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咏煤炭教案咏煤炭教案一、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煤炭的起源、用途和重要性。
2. 学生将学会运用诗歌形式表达对煤炭的赞美和敬意。
3. 学生将培养对环保意识和资源的珍惜。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起源、用途和重要性;2. 诗歌创作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煤炭的一些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煤炭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 知识传授(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煤炭的起源、用途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加热、冶炼等领域。
同时,教师也向学生展示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提醒他们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创作诗歌(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煤炭的赞美和敬意。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煤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帮助他们创作诗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创作。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诗歌可以包含煤炭的用途、性质、历史或与自然的联系等内容。
4. 学生表达(15分钟)鼓励学生上台或在班级内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表达,教师可以提供鼓励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总结。
欣赏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醒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诗歌的格式和韵律。
总结煤炭的用途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资源。
四、教学方式1. 图片或视频展示;2.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3. 学生创作和表达。
五、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进行观察;2. 学生通过创作诗歌和表达来展示对煤炭的理解和感受。
咏煤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咏煤炭》是明代大臣于谦创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描写了煤炭的形象以及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抒发了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咏煤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于谦《咏煤炭》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朗诵、感悟,掌控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古代诗词的浏览、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遭到启发。
3、背诵积存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二、重点、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存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诵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诵,然后教师指名朗诵,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诵到位?如果不合适,应当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学生自主朗诵,疏通、知道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诵、小组内互读等情势尽量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知道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换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掌控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应的问题集中展现,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以下:(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固,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巨,舍身为国为民效率。
咏煤炭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检测检查背诵诗歌情况一、导入新课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质疑释疑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如下:(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咏煤炭全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整体介绍(引言)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来阅读咏煤炭的诗歌作品。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通过阅读咏煤炭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煤炭的历史、特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将通过全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煤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二:煤炭的历史与发展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煤炭的历史与发展。
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从最早的人们利用原始工具采煤开始,到现代的煤矿开采与利用,煤炭产业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煤炭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煤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教学设计三:煤炭的种类和特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煤炭的种类和特性。
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多个种类。
每一种煤炭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用途。
通过学习不同种类的煤炭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煤炭并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多样化应用。
教学设计四:咏煤炭的诗歌作品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咏煤炭的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煤炭的实际意义,还透露出诗人对煤炭的深厚感情。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煤炭所带来的力量和美感,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设计五:阅读理解与讨论接下来,让我们进行诗歌的阅读理解与讨论。
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对这些诗歌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化对煤炭的认识。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诗人是如何描绘煤炭的特点和美感的?这些诗歌作品中有哪些共同的意象和主题?等等。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可以激发他们对煤炭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设计六:形成综合认识最后,老师可以进行一个小结和总结。
通过今天的全文阅读教学,我们对煤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煤炭的历史与发展、种类和特性,以及与诗歌作品的结合,让我们对煤炭的重要性和美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们在阅读中培养对煤炭的兴趣,并加深对能源资源的认识和关注。
咏煤炭于谦教案教案标题:咏煤炭于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煤炭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于谦的诗歌《咏煤炭》了解煤炭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煤炭,并引导学生思考煤炭的用途和重要性。
2. 引入于谦的诗歌《咏煤炭》,并简要介绍于谦的背景和作品。
主体:1. 阅读与分析诗歌《咏煤炭》a. 学生分组阅读诗歌,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c.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煤炭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2. 探讨煤炭的重要性和影响a. 引导学生思考煤炭在能源、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
b. 引导学生讨论煤炭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c. 引导学生思考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替代能源的发展。
3. 创作与表达a.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煤炭的认识和感受。
b. 引导学生创作与煤炭相关的诗歌、故事或绘画作品。
c.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总结对煤炭的认识和理解。
3.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煤炭资源。
教案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煤矿或能源展览馆,深入了解煤炭的开采和利用过程。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煤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3.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推广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行动。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煤炭知识和于谦诗歌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教案拓展:1. 将煤炭与其他能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能源的利弊和可持续性。
2. 探讨煤炭在中国和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3.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教学流程设计九年级语文组审核人刘艳红主备人张恩玲一、单元导入,展示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熟读背诵诗歌。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朗读《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2.作者简介。
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3、①.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一)1、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咏煤炭》作业设计
一、识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混沌
..()()藏.蓄( )()爝.()鼎.()彝.()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ùn dùn cáng juédǐng yí
()()蓄()火()
二、理解
1.解释下列字词
混沌: 阳和:
爝火:鼎彝:
乌金:元:
但愿:
2.试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
“爝火燃回.春浩浩”
3.“铁石犹存死后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三、运用
1.《咏煤炭》中“,”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样表达了忧国忧民志向。
2.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人爱国忧民,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你能列举出一些人物及事例来吗?。
《咏煤炭》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3、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重点、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
3、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如下: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5、学生齐读全诗
三、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于谦的《咏煤炭》首诗,了解了诗人的心志,和人生情怀,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