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1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题为“彩线连彩点”。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线条、色彩知识,并能运用所学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线条、色彩知识,学会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指导学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线条、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重点知识:线条、色彩基本知识;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3. 示例作品:展示若干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创意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彩线连彩点教案第三课:彩线连彩点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2.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创造不同的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各种绘画工具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和线创造出一幅作品。
材料准备:教师:绒线、纸条、绳子、纽扣、糖果、珠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等。
引导阶段:一、认识线和点1.教师展示常见的线状材料(跳绳、筷子、飘带、铁丝等),请学生认出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线状材料的形状,指出它们都是细长的,这种造型在美术中被称为线。
教师示范不同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粗线、细线等。
3.教师出示糖果、扣子、小石头等小型物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物品可以被称为点。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点,如圆形、五角星、心形等。
4.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判断教师站直时是点还是线(线),蹲下时是点还是线(点)。
教师出示贝壳项链,让学生思考这是点还是线,引导学生认识一颗珍珠是点,一串珍珠是线,点排列起来会形成线的感觉。
二、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身上、桌子上等周围环境中的点和线,鼓励学生细心观察。
2.教师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寻找点和线,进行师生交流。
3.教师展示生活中其他的点状物和线状物,让学生欣赏并认识点和线的存在。
通过以上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点和线,了解了不同形状的点和线条,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When night falls。
the stars in the sky e dots。
___。
and the raindrops in the sky e dots when it rains。
There are even more lines。
such as a little girl's hair。
a pencil。
and so on.Art n:1.Please look at the ___.The first work is Wu Guanzhong's "Spring as Lines"。
人教版第一册第3课《彩线连彩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彩线连彩点二、设计理念点和线是最具体的造型语言,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什么是点什么是线,学习了点和线的结合,并运用它组织出一幅具有抽象美感的画面。
在这节课中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发现,接着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大师的美术,从小就接收绘画理念,从而初步建立现代审美观的审美思想。
本课还使用了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通过欣赏、交流和实践体验,学生在认识点、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四、学情分析在本册第二课的时候我们简单地认识了线条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及它的可变性,同学们对线条已经相对熟悉了,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点和点线的组合上。
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发现。
通过欣赏中外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感悟自然界中的点和线,了解、体会点与线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运用点与线来组合各种画面。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学生认识点,了解点和线的组合在美术表现中的特点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点和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关键:用抽象的方法和生活中的点线表现彩线连彩点。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彩线、剪刀、课件、微视频、三张点、线、点线结合的画、画纸等。
学生:马克笔、水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生:线(线条)。
师:这些线有什么不同呢?生:有长的短的、有宽的窄的、有弯的有直的、颜色也不一样。
(老师手上同时拿出这样的线条)——学生回答的时候老师跟着总结:线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曲有直、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师:看老师手上的线,老师把它剪一剪,它变成了什么?(边剪边讲)。
《彩线连彩点》教案(精选5篇)《彩线连彩点》篇1课题:3.彩线连彩点(第一课时)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创作非具象的画面。
情态价值观:体验绘画与创作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重点:将各种自然物体概括成点,线,面。
难点:点,线,面的合理组合。
教具:范画,实物投影学具:课本,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引导有序摆放,稳定秩序。
二、导课:教师展示范作小朋友们,教师给大家带来一幅作品,观察一下画面是由什么组合而成的(点、线)彩线连着彩点,组成美丽的画面,创造了多彩的新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板书课题:3、彩线连彩点(领诵课题)三、新授:(一)认识点、线、面。
[实物投影]点:什么是点?谁能到黑板前来画一个点?教师组织学生到黑板前画好后,讲评,请你想一想点有什么特点?点很小,凡是比较小的不管什么形状的,都可以看作是点。
●▲★◆■▼*……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用点来表示?沙粒、雨点、眼睛……如果从很高很高的空中往下看,车呀人呀都会变得很小,飞在空中的风筝,小鸟也都会变成各种各样的点。
线:线有许多种,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直线、曲线。
生活中可以用直线表现什么?旗杆、铅笔、杨树……曲线表现什么?太阳、湖水、云卷……面:生活中常见面,哪些地方可称为面?墙面、桌面、地面,面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面可以用线围成或用线交叉形成。
(二)欣赏课本课本中有许多用点、线、面组成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中有一些什么形状的点?线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及画面的协调。
(三)点、线、面的组合[投影展示]用不同的线条画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线,面,线条可有的交错,有的独立,线条有粗细的变化。
添加上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点。
添上喜欢的色彩。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点和线是基本的造型语言,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点和线的形态,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点、线,这些点、线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并引导他们感受艺术作品中点、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尝试运用点和线组织一幅有趣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用点、线作画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观察事物简单,想象力非常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情况,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观察生活中的点线再联系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层层递进。
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并从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了解生活中点和线的运用,掌握点和线的基本组合规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点、线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并体验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并寻找生活中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自己喜欢颜色的点、线对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及各种自然物体进行概括,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水彩笔、画纸、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2、教师准备:各种欣赏的范例作品、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份快乐,上个月国庆节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北京旅游,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
于是我把它画了下来,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呢?(想!)2.(打开电脑白板,边讲述边作画)我们的城市河池市是一个小城市,我用一个小点来表现它,北京是个大城市,我用一个大的点来表现它,我是坐飞机去的,同学们都知道飞机在天空运行,走的是直线对不对啊(对),一路上风景多美啊!我看到了许多的山,这时候我用大的、小的、密集的、疏松的线来表现她,我还看到了山洞,用弧线表现它,我还看到了很多河流,长长的,弯弯曲曲的,这是我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河流用一条线表现得不太充分,我就再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再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瞧!河流是不是让我用线给表现出来啦!我还看到了盘山公路,弯弯曲曲的,我想用这种形式来表示,一圈一圈再一圈,瞧!我用点、线连在一起,就能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3课彩线连彩点(1)(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学生将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学习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彩线、彩点的特点,学习连接方法,创作彩线连彩点的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线、彩点的特点,掌握连接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彩线、彩点的特点及连接方法。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手眼协调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彩线、彩点图片或实物。
2. 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彩线、彩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彩线、彩点的特点及连接方法,示范连接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彩线连接彩点,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彩线、彩点的特点及连接方法。
板书设计:1. 第3课彩线连彩点(1)2. 重点内容:彩线、彩点的特点及连接方法。
3.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总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一幅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需加强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手眼协调问题”。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并能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2. 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
3. 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并能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线、彩点、画纸、画笔、课件。
2. 学具:彩线、彩点、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课件展示彩线与彩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内容: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创作,要求作品美观、有创意。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动手实践再到创作展示的全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直观的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展示图片:使用课件展示各种彩线和彩点的图片,包括自然界中的彩线和彩点(如彩虹、彩叶),以及艺术作品中的彩线和彩点(如点画作品)。
第3课彩线连彩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线与彩点的概念,能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技法。
3. 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彩线与彩点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绘画技法等。
2. 示范法:演示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过程。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彩线与彩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绘画技法等。
3. 示范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过程。
4.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6.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彩线与彩点,记录在美术笔记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彩线与彩点的绘画技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学生作品的表现是否丰富,是否体现了彩线与彩点的特点。
4.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第三课彩线连彩点
课题:彩线连彩点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执行老师:美本09班秦坤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和创作的乐趣,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连接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能否用其中的一种形式。
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4、能否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教师准备教具:蜡笔、水彩笔、色彩纸;供学生欣赏的《康定斯基作品选》
二、课堂教学
1、导入阶段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师: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有趣)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小时候我们在墙上涂画、衣服上的条纹)
师:同学们,小时候在墙上乱画,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批评过)
师: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画,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师:下面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师: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大家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能)师:那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师:下面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彩线连彩点
(3)、欣赏作品
a、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国画资料中的各种自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述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觉,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师: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色彩丰富、点的大小不一、线的粗细不一)
b、通过欣赏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
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及协调感
2、发展阶段
(1)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板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2)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
(3)请学生思考:
师:那么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师: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花朵,房子····) (4)下面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5)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教师巡回辅导,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6)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师:你认为谁画得好?好在哪里?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理
四、收拾整理
作品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整洁。
五、课后扩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和剪贴画的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