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3课彩线连彩点》word教案 (4)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3彩线连彩点 | 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彩线与彩点的搭配技巧,培养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色彩知识:介绍彩线与彩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2. 绘画技巧:教授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创意实践: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彩线与彩点的搭配: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和谐的画面。
2.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教学难点1. 色彩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知色彩,提高其对色彩的敏感度。
2. 绘画技巧的掌握: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粉笔、彩色画纸、教学PPT等。
2. 学具:彩色画笔、彩色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彩线与彩点的兴趣。
2. 讲解知识:介绍彩线与彩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实践1. 示范教学: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2.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第三阶段:讨论与分享1.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内容:彩线、彩点的概念、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创意实践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一幅自己的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富有创意,色彩搭配要和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彩线与彩点的理解程度,以及作品的完成情况。
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题为“彩线连彩点”。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线条、色彩知识,并能运用所学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线条、色彩知识,学会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指导学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线条、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重点知识:线条、色彩基本知识;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3. 示例作品:展示若干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创意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彩线连接彩点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创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课题: 彩线连彩点教學目标: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彩线连彩点画面。
2、运用不同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彩线连彩点画面。
3、引导學生把生活中常见建筑、人物彩线连彩点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画面。
教學重点: 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形象。
教學难点: 线条变化丰富性。
课前准备: 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學工具:1、學生准备蜡笔、水彩笔、色彩笔等工具。
2、教师准备同样丰富材料,并准备各种欣赏范例图片。
學习领域: 造型表现彩线连彩点教學方法: 游戏法、欣赏法。
课时: 2课时教學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彩线连彩点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學生欣赏,感受。
说一说自己感受。
2、揭示课题: 彩线连彩点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呢?鼓励學生大胆说出自己感想。
二、欣赏作品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作品: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學生欣赏归纳,大胆归纳,表达自己感受。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學生感受同龄人运用点和线组合。
彩线连彩点三、造型和表现1、请學生思考: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學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每个學生都来说说自己想法。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画面。
彩线连彩点學生四人一小组合作。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感受。
进一步了解线组细、点大小、色彩变化、画面构图……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學习,并对创作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學生参与老师讲解。
并随时提出自己疑问和想法,全班同學共同参与归纳。
4、教师出示相关作品帮助學生理解。
引导學生有针对性欣赏。
四、练习和评价1、提出本节课练习要求。
學生练习,利用手中工具和喜欢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形象。
2、组织學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同學进行表扬和鼓励。
第三课:《彩线连彩点》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用不同的点与线来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 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点线面进行造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边画边说,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准备:1. 师生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有:蜡笔、水笔、色彩纸等绘画工具。
2.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此外,《康定斯基作品选》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
教学活动过程:1. 引导阶段:a.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1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b. 通过欣赏各种作品,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c. 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时,教师可以将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这种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点线面的关系。
2. 发展阶段:a. 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点与线,例如用蜡笔、水笔等不同材质的笔来创造出不同质感的点和线。
b.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意,例如使用色彩纸进行拼贴,或者使用涂色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c. 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
人教版美术一上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案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尝试用大胆的线条表现风、雨、电和云,能用绘画或撕贴的方法来表现不同形状和花纹的伞。
2、过程与方法:充分设置情境,激发绘画兴趣;团队合作,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伞,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绘制各种各样形状和花纹的雨伞。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用具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白纸、记号笔、胶水等2、学生准备:勾线笔、油画棒、白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绘画的兴趣1、师出示课件,(播放大地干旱的情景),并设置情境,激发绘画的兴趣。
师:这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黄沙漫天,井里一点水也没有,大地都干得裂开了。
这个小女孩叫滔滔,她呀可没有你们幸福了,她每天只能带上小半瓶的水去上学,就是这小半瓶水,滔滔也不能随便喝,因为她要喝上整整的一天呢!最可怜的是,滔滔的洗脸水是妈妈洗过的给哥哥,哥哥洗过的才轮到滔滔,可就是这脏的象小泥巴是的水,滔滔还不能倒掉,还必须给小鸡,小鸭们喝。
哎!因为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师(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里最需要什么?生(答):雨师(评价并提出任务):是的,这里太需要一场及时的大雨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帮帮滔滔,给他们送去一场大雨好吗?生:好2、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下雨时的声音,分配绘画任务师:小朋友们,这场雨你准备怎么下呢?你准备画上什么?我们一起仔细的听听下雨的声音吧!生:(听)师:谁想上来画,你准备画什么?生:大风,暴雨,闪电,乌云等。
(生到黑板上老师准备的白纸上画。
)教师注意调控画面的疏密(针对绘画的学生)适时进行侧重个性的评价;“你刮的风好大呀!”“你下的是大暴雨/毛毛雨吧!”“你的乌云里面一定住着许多小雨滴吧”提醒下面的学生认真的看,师:(问)你们喜欢哪里下的雨呢?为什么?3、教师总体评价:下面思考的同学很认真,在上面下雨的同学也很认真,滔滔他们一定会谢谢你们的!。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彩线连彩点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彩点,了解彩线和彩点的关系;2.能够准确选择彩线的颜色,并在彩点附近将彩线连接成有机的形态;3.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生动、形态各异的彩点作品。
二、教材分析1. 学生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3课《彩线连彩点》。
2. 教师教材•贴纸彩点、彩线;•成品照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2分钟,了解彩点与彩线的概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彩线与彩点的关系。
2. 示范指导10分钟,老师展示彩线与彩点,并现场演示如何选择颜色,将彩线与彩点连接成形态各异的图案。
3. 学生操作30分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彩点作品,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展示评估10分钟,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
5. 总结回顾3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并展示精美的彩点成品。
四、板书设计•彩点与彩线的关系•彩线的选择•彩点作品创作提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第3课,《彩线连彩点》。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彩点和彩线的关系,熟练掌握将彩线连接成的形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指导和学生操作,老师在示范时要清晰地展示彩线的选择和连接方式。
在学生的操作时,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提高。
在展示评估环节,学生要互相欣赏、评价,让学生在互相的启发中,增加创新的思维和灵感。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多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清晰地展示示范,并积极地实施指导。
同时,学生需要注重互相的启发和评价,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案)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彩线连彩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掌握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并能用彩线连接彩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彩线与彩点的连接方式,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色彩搭配和整体美感的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 彩线、彩点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彩线与彩点的连接方式,示范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并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重点内容:彩线与彩点的概念、连接方式、创作方法等。
作业设计:1. 画一张以“彩线连彩点”为主题的作品,要求用彩线连接彩点,注重色彩搭配和整体美感的把握。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反思,包括学习收获、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与示范、动手操作、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色彩搭配和整体美感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提升和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讲解与示范”和“动手操作”环节。
3《彩线连彩点》一.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欣赏、回忆与观察,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初步了解美术语言的点、线等造型元素在绘画中的作用,从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点、线的特征及组合规律,并尝试运用点、线表现各种美丽的画面,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个人选择以绘画的形式,运用点、线表现各种美丽的画面。
在创作过程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和表达等综合能力。
4.通过欣赏、交流和实践体验,学生在认识点、线的特征即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了视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逐渐形成美术的基本素养。
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了解点和线的组合在美术表现中的特点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点与线积极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宣纸毛笔颜料毛毡学具:中国画工具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孩子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点和线两位好朋友,它就藏在老师的梦境里。
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
滴答滴答下雨了,小点点儿来到了,雨儿雨儿下大了,小小线线落下来,你拥我挤落下来,变成个个小圆圈。
点连线线连点,五彩雨儿画出来。
(课件展示点线组成的水墨画)孩子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美术语言:点、线及其特点)小结:孩子们真棒。
老师的故事有点点和线线两位好朋友帮我表现出来了。
同学们想不想也让这两位好朋友帮自己把美好的事情表现出来。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彩线连彩点》一课。
(二)传授新知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点点和线线两位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点和线呢?1.点的认识(出示《五彩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点的样子)生活中的点(课件展示,笼屉上热腾腾的包子是圆形的点;莲藕上大小不同的圆孔;颜色各异的纽扣......)学生说说点的样子及颜色,教师根据孩子的要求画出相应的点。
2.线的认识(出示《五彩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线的样子)生活中的线(课件展示,高压电线;五颜六色的毛线;树干是粗壮的线,树枝是细小的线......)范画线的变化,走在路上直直的(中锋用笔)。
《第3课彩线连彩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彩线连彩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彩线连接彩点的概念,学会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使作品具有美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彩线、彩点实物、示范作品。
2. 学具:彩线、彩点、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线、彩点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彩线连接彩点的基本方法,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运用彩线连接彩点,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第3课彩线连彩点》2. 重点内容:彩线连接彩点的基本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彩线连接彩点,完成一幅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身边的彩线与彩点,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基本方法。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提高了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够,部分学生作品的美感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
总结: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彩线连接彩点的方法,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在《第3课彩线连彩点》的教学中,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彩线与彩点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使作品具有美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1、认识各种点、线、色,并能说出六种常用色的名称;
2、感知多种工具、材料性能,学习画点、勾线与色彩的平
涂法;
3、感受具像画与抽象画艺术手法。
二、教育方面
爱护美术工具并乐意与他人分享;
三、发展方面
1、在尝试探究中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并展开联想。
2、在想象创作中,表达自己对工具材料、造型元素的感
受。
教学重点:
感知美术用具与材料的特性;能用点、线、色表达自己的
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具象画与抽象画的艺术。
教学准备:
各种工具媒才,有关点、线、色作品。
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表现物象。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看看能说出多少种颜色。
二、发挥主体
1、播放多媒体课件,以美术课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关注、欣赏不同工具、材料和色彩,并尝试、感受其特征。
2、选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纸材,画一些自己认识的点、线与同学交流。
三、发展主体
1、让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
2、画手的游戏,运用点线色画出美丽的小手。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和学习情况。
課題:彩線連彩點教學目標:1、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彩線連彩點畫面。
2、運用不同的點線,自由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彩線連彩點畫面。
3、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築、人物彩線連彩點以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完整的畫面。
教學重點:能按自己意願,大膽地塗繞出不同的形象。
教學難點:線條變化的豐富性。
課前準備:油畫棒或彩筆,鉛畫紙。
教學工具:1、學生準備蠟筆、水彩筆、色彩筆等工具。
2、教師準備同樣的豐富材料,並準備各種欣賞的範例圖片。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彩線連彩點教學方法:遊戲法、欣賞法。
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1、教師出示多種工具描繪出的各種點、線、面。
A、你覺得這些點、線、面有趣嗎?彩線連彩點B、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他們呢?學生欣賞,感受。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揭示課題:彩線連彩點你覺得彩線和彩點連在一起會是怎樣的呢?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感想。
二、欣賞作品1、教師展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你從畫中看到了那些東西?他們是怎樣組合排列在一起的?學生欣賞歸納,大膽歸納,表達自己的感受。
2、展示兒童有關於“彩線連彩點”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
學生感受同齡人運用點和線的組合。
彩線連彩點三、造型和表現1、請學生思考:A、你想用點、線、面來表現畫面嗎?B、想一想,你準備用他們來表現哪些東西?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分小組嘗試運用點、線、面來表現自己想表現的畫面。
彩線連彩點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
採用單線、塗色及剪貼等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進一步瞭解線的組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構圖……3、組織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並對創作的難點重點“畫面要完整”進行進一步講解。
學生參與老師的講解。
並隨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全班同學共同參與歸納。
4、教師出示相關的作品説明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欣賞。
四、練習和評價1、提出本節課練習的要求。
學生練習,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歡的形式表現彩線連彩點的形象。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彩线连彩点-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彩线和彩点的概念;2.了解线和点的基本组合方式;3.掌握彩线连彩点的基本技巧,练习彩线连彩点的能力;4.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彩线连彩点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感受美术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发挥个体特长,体验艺术创作的情感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彩线连彩点三、教学重点1.理解彩线和彩点的概念;2.能够掌握基本的彩线连彩点技巧。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彩线连彩点作品。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解、演示、模仿、实践;3.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作品,老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幼儿园游戏中的游戏形式,让学生通过线条与点的组合来认识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从弯弯曲曲的线条中发现圆、三角和正方形等形状。
2. 讲解彩线和彩点的概念从基本的线条、点的组合开始,由浅入深,逐步讲解彩线和彩点的概念。
通过实际手绘图形,让学生直观了解彩线和彩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讲解彩线连彩点的基本技巧介绍彩线和彩点的基本组合方式,以及基本色彩的运用。
通过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彩线连彩点技巧。
4. 组织学生作品创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预先画出轮廓,让学生在轮廓线上完成彩线连彩点的填色。
学生也可以自由创作,各显神通,发挥个人特长。
并给予各种肯定和鼓励。
5. 展示作品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班内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其它同学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互相取长补短。
七、教学设备1.彩笔和彩纸;2.画板、黑板、粉笔;3.关于彩线和彩点的资料和图片展示。
八、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打分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2.评价项包括:作品的完成度、色彩搭配效果、技法运用等;3.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个性特长,多元化评价。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彩线连彩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并能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2. 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
3. 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并能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彩线连接彩点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线、彩点、画纸、画笔、课件。
2. 学具:彩线、彩点、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课件展示彩线与彩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
板书设计1. 彩线连彩点2. 内容: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彩线连接彩点的技巧和方法、彩线连彩点的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创作,要求作品美观、有创意。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动手实践再到创作展示的全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直观的彩线与彩点的概念。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展示图片:使用课件展示各种彩线和彩点的图片,包括自然界中的彩线和彩点(如彩虹、彩叶),以及艺术作品中的彩线和彩点(如点画作品)。
第3课彩线连彩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线与彩点的概念,能够运用彩线连接彩点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彩线与彩点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技法。
3. 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彩线与彩点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绘画技法等。
2. 示范法:演示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过程。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彩线与彩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彩线与彩点的概念、绘画技法等。
3. 示范彩线连接彩点的绘画过程。
4.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6.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彩线连接彩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彩线与彩点,记录在美术笔记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彩线与彩点的绘画技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学生作品的表现是否丰富,是否体现了彩线与彩点的特点。
4.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彩线连彩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连点成线的游戏规则。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操作,理解连点成线的游戏规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认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图片和道具;2. 确定分组,每组分配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3. 确保教室网络通畅,可进行在线游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砚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湖里一只船,船上水淋淋。
”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水彩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跟水彩笔有关的文章《彩线连彩点》。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同砚们读得真认真。
此刻,老师想请同砚们借助拼音,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
会读了吗?那就考考我吧!3.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此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好吗?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老师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 课文读完了,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5. 谁愿意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呢?6. 那就先让我们来看看文中都有谁来参与这幅活动的呢?请同砚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7. 你找到哪些小动物参与了活动?(贴动物图片)其他的小动物也找找吧!8. 这几位小动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动的词语朋友,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他们都是谁?请同砚们伸出手指和大自然叔叔一起写一写。
(小蜻蜓、胡蝶、蚂蚁、蜘蛛)9. 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中谁最有趣?为什么?10. 同砚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就是我们课文中常常提到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同砚们,在这几位小动物中,老师要送给胡蝶一个特别的礼物(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胡蝶最奇奥!不信,大家快到课文里找找吧!2. (出示句子“胡蝶飞来,把线球上的线头拉过来,系在自已的脚上。
一年级上册《彩线连彩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彩线和彩点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过程,学会用彩线连接彩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彩线和彩点的组合关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造出生动的彩线连彩点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由彩线和彩点组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连接彩点。
3. 创作实践:教师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用彩线连接彩点,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4. 展示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的彩线连彩点作品的创意和美感。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资源1. 彩线、彩点材料。
2. 范例作品。
3. 展示用的道具或展示板。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彩线、彩点材料,范例作品,展示用的道具或展示板。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专心进行创作。
七、教学步骤1. 观察启发:教师展示一些由彩线和彩点组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线连接彩点,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连接彩点。
3. 创作实践:教师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用彩线连接彩点,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4. 展示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教学策略1. 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彩线和彩点的组合关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有明确的指导。
课题: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彩线连彩点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彩线连彩点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彩线连彩点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点: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工具:
1、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色彩笔等工具。
2、教师准备同样的丰富材料,并准备各种欣赏的范例图片。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彩线连彩点
教学方法:游戏法、欣赏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彩线连彩点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学生欣赏,感受。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想。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
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学生欣赏归纳,大胆归纳,表达自己的感受。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学生感受同龄人运用点和线的组合。
彩线连彩点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彩线连彩点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