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 格式:doc
- 大小:712.47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举例1 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牛吃草,狼捕食兔等2 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通过呼吸,生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3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体的排汗、呼气、排尿、植物的落叶4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碰触时叶片会合拢;高等动物的反射等5 能生长和繁殖如小树苗由小长大;开花结果、种子萌发等 6 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无细胞结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两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3.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如图所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
其中与兔子有关的有:草→兔子→鹰,乌饭树→兔子→鹰,两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体、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中起重要作用淡水生态系统有河流、湖泊、池塘等类型、人类淡水主要来源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1)实验过程中,要用10只或10只以上的鼠妇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为抽样调查和普查。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A.迅速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
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鼠妇()A.处死后扔到垃圾堆B.放回原捕捉的环境中C.扔到下水道,放水冲走D.随便扔到任何地方【答案】B【解析】【分析】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
【详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的生活环境,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可见B正确。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详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但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类丰富,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详解】A.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
此项符合食物链的写法,A正确。
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而此选项中蚱蜢→草,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B错误。
C.写食物链的时候,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而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C错误。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小结与复习知识点小结1.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实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既适合环境又影响环境等。
按照形态结构: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用途:把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药用、观赏生物等3.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分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秧苗与稗草,草原上的狼与狐等)、合作关系(如群狮围捕野牛,蚂蚁搬蝗虫尸体等)、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大豆体中等)、共生关系(大豆与根瘤菌)。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适合环境,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6.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块农田等都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藏能量,养活自身,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自然界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特点: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水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与能量的转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B.绿色植物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动物所需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D.微生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能【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详解】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都最终来自太阳,A正确。
生产者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B正确。
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因此动物所需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C正确。
大多数微生物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能量,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造成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答案】D【解析】【分析】大气压与高度有关,越高的位置大气压的值越小。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升高10米,气压值减少100Pa。
【详解】高原地理位置比较高,越高的位置大气压的值越小,空气越稀薄,相对于大气压来说,体内气压过大,人就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
所以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造成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空气。
故选:D。
【点睛】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气压减小引起的,气压减小又是由地理高度引起的,同时地理高度还可以导致氧气稀薄,这就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形成生物圈C.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之称D.地球上产氧量最多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金针菇是我国很多地区栽培的一种优良食用菌,研究发现,金针菇产生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栽培金针菇一般在秋冬与早春季节,栽培的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有关金针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针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金针菇的栽培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C.栽培金针菇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金针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金针菇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金针菇的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A错误。
B.金针菇属于真菌,栽培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水分,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故B正确。
C.金针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金针菇在物质中储存的能量能够被消费者利用,所以栽培金针菇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C正确。
D.金针菇产生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针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故D 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
2.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能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草→兔子→狐,故符合题意。
总复习(七年级上)朱凯英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2课时) 一、知识整合
探究水、光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重要实验】
裸地、草地、灌丛哪儿湿度大?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生物的是普遍存在的。
试举例:
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成份和 。
兔、鼠与草,兔、蛇与鹰是 关系。
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角度来看,鹰的数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1】(2016云南中考)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能运动
B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 .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例2】(2014长沙中考)“雨露滋润禾苗壮”,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例3】如图是某学校生物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制的简图,据图答题:
(1)食草昆虫、青蛙、蜘蛛、鼠、蛇是此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作为完整的生
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______和______。
(2)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______营养级。
(3)如果灌溉农田的水中含有某些难分解的有毒物质,那么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
多的生物是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
【例4】上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
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
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例5】
三、真题演练
(一)选择
鱼
虾
浮萍
1.(2016云南中考)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育B.生物都能运动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16海南中考)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
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
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
A.进行呼吸B.进行运动C.生长和繁殖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2016桐城中考)松露被称为“珍味之王”,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
松露细胞和松树根细胞内都没有( )
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无机物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
5.(2016泉州中考)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6.(2016龙东)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D.青蛙冬眠
7.(2016泉州中考)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A. 有限的B.稳定的C.不变的D.增强的
8.(2016泉州中考)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
9.(2016滨州中考)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
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10.(2014湘潭中考)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
)
A.
D. D→A→B→E→C D.C→E→B→A→D
11.(2016苏州中考)洋洋同学想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
那么,下述各项中,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
,A ,B ,C ,D
12.(2015黄冈中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
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太阳能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就是地球
B.生物圈是指所有的生物
C.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合称
(二)判断正误
14.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
15.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
( )
1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17.钟乳石和生石花都是生物。
( )
18.生物的生活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
19.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
( )
20.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适应它所在的环境。
( )
(三)填空题
21.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进行的。
(3)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营养成分来自水稻种子的。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
可见动物在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6)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
根据上述事实,请你就光照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
22.李敏家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
李敏决定对影响鼠妇活动的因素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①材料:20只鼠妇,铁盘,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装置:在铁盘中间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构成________。
③在铁盘中央放入20只鼠妇。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________________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________一方的鼠妇较多。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