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公开课自制)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4
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1,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5,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7,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8,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9,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1,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4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5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6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7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8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9洞庭君安在哉?10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三、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岳阳楼记》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3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6余是以记之。
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句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将宾语放在谓语前面的句式。
2. 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a.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b.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c. 强调宾语3. 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a. 表示疑问b. 表示否定c. 强调宾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及用法。
2. 难点: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加深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口语表达。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程度。
b. 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c.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对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
2. 文化渗透:介绍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古代汉语文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代汉语教材。
2. 辅助材料:古代汉语文献、典型例句、练习题库。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宾语前置句式讲解: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 + 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等) + 宾(余、吾、尔、自、之、是等) + 谓语举例:人之不我信也。
翻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翻译: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翻译:立于门,人弗之顾。
翻译: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宾语在动词前,格式:主 +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 动词举例:大王来何操?翻译:何泣也?翻译:且焉置土石?翻译: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翻译:B、宾语在介词前,格式:主 +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介词举例:不然,籍何以至此??翻译: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3、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格式:宾 + 介 + 动举例: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翻译:予一以贯之。
翻译: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翻译:4、“之”“是”做宾语前置的标志:格式:主 + 宾 + 之(是) + 动举例:夫晋,何厌之有?翻译:何功之有哉?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翻译:唯长终是图。
翻译:唯利是图。
翻译:唯才是举。
翻译:5、“相”字在偏指一方的时候,可代指“我你他”,翻译时要把“我你他”放在动词之后。
格式:相 + 动词举例:出郭相扶将。
翻译:久久莫相忘。
翻译:6、“见”字偏指一方的时候,代指“我”,翻译时要把“我”放在动词之后:格式: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翻译:见谅。
翻译:见笑。
翻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要前置:举例:亚父南向坐。
翻译: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翻译: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一、宾语前置句式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与分类1.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1.2 宾语前置句式的分类2. 第二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2.1 宾语前置句式的构成2.2 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3. 第三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3.1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3.2 宾语前置句式与主谓倒装句式的区别4. 第四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4.1 改写句子:将正常语序的句子改写为宾语前置句式4.2 填空练习: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宾语前置句式填空5. 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场景5.2 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内涵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宾语前置句式的例句和练习。
3. 练习题:准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布置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5.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6.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语法(一)实词和句式宾语前置【教学目的】1 •知识目标:了解词序在汉语中的语法意义,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几种宾语前置现象;2.技能目标: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语序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汉语屮的几种宾语前置现彖。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所用课时】2学时【教学准备】朱振家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
词序在汉语中却十分重要。
汉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如果词序变化了, 句子的意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
女口:我打你。
你打我。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即基本次序为:主语一一谓语一一宾语二、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屮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儿种:1、疑问代词作宾语语法条件:①全句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
②宾语是疑问代词。
女口:敢问何逍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何谓:谓何,说的什么。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奚适:适奚,到哪里去。
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女口: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前置。
如:先牛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何以:以何,用什么。
这种宾语前置在上古时期比较严格,很少例外。
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形式都已成为凝固形式,其意义已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怎样”等。
如伤未及死,如何勿伤?(《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如何勿伤:怎么就不杀伤。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如何:怎么样。
“如何”也可以说成“若何”、“奈何”,其中的“若”、“奈”仍然具有 动词性,但凝固后与“如何”的含义相同。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
这“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我们教材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模块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里,对其中一些加以了介绍,词类活用大家可以课下自己去看;判断句和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大家觉得很容易确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专用的一些判定词语“是”“被”,但他们在文言文中判断或被动意义的表达还是略有不同,为此,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也让大家去预习了,在此就不加多说。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在考试大纲中未作说明,我们也暂且略过不讲,今天,我们重点是来解决宾语前置的问题。
二、明确概念1、什么叫宾语?(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
我‖帮助同学。
我‖捡起贝壳。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在教室从明天在新的岗位上(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古代汉语: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1、例题: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 ——《鸿门宴》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而又何羡乎?——《赤壁赋》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格式:主 + 宾 + 动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篇:宾语前置教案宾语前置教案一什么是词序①词序定义: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中组合的先后顺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
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也不同,如(羊吃草、草吃羊)。
②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即基本次序为:(定语)+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如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主谓偏正述宾)王坐于堂上。
《孟子·梁惠王上》(主谓述补介宾偏正)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的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定义: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宾语前置”。
(2)分类:(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1)疑问句的定义: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2)语法条件:A全句是疑问句式或反问句式 B宾语是疑问代词(何谁安孰曷奚等)如①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好的宾语,放在好的前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谁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前面,天不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后面】(3)分类:A 疑问代词直接做谓语动词的宾语,要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例句①项王曰: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安:那儿。
为疑问代词,充当在的宾语,放在动词在的前面】②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法孰】③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患何】④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谓何;说什么】⑤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⑥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取奚】【注意】1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如:臣实不才,有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2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要置于动词之前如: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更法》)【法何古,循何礼何分别做古及礼的定语】B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置于介词之前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1如果是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一般都置于介词前如:①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你跟谁防守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放在与的前面】②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奚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为的宾语】③曷为久居此围成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为何为什么】古代汉语中形成的一些凝固句式(1)何如如何“何如”又可说成“如何”,在“这个结构中,“何”是个“谓语”,而不是宾语,如何”这个结构,实际上是“如之何”的省略,何如如何意思为“怎么样”“怎么”“怎么办”①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②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敌人受伤还没有斯,为什么不再杀伤】③一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如何”是“如……何”的紧缩式,并不是疑问代词“何”的宾语后置,因此在这里如何意义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怎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