptivity):平和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平和性高的人更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易受外界情绪所影响。
4. 社交性(Extraversion):这一特质涵盖了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倾向。
社交性高的人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容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
5. 孤僻性(Liveliness):相较于社交性,孤僻性描述了一个人活跃、充满活力的程度。
孤僻性高的人善于自我表达,表现出较高的情绪表达力和活力。
6. 冷淡性(Rule-Consciousness):冷淡性指的是一个人对规则和道德准则的尊重程度。
冷淡性高的人对道德和社会规范较为敏感,对于遵守规则有较强的自制能力。
7. 担当性(Social Boldness):担当性高的人通常勇于面对陌生和挑战性的情景,并能毫不畏惧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8. 敏感性(Sensitivity):敏感性高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较为敏感。
他们更容易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对他人的情绪和言行有较高的敏感度。
9. 细致性(Vigilance):细致性高的人通常注重细节,更容易察觉并处理问题。
他们往往更为细心、谨慎和可靠。
10. 怀疑性(Suspicion):怀疑性高的人对他人的意图和动机持怀疑态度。
湛江教师考试: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一、特质的概念一般认为,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
特质被看做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虽然不是具体可见的,但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推知其存在。
人以特质来迎接外部世界,以特质来组织经验。
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因为每个人对待环境的经验和反应是不同的。
奥尔波特有句名言:“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
”由于各人特质不同,虽然情况相同却反应各异。
按照奥尔波特的观点,特质并非只与少数特殊刺激或反应相联系,而是相对概括的和持久的,因为它们将多数刺激与多数反应相联结,所以在行为方面会产生广泛的一致性,这样行为就有持久性和跨情境的特点。
例如,一个具有强烈攻击性特质的人,可能在许多场合都表现出他攻击性强的特点。
特质也有焦点。
例如,优势特质是在某些特殊场合和人群(如同事、同学)中出现的,在其他场合则表现为其他特质。
所以,特质镶嵌于社会情境之中,那些把人格看成是恒定不变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关于人格特质的特点,奥尔波特做了如下归纳:(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的、一般的行为倾向,寻找和研究这些倾向正是心理学家的任务,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上要人相信特质。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特质与习惯相似,但又不像习惯那么狭窄。
例如,每天早上刷牙是一种习惯,但是刷牙、洗手、保持衣服整洁等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习惯,是一种个体爱清洁的特质。
(3)特质具有动力性。
特质支撑行为,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
特质是动力的,不需要外界刺激来发动它们,特质驱动人去寻求刺激情境。
从这一点来看,特质可以被看做是动机的衍生物。
(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特质不能直接被观察到,但可以对它进行科学的验证,尤其是可以从观察一个人不断重复的行为来证实特质的存在。
(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仅是相对独立的。
两种特质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人格是一种网状的、相互牵连的、重叠的特质结构,这些特质彼此之间仅仅是相对的独立。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是一种将个体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分类的方法。
它源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研究,通过对个体行为和性格特征的观察,将人格特质分为四种类型:自主型、发展型、控制型和适应型。
这四种类型代表了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倾向和表现方式。
1.自主型:自主型的人有着自我决定的能力和强烈的内驱力。
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不依赖他人的意见和指导。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抗压能力,能够推动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自主型的人一般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们容易感到满足和成就感,同时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
2.发展型:发展型的人致力于个人成长和提升。
他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学习新的知识,注重自己的才能和能力的发展。
发展型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来提升自己。
他们重视自己的个人发展,并且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控制型:控制型的人主要通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来应对外部压力和冲突。
他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控制型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自制力和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和安排来完成任务,并且有较高的绩效表现。
4.适应型:适应型的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他们善于在不同的情境和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适应型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人和团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总结起来,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包括自主型、发展型、控制型和适应型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代表了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倾向和表现方式。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进一步发展个人的优势和弥补不足。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
【原创版】
目录
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简介
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
3.分类的三个维度
4.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的具体分类
5.结论
正文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分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提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是对人格特质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尝试,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个体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基于三个维度:品质(善良、恶毒),能力(聪明、愚蠢)和积极性(乐观、悲观)。
他将这三个维度作为分类的依据,将人格特质分为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包含两种特质,共计六种基本人格特质。
在这三个维度中,品质是描述道德品质的,能力是描述智力水平的,而积极性则是描述对生活的态度的。
通过这三个维度,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在品质维度上,善良和恶毒是两种基本的人格特质。
善良的人通常乐于助人,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而恶毒的人则往往心怀恶意,缺乏道德感。
在能力维度上,聪明和愚蠢是两种基本的人格特质。
聪明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能够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而愚蠢的人则往往理解能力较弱,难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积极性维度上,乐观和悲观是两种基本的人格特质。
乐观的人通常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悲观的人则往往对生活抱有消极的态度,对未来缺乏信心。
总的来说,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分类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述人格特质的新视角,它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人格特质学说如下是有关人格特质学说: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现代个性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7年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祖玛,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其兄F.H.奥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出版《社会心理学》(1924)。
一、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奥尔波特相信人的命运并不完全决定于早期的童年经验以及无意识的本能冲动。
他认为人能够主动作用于环境使之发生改变,能够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人们不仅寻求减少紧张,也会寻求新异紧张刺激。
2.奥尔波特坚信,人们有潜能学习许多反应,因此人格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发展。
3.奥尔波特主张自由是相对的,他承认自由意志,同时又认为任何人之间存在着差异。
4.奥尔波特强调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一个健康的人格能够确立并追求未来的目标和希望。
总之,奥尔波特对人性持乐观态度。
(二)人格界定奥尔波特归纳了六类人格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其环境独特的适应。
”(三)人格结构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结构单元。
他首次对特质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类。
1.特质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它能使个体对各种不同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反应。
(2)特质具有可预测性。
特质被看作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它不是具体可见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可以由个体的一贯的外显行为推知它的存在。
(3)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个体稳定的特质诱发行为方面跨情境的一致性。
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一、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
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
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有恒性等。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
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首先,奥尔波特区分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故而又称独有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个体共有的那些特质。
这两种特质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被说明的对象。
任何群体都能用它的特质加以描述。
例如,可以把一个群体描述为守时的、懒惰的或勤劳的群体。
同样,任何个体也能用他或她所其有的持质加以描述,一个人可以被描述为守旧的、懒惰的或勤芳的个人。
当特质被用来描述一个群体时,就被称为共同特质;而把它们用来描述个人时,便被称为个人特质。
虽然奥尔波特承认这两种特质都是存在的,但他极力主张人格心理学家应该集中研究个人特质,而不是探讨共同持质。
奥尔波持认为,共性仅是一种抽象,不能对任何个体进行真正精确的描述;而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特质结构的人奥尔波特认为并非所有的个人特质都对人格起同样的作用。
因而他将特质又区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在奥尔波持后期的著作中,个人特质也称为个人倾向)。
1.首要特质(或枢纽特质)
是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
如果一个人县有某种首要特质,它几乎会影响这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面。
例如,如果一个人具有压倒一切的权力欲望,这种权力欲望就会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不遗余力地去获得社会中的权力地位开以类似的方式与他的球友、棋友、孩子、妻子争强斗胜。
他会努力统治他的妻子,甚至尽力赢得他的五岁女儿的一场乒兵球赛。
首要特质就是主要动机、优势倾问、显著特质。
显然,首要特质具有在少数人身上可以观察到。
2.中心特质(或核心特质)
是指滲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
例如:如果有人请你写封推荐信真实地介绍你所熟悉的人,你在信中把要地罗列出你所熟悉的人的某些特征,例如聪明、负责任:、整洁、有创造性。
你所列出的这此特征就是中心特质。
奥尔波持发现每个人的中心特质是很少的。
他让93名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同性别者,以、短语、句子描写其代表性特征,结果发现,90%的学生列出5~10个特质,平均为7.2个。
3.次要特质
是指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
与首要特质和中心特质相比,次要特质对刺激的适范围都窄。
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有概括性。
次要特质包括个人的独特偏好(例如偏好某种食品或服装)、一些偏向看法以及其他由情境制约的特性。
次要特质往往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体现出来。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说的就是鲁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犀利、批判性强的,但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却是温情、
甚至充满溺爱的,愿意扮作黄牛让孩子骑。
温情、溺爱的一面就是鲁迅的次要特质。
【试题演练】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