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政策分析与应对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7
学年论文题目: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小型车限行、限购政策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题目、摘要、关键字 (2)正文 (3)一、相关概念 (3)二、限车令取得的效果 (3)三、限行、限购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一)不公平现象 (4)(二)对摇号以及摇号拍卖的监管不力 (4)(三)对经济的冲击 (4)(四)限号、限购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及环境污染问题 (5)四、政策走势分析 (5)五、国内专家对限行、限号政策的建议 (5)六、个人建议 (5)(一)完善公共交通与公共设施 (6)(二)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公平 (6)(三)政府工作应该更加公开 (6)七、结论 (6)八、注释、参考文献 (7)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小型车限行、限购政策摘要:近两年来,部分一线、二线城市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城市雾霾污染问题,政府出台了针对小型车的限购、限号政策。
2010年,北京首先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成为国内首个发布汽车限购令的城市。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广州○1、贵阳②等省会城市均发布了小型车限购限号政策。
2013年12月15日,天津市宣布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③。
但这种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治理了城市交通及污染问题,反而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不便。
本论文从政府与居民的角度出发,探讨限购、限号的影响,以及政策未达到预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限购、限号政策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民生活政策建议The research about limiting buying and driving cars by citiz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AbstractIn these two years, some governments of several important cities of China put forward some policies of limiting buying cars or driving cars by citize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traffic jams and environmental pullution. In 2010, Beijing,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became the first city that the policy about limiting buying or driving cars pubished in. In the next two years, Guangzhou, Guiyang put forward these policies too. In December 15, 2013, the government of Tianjin, announced that these policies would start taking effect after 0o’clock of December 16, 2013. But in fact, these policies did not solve the the problems about traffic jams and environmental pullution, instead of that, these brought some new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onvenience of the citizens. In this thesis, I will discuss th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citizens, and research the reason that why these policies did not achieve the goal that we expected. In the end, I will give some advice about these policies.The key words:The policies about limiting buying and driving cars traffic jamsenviromental pullution lives of the citizens the advice about these polies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公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小型车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增速加快。
兰州限购政策20232023年南宁买房限购新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23〕10号,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发10号文件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2023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各地要继续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进一步加大普通住房建设力度;继续完善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进一步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好年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任务。
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1X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
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
中央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
要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各地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体制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
政府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分析引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投资热潮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问题。
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调整和崩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本文将对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背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加剧,房价持续上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调控措施一:限购限贷限购和限贷是最常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限购是指政府通过限制购房者的购房数量来控制市场供需关系,限制了购房者的购房能力。
限贷是指限制购房者的购房贷款额度,使得购房者必须自己付出较大比例的首付款。
在中国,限购和限贷政策常常与城市居民户籍挂钩。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实行了购房者必须具有本地户籍才能购买房产的政策,这限制了外来购房者的购房能力,有效控制了房价上涨的势头。
同时,通过限制购房者的贷款额度,政府也使得购房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首付款,减少了购房者的购房杠杆比例,有效避免了过度投资。
然而,限购和限贷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这些政策会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使得一些购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次,限购政策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点转移,使得一些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上涨;最后,限购限贷政策可能会影响购房者的居住需求,造成刚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调控措施二:调整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环节。
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供应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土地供应来满足市场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减少土地供应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在过去几年里,政府加大了土地供应的力度,通过土地拍卖和出让来增加土地供应量。
这一措施有效缓解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降低了房价上涨的势头。
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1. 引言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关乎广大民众生活的重要领域,其发展对经济稳定、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然而,过去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波动和困境,如房价过快上涨、投机炒房现象严重等,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本文将概述这些调控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购房限制政策为了遏制投机炒房行为,减少房地产市场波动,许多城市实行了购房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
2.1 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指通过对购房者的身份、户籍、购房目的等条件进行限制,限制其购房数量或面积。
这种政策可以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减少购房需求,从而缓解房价上涨压力。
然而,限购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选择权等。
2.2 限贷政策限贷政策是指通过调整银行的房屋贷款政策,限制购房者的购房能力。
这种政策可以减少购房需求,降低购房热情,从而控制房价上涨。
然而,限贷政策也容易使购房者面临更高的购房成本,给一些有购房需求的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
2.3 限售政策限售政策是指对已购房产的再次出售进行限制,限制其出售时间和价格。
这种政策旨在减少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活跃度,遏制投机炒房行为。
然而,限售政策也可能导致房产流动性下降,影响市场运行效率。
3. 土地供应管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受制于土地供应。
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我国政府通过土地供应管理来调控市场。
3.1 增加土地供应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降低房价。
政府主动出让土地、加快土地审批流程、拓宽土地开发渠道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增加土地供应。
然而,增加土地供应也可能刺激土地投机行为,引发新的市场问题。
3.2 提高土地出让价格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出让价格来控制房地产市场,降低土地投机炒房的热情。
高昂的土地出让价格会使开发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到开发商的房价定价,从而控制住房价上涨。
限购令的合理性分析【摘要】限购令作为房地产调控措施中的一环,旨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限购令是抽象行政行为。
限购令合法与否应当根据从主体、权限、程序、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各地限购令主要gx”新国十条”为依据,“新国十条”为国务院依职权颁布。
《价格法》可以成为部分限购令的法律依据。
限购令应当规定其生效的期限,否则不具有合法性。
【关键词】房地产限购今调控近年来,我国房产价格持续上涨,住房难的问题己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因此,政府以调整房价为目的,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各级政府出台多项重要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简称“新国八条”,是对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延续,旨在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积极变化,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国八条”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并且规定“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向其售房”。
随后,许多城市颁布了限购令。
房地产市场及其相关产业可否平稳健康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新国八条”的出台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期许,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成因复杂,“新国八条”的从严从紧的措施是否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这种对购房人资格的限定和购房套数的限制明显扩大了限购的范围,行政干预力度再次升级。
政策态度在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由松到紧,这不禁让人发问,此次限购措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让房地产市场自由发展既无条件又失公平,面对这样的市场,政府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干预。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范文]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内容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表达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忆(一)“限购令”的出台:我国于2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
20**年*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给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公布“限购令”。
20**年*月30日,##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
20**年*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____、____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
随后有##、____、##、____、____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
20**年*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调控力度,完善了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本文以某市为例,分析财政调控法律制度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简介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市政府于2018年启动了财政调控法律制度改革,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案例实施情况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市政府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市政府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
同时,对环保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3)优化公共服务支出。
市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优化财政政策工具(1)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市政府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例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提高税率。
(2)运用财政补贴政策。
市政府设立财政补贴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和企业给予补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发挥财政投资引导作用。
市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案例效果1. 经济结构优化。
通过财政调控法律制度改革,某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逐步淘汰。
2. 环境质量改善。
财政支出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 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限购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自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在不断扩大内需和拉动投资中成长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住房货币化改革在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住房价格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过高的房价已经严重超出了普通群众的支付能力,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家虽然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等在内的全面治理措施,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越治理房价越高的奇怪现象。
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家于2010年开始出台一系列的限购政策,此举体现了政府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市场监管,限购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基于市场的这些新变化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又将如何?以上便是本文将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限购政策的具体措施及特点1、限购政策的具体措施所谓限购政策是政府出台的控制百姓投资房地产的一种政策。
主要是限制百姓购买二套住房和投资者炒房,目的是控制日益高涨的房价。
从时间上看,限购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国十一条。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十一条”,提出了“促开工、促上市”、加强土地供给、第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差别化税收、加强房地长信贷风险管理、加大对房地产商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第二,新国四条。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房地产市场制定了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四条措施,也就是所谓的“新国四条”。
第三,新国十条。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新国十条”,力求通过严格的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来有效地遏制房价。
随后,为了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的工作任务,9月27日,国土部联合住建部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调控,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良好发展。
限购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分析一限购政策分析限购是采取行政手段对购房对象、购房套数等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目的。
财税、货币、信贷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有限性导致近年来住房价格陷入越调越高的怪圈。
在普通城镇居民家庭购房支付能力普遍不足而经济手段调控作用有限的背景下,限购这一行政调控手段应时而出。
(一)限购政策发展演变过程1.限购政策萌芽阶段(2010年4~9月)2010年4月,“新国十条”规定,“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只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没有明确限购范围、限购对象、限购数量及限购期限,因此地方政府未作出积极响应。
“新国十条”出台不久,4月30日北京出台了首部楼市“限购令”,作出“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规定,成为全国首个限购城市,但是在后续四五个月期间全国没有其他城市跟进。
2.限购政策推进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2010年9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出台了《对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提出四项要求》,提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期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并实行问责制。
此次限购政策较第一次有了较大进步,对限购范围进行了初步确定,但是仍然存在限购范围、限购对象、限购数量及限购期限模糊不明晰的问题。
在问责制的强行约束下,多个城市继北京之后陆续出台了限购令。
2011年1月“新国八条”之前出台限购政策城市依次为深圳、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杭州、南京、温州、天津、海口、广州、三亚、大连、苏州、兰州、郑州、太原、昆明、济南和合肥,20个城市中绝大多数为东部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