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比 比 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着,必积其德义。
排 比 比 喻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 之难乎?
答:从历史共性、严峻现实、人心向背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 论证了“积德义”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4.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 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取江山
守江山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 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 积(君主的 )道德和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 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原文
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 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 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 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 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 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吴越也能结成一 体,傲视别人,骨肉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 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 是并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