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喷洒甲维·灭幼脲的雾滴参数测定及其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4
果农之友2022.8绿色植保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作为国际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北美地区,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市,现已传播扩散到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8个县级行政区。
美国白蛾的发生对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在我国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多为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飞机防治适合在白蛾幼虫期实施大面积集中作业,地面防治主要以人工、物理、生物及药物防治为主,其中人工物理防治主要采取挖蛹、摘除带卵叶片、剪除网幕、围草诱蛹和灯光诱杀飞蛾的方法;生物防治主要在白蛾老熟幼虫期和蛹期在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实施以虫治虫的防治措施;药物防治主要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施农药进行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
1生活史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在山东一年发生3代,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以蛹越冬,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初产卵粒为淡绿色,有光泽,呈片状单层排列(图1),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取食植物叶片,给树木造成危害,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夏蛹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内、枯枝落叶层、树皮裂隙(图2)及石块下,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蚕食植物叶片,8月份虫态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老龄幼虫、蛹、成虫、卵及初龄幼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3代的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幼虫发生期分别是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8月上旬及10月上旬。
9月底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冬。
图1美国白蛾成虫交尾产卵图2虫蛹2发生危害特点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传播蔓延速度快等特性,在一定条件下,疫情极易暴发,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幼虫蚕食树叶(图3、图4),林木生长量减少,导致树势衰弱乃至死亡。
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工作总结一、引言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我国的一种外来害虫,对森林、果树、农作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我单位采用了飞机施药的方式进行防治工作。
本文将对本次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
二、防治方案1.飞机施药本次防治工作采用了飞机施药的方式进行,飞机施药具有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的防治区域。
同时,飞机施药还能够应对复杂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使药物均匀喷洒在目标区域,提高防治效果。
2.药物选择在本次防治工作中,我们选择了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药物进行施药。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美国白蛾的繁殖和生长,同时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较高,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施药时机施药时机是保证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发展规律,我们在本次工作中选择了合适的施药时机。
通过分析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和数量,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施药时间,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三、工作过程1.前期准备在施药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药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确定了施药的范围和目标区域。
其次,组织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对飞机和施药设备进行了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施药操作在施药操作中,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施药。
首先,飞机准确地定位目标区域,并调整喷洒设备的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均匀喷洒。
然后,飞机按照特定的航线进行飞行,将药物喷洒在目标区域上。
在施药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施药的剂量和密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后期评估施药后,我们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和监测。
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美国白蛾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施药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对药物残留情况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检测,以确保施药工作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正确使用灭幼脲类农药防治美国白蛾灭幼脲类农药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于仿生药剂。
在今后美国白蛾防治中,应大力推行使用生物制剂,对新疫区和虫口密度较大的地块灭幼脲类农药可做应急使用。
1、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在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
因此,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用药期是幼虫4龄前网幕期,美国白蛾破网后喷此类药防治效果差些,凡是吃到药的虫不能蜕皮或化蛹,但对停止取食的老熟幼虫无效。
2、喷药,突出一个“匀”字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害虫幼虫吃药后,不能形成新表皮,脱不下皮而死亡。
其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
因此,必须让虫子吃了才有效。
美国白蛾的卵产在叶背面,初龄幼虫从叶背面危害。
若喷药不能喷到叶背面,防效就很差。
在防效上,杀铃脲杀卵作用比灭幼脲更好。
在植物叶背面喷药,美国白蛾新产的卵会死,未孵化的卵也会死,所以喷药必须强调一个“匀”字。
3、浓度,强调一个“准”字灭幼脲虽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虫剂,但该药剂不溶于水,在绝大多数有机溶剂里溶解度极低,很难加工成乳油或超低量油剂。
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和杀铃脲多是悬浮剂,使用时应先摇匀瓶内药,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
喷药浓度过高及雾滴过大,对害虫会有驱避作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
4、混用,禁忌一个“碱”字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剂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
灭幼脲类药剂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有的药剂会使灭幼脲对害虫产生交互抗性,有的药剂能使它产生负抗性,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抗性的作用。
灭幼脲药剂中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变细小,使药剂挥发率降低25%-33%。
5、复配剂,谨防一个“骗”字由于灭幼脲类药剂不是速效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差,无内吸作用,施药后3-5天内,药效才逐渐增大明显,有些林农误认为药效不好。
错时飞防美国白蛾技术研究与应用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严重危害多种林木、果树、作物的食叶害虫,具有取食范围广、繁殖量大、适应能力强、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危害林业生态建设[1-2]。
2008年9月泰安市岱岳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
由于在防治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和菊酯类农药,在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的同时,也给桑蚕生产造成了危害。
为既不影响桑蚕养殖,又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扩散蔓延,泰安市岱岳区在2011年第1代美国白蛾飞机防治中实施错时飞防,即“桑蚕养殖提前3~5d,飞防适当延后3~5d,调整施药量,规避次生灾害,达到桑蚕养殖与防治美国白蛾两不误”。
探讨不同防治时间、不同药剂浓度的防治效果,为桑蚕养殖区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提供依据。
1试验1.1试验地概况泰安市岱岳区地处鲁中山区(N35052'29”- 36028'36., E l16050'26"~117028'16”),地势北高南低。
东高西低,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和沙姜黑土4大类型,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少雨雪,四季分明,冷热适中。
平均气温12.8℃,平均日照时数2678.8 h,年平均降水770mm。
岱岳区是个典型的林果大区,有林地面积8.5万hm2,林、蚕、果、茶资源丰富。
桑园面积333 3 hmz,在山东省植桑养蚕面积最大。
养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1.2材料1.2.1试验器材试验用飞机为AT - 402B(美国 AIRTRACTOR公司设计制造,1个架次装载药液1500 kg,可飞防667 hm2)、运-5(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制造,1个架次装载药液800 kg,可飞防200hm2)、贝尔- 206直升机(美国贝尔公司制造,1个架次装载药液400 kg,可飞防133 hm2)。
甲维盐和噻虫胺联合施药对美国白蛾的田间药效试验作者:李娜孙明月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2期摘要:美国白蛾属于一种爆发性害虫,常规用药难以防治。
选取了甲维盐和噻虫胺联合施药,观察其对美国白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研究发现,2000倍甲维盐+4000倍噻虫胺联合施药,对美国白蛾1~3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2%以上,对4~5龄幼虫的防治效果也达到77.5%,比常规使用的灭幼脲3号药剂防治效果更佳,建议在田间美国白蛾防治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美国白蛾;甲维盐;噻虫胺;田间药效0引言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已经在全国内广泛分布,其主要取食林木的叶片,严重时对各种苗木造成毁灭性灾害[1]。
美国白蛾防治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多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办法进行预防和控制,这其中,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如采用拟除虫菊酯类、灭幼脲、阿维菌素等。
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导致美国白蛾的抗性越来越严重,在局部地区爆发程度越来越高[2]。
因此,探究新的药剂,对防控美国白蛾显得尤为重要。
甲维盐是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衍生品,具有超高效、低残留、低毒等生物农药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咀嚼式害虫和刺吸式害虫的防治上。
目前,已经有报道其对美国白蛾3龄之前的幼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
噻虫胺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对刺吸式害虫和一些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当作用于害虫幼虫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拒食作用[4]。
但是目前还没有噻虫胺应用到美国白蛾上的报道。
本文研究甲维盐和噻虫胺联合施药后,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并对施用剂量进行了探索。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SG);山东省兴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WG),山东京蓬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河北省保定山林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试验基地情况本试验与2016年6—9月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骇镇一杨树种植基地内进行。
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丁建刚(盐城市大丰区林业工作站,江苏盐城224100)摘要美国白蛾可以通过幼虫群寄生树木成长,使树木抗逆、抗寒能力减弱,危害性极强。
本文以盐城市为区域背景,阐述了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介绍了其监测技术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找出有效的虫情检疫方法、动态获取虫情和保证美国白蛾的防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虫情监测;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5-0125-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5.03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丁建刚(1986—),男,江苏盐城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2-12-06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性问题,美国白蛾作为外来有害生物已经对我国生态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林业威胁性极高。
美国白蛾作为各国检疫的主要目标,具有采食类别多样化、采食量大、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危害性高等特点。
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响水县首次被列入美国白蛾疫区,之后逐渐扩散蔓延。
截至2022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已全部列入美国白蛾疫区。
2017年盐城市大丰区被列入美国白蛾疫区,已连续6年开展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工作,防治面积约6666.67hm 2,同时定期开展虫情监测,采取“地面+空中”“化学+生物”“人工+机械”等方式,组建了多层次防治网络,防治效果显著,虫口明显降低,未有成灾面积。
应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美国白蛾的检疫监测工作,利用物理、生物等各种防治方式,有效解决美国白蛾的物种入侵问题,切实降低美国白蛾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我国林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1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1.1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属于白色中型蛾,雌蛾体长9~15mm ,翅展30~42mm ;雄蛾体长9~13mm ,翅展25~36mm 。
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工作总结范文根据《莒县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方案》、《莒县2011年美国白蛾飞防方案》和上级统一安排,6月3日-21日,全县利用19天时间,对21个乡镇(街道)和城区采取飞机施药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共计飞防736个架次,飞防面积102.084万亩。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飞防工作前期准备情况。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进行安排部署。
县委十二届103次常委会议、县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分别对今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明确要求切实抓好飞防工作。
4月27日,全县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控暨林改档案管理工作会议上,林洪鹏副县长对防治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要求抓紧做好飞防准备工作,确保实现“重防第一代,一役控全年”的目标,会上还邀请飞防公司技术人员对与会有关人员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
今年省林业局组织飞防招标结束后,县林业局及早与中标的飞防公司联系协调,分别就飞防用药、质量保证、具体规划、组织实施等事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洽谈,为飞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011年我县美国白蛾发生情况。
通过对越冬代成虫监测,全县设立的66处监测点截至5月31日共计诱捕成虫14378只,比去年同期偏重,同时通过对幼虫网幕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网幕株率也比去年同期增大,有全面暴发的趋势。
据监测记录,4月25日,我县在东莞镇和城区首次监测到越冬代成虫,5月19日出现幼虫网幕。
根据美国白蛾生长发育规律,可推算5月底为我县飞防最佳时间。
为有效保护蚕农利益,最大限度解决飞防和桑蚕生产之间的矛盾,经全面权衡后,将飞防时间推迟到从6月3日开始。
3、飞防情况。
根据我县实际,借鉴去年的飞防经验,依据不同地形飞防采用运5B型、直升机、“蜜蜂”三种机型施药。
自2011年6月3日-21日,共19天,对21个乡镇(街道)内所有片林、村庄、道路、河流及城区适时开展飞防,共动用飞机8架,飞防736个架次,实际飞防面积102.084万亩。
河南农业2022年第7期
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ab c b
b c b
a b a
68.3062.2466.99
93.4990.4393.89
97.27 93.9997.93
表2 美国白蛾防治效果
234
效最高,与处理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处理4;
处理2、处理4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20%虫酰肼悬
浮剂防治杨树美国白蛾,推荐用量以有效成分使用浓度1500倍液为宜,且对杨树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
三、结论
美国白蛾由于幼虫的龄期不整齐,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幼虫期龄期越小,防治效果
越好,通过20%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以看出,在美国白蛾幼虫期网幕初期使用20%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防效在90%以上,且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对杨树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在今后生产防治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 任瑞芳)。
防治白蛾最佳药物——灭幼脲类农药
王金梅;司庆正;韩兴光;王如刚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以灭幼脲3号为代表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昆虫生长调节剂中的几丁质抑制剂,它的杀虫机理也是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而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作用方式为胃毒和触杀.此类农药品种包括灭幼脲3号、杀铃脲、除虫脲(灭幼脲1号)、氟玲脲、苯氧威等.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王金梅;司庆正;韩兴光;王如刚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林业局森保站,山东,德州,253016;山东省德州市林业局森保站,山东,德州,253016;山东省德州市林业局森保站,山东,德州,253016;山东省德州市林业局森保站,山东,德州,2530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应用R44型直升机超低量喷洒灭幼脲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效果 [J], 李念祥;白鸿岩;孙艳明
2.“空中拖拉机”喷洒阿维灭幼脲防治美国白蛾效果试验 [J], 徐康同;范培林;杨君;王焱;孙新杰;丛海江
3.飞机喷洒甲维·灭幼脲的雾滴参数测定及其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的研究 [J], 高悦;李刚;杨运具;陈红威;汪洪卫
4.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防治效果 [J], 贺军;徐明;汪立三;章如阳;杨运具;徐福元
5.阿维灭幼脲、杀铃脲飞机连续防治美国白蛾效果调查初报 [J], 于艳华;徐辉筠;朱朝芹;裘智军;汪义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村乡科技XIANGCUNKEJI乡村科技·园林绿化70XIANGCUN KEJI 2021年10月(下)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的应用于保明(沛县林业局,江苏徐州221600)[摘要]美国白蛾作为一种外来入侵且会严重危害林木生长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当前海关检疫工作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江苏省徐州市自2012年发生美国白蛾疫情以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防控,了解了美国白蛾的生活规律和习性特征,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在概述我国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市和徐州市沛县为例,提出美国白蛾检疫与监测工作中要注重检疫处理、合理选择监测时间及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美国白蛾防治中常用的营林技术和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要点,提出在美国白蛾防治中必须坚持分类施策和生态化治理原则。
[关键词]美国白蛾;监测;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30-70-3美国白蛾的入侵和危害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因此,各地需要立足实际生产情况,关注并加强对美国白蛾的相关检疫监测工作,从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角度出发,探索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而保障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1美国白蛾的特征特性与在我国的发生情况1.1美国白蛾的特征特性美国白蛾成虫有雌蛾和雄蛾两种:前者体长9.5~15.0mm ,翅展30~45mm ,触角为褐色、锯齿状;后者体长9.0~13.5mm ,翅展为25.0~36.5mm ,触角为黑褐色、双栉齿状(见图1)。
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体长22~37mm ,头部为黑色且有光泽,头部周边有次生刚毛。
美国白蛾初孵幼虫发育的平均气温为23~25℃、相对湿度为75%~80%。
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通常以幼龄虫集群的形式在叶片上取食。
1~3龄幼虫通常取食叶背的叶肉,并在卵壳边吐丝缀叶结网,使叶片呈白膜状。
4龄幼虫会不断扩大丝网取食并形成网幕。
第44卷第3期2 0 1 7年6月江苏林业科技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Vol.4 4 N o.3Jun . 2 0 1 7文章编号=1001-7380(2017)03-0045-03飞机喷洒甲维•灭幼脲的雾滴参数测定及其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的研究高悦1,李刚2,杨运具3,陈红威3,汪洪卫2(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 2.新沂市森林检验检疫站,江苏新沂221400; 3.新原国有林管理局,新疆伊梨835800)摘要:为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采用E C120直升机空中喷洒甲维•灭幼脲飞机防治专用悬浮剂,防治面积1万hm2。
结果表明:施药髙度在距林木顶端15—20m时,雾滴密度较髙,雾滴大小合适,均匀度较髙,有效喷幅较大;树体上部的雾滴直径较大,分布不均匀;中、下部雾滴较小,均匀度较好;雾滴在上、中、下部的沉积密度差异显著。
林间防治效果调查显示,飞机距林木顶端15—20m施药24 h后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为20%左右,48h后对美国白蛾的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40%,72h后对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在70%左右。
关键词: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控制;甲维•灭幼脲;杨树;森林保护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卜7380.2017.03.011Application research of Hyphantria cunea Drury prevention andcontrol using emamectin benzoate-chlorbenzuron by airplaneGAO Y ue1,LI Gang2,YANG Y un-ju3,CHEN Hong-w ei2,WANG Hong-wei2(1. Jiangsu Academy of Forestry,Nanjing 211153,China;2. Forest Quarantine Station of X in yi,Xuzhou 221400,China;3. National Forest Authority of Xinyuan,Y ili 835800,China) Abstract: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emamectin benzoate-chlorbenzuron against Hyphantria cunea Drur^^was tested by E C120 helicopter,with the dimension of 10 000hm2.When the flight height was 15—20 m over forest canopy,the droplets density was higher,the diameter of droplet was suitable,the homogeneity of droplet was better,and the effective spraying was bigger.The diameter of upper droplets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middle or lower droplets,but the droplet had less homogeneity.Among the deposition density of droplets in upper,m iddle,lower level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corrected control effect was 20%,40%,70%respetively after spray in24,48,72 h using emamectin benzoate-chlorbenzuron by airplane.Key w ords:Hyphantria cunea Drury;Prevention and control by airplane;Emamectin benzoate-chlorbenzuron;Poplar;Forest protection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已知有森林病害322种,虫害752种,分别占全国11%和15%,防 治难度大,造成较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1-2]。
国际农林业应用航空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飞机防控面积比例均超过50%,而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飞机防控面积比例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7%)[3]。
美国白蛾[H yphantria cunea (D rury)]属鱗翅目收稿日期:2017-01-04;修回日期:2017-04-18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三新工程项目“无人机防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技术集成与示范”(LYSX[2015]09)作者简介:高悦(1981-),男,辽宁凤城人,在职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保护。
E-mail:iiick_tea@46江苏林业科技第44卷(Lepidortera )灯蛾科(A rctiidae )灯蛾亚科(A rctiinae),是一种重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4-5],自2012年入侵新沂市后,已在局部地区造成了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损失。
常规防治难以进入核心区,劳 动量大,效率低,而飞机防治则省时省工。
喷雾质量是评价飞机防治适用性的重要标准,目前进行相关效果评估系列试验还较少[67]。
探索一条适合苏北地区人工林快速、有效、经济的防治控制手段,于 2013年开始引进罗宾逊R44直升机、欧直E C120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作业平台对美国白蛾、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等进行了生产性防治试验,为更准确高效地防治美国白蛾类食叶害虫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在新沂市城区,试验区内主要树种为6—10年生1-69杨和1-72杨,郁闭度0.5—0. 8,杨树胸径10—30 c m,树高10—20 m,林冠层10 m左右,该林分为美国白蛾常发区,总面积1万hm2左右,试验区海拔高度10—20m。
飞机防治的天气条件:环境温度15—20丈;相对湿度60%左右;风力2—3 级。
1.2供试药剂及配制方法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其有效成分及含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含量0.2%和灭幼脲含量24. 8%,由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为抑制蒸发,加速沉降,使用尿素和N a C l作为沉降剂。
先在容量为400 L的配药桶中加入200 L 清水,加入80 k g的甲维•灭幼脲混合剂,然后分别添加10 k g尿素和2 k g的N aC l,均勻揽梓2 m in,再加水稀释至400 L。
均匀搅拌后,用药泵加入直升机药箱。
1.3机型及参数欧直E C120直升机飞机,机身长11.54 m,高 3. 27 m,旋翼直径10. 20 m,最大起飞重量1 550 k g,功率376 k W,本试验施药时平均飞行速度为120—150 km/h。
作业高度距林木顶端10—30 m,每架次载药量400 L。
1.4雾滴质量检查飞机防治雾滴参数利用水敏纸法[8]进行测定。
1.4.1雾滴均匀度测定地面雾滴质量通过飞机喷洒后,雾滴穿透树冠,对其在地表的沉积进行检测。
由飞机分别在距离树冠顶端10—15,15—20,20—25 m进行喷洒,选择与飞行垂直的地面方向上,在地面每隔5 m放置1张水敏纸,10—20片为1组,施药后15 m in后收回,统计并计算雾滴密度、雾 滴直径、有效喷幅,并计算雾滴均匀度[9]。
雾滴均匀度=雾滴数量中径直径/雾滴体积中径直径。
1.4.2空中靶标雾滴质量测定在靠近杨树主干20 c m的垂直长杆上,距离树冠每隔0. 7 m高度位置,布置固定7个以上编号的水敏纸,靶标固定尽可能模拟树叶形态。
林间上、中、下部靶标分别设为距树冠顶端3,6,9m位置的纸卡。
施药15 m in后 进行收回,测算雾滴大小和雾滴密度。
1.5飞机防治效果飞机防治美国白蛾后,在试验区选择港头镇、唐店镇、北沟镇3块标准地,每标准地内选择标准株15株。
施药前检查每标准株上的虫口数。
施药后分别在24,48,72 h后检查树上及树下致死虫口数量,并在远离飞机防治区的新沂北部喷洒清水设置对照。
计算虫口校正死亡率[10]。
虫口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x1001.6数据处理数据米用E x c e l和SPSS Statistics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显著性采用单因素ANOVA D u n can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地面雾滴沉积效果检测通过对E C120直升机距离树冠不同高度施药对雾滴质量进行9个架次的测定,结果见表1。
可 知在飞机距树冠10—15 m施药时,雾滴直径较大(0.21cm),密度较小[162. 28 (个/m2)],雾滴均匀度较低(0. 69),有效喷幅也较小(34. 56 m);当施药高度在15—20 m和20—25 m时,雾滴质量和有效喷幅都显著优于施药高度10—15 m时,且施药高度15—20 m时雾滴质量和喷幅优于20—25 m时的数据,但2者差异不显著。
一般认为雾滴均匀度大于0. 67较理想[||],本 项研究结果大于此值,说明雾滴比较均匀一致,雾 化性能良好。
综合上述分析,当飞机距离树冠顶端15—20 m施药时,雾滴质量较高,施药效果较好。
第3期髙悦等:飞机喷洒甲维•灭幼脲的雾滴参数测定及其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的研究472.2空中靶标雾滴沉积效果分析当飞机距离树冠高度为15—20 m施药时,杨树树体上、中、下部的雾滴大小和雾滴密度有显著差异。
林间上部的雾滴直径较大,分布不均匀,中、下 部雾滴较小,均匀度较好。
雾滴在上、中、下部的沉积密度差异显著(见表2)。
表1飞机防治地面雾滴沉积效果分析飞行高度/m雾滴密度/(个/m2)雾滴大小/cm雾滴均匀度有效喷幅/m 10—15162.28±8.67 a0.21±0.13a0.69±0.16 a34.56±1.14a 15—20175.74±6.43 b0.18±0.25 b0.74±0.23 b36.34±1.25 b 20—25173.63±7.88b0.17±0.57 b0.73±0.21 b36.62±1.82 b 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n= 15表2施药距树冠高度为15—20m时空中靶标雾滴沉积效果的比较树冠部位雾滴大小/cn雾滴密度/(个/m2)正面反面正面反面上部0.23±0.15 a0.19 ±0.06 a212.24±18.54 a64.10 ±6.48 a 中部0.21±0.23 b0.18 ±0.06 a195.17±16.25 a25.02 ±4.88 b 下部0.20±0.17 b0.14 ±0.05 b161.26±23.48 b11.81 ±1.68c 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 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飞机施药在林间杨树上、中、下部的靶标正反面雾滴大小相差不大,但对雾滴密度影响较大,林间杨树上、中、下部靶标正面雾滴密度均比反面雾滴密度高出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