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保税区物流
- 格式:xls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什么关系、区别?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什么关系、区别?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保税区(Bonded Area ;the low-tax; tariff-free zone ;tax-protected 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
这是一国海关设定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储存商品的区域。
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型别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所谓“一线”,是指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口,“一线放开”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所谓“二线”,则是指自由贸易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二线管住”,是指货物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
跨境物流吧百度贴吧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假的多数。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一.物流园区的物流系统现状一)基本情况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是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区,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2004 年 4 月 15 日经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通过,封关运作面积 1.03 平方公里。
园区计划于 2006 年底基本建成,总投资 33 亿元人民币。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园区开发建设、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的主体,由上海外高桥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合资组建。
公司注册资本金 4 亿元人民币,具备房地产开发、港口经营和国际货代资质,致力于为进区企业提供全面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仓库租售、办公室租赁、商务咨询;注册代理、报关报检、公共仓库;区内运输、查验服务、机械使用、理货服务、堆场作业;物业管理、后勤保障。
公司计划建成 14 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和 70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仓库,实现集装箱年综合处理能力 100 万 TEU 。
园区文化:开放、联盟、创新、繁荣。
发展目标:形态开发高标准、服务管理高效率、项目引进高层次、企业经营高效益。
公司宗旨:针对性经营、个性化服务。
公司总经理:荣坚岗常务副总经理:邢慷弟二)地理位置背靠保税区,毗邻外高桥一、二、三期码头。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占地 1.02 平方公里,比邻外高桥二期码头,设有直通卡口直接相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联动。
现一期仓库招商工作圆满结束,并已完成二期仓库的建设。
三)营运情况企业入住情况:封关运作以来,园区共引进物流企业 26 家,其中有从事国际、国内商品采购、配送及分拣、分配、分销的跨国采购中心;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多国多地区快速集并和国际联合快递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从事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和配送高效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和临港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本着“合作、联盟、创新、繁荣”的宗旨,外高桥物流中心公司致力于营建货物通关最畅捷、综合成本最低廉、服务配套最完善、管理运作最规范的良好投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的价值增值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1990.09.09•【文号】•【施行日期】1990.09.0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关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发布日期:1997年8月1日实施日期:1997年8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为海关监管区,海关在保税区内依法执行监管任务。
保税区与非保税区(指中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下同)分界线设置完善的隔离设施。
第三条进出保税区的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必须经由设有海关机构的出入口进出,如实向海关申报,接受海关检查。
保税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和生产、仓储企业应当持上海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海关登记备案。
第四条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应当由收货人、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按规定交验有关单证。
第五条保税区内仅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有关企业。
除安全保卫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保税区内居住。
第六条保税区内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进口的供本机构、企业使用的货物仅限在保税区内使用,未经批准,严禁转让、销售非保税区。
保税货物必须复运出境或经加工后复运出境。
如遇特殊情况需将货物转让、销售非保税区的,则视同进口,应交验国家规定的进口许可证,并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产品税(增值税)或工商统一税。
第七条在保税区内设立国家限制和控制的生产项目,须经国家规定的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不得运入、运出保税区。
目的在于销往非保税区的货物不得运入保税区。
第九条海关对保税区进出口的货物及有关场所,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进行检查。
上海外高桥物流保税园区优惠政策招商政策关于推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联动发展的试点意见为了充分发挥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促进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下简称”物流园区”)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联动试点的复函》(国办函[2003]81号)的要求,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之前,现提出推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联动发展的试点意见如下:一、海关监管1、物流园区是海关实施封闭管理的特定区域。
海关在物流园区设立机构,对进出物流园区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及园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
2、物流园区内可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仓储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物流中心、专为仓储物流提供服务的运输企业、贸易企业,但不得设立生产加工型企业。
除安全保卫人员和企业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园区内居住,不得建立营业性的生活消费设施。
3、物流园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
4、区内注册的中资企业享有进出口经营权。
5、物流园区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和海关稽查制度。
区内企业应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数据库。
海关对企业实行电子帐册管理。
6、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由货主或其代理人向主管海关备案。
7、海关对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从毗邻物流园区的港区进出的,直接通过海关设立在连接物流园区和港区之间的自动卡口进出办理海关手续;从非毗邻园区的港区进出的,运抵物流园区办理海关手续。
跨关区货物,按照转关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
8、物流园区内的仓储物流企业如需开展进口货物的分拨配送,经海关核准,可按”凭担保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程序操作。
9、从区外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予以办理出口报关手续。
如属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应向海关出具有效的出口许可证。
10、对从区外进入物流园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包装物料、建造基础设施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房所需合理数量的基建物资等,海关按照对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通关手续,并签发报关单出口退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