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乳中尿素氮浓度预测尿氮、粪氮的排泄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张美莉(%’&"),女,陕西长安县人,农学硕士,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讲师)泌乳奶牛向环境中氮排泄量的预测!!张美莉!(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张立岗!(陕西省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陕西宝鸡’$(###)!摘要"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以全收粪尿的方法!研究了饲喂粗料相同而精料不同的泌乳奶牛乳液中尿素氮浓度与总氮排泄量"粪氮f 尿氮#关系$结果表明!乳尿素氮浓度与奶牛总氮排泄量密切相关!说明乳尿素氮可以用来监测奶牛向环境中排泄氮的总量$!关键词"泌乳奶牛%总氮排泄%乳尿素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养殖场排出的氮可以对土壤!空气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近些年我国畜牧业尤其是奶牛业迅速发展#使得奶牛向环境中排泄的氮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控制以及监测奶牛氮排泄量成为奶牛营养研究的热点"显然#确定奶牛向环境中排泄氮的总量是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前提"奶牛向环境中排泄的氮主要是粪氮和尿氮"研究表明#尿氮排泄量可以乳尿素氮$K 65]R U >4:6N U @^2>7#KR :%来估测&%!$’"KR :浓度由奶牛日粮的蛋白质水平或摄入量所决定#而粪氮和尿氮的排泄量也直接与奶牛蛋白质的摄入量密切相关#总氮排泄量$Y @N 4576N U @2>7>d ;U >N 6@7#Y :M %#即粪氮f 尿氮#也与蛋白质的摄入量密切相关&,#*’"KR :能否用来预测奶牛向环境中排泄氮的总量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泌乳奶牛KR :浓度!粪氮和尿氮排泄量#分析KR :与Y :M 的关系#为监测泌乳奶牛的氮排泄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设计表%!试验精料组成8(4/&%!;+-2+5")"+0+,)%"(/1+01&0)%()&2&]2!!精料组成日粮/日粮G 日粮9日粮=玉米#*"#"$,*"$’"大麦%’!"""麸皮"",,%%棉籽"*"%""%""豆饼*&&&%$#!!’棉饼"%""%""%""菜饼$%%""%""%""磷酸氢钙$*$*$*$*盐%"%"%"%"添加剂%"%"%"%"小苏打%*%*%*%*!!选用中国的荷斯坦经产泌乳奶牛,头#其泌乳量和体重接近"采用,‘,的拉丁方设计"在试验开始时#,头奶牛按随机次序接受,个日粮处理"试验期共#"3#分为,期#每期%*3"每期的前%"3为过渡期#用于奶牛适应日粮#最后*3为收集期#用于收集奶产量和粪尿排泄量#并取乳样和粪尿样"!)"!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试验精料的组成见表%"每头奶牛每日饲喂青贮玉米$"]2#苜蓿干草#]2#苹果渣%)*]2#精料&)*]2"日粮/!G !9和=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2(]2!%*!2(]2和%#%2(]2#代谢能水平分别为#)$#K J (]2!#)!(K J (]2!#),%K J (]2和#)$#K J (]2"奶牛单头饲养于橡胶垫上#自由饮水"管道式机器挤奶#每日$次$#)$"#%,)$"和!!)$"%#通过流量计测定奶产量"试验奶牛的其它管理按照牛场的日常管理进行"*%#%*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年%!月第$卷第,期农学卷#$%&’()$*+(’,-./0’12/&31-4(5(-671891-)!=>;-!""#,?@5-$:@-,:,&1671;!)<!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在收集期!每日测定奶产量!将每头牛每天$次的乳样按,e $e $比例混合!添加防腐剂后取*"0C 于L !"<保存待分析"将每日*D 的粪样和*"0C 尿样冷藏保存!每个试验期结束时!每头牛最后$3的粪样混合均匀后冷藏保存"最后$3的尿样混合均匀后取%""0C 冷冻保存"粪氮和尿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KR :浓度的测定按照文献##$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试验数据经M d ;>5软件整理后采用.P ..%")"B C K 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析")!!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奶产量!@05浓度和氮排泄的影响表!!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奶产量!乳尿素氮浓度和氮排泄量的影响8(4/&!!>,,&1)5+,.",,&%&0)2%+)&"0/&@&/5+02%+.$1)"+0+,-"/7"1+01&0)%()"+0+,:C D(0.D&61%&)"+0项!!目!!日粮/日粮G 日粮9日粮=奶产量%&]2%3’!$)$!$)’!,)"!,)!KR :浓度%&02%3C ’()%4%"),H%!)%;%$)(3粪氮排泄量%&2%3’%%’%!%%!&%$,尿氮排泄量%&2%3’%!"4%,&H%&%;%’’3总氮排泄量%&2%3’!$’44!#(4H !’(H ;$$$;3!!!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日粮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奶产量)KR :浓度和氮排泄量的影响见表!"由表!可知!,种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奶产量也略有提高!以日粮=中奶产量最高!但是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提高蛋白质水平对奶产量没有显著作用"日粮蛋白质水平由%!)’D 增加至%#-%D !奶牛的KR :浓度显著提高&!$")"*’"而且不同组间差异显著&!$"-"*’"说明KR :浓度与日粮蛋白质水平密切相关"图%!@05浓度与A 58的关系!"#$%&%!E &/()"+04&)?&&01+01&0)%()"+0+,:C D(0.8D >由表!可以看出!粪氮排泄量虽然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尿氮排泄量却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日粮蛋白质含量升高!尿氮排泄量显著增加!同时总氮排泄量也显著提高"这表明!随着日粮中氮含量的提高!奶牛向环境中排泄的氮也随之增加"")"!@05浓度与A 58的关系通过对KR :浓度&D !02%3C ’与Y :M &7!2%3’两者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KR :浓度与Y :M 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图%’"回归方程为7g %%)*’D f %*’)"(&C !g ")&*’"<!讨论本试验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粪氮排泄量虽然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国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类似"B 45@等的研究显示!%#),D 和%()%D 蛋白质水平日粮处理组的KR :浓度和尿氮排泄量有显著差异!奶产量差异不显著!粪氮排泄量差异也不显著#&$"a 4N N 64Q d 等的研究表明!%#)*D 与%()"D 蛋白质水平的苜蓿青贮处理组相比!以及%#-,D 与%&-$D 蛋白质的玉米青贮处理组相比!都显著影响了KR :浓度和尿氮排泄量!而对粪氮排泄量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上述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粪氮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粪氮的排泄量随着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有增加的趋势"*!#%*!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年%!月本试验中!虽然不同日粮组间奶牛的总氮排泄量存在差异!并且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KR :浓度和尿氮排泄量有显著的影响!KR :浓度和尿氮排泄量都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上升"G U @3>U 6;]也发现!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组!奶牛的KR :浓度和尿氮排泄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粪氮排泄量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增加$’%"K Q 556247等报道!高蛋白质水平&!"),D ’日粮组奶牛的尿氮和总氮排泄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水平日粮组&%#),D ’$*%!同时发现尿氮和粪氮排泄量与奶牛氮摄入量成正相关"P >N 6N 等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D 和%(D ’除了对尿氮排泄量有显著影响!对粪氮排泄量无显著影响外!还发现对总氮的排泄量有显著影响$%"%"94774F 等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与KR :浓度显著正相关$%%%"94F N 55@等研究表明!Y :M 与奶牛氮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本试验则证明了KR :浓度和Y :M 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这可能是KR :浓度和Y :M 两者都与奶牛氮摄入量的密切相关性有关"KR :浓度和Y :M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相关系数较高!提示了KR :浓度作为预测泌乳奶牛Y :M 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有利于监测奶牛养殖场向环境中排泄量氮的总量"!参考文献"$%%崔!胜)牛奶尿素氮检测及其意义$J %)中国奶牛!!""#!&!’(!"!!!)$!%:@Q F 6467>7J !.O 672T 6>53EJ !8Q O N 47>7P )M V 45Q 4N 6@7@T065]76N U @2>74F 436427@F N 6;@T W U @N >67T >>3672$J %)J=46U 1.;6!!"",!(&($(#!$’()$$%E 4Q T T 047/J !.N ^W 6>U U >:I)Y O >U >54N 6@7F O 6W @T065]Q U >476N U @2>7N @Q U 67>76N U @2>7>d ;U >N 6@7678@5F N >67473J >U F >1;@\F $J %)J=46U 1.;6!!""%!(,(!!(,!!!’,)$,%94F N 655@/I !E >H U >43M !G >>V >U=M !’,*9)/U >V 6>\@T >T T 6;6>7;1@T 76N U @2>7Q N 656S 4N 6@76754;N 4N 672346U 1;@\F 4736N F U >54N 6@7F O 6W \6N O N O >>7V 6U @70>7N 45W @55Q N 6@7$J %)J/760_>>3.;6!!"""!’(%!$!)$*%K Q 556247_J !=655@7P !945547J J !’,*9).Q W W 5>0>7N 4U 1;@7;>7N U 4N >N 1W >4T T >;N F 76N U @2>7>d ;U >N 6@7@T 2U 4S 672346U 1;@\F $J %)J=46U 1.;6!!"",!(&($,*%!$,#")$#%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K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B 45@M !M 047Q >5>.K !.76T T >79J !’,*9)M T T >;N F@T 4W @510>U ^;@4N >3Q U >4W U @3Q ;N @776N U @2>70>N 4H @56F 06754;N 4N 6728@5F N >67346U 1;@\F $J %)J=46U 1.;6!!""$!(#(!%*,!!%#!)$(%a 4N N 64Q dK /!E 4U 2EC )P U @N >675>V >5T @U 45T 45T 4473;@U 7F 6542>^H 4F >336>N F [[):6N U @2>7H 4547;>473047Q U >;O 4U 4;N >U 6F N 6;F $J %)J=46U 1.;6!!"",!(%($,’!!$*"!)$’%G U @3>U 6;]B /)M T T >;N F @T V 4U 167236>N 4U 1W U @N >67473>7>U 215>V >5F @7N O >W U @3Q ;N 6@7@T 54;N 4N 672346U 1;@\F $J %)J=46U 1.;6!!""$!(#(%$&"!%$(%)$%"%P >N 6N8?![V 47K !K 6UP.)M T T >;N F @T T 54d F >>3@7W U @N >67U >h Q 6U >0>7N F 473:>d ;U >N 6@7@T 346U 1;@\F T >336>N F\6N O N \@W U @N >67;@7^;>7N U 4N 6@7$J %)J=46U 1.;6!!""*!(((%&**!%&#,)$%%%94774F/!P >F/!K 47;Q F @I !’,*9)M T T >;N @T 36>N 4U 1>7>U 21473W U @N >67;@7;>7N U 4N 6@7@7N O >;@7;>7N U 4N 6@7@T065]Q U >476N U @2>767346U 1;@\F $J %)J=46U 1.;6!%’’(!(%(,’’!*"#))$#%)第$卷第,期张美莉等:泌乳奶牛向环境中氮排泄量的预测!。
乳尿素氮(MUN) 与奶牛产乳性能的关系的高低受品种、营养、年龄、胎次、个体、管理水平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素在奶牛业中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显得尤为重要。
而乳尿素氮(MUN)指标由于能够反映奶牛个体摄入蛋白与能量的平衡情况,并且与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氮的排泄等有很大的相关,加上MUN的测定具有取样方便、对奶牛无应激、测试结果稳定等优点,因此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国已将其作为DHI的必备检测指标之一。
伴随乳尿素氮和常规乳成分同时测定仪器的研发,人们对MUN这一指标的关注更加密切。
1 乳尿素氮(MUN)的形成机理奶牛从日粮中摄入的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如尿素、硝酸盐等),日粮蛋白又分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RUP)。
瘤胃微生物将RDP分解为肽和氨基酸,氨基酸又进一步被降解为氨、挥发性脂肪酸((VFA) , CO2及其他代谢产物。
非蛋白含氮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迅速产生氨。
瘤胃生成的氨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质。
如果瘤胃中RDP含量过高,产生大量的氨,或者合成菌体蛋白所需的能量不足,则会产生多余的氨,而氨对机体是有害的。
过量的氨经瘤胃壁吸收由肝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转化为尿素,生成的尿素通过血液从尿液、乳汁排出或再通过唾液循环至瘤胃。
经唾液进入瘤胃的尿素氮再次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这一循环更加提高了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瘤胃菌体蛋白和非降解蛋白进入小肠,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降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进入肝脏,到达肝脏的氨基酸一部分作为体组织蛋白和乳蛋白合成的原料,另一部分脱氨基产生氨。
产生过量的氨转化为尿素,一部分尿素随唾液进入瘤胃,另一部分经尿液、乳汁排出体外。
因此,MUN既来源于瘤胃降解蛋白,也有一小部分来源于瘤胃非降解蛋白。
2 乳尿素氮与奶牛泌乳性能的关系2.1乳尿素氮含量与产奶量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相同饲养水平、处于同一泌乳阶段奶牛MUN含量正常范围在10-16mg/dL。
牛奶尿素氮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监测意义程光民陈凤梅刘建胜徐相亭*(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261061)中图分类号:S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5-0065-05牛奶尿素氮是乳蛋白的一部分,在评价奶牛日粮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需要量、日粮能氮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牛奶尿素氮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为合理配制奶牛日粮和科学地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牛奶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指尿素在牛奶中的浓度,单位常用mg/dL表示。
饲喂NRC推荐的日粮奶牛MUN一般在10~16mg/dL范围之内,荷斯坦牛的平均MUN值是15.5mg/dL(Johnson等,2003)。
MUN过高或过低都反映了奶牛的代谢紊乱,并可引发奶牛的繁殖障碍等问题,从而影响奶牛有效生产性能的发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就将MUN的检测作为牛群改良计划(DHI)中所必须检测的指标之一。
赵秀英等(2010)研究结果发现,MUN可用于评定泌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蛋白质与能量的配比关系。
因此,为了监测奶牛日粮营养状况,估测氮排泄量,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生产上有必要进行MUN检测。
1 影响MUN产生的因素(1)国外研究表明,MUN有87%营养因素所致,13%由非营养因素所致。
营养因素主要包括日粮中粗蛋白(CP)、瘤胃降解蛋白(RDP)、过瘤胃蛋白(RUP)、产奶净能(NEL)、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能氮比等,其中蛋白质对MUN的影响作用最大。
非营养因素主要包括奶牛品种、胎次、泌乳天数、季节和管理水平等。
但国外有关这些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对MUN值影响的报道有一定差异。
(2)目前,国内研究表明,MUN受制于奶牛品种、养殖方式、日粮组成、饲养管理水平、牛奶采样方法和测定方法等因素。
黄文明(2009)研究表明,MUN值受到了营养因素(CP, NEL, RDP和RUP)和非营养因素(取样方法、奶样前处理方法、奶牛胎次)的影响,与FCM、乳脂含量和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CC)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和乳蛋白含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DIM和日粮CP是影响MUN值的主要因素。
牛奶尿素氮含量与奶牛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摘要:本试验共收集10316条DHI记录并分析了奶牛胎次和泌乳天数对牛奶尿素氮(MUN)含量的影响以及MUN 值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
结果表明,各胎次间MUN值有差异。
泌乳天数在90~120d时,MUN值最高;在90~120d以前,MUN值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升高;在90~120d 以后,MUN值大体上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MUN值和4%标准乳产量(FCM)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Y=-0.002乘X的平方+0.133X+16.88,R=0.963,P关键词:牛奶尿素氮;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乳成分利用牛奶尿素氮(MUN)含量来评价奶牛日粮粗蛋白水平、能氮平衡、氮利用率、繁殖率以及诊断代谢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奶牛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MUN值有显著差异,且与乳成分有较强的相关性。
Johnson等的研究表明二胎牛的MUN值最高,头胎牛最低。
Jonker由NRC(2001)的推荐饲喂量也得出二胎牛MUN值最高,但头胎牛的MUN 值高于三胎牛。
研究表明MUN值在泌乳60~90d最高,也有研究认为在泌乳90~120d最高。
Godden研究认为初产牛MUN的最高值在泌乳120~150d,经产牛最高值在泌乳60~89d。
而Schepers等的研究认为MUN值与胎次、泌乳天数间没有关系。
有的研究表明MUN值与奶产量有正的非线性关系,而Broderick认为两者间呈负相关。
MUN值与乳蛋白含量、乳脂含量呈负相关,但Hojman认为MUN值与乳脂含量呈正相关。
MUN值与体细胞数(SCC)呈负相关。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中国荷斯坦牛与国外的荷斯坦牛在品种、蛋白质饲料与能量饲料种类及营养成分、饲养管理水平等都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荷斯坦牛MUN值与奶牛胎次、泌乳天数、FCM和乳成分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用MUN监控日粮,服务于奶牛生产。
牢砌邮才2021•3DHI COLUMN不同保存条件对牛奶成分测定的影响邓铭,陈梓贤,魏子维,张家豪,曾经理,魏嘉一,郭勇庆(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中图分类号:TS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04-4264(2024)03-0063-05微信扫摘二维码听独家语音介绍DOI:10.19305/ki.11-3009/S.2021.03.014-=,吕与作者在线交流开翊学债JSM务)SiRffl(OSID)摘要:防腐剂、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均可影响牛奶成分测定的准确性,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牛奶成分测定的影响。
试验样品为5头荷斯坦牛的牛奶,试验设计对照(CON)、0.60g/L的重箔•酸钾(potassium dichromate,PD)、1.00g/L的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SB)和l.OOg/L的山梨酸钾(potassium sorbate.PS)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20七、4七、25七和40七四种保存温度,测定不同防腐剂和温度条件下,5头牛的奶样在18d保存期内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固形物含量和尿素氮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期得出最佳保存条件。
结果表明:添加PD和SB不影响牛奶成分的测定结果,PS会导致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检测结果显著升高(P<0.05);PD可在10d内保持牛奶成分的稳定,其防腐效果优于SB和PS;4七下奶样的保存效果优于-20七,259和409下奶样不能较长时间保存。
关键词:防腐剂;温度;保存时间;牛奶成分营养成分测定是评估乳品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等指标能够充分了解奶牛的泌乳性能和牛奶品质巾。
例如,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能够反映奶牛瘤胃功能及日粮配方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何,检测牛奶尿素氮浓度可用来估测奶牛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尿氮排泄量、是否有营养代谢疾病等卩国。
因此,检测牛奶成分和掌握其变化规律是加强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不同水平日粮的瘤胃降解蛋白对乳中尿素氮和血中尿素氮
以及尿氮排泄的影响
沈美英
【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
【年(卷),期】2005(26)5
【摘要】伊朗农业科学部Bologna等运用21头在泌乳阶段经产的荷兰斯坦奶牛,在泌乳阶段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研究瘤胃降解蛋白对乳中尿素氮(MUN)和一些血相代谢的影响。
试验期为5周,前2周为试验预饲期,后3周为采样期,所采
样品分别为血、乳、尿。
并设计了3种不同的降解蛋白(RDP)百分比,分别为9.3%、11.4%和14%(以干物质的摄入量为基础)。
【总页数】1页(P20-20)
【关键词】瘤胃降解蛋白;泌乳阶段;尿素氮;氮排泄;日粮;农业科学;随机分组;试验期;采样品;水
【作者】沈美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5;S823.91
【相关文献】
1.复方大黄制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压的影响 [J], 刘慧玲;徐凤金;李平;李炳茂;李利;张金荣;攸淑芳;肖红
2.日粮蛋白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J], 张峰;杜玲玲;邱伟;刘小静;常靖;邱建琴;刘小虎;马书林;张素巧;李丽云
3.绵羊日粮中瘤胃可降解氮与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冯宗慈;高民;王洪荣;卢德勋;奥德;杜敏;张海鹰;珊丹
4.几种利用乳中尿素氮浓度估测尿氮排泄量模型的评价 [J], 李鹏
5.泌乳水牛乳蛋白、乳中尿素氮和尿中尿素氮含量的关系 [J], 邹彩霞;唐庆凤;韦升菊;李舒露;覃广胜;梁贤威;夏中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第5期 吉林畜牧兽医63·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简述奶牛乳尿素氮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王玲玲辽宁省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摘 要:通过对乳尿素氮的产生机理、生物学意义及影响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综述,为提高奶牛饲料氮素利用率,减少奶牛养分损失,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字:尿素氮;日粮蛋白质;日粮能量;非营养因素牛奶尿素氮(MUN)指泌乳牛测定日牛奶中尿素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分升(mg/dL),是恒量奶牛蛋白质代谢的关键指标。
尿素氮衍生于血液,并在血液、乳和尿中自由扩散并快速动态平衡。
牛奶中尿素氮指标可以正确评价日粮蛋白体系中RDP (瘤胃可降解粗蛋白)与RUD(非降解粗蛋白)的合理配置,反映日粮蛋白质进食水平和平衡状况变化,还可借助乳尿素评价和确定泌乳中群繁殖效率、健康状况及日粮的合理利用程度。
1 尿素氮的产生机理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经微生物的作用大部分降解为寡肽和氨基酸。
其中,大部分氨其酸又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和二氧化碳。
瘤胃微生物利用挥发性脂肪酸(VFA)作为碳架,利用发酵生成的能量将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当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比合成速度快,在瘤胃内大量积聚的氨超过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浓度,这时,过量的氨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并且肝脏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经唾液返回瘤胃,90%的尿素随尿排出,约有10%的尿素又进入到乳和血液中。
此外,过量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可分解产生氨基酸,氨基酸脱下的氨基经肝脏合成尿素后经血液循环回流到瘤胃,再扩散到牛乳中。
因此,可通过采样方便、无应激和测定结果稳定的乳尿素氮浓度来指示奶牛蛋白是否平衡[1]。
2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牛奶尿素氮浓度的影响日粮的营养因素对MNU 浓度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有研究显示,在奶牛产后35 d 内受脂肪代谢远大于日粮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分析无意义。
在35 d 后,日粮蛋白质摄入量和质量对MUN 浓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牧场用MUN 浓度来衡量牛群的营养水平并调整日粮结构。
对几种利用乳中尿素氮浓度估测尿氮排泄量的模型的评价李鹏摘要:本文利用34组国内外报道的荷斯坦奶牛乳中尿素氮浓度和尿氮排泄量的实测数据,对目前提出的部分利用M UN估测尿氮排泄量的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Z hai(2005)提出的模型(U N(g/d)=10.1×MUN(mg/dl)+47.3)预测效果较好。
针对不同的MUN浓度范围提出模型预测的可能会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此外,根据34组数据做简单回归:UN(g/d)=12.78×M UN(mg/dl)+28.15(n=34,R2=0.59)。
关键词:乳中尿素氮尿氮排泄量模型如何减少动物N的粪尿排放提高氮的利用效率(NUE)无论在节约饲养成本、提高动物机体健康还是在环境的保护上都有重要意义。
粪尿分离并收集全粪尿的方法是衡量日粮氮利用效率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办法,这需要做尿插管或使用尿袋,同时将动物固定在很小活动范围内,通常需要3-5天的粪尿搜集时间以减少试验误差。
该方法费时费力且对奶牛应激较大。
但除此之外,对粪氮排泄的测定并没有简易方法。
有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其他易测的指标来估测氮的排泄,其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利用乳中尿素氮(MU N)估测奶牛氮的排泄,也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
本文挑选34组已报道的实测荷斯坦奶牛试验数据,对国内外提出的部分利用MUN估测尿氮排泄量公式进行比较,为在奶牛的实际生产中应用MUN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1.1数据来源选择试验动物为荷斯坦奶牛且有准确全粪尿数据的文章共九篇,以其报道数据为检测数据(表1)。
表1.数据来源汇总表作者收集天数d数据数n试验牛数数据来源2Kauf fma n和St-P ier re(2001) 5 1 4 J.D.S.84:2284-2294Rui z等(2002)7 2 24J.D.S.85:298–2999Sann es等(2002) 3 4 16J. D.S.85:900–908 Hris tov和Ropp1(2003) 3 2 4 J.D.S.86:241–2427 Leon ard i等(2003) 1 4 16J.D.S.86:4033-4042 Watt iau x等(2004) 3 4 48J.D.S.87:349–3502 Hris to v等(2004) 4 4 4 J.A.S.82:3219-3229艾金涛等(2011) 2 4 4 山东农业大学王中华反刍动物实验室李鹏等(2011) 2 4 4 山东农业大学王中华反刍动物实验室注:1、仅选用了其荷斯坦奶牛的试验数据。
2、J.D.S.=J. D air y Sci.,J.A.S=J. An ima l S ci.。
1.2检验模型选择针对于荷斯坦奶牛,提出的利用MUN预测尿氮排泄量的模型(表2.)。
表2.关于利用MU N预测荷斯坦奶牛尿氮排泄量的数学模型汇总表文献来源预测模型Jonk er等(1998)Kauf fma n和St-Pi err e(2001) Brod eri ck(2003)Zhai(2005)UN(g/d)=12.54×MUN(m g/d l)UN(g/d)=17.6×MU N(m g/d l)UN(g/d)=11.6×MU N(mg/dl)+88.8 UN(g/d)=10.1×MUN(mg/dl)+47.31.3数据分析将尿氮排泄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用E xcel电子表格整理,并使用SA S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w o-S amp le pa ire d t-t est, α=0.05)。
2 结果与分析实测及用预测模型计算的尿氮(UN)排泄量数据比较结果详见表3.,由结果可见,在本统计数据样本条件下,使用Zh ai(2005)提出的模型预测荷斯坦奶牛尿氮排泄量与实测的奶牛尿氮的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通过该模型利用M UN浓度预测荷斯坦奶牛尿氮排泄效果相对较好。
与实际值差异最大的是Br od eri ck等(2003)提出的预测模型,这可能与其拟合所用数据有关,其拟合模型所用的63头奶牛尿氮数据均为估测值。
表3.利用乳中尿素氮(M UN)预测尿氮排泄量(U N)与实测值比较n 尿氮(U N)排泄量g/d P实测值34192.3±67.75Jonk er(1998)34161.1±51.070.0002Kauf fma n和St-Pi err e(2001)34226.1±71.680.0002Brod eri ck(2003)34237.8±47.24<0.0001Zhai(2005)34177.0±41.140.0553在对文献数据整理时,我们发现奶牛乳中尿素氮的浓度范围为4.8-23.1mg/d l,平均值为12.84m g/d l(SD=4.07)。
不同的乳中尿素氮浓度下几种模型估测准确度比较见表 4.,可见,在乳中尿素氮(MU N)浓度低于9.9mg/dl时,除B rod eri ck(2003)提出的预测模型,其它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Zhai(2005)预测的效果最好。
在MU N浓度在10-14.9mg/d l时,仅Zh ai (2005)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
当MU N浓度在15-23m g/dl时,J onk er(1998)和Zh ai(2005)的预测结果均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
表4.以乳中尿素氮浓度划分不同模型的预测尿氮排泄量和实测值比较(g/d)乳中尿素氮浓度mg/d l 数据数实测值Jonk er(1998)Brod eri ck(2003)Kauf fma n和St-P ier re(2001)Zhai(2005)预测值P预测值P预测值P预测值P<9.98 121.6±54.5101.4±21.10.17182.6±19.60.003142.3±29.70.11130.0±170.6210-14.917191.8±51.4153.8±18.80.005231.1±17.40.004215.9±26.40.006171.2±15.20.09615-239 255.9±38.7227.8±31.30.076299.5±28.90.011319.7±43.90.004230.8±25.20.0893.讨论尿氮的排泄与摄入氮呈正相关关系(Mul lig an等,2004),而且随着摄入氮的增加尿氮的增加远大于粪氮的增加,这是因为当摄入氮超过动物代谢需要时,是随着尿液排出,尿液中的氮至少有80%是尿素(向涛,1989)。
尿素在体内个组织体液中通过自由扩散达到动态平衡,尿液中的尿素氮来自于血液在肾脏肾单位对血尿素氮的过滤浓缩过程。
因此,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和尿液中的尿素氮浓度紧密正相关。
同时,在奶牛泌乳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氮通过自由扩散,随着牛奶排出体外,因此,乳中和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也紧密正相关。
M UN 能代表B UN的平均水平(B ake r等,1992),而取样、检测过程都更容易、方便,这也能在一定方面上解释为什么M UN含量的研究是目前奶牛蛋白质营养研究的一个热点。
翟少伟(2009)在整理不同学者提出的利用MU N预测U N排泄量的研究时,以不同的国家划分预测模型。
但以奶牛品种(如荷斯坦、娟姗牛)作为预测模型的划分依据可能更为科学(Ka uff man和St-p ier re,2001)。
这可能是因为其目的是为了综述概括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该模型的研究。
也有不同的学者引入奶牛体重(BW)(Wat tia ux和Karg,2004)或利用乳中尿素氮排泄量(MUNS)(No usi anen等,2004)来预测尿氮排泄量,但在应用过程中更为繁琐复杂。
根据划分M UN浓度范围后检测预测的结果看,把MUN浓度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分别建立模型,可能预测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根据本数据样本做简单回归:U N(g/d)=12.78×MU N(mg/dl)+28.15(n=34,R2=0.59),由于分组数据量太少无法根据M UN浓度范围做有效的回归。
3 小结目前,在没有试验条件和对奶牛不产生应激的条件下,利用MU N 浓度估测尿氮排泄是最为简单的方法,同时可以将其作为改善牛场饲养管理条件以降低氮的排泄提高日粮氮利用效率的依据。
但其他条件对估测模型的影响、模型的准确度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J.S. J onk er, R. A. Koh n, and R. A. Erd man. U sin g m ilk ur eanitr oge n t o pro dic t n itr oge n e xcr eti on an d u til iza tio n effi cie ncy in l ac tat ing dai ry c ows[J]. J. Dai ry Sci., 1998,81:2681-2692[2] G. A. Bro der ick. Eff ect s of V ary ing D iet ary P rot ein a ndEner gy L eve ls o n t he P rod uct ion of L act ati ng Dai ry C ows[J].J. D air y S ci., 2003, 86:1370–1381[3] A.J.Ka uff man,N.R.S t-P ier re. Th e re lat ion gsh ip of m ilk ur eanitr oge n to uri ne nit rog en e xcr eti on i n ho lst ei n an d je rse y cows[J]. J.Da iry Sc i., 2001,84:2284-2294[4] Zh ai, S. w.,Liu, J. X. Ma, Y. Re lat on be twe en mi lk ur eacont ent an d nit rog en exc ret ion fr om la cta tin g c ows[J].Acta Agr icu lt ura e Sc and Sec tio n A- An ima l Sc ie nce., 2005, 55:113-115[5] R. Ru iz, L. O. Te des chi, J. C. M ari ni, D. G. Fo x,A. N. Pel l,G. J arv is,an d J. B R uss el.Th e E ffe ct of a Rum ina l N itr oge n(N)De fic ien cy in Da iry C ows: E val uat ion o f the Co rne ll Ne t Carb ohy dra te an d P rot ein S yst em Ru min al N Def ici enc y Adju stm ent. J. D air y S ci., 2002, 85:2986–2999[6] C. Leo nar di, M. St eve nso n, an d L. E. Arm ent ano. Ef fec t ofTwo Le vel s of C rud e Pr ote in an d Met hio nin e Su ppl eme nta tio n on Per for man ce o f Dai ry Co ws[J].J. Dai ry S ci., 2003,86:4033–4042[7] M. A. Wa tti aux a nd K. L. Ka rg. Pro tei n Lev el f or Al fal faand Cor n Sil age-Ba sed Di ets: II.Ni tro gen B ala nce an d Manu re Ch ara ct eri sti cs[J]. J. Dai ry S ci., 2004,87:3492–3502[8] A. N. Hr ist ov, R. P. E tte r, J. K. Ro pp and K. L. G ran dee n.Effe ct of d iet ar y cr ude pr ote in lev el a nd deg rad abi lit y o n rumi nal fe rme nta tio n an d n itr oge n u til iza tio n in la cta tin g dair y c ows[J]. J An im Sci., 2004, 82:3219-3229[9] R. A. S ann es, M. A. Me ssm an, a nd D. B. V agn oni. For m ofRume n-D egr ada ble Car boh ydr ate and Nit rog en o n Mi cro bia l Prot ein S ynt he sis a nd Pr ote in E ffi cie ncy o f Dai ry C ows[J].J. D air y S ci., 2002,85:900–908[10]A. N. Hr ist ov a nd J. K. Rop p. E ffe ct o f Di eta ry C arb ohy dra teComp osi tio n a nd Av ail abi lit y o n U til iza tio n of Rum ina l Ammo nia N itr og en fo r Mil k Pr ote in Sy nth esi s in D air y Cows[J]. J. D air y S ci., 2003,86:2416–2427[11]E. Gal o, S. M. E man uel e, C. J. Sni ffe n, J. H. W hit e a nd J.R. Kn app. Ef fe cts of a pol yme r-c oat ed u rea pr odu ct o n nitr oge n m eta bol ism in lac tat ing ho lst ein dai ry cat tle[J].J. D air y S ci., 2003, 86:2154-2164[12] Mulligan,F.J.,P.Dillon,J.J.Callan,et al.Supplementary concentratetype affects nitrogen excretion of grazing dairy cows[J].J.Dairy Sci., 2004, 87:3451-3460.[13] 向涛.家畜生理学生化学(下)[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9.[14]翟少伟. 乳尿素氮估测奶牛氮排泄研究进展.中国奶牛,2009,1:50-53.[15]艾金涛.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试验二日粮代谢蛋白水平对泌乳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16]李鹏.日粮能氮瘤胃释放同步化及能量、蛋白水平对荷斯坦奶牛日粮氮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17]Baker, L.D, J.D. Ferguson and C.F. Ramberg. Kinetic analysis of ureatransport from plasma to milk in dairy cows [J].J.Dairy Sci., 1992,75 (Suppl.1):181(Abstr.)[18]Wattiaux, M.A. and K.L. Karg. Protein level for alfalfa and cornsilage-based diets:II.Nitrogen balance and manure characteristics [J].J.Dairy Sci., 2004, 81:3492-3502.[19]Nousiainen, J., K.J. Shingfield and P. Huhtanen. Evaluation of milknitrogen as a diagnostic of protein feeding[J].J.DairySci.,2004,87:386-398.Eval uat ing s ome m ode ls use d mil k ure a nit rog en to pr edi ct ur eanitr oge n e xcr eti onAbst rac t:34gr oup s of st ati sti cs wh ich inc lud ed mi lk ur ea nitr oge n(M UN)c onc ent ra tio n and e xce tio n of u rea n itr oge n(U N) were use d to e val uat e acc ura cy o f som e mo del s,by whi ch excr eti on of UN w as es tim ate d b y MUN c onc ent rat ion. T he re sul ts conc lud ed tha t e xcr eti on o f U N c alc ula ted by MUN co nce ntr ati on in Zha i’s(2005) m ode l ( UN(g/d)=10.1×M UN(mg/dl)+47.3 )w as mo re simi lar wi th t ru e re sul t. Acc ura cy may inc rea se whe n d iff ere nt modl es sum ma riz ed acc ord ing to d iff ere nt ran ges o f M UN conc ent rat ion. Be sid es, s imp le re gre ssi on w as ma de b y tho se stas tis tic s:UN(g/d)=12.78×MUN(mg/dl)+28.15(n=34,R2=0.59). Key words: Milk urea trogen, Urea nitroge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