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8
1-1-4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2.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地球只自转,因此演示的是昼夜更替现象和地方时的差异。
运动物体偏向无法在该实验中得以验证。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此时P地位于晨线上,P 地日出时间一定在当地6时之前。
离岸金融亦称境外金融,世界离岸金融中心的分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西欧群主要包括卢森堡、马恩岛、泽西岛、瑞士、直布罗陀、列支敦士登等;中东群主要包括巴林群岛,主要中心是巴林;加勒比群主要中心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等;东亚群主要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南太平洋群主要包括瑙鲁等。
各金融中心的交易时间均为当地区时9时至17时。
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
五大离岸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场。
下图为“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位于香港的某公司在1000至1100之间,可以和下列哪个金融中心交易( ) A.利比里亚B.汤加C.巴拿马D.毛里求斯4.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分布( )A.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B.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C.覆盖了所有时区D.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境外金融市场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各地所处的时区可知,当位于东八区的香港区时为10:00~11:00之间时,汤加所在的东西十二区为14:00~15:00,此时该地的金融中心在9时到17时的交易时间内。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②纬线特点⎩⎪⎨⎪⎧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4)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C.③ D.④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南半球D.④位于北温带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根据对跖点的含义可知,乙地的地理坐标为(30°N,135°W)。
读图知④地符合条件要求。
第2题,读图知:①地经度为110°E,位于东半球;②地纬度为40°,位于中纬度;③地位于赤道;④地纬度为30°N,位于北温带。
3.(2012·福建文综改编)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
那么M地的纬度为( )A.66°N B.67°N C.23°N D.24°N答案 B解析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因此两地纬度相差23°,则M地的纬度为67°N。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1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一)第329页1.地球上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位于(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东半球④西半球⑤陆地上⑥海洋中A.①③⑤B.③⑥C.②④⑥ D.④⑤解析: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既不属于北半球,也不属于南半球。
(0°,0°)这一坐标点位于非洲的几内亚湾,所以位于海洋中,又属于东半球。
答案:B2.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北纬36°08′27″、东经118°54′08″和北纬34°08′09″、东经116°53′34″,则甲在乙的(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解析:甲、乙两地同为北纬且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则甲地在乙地的北方,甲、乙两地同为东经且甲地经度度数大,则甲地在乙地的东方,综合判断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B项正确。
答案:B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无法比较解析: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
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但纬度相同,面积应该相等;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较③区域大。
答案:B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海平面均一,③区域海面地心距比①稍长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解析: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地心距离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画出天体系统图:(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画出太阳系示意图:星是自西向东运行的。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其普通性在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同向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最厚)阳辐射总量的到达地球。
观南北更替。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日光城)。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画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1)、方向:、、。
(2)、周期:{ 、、(3)、线速度:同一纬度,赤道两极点。
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地球的自转的地理意义:、、。
(5)、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气温最低出现在(6)、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偏,北半球偏(7)、地方时:经度相同的地方,,经度不同的地方,。
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24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公式:如: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16时,纽约为3时。
180o三种越过日界线的情况:2、地球的公转 (1)比较自转公转(2)、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 、 、 、(3)、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画出黄赤交角示意图:(4)、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示意图: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5重点分析:二分日,晨昏线和 重合。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为 点, (6)、五带的划分 (7)、四季的划分(8)、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9)各节气的特点研究(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波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1 地球与地图一、选择题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B.①②C.⑤⑥D.⑦⑧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熟悉经纬网的分布和划分,是正确判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关键。
第2题,首先判断两地的经纬度,把两地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然后确定方向。
答案 1.B 2.A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 )。
A.南方B.北方C.西北方D.东南方4.从X地到P地经过( )。
A.东、西两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D.南、北两半球答案 3.D 4.A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6题。
5.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
A.1∶30 000 B.1∶2 000 C.1∶40 000 D.1∶20 0006.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解析第5题,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为1米,实地距离为30 千米,则应选用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第6题,比例尺扩大1倍即为原来的2倍,则在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图幅面积要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原来增大3倍。
答案 5.A 6.C7.下列几种特殊的地形所对应的等高线,正确的是( )。
A.尖顶——甲图B.圆顶——乙图C.平顶——丙图D.凹地——丁图解析山地的尖顶表现在等高线图上有较为鲜明的棱角,如丁图所示;圆顶的等高线基本呈同心圆分布,如乙图所示;丙图所示的等高线,内有示坡线,表示越往中间海拔越低,为凹地。
答案 B8.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丙、丁两图为对应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
甲乙两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 )。
A.P处B.K处C.R处D.S处解析甲图实景中有山脊,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乙图中有山谷,对应于丙图。
第4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12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解析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
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答案 1.C 2.A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A.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人B.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解析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如果人向西运动的速度也达到15°/h,则不会经历昼夜交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随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则为昏线。
答案 3.D 4.B读图,回答5~6题。
5.与②地相比,⑤地()。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6.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A.5时B.6时C.17时D.23时解析第5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第6题,③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③地经度为135°W,位于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
答案 5.C 6.D7.若图中80°线恰好为两天分界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则北京时间是()。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面处发作的清楚变化是( )A.S、P波波速清楚添加B.S、P波波速清楚下降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逝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逝2.地质学家常应用地震波方法来寻觅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表示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3.有关①~③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属于外部圈层B.②③属于外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4.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B.各种岩石C.陆地水D.冰川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图〞,回答5~6题:5.从火山口喷收回的炽热岩浆普通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6.以下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圈层的厚度陆地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经过C.③圈层最能够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宇宙空间、陆地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停止有效开发应用的庞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继续开展和国度平安的战略范围。
与初期上天、下海、上天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以后新兴战略资源的探求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7~8题:7.有关在上天的进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活C.该圈层是不延续且不规那么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8.假设人类有才干不时进入到地心,那么以下有关在上天的进程中所见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平均的B.可以发现地球外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延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稳固的岩石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人类赖以生活和开展的自然环境。
第4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2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解析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
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答案 1.C 2.A
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人
B.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
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
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如果人向西运动的速度也达到15°/h,则不会经历昼夜交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随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则为昏线。
答案 3.D 4.B
读图,回答5~6题。
5.与②地相比,⑤地()。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6.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A.5时B.6时
C.17时D.23时
解析第5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
同。
第6题,③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③地经度为135°W,位于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
答案 5.C 6.D
7.若图中80°线恰好为两天分界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则北京时间是
()。
A.2:40 B.13:20
C.16:40 D.1:20
解析图中80°线不是国际日界线,而是日期的自然变更线,其地方时为0时,若为东经,则北京时间是2点40分,若为西经,则北京时间是13点20分。
根据洋流流向判断出80°线为80°E。
答案 A
下图中大圆为35°纬线圈,图中实线部分为昼弧,虚线部分为夜弧。
据此完成8~9题。
8.此时北京时间为() A.14时20分B.15时20分
C.2时20分D.3时20分
9.下列四幅图中,可能为该日日照图的是(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
解析第8题,图中实线部分为昼弧,虚线部分为夜弧,说明95°W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由此可以得出北京时间是14时20分。
第9题,根据上题可知,20°W地方时为5时,位于晨线上;170°W地方时为19时,位于昏线上。
且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答案8.A9.D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1.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10.C11.A
右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
读图回答12~13题。
12.此时F地地方时为()。
A.7日21时B.6日9时
C.6日21时D.7日9时
1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解析第12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
F地位于BC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
又因F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一日,即6日,所以F地地方时为6日21时。
第13题,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经线和160°E 经线,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
答案12.C13.D
右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
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14~15题。
14.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1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解析第14题,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出现在春秋二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第15题,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
答案14.A15.C
二、综合题
16.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晨线,
________________是昏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_
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
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解析第(1)题,此时晨昏圈与(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20°W是晨线,160°E为昏线。
第(2)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
第(3)题,B点经度为110°W。
第(4)题,A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C点昼长为12小时,北京时间可通过A点(160°E)为18时,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
第(5)题,因为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和东半球的中央经线(70°E),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秋季。
答案(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160°E
(2)见下图。
(3)110°W见上图。
(4)181215时20分(5)(0°,70°E)秋
17.右图中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
∠COA=90°。
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2)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3)D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A点到E点的距离比A点到B点的距离
________(长或短)。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5)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日期。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由图可推知OA所在经线为160°E,∠COA=90°,由图推出OB为115°E经线且与昏线重合,太阳直射的经线与晨昏线平面垂直,即夹角为90°,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5°E,由昏线过极点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25°E)。
D点在昏线上,所以太阳高度角为0°。
D所在经线为115°E,A所在经线为160°E,且D比A距北极点近(由图中自转方向可知),所以D在A的西北方向。
AE=111 km/1°×30°=3 330 km,AB =111 km/1°×45°=4 995 km,所以AE比AB短。
OB为115°E,且与昏线重合,所以115°E的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等于18时+(120°-115°)×4分=18时20分。
此时地球上的日界线和0时刻经线为两日的界线,0时经线可由已知经线和地方时推出为155°W。
答案(1)(0°,25°E)(2)0°(3)西北短(4)18时20分(5)155°W
日界(答180°经线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