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素氮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血尿素名词解释
血尿素是血液中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持人体的水平稳定。
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身体的水平是否健康。
它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和诊断出病症。
血尿素的全名是血清尿素氮,简称BUN。
BUN是由尿素和氨基酸中的脯氨酸构成的。
当一个人的肾脏不正常时,它就会高出正常水平。
尿素同样也可以在尿液中检测出来。
它比血液中浓度高,因为尿液含有更多的氨基酸,而血液更加稀薄。
血尿素是一种有益的化学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正常运作,并促进身体的细胞发育和跟新。
它可以帮助调节血浆酸碱平衡,并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模式帮助肺功能的发展。
当血尿素的水平低于正常时,可能因为嘌呤代谢疾病而导致,此时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另外,当血尿素高于正常水平时,可能是因为肾功能减弱、肝脏疾病或者肠道受损所致。
此时,医生会通过检查血液尿素氮(BUN)的水平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之,血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水平稳定。
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以及帮助医生预测和诊断出病症。
此外,当血尿素的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通过正确地控制和监测血尿素水平,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预防身体不适。
- 1 -。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是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产生,通过肾脏排泄。
二乙酰-肟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尿素氮的方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反应环境中加热,尿素与二乙酰缩合,生成色素原二嗪,称为Feorin反应。
因为二乙酰不稳定,所以通常由反应系统中二乙酰-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二乙酰与尿素反应,综合生成红色的二嗪。
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 碱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然后加入浓硫酸44ml及85%H3PO466ml冷至室温,加入硫氨脲50mg及硫酸镉2g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放冰箱保存,可稳定半年。
- 二乙酰-肟溶液:称取二乙酰-肟20g,加蒸馏水约9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中,贮存放于冰箱内可保存半年不变。
- 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称取干燥纯尿素(MW60.06)0.6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毫升,加0.1g叠氮钠防腐,置冰箱内稳定六个月。
- 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取5.0ml贮存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实验室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0、0.5、1.0、1.5、2.0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0ml碱性试剂,混匀。
- 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
- 以540nm波长,1cm光程,测定各管吸光度。
- 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血清和0.5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清尿素氮偏高的原因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血清尿素氮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血清尿素氮其实是我们用来衡量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如果我们的血清尿素氮出现异常的情况,那么大
相信大家对于血清尿素氮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血清尿素氮其实是我们用来衡量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如果我们的血清尿素氮出现异常的情况,那么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有一些朋友可能会遇到血清尿素氮偏高的情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起看下文的介绍吧。
尿素氮的正常指标为:2.86-7.14mmol/L,这是我们定义上的正常值,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是尿素氮偏高。
肾功能不全时血尿素氮升高,但不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还会出现血肌酐的升高,同时还会有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牙龈出血、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尿液检查异常等临床表现,所以说单凭尿素氮升高这一项不能说就是肾功能不全。
血清尿素氮偏高的原因:
第一种情况: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 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第二种情况: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第三种情况:肾后性偏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清尿素氮偏高怎么回事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尿素氮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尿素氮是我们用来衡量肾脏功能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如果我们的血清尿素氮出现异常的情况,那么大家一
相信大家对于尿素氮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尿素氮是我们用来衡量肾脏功能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如果我们的血清尿素氮出现异常的情况,那么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因为尿素氮不正常往往意味着我们的身体里面某些器官出现了问题,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血清尿素氮偏高的原因。
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是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
尿素氮数值高于正常值即是尿素氮偏高。
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
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多肾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尿素氮为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尿素氮偏高增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一: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二: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三:肾后性偏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ru和u换算关系医学以ru和u换算关系医学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一种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换算关系。
在医学中,RU和U是指血清尿素氮的浓度。
尿素氮是一个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水平的指标。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RU和U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RU和U是衡量血尿素氮浓度的两种不同单位。
RU是指"Respective Units",而U则是指"Urea Units"。
RU是以mmol/L 为单位测量血清尿素氮浓度,而U则是以mg/dL为单位测量。
为了将RU转换为U,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换算因子。
换算因子可以根据尿素氮的分子量和浓度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式NH2CONH2,尿素的分子量为60.06 g/mol。
在血液中,尿素的浓度通常在2.5到7.1 mmol/L之间。
为了将RU转换为U,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换算公式:RU = U * (60.06/14)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将RU转换为U。
例如,如果RU的值为10 mmol/L,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U = 10 * (14/60.06) ≈ 2.33 U换句话说,10 mmol/L的RU等于2.33 mg/dL的U。
通过这种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并将尿素氮的浓度表示为RU或U。
在临床实践中,RU和U的换算关系在评估肾脏功能和水平时非常有用。
血清尿素氮的测量是一个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
通过测量血尿素氮浓度,医生可以评估肾脏对尿素的滤过和排泄能力。
换算RU和U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尿素氮的浓度。
在某些情况下,RU的浓度可能更容易理解,而在其他情况下,U的浓度可能更直观。
通过使用换算关系,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在RU和U之间进行转换,并更好地解释结果给患者。
RU和U的换算关系也对研究人员在不同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至关重要。
在不同研究中,尿素氮的浓度可能以不同的单位进行报告。
血液透析检验指标解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
帮助身体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以维持体内的化学平衡。
在进
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医生会经常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来监测患者的健
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血液透析检验中常见的指标解析:
1. 血液尿素氮(BUN),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可以反映肾脏的
滤过功能,BUN水平的升高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而在透析治疗后,BUN水平通常会下降,反映出治疗效果。
2. 肌酐,肌酐是由肌肉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其浓度可以反映肾
小球滤过功能。
在血液透析中,监测肌酐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
能和透析治疗的效果。
3.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浓
度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贫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4. 钙和磷,肾脏对钙磷代谢有重要影响,透析患者常常出现高
磷血症和低钙血症。
因此,监测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可以帮助调整
饮食和药物治疗,以维持骨骼健康。
5. 酸碱平衡和电解质,血液透析患者常常出现酸中毒和电解质
紊乱,如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
因此,监测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和电
解质水平可以帮助调整透析治疗方案,以维持体内的化学平衡。
总的来说,血液透析检验指标的解析涉及到肾脏功能、贫血情况、钙磷代谢、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血
液透析检验指标的解析。
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回事
尿素氮是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而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
而尿素氮和肌酐比值偏高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一般情况下,疾病因素会导致两者的比值增高,比如肾炎之类的。
1.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该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脏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
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说明肾病功能已有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发生异常,因接受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受损肾功能的修复。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肾下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时,尿
素氮逐步升高,一般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血肌酐的比值是10.1,
比值生高的原因有胃肠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组织分解增
强(烧伤、高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多为肾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见于蛋白质摄入过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3.尿素氮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血尿素氮易受到尿量及氮负荷的影响,如上消化道出血,某些严重肝病,严重感染,应用肾上腺
皮质类固醇药物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可引起血尿素氮的暂时增高.此外,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血尿素氮不一定升高,只有当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才显示异常. 所以如果在肾功能检查中尿素氮偏高不要忽视也不要过于紧张,虽然血尿素氮虽可作为判断贤小球功能的指标,但在临床上来说不如血肌酐准确.所以需要正确判断尿素氮高的原因,为了及时
的排查肾病的可能性,建议系统性的做个检查例如B超,尿常规,血常规等等,以明确尿素氮高的真正病因,及时治疗.。
尿毒症标准值
尿毒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肌酐水平:当血肌酐超过707μmol/L时,可以判定为尿毒症。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血肌酐大
于442μmol/L时,也可以诊断为尿毒症。
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15mL/min,或者小于10mL/min时,也可以判定为尿毒症。
3.尿素氮: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2.86~7.14mmol/L,当达到21.4mmol/L时,也是尿毒症的诊断指标
之一。
除了上述指标外,尿毒症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轻度、中度和重度血红蛋白的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等。
如果怀疑患有尿毒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便确诊和治疗。
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透析、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尿素氮指标意义、正常参考值、尿素与尿素氮检测区别、异常原因、含量影响因素及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尿素氮尿素氮即血尿素氮,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一种含氮化合物,它从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
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时,血清尿素氮将升高。
所以临床以将其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
尿素中氮,尿素浓度可以用尿素或尿素氮表示,肝脏将氨基酸代谢生成的有毒的氨,水解为无毒的尿素,是其解毒功能之一,血清尿素氮(BUN)由肾小球过滤排出。
参考值:2.9—7.5mmol/L(8—21mg/dl)。
BUN升高称氮质血症,见于肾功能不全,但在肾小球过滤率降低达50%时才可见其升高,敏感性较差。
消耗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脱水等肾外因素和高蛋白饮食可使BUN升高,不是评估GFR的最好指标。
常用酶学方法测定。
尿素与尿素氮区别尿素是蛋白质及其组成成份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
在蛋白质分解代谢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氨的在肝脏中被结合生成尿素,这是人体内清除多余氮的最重要途径。
同时,尿素是体内含量最高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尿素测定是肾功能评价应用实验,经常和肌酐联合使用来鉴别诊断肾前性高尿素血症、肾性高尿素血症和肾后性高尿素血症。
早期通过定氮法测定尿素中含氮量来表示尿素的含量,称之为尿素氮。
引起尿素氮异常病因1、升高病因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状况主要检验指标之一,但并不能把所有血尿素氮升高患者都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尿素氮是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当人体摄入大量蛋白质时,代谢后可产生较多的尿素氮,而出现一过性的尿素氮升高,但血肌酐并不随之升高,这种情况不属于肾功能不全。
对于肾脏病患者,血尿素氮升高有两种情况。
最常见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肾功能损伤,尿素氮不能较好地从尿中排出。
其次有少部分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血尿素氮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水肿,因少尿使血中的尿素氮不能随尿排出,蓄积于中所致。
消化道出血为什么会导致血尿素氮偏高一、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尿素氮偏高的原因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消化道呕血、黑便等症状,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紧急病情。
消化道出血引起血尿素氮(BUN)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肠道内标记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肠道内细菌和旋毛虫等寄生虫的增加会导致蛋白质代谢产物产生改变,而使血中的BUN下降。
但是,在肠道出血时会带走大量的BUN,因此BUN水平将上升。
2.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水滴和贫血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影响人体的液体平衡,也会导致大量的红细胞流失。
因此,在消化道出血时,体液的丢失会导致细胞浓度上升,而这会使BUN水平升高。
3.肝脏损伤在人体中,肝脏是BUN的最终代谢器官,因此在肝脏受到损伤时BUN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血管内破裂和肝脏功能下降,会导致BUN易受损伤和变化,因此会出现BUN水平升高的情况。
二、治疗方法1. 记录出血量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需要首先把握病情。
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查呕血或便血的颜色来判断血液的来源。
2.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是要找到并去除引起出血的原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内窥镜检查消化道内部的情况,尽量卡住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3.改善胃肠道环境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改善胃肠道的环境,增加消化道抵抗力,以防止外来感染;同时,保持患者的平衡液体,解除痉挛,缓解疼痛。
在此之前,还需加强营养,补充盐分、氧气等重要营养物,以使患者得到充分恢复。
4.合理用药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
这些药物有止血剂来帮助减轻出血量,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改善消化道环境;同时,也需要使用纤维蛋白原活化剂和凝血因子,来协助恢复组织。
三、注意事项1.忌口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期间,需要注意食物选择。
因为饮食不当可能会促进出血,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忌讳辛辣、油炸和生冷食物,较多地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
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是反映生物体内生化代谢水平的参数,常被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程度。
这些指标包括血糖、胆固醇、尿酸、血尿素氮和肝酶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衡量糖代谢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值应在3.9~6.1mmol/L之间,高于这一范围就表示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了。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含量过高会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胆固醇水平的检测也很关键。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代表着坏胆固醇和好胆固醇。
正常人的总胆固醇应该保持在5.17mmol/L以下,而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致病因素都会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尿酸是代谢嘌呤核苷酸所生成的一种伴随物,它是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成人尿酸的含量为142~416 μmol/L,超过这一范围会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
血尿素氮是肾脏废物的一种,它反映了肾功能的状态。
当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多时,血尿素氮的含量就会增加。
正常成人血尿素氮值为2.9~8.2 mmol/L。
肝酶是肝脏细胞内部的一种酶,常被用来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
肝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人的肝酶值都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肝酶值过高,则可能代表着肝脏出现了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并及时进行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问题的发生。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血清尿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血清尿素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
血清尿素氮(BUN)是血液中尿素的浓度,是反映肾功能和体内氮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该方法基于二乙酰在强酸条件下与尿素缩合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血清样本: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2. 试剂:二乙酰试剂、强酸试剂、显色剂、空白试剂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取血清样本100μl,加入1ml强酸试剂,充分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2. 显色:加入2ml显色剂,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3. 测定:以空白试剂为参比,于5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将不同浓度的尿素标准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将受试者血清样本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尿素含量。
六、结果分析1. 血清尿素正常范围为3.2~7.1mmol/L。
本实验受试者血清尿素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2. 血清尿素升高可能见于以下情况:- 肾脏功能受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等。
-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分解代谢增强:如发热、创伤、肿瘤等。
- 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3. 血清尿素降低可能见于以下情况:- 蛋白质摄入减少:如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
- 肝脏功能异常:如肝功能衰竭、肝脏病变等。
-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是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
血、尿液尿素氮(BUN)测定1.实验原理Vitros BUN/UREA试剂是一种干燥,多涂层的,在透明的聚合物支撑基片上涂有分析成份的化学干片。
将一滴患者样品滴于干片上,分布层会使之均匀地分布。
水和非蛋白质成份进入下面的试剂层,与尿素酶反应生成氨。
半透膜只允许氨进入呈色反应层,与指示剂发生反应。
经过一段固定的孵育时间后,通过测定呈色剂的反射强度可间接求出尿素氮的含量。
测定方式:比色法波长:670nm测试时间和温度:37℃约5分钟反应过程:尿素酶非蛋白质成份+水—————→氨+ 二氧化碳氨+氨指示剂—————→呈色剂2. 标本:2.1 病人准备:血清无特殊要求。
要留取24小时尿样。
2.2 样品类型:血清;肝素锂/钠和EDTA抗凝血浆。
定时收集的,稀释后的尿样。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2.3.1 血清和血浆样品特别要注意的是:血清;肝素锂/钠和EDTA抗凝血浆;不要用氟化钠作防腐剂,因为氟会抑制尿素酶。
样品采集后4小时内要离心标本,吸出血清。
处理样品时要将其当成生物污染品。
2.3.2 尿液样品定时或随时采集的尿液,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以下防腐剂:冰醋酸,浓盐酸,硼酸,硼粉或甲酸钠硼酸,样品在测试前要冷藏。
测试前将1份样品加20 份试剂级别的水进行稀释。
将测试结果乘以21,就得到原始样品中尿素氮的浓度。
冷藏的样品不能立即测试。
处理样品时要将其当成生物污染品。
3. 标本的存放:血清、血浆室温下最多1天;4~8℃冷藏最多5天;-18℃冷冻保存可长达6个月。
尿液样品在测试前要冷藏。
4. 标本的运输:样品要放在带盖的容器内以防污染和蒸发。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污染、抗凝剂、防腐剂不符合要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6. 试验材料:6.1测试BUN所需的物品包括:Vitros化学定标物Kit1;Vitros特制质控液;Vitros 7%BSA稀释液。
强生厂家提供原装进口,试剂盒外包装上标明了测试项目名称,试剂标签代码,有效期限和储藏温度。
正常血尿素氮范围
正常血尿素氮范围通常为3.2-7.1mmol/L。
具体分析如下:血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吸收排出体外。
血尿素氮的正常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肾功能等。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血尿素氮的数值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素氮值应该在3.2-7.1mmol/L之间。
如果患者的尿素氮值出现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异常引起的,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血尿素氮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血尿素氮的别名•5血尿素氮的医学检查o 5.1检查名称o 5.2分类o 5.3取材o 5.4血尿素氮的测定原理o 5.5试剂o 5.6操作方法o 5.7正常值o 5.8化验结果临床意义o 5.9附注o 5.10相关疾病1拼音xuè niào sù dàn2英文参考Blood urea nitrogen3概述尿素氮为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90%以上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的则由肠道和皮肤排出。
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正常的排泄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引起血液尿素氮浓度升高。
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是肾功能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4血尿素氮的别名血清尿素氮5血尿素氮的医学检查5.1检查名称血尿素氮5.2分类血液生化检查 > 氨基酸、氮化物、有机酸测定5.3取材血液5.4血尿素氮的测定原理尿素在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化碳,氨在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Ⅰ存在下,经谷氨酸脱氢脱氢酶催化生成谷氨酸。
同时,还原型辅酶Ⅰ被氧化成氧化型辅酶Ⅰ。
还原型辅酶Ⅰ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而氧化型辅酶Ⅰ几乎无吸收峰,其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待测样品中尿素氮的含量成正比。
其反应式如下:5.5试剂pH 8.0Tris琥珀酸缓冲液 150mmol/L尿素酶 8000u/L谷氨酸脱氢脱氢酶(GLDH) 700u/L还原型辅酶Ⅰ(NADH) 0.3mmol/Lα酮戊二酸 150mmol/LADP 1.5mmol/L以上酶试剂可以自配或购买试剂盒。
液体酶试剂在冰箱存放可稳定10天,室温(15~25℃)只能保存3天。
尿素氮标准应用液(17.85mmol/L)同二乙酰肟法。
5.6操作方法(1)必须具备有恒温装置的分光光度计,或用自动分析仪,其参数为:温度30℃或37℃,波长340nm,平衡时间30s,读数时间30s。
(2)取试管四支,标明测定、质控、标准和空白,然后按表1操作。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高蛋白饮食等,但血肌酐一般不升高。
以上情况矫正后,血BUN可以下降。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两者分别为含氮的有机物和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因潴留而增高。
不过要说的是,看化验单是一个综合的判断过程,只有在全面掌握病情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尿素氮偏高的危害
尿素氮的正常指标为:2.86-7.14mmol/L,这是我们定义上的正常值,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是尿素氮偏高。
肾功能不全时血尿素氮升高,但不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还会出现血肌酐的升高,同时还会有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牙龈出血、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尿液检查异常等临床表现,所以说单凭尿素氮升高这一项不能说就是肾功能不全。
尿素氮偏高的原因可见下列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第二种情况: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第三种情况:肾后性偏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单纯的尿素氮升高可以因为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引起,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蛋白质、含糖类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所以,为明确病因,最好跟医生咨询过后再决定治疗手段。
尿素氮高有什么危害,怎么治?
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的值都有点偏高,于是很多患者就开始着急,四处寻找降低的办法。
很多患者辗转了各家医院,到后来也只是徒劳无功,钱花了,病也没治好。
尿素氮高怎么控制?网站上经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实际上,肾病血肌酐、尿素氮高是以微小循环损伤,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
解决尿素氮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底。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血尿素氮高有两种情况。
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肾功能损伤,尿素氮不能较好地从尿中排出;其次有少部分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血尿素氮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水肿,因少尿使血中的尿素氮不能随尿排出,蓄积于血液中所致。
尿素氮过高的饮食
1.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0-50ml/min. 蛋白质应控制在45-50g, 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
应尽量少进植物蛋白,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有条件,米、面中所含的植物蛋白质最好设法除去。
要应用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等食物。
2.保证共给热成分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库的消耗。
每日宜供应
30Kca/Kg体重的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给。
饮食不佳的病人可给序中药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并加入谷芽、神曲等消导药。
食物应注意给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尿素氮偏低的原因
尿素氮偏低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肾功能失调。
尿素氮偏低,可能与蛋白质吃得太少、怀孕、肝衰竭有关。
2、肝功能衰竭。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
另一个原因是患者蛋白质摄入不够,再加上因肝功能不正常而大量消耗。
造成尿素氮偏低的原因有多个,因此,患者如果出现了尿素氮偏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笼统地把尿素氮偏低的原因理解成肾功能失调,从而使自己过度恐慌。
因此,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惊吓,最好先做个肝功能检查,确诊好病因后,再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治疗,从而耽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